正在阅读:

【深度】517亿创历史之最,回购潮会带来A股大牛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517亿创历史之最,回购潮会带来A股大牛市?

股票回购是催生出美股十年牛市的重要力量之一,A股能否复制美股曾经的回购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胡颖君

编辑 | 宋烨珺

如果要给2018年的股市提炼几个关键词,股票回购肯定是其中之一。

市场阴云笼罩下,全年沪指阴跌25%,A股市值蒸发13万亿元。在政策的催化下,股票回购由个别公司自发的维稳行为,演化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自救运动。2018年A股上市公司花费了517亿元实施股票回购,创造历史之最。

统计表明,股票回购是催生出美股十年牛市的重要力量之一。那么,A股能否复制美股曾经的回购牛?

2018A股回购全景图

A股几乎每一轮的回购潮都伴随着市场面和政策面的双重刺激,这一次也不例外。

股票回购,指的是上市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将发行在外的股票购买回来,回购的股票可能作为库存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也可能直接注销,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库存股可以用于发行可转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等。

界面新闻通过梳理发现,2018年的回购潮具有以下特征:

数据来源:Wind

1、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全年共计753家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累计回购总额近517亿元,为历年来最高水平,几乎是2017年回购规模的5倍。这当中,有145家公司耗资超过1亿元。

(按照预案公告日期统计)数据来源:Choice

2、主动式回购占比大幅攀升。2018年主动式回购案例激增,全年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达619家,其中,有532家已经实施回购。绝大部分回购公告表示,动机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立足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价值增长,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等。

数据来源:Wind

3、大手笔回购公司账面资金大多较为充裕。以股票回购预案为参考,32家回购上限达到1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货币资金余额达100亿元的共计8家,10-50亿元的有22家,只有3家低于10亿元。

数据来源: Wind

4、医药生物行业回购最积极。界面新闻统计发现,以申万一级行业为参考,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行业,而钢铁、综合、非银金融板块的回购热情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没有一家银行发布过回购计划。上海某私募公司总监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商业银行面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而股票回购会降低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因此实施股票回购的操作空间并不大。

数据来源:Choice、Wind

5、10月份为全年回购高峰期。10月26日,《公司法》修改决定获得通过,上市公司纷纷跟风响应,当月共计114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11月、12月市场回购数量逐步回落。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跌幅较大,上市公司的回购提振股价效果有限,于是回购积极性便出现下滑。

此外,11月23日上交所与深交所发布的回购细则,对股票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限定,例如必须明确回购数量或资金总额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剑指“象征式”、“忽悠式”回购。细则出台后,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计划更趋谨慎。

双重驱动下的回购潮

上海师范大学的黄虹教授自2006年便开始跟踪研究股票回购,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资本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回购成为上市公司托底股价的一大手段。与此同时,回购制度的逐步完善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1992年,大豫园回购小豫园股票并注销是A股最早的股票回购事件。早期的回购多以减资、合并为主,回购对象为国有股。1993年的《公司法》明确表示:“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合并时除外。”可以解读为“原则禁止,例外允许”。

彼时的A股尚处于波动剧烈、庄股横行的草莽时代,股票回购作为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敏感行为,在法制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变形为以哄抬股价为目的的恶意回购,因而被监管层加以严格限制。

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当年的6月16日,也是沪指盘中创下998点新低后的第十天,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政策的首次松绑,叠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启,引发了A股历史上的第一波回购潮。数据显示,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共发生32笔股票回购。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A股经历大幅调整。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自有股份以稳定股价,10月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进一步为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提供了便利。当年共有4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2013年,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业务指引(2013年修订)》,鼓励股价持续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公司回购股份。2012年底至2013年中,共有90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计划,但大多数是由于股权激励失效导致的被动式回购。

2015年7月开始,A股在经历牛市高峰后断崖式暴跌,并在2016年初熔断后跌入谷底。这一阶段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数量暴涨至213家。

2018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改决定,修订包括增加回购情形,简化回购程序,建立库存股制度等;11月9日,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随后,两大交易所就回购实施细则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对回购资金来源、上下限比例、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8年底以来系列回购政策的推出,是诱发此次回购潮的重要原因。

一名券商策略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以往受政策束缚,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积极性不高,新规赋予了公司在股票回购上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公司维护企业价值、推行员工激励长效机制,将鼓励更多公司回购。

“设立库存股制度,可以提升公司在融资兼并方面的灵活性,还可以在市场低迷期通过控制流通股数量来稳定股价。此外,允许护盘式回购,有助于基本面良好、资金充沛的公司平抑股价的大幅波动。”

巨额回购:行动派还是口号党?

在萎靡不振的行情中,不少上市公司凭借巨额回购计划刷足了存在感。

新年伊始,美的集团便迫不及待向市场宣告,此前40亿元的回购方案已经实施完毕。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公司累计回购95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3%,最高成交价48.4元/股,最低成交价36.49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回购从预案发布到完成相距不足半年的时间,美的集团堪称行动派的典范。

“以往投资者见惯了上市公司耍流氓的情况,像美的这种掏出真金白银回购股份的,即便短期股价表现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对市场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美的的带动下,未来将会有更多蓝筹股实施回购。”上述策略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市场也在等待曾放出回购豪言的另一巨头——中国平安的后续表现。

2018年10月底,在公司法修订后的数日,中国平安便公告称,公司将酌情及适时回购公司公开发行的境内、境外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0%。若按照中国平安过万亿元的市值规模计算,回购金额或超过千亿元。

12月14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称,回购方案已经获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接下来将由股东大会授权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制定回购具体方案。

对于中国平安的“千亿回购”计划,业内看法不一。

一名市场人士表示,在目前形势下,平安拿出的这份回购方案,对行业有“领头羊”作用,可以理解成上市公司对相关政策的一种积极回应。此前上市公司回购上限是不超过总股本的5%,新政实施后放宽至10%,这次中国平安属于顶格回购,最终实施情况还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地产巨头万科A(000002.SZ)也曾发布一项规模高达100亿元的回购计划。不过,此后由于宝能系的疯狂增持,2015年三季度万科股价迅速飙升并持续高于回购价格上限,导致回购无法实施,最终实际仅回购约1.6亿元。

“2018年的中国平安就像2015年的万科,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回购计划的象征意义和示范效应比较明显。中国平安主要是为了对冲基本面的风险,稳定股价和市场情绪,但是这个计划基本不大可能全面实施。”一名券商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大手笔回购而言,投资者不仅要看短期内的市场反应,更要观察上市公司的执行力度,在期限内能够拿出真金白银且不影响公司现金流的回购才是真正的利好。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除美的集团外,中国建筑(601668.SH)、均胜电子(600699.SH)、永辉超市(601933.SH)、陕西煤业(601225.SH)已回购金额均超过10亿元。

能否复制美股的回购牛?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TrimTabs最新数据显示,美股2018年初至今已宣布的回购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机构普遍认为,美国本轮长达10年的牛市,与通过举债和汇回海外利润等股票回购措施高度相关。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赵伟指出,2011年至2017年,股票回购贡献了美股总涨幅中的33.1%。瑞信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美股总市值的上涨中有24.4%来自于股票回购。

近10年来,美国股票回购的规模与股市的景气度呈正相关,即当美股上涨时,股票回购案例激增,但在股市低迷时又大幅减少。数据显示,在2015年8月、2016年1至2月和2018年2月初美股下跌期间,股票回购数量都相对较少。

美国学者Amy和Robert的研究发现,股票回购与宏观经济的走势息息相关。在经济周期的初始期,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建设,现金剩余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现金流量开始增加,回购动力有所提升。而到了经济周期的高峰期,企业现金流达到最大,但值得投资的机会却非常稀少,这期间企业的回购活动会非常频繁。

上述两位学者在2007年提出的研究假说在随后的十年获得了验证:美股回购规模创造历史记录的同时,似乎也预示着牛市拐点的到来。

2018年10月以来,美国股市掉头下行,至年终收官录得10年最差表现,标普500甚至跌入“技术性熊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未来美企业加杠杆回购对股市的提振效应将大幅减弱。

再看A股,在回购新政加持下,未来能否复制美股的回购牛?

黄虹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回购的功效。“股票回购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回购不是灵丹妙药,它无法从根本上逆转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无法消除影响股市低迷的风险因素。”

A股过去几次回购潮几乎都出现在市场的阶段性底部,由鼓励性政策带起节奏,但从市场反应来看,回购并未能及时扭转股市跌势。

其次,中美上市公司回购动机不同,A股的回购潮往往以股价维稳为目的,而美股则是在经济景气度较高时期,企业剩余现金较多,利用回购向股东返还现金来增加财富效应。

一名资深投资人士直言,“美国的股票回购是为了回报投资者,也是分红的一种方式。而A股的目的很明显是冲着股价来,经过一些上市公司的演绎很可能成为坐庄模式,比如低价回购再高价增发。与此同时,运动式的回购极易造成不少基本面差的公司为了短期利益,使公司现金流陷入困境,得不偿失。”

1月11日晚,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征求意见后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下称《回购细则》)。针对市场所担忧的“操纵股价”、”减持套利”等行为,新规细则在原有的意见征求稿基础上增加了多重约束措施。例如对上市公司出售已回购股份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强化特殊股东回购期间的减持限制和信息披露义务,防范“忽悠式”回购,并对新旧规则衔接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上市公司披露的回购方案未实施完毕的,应当适用《回购细则》的一般规定、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等要求。

此外,美股回购主力军是一批基本面优异的公司。根据华创证券的一份研报统计,2016年和2017年,回购组中市值大于500亿美元、PE小于10、ROE高于30%的比例均高于标普500全部成分股的占比。也就是说,标普500中大市值、低估值、绩优股的回购比例更高。

而当前A股回购个股以中小市值为主,且不少公司缺乏基本面支撑,资金并不充裕。前面的统计也发现,货币资金位于1-10亿元区间的公司占据主流。

黄虹认为,回购潮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企业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流。如果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优质的公司一定会投资自己。“所以只有当中国的回购潮是源于好公司认为投资自己是最佳回报方式的时候,这种回购潮才具有回购牛性质,这也是股票回购的黄金法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517亿创历史之最,回购潮会带来A股大牛市?

股票回购是催生出美股十年牛市的重要力量之一,A股能否复制美股曾经的回购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胡颖君

编辑 | 宋烨珺

如果要给2018年的股市提炼几个关键词,股票回购肯定是其中之一。

市场阴云笼罩下,全年沪指阴跌25%,A股市值蒸发13万亿元。在政策的催化下,股票回购由个别公司自发的维稳行为,演化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自救运动。2018年A股上市公司花费了517亿元实施股票回购,创造历史之最。

统计表明,股票回购是催生出美股十年牛市的重要力量之一。那么,A股能否复制美股曾经的回购牛?

2018A股回购全景图

A股几乎每一轮的回购潮都伴随着市场面和政策面的双重刺激,这一次也不例外。

股票回购,指的是上市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将发行在外的股票购买回来,回购的股票可能作为库存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也可能直接注销,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库存股可以用于发行可转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等。

界面新闻通过梳理发现,2018年的回购潮具有以下特征:

数据来源:Wind

1、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全年共计753家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累计回购总额近517亿元,为历年来最高水平,几乎是2017年回购规模的5倍。这当中,有145家公司耗资超过1亿元。

(按照预案公告日期统计)数据来源:Choice

2、主动式回购占比大幅攀升。2018年主动式回购案例激增,全年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达619家,其中,有532家已经实施回购。绝大部分回购公告表示,动机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立足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价值增长,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等。

数据来源:Wind

3、大手笔回购公司账面资金大多较为充裕。以股票回购预案为参考,32家回购上限达到1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货币资金余额达100亿元的共计8家,10-50亿元的有22家,只有3家低于10亿元。

数据来源: Wind

4、医药生物行业回购最积极。界面新闻统计发现,以申万一级行业为参考,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行业,而钢铁、综合、非银金融板块的回购热情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没有一家银行发布过回购计划。上海某私募公司总监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商业银行面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而股票回购会降低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因此实施股票回购的操作空间并不大。

数据来源:Choice、Wind

5、10月份为全年回购高峰期。10月26日,《公司法》修改决定获得通过,上市公司纷纷跟风响应,当月共计114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11月、12月市场回购数量逐步回落。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跌幅较大,上市公司的回购提振股价效果有限,于是回购积极性便出现下滑。

此外,11月23日上交所与深交所发布的回购细则,对股票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限定,例如必须明确回购数量或资金总额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剑指“象征式”、“忽悠式”回购。细则出台后,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计划更趋谨慎。

双重驱动下的回购潮

上海师范大学的黄虹教授自2006年便开始跟踪研究股票回购,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资本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回购成为上市公司托底股价的一大手段。与此同时,回购制度的逐步完善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1992年,大豫园回购小豫园股票并注销是A股最早的股票回购事件。早期的回购多以减资、合并为主,回购对象为国有股。1993年的《公司法》明确表示:“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合并时除外。”可以解读为“原则禁止,例外允许”。

彼时的A股尚处于波动剧烈、庄股横行的草莽时代,股票回购作为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敏感行为,在法制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变形为以哄抬股价为目的的恶意回购,因而被监管层加以严格限制。

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当年的6月16日,也是沪指盘中创下998点新低后的第十天,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政策的首次松绑,叠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启,引发了A股历史上的第一波回购潮。数据显示,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共发生32笔股票回购。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A股经历大幅调整。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自有股份以稳定股价,10月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进一步为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提供了便利。当年共有4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2013年,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业务指引(2013年修订)》,鼓励股价持续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公司回购股份。2012年底至2013年中,共有90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计划,但大多数是由于股权激励失效导致的被动式回购。

2015年7月开始,A股在经历牛市高峰后断崖式暴跌,并在2016年初熔断后跌入谷底。这一阶段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数量暴涨至213家。

2018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改决定,修订包括增加回购情形,简化回购程序,建立库存股制度等;11月9日,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随后,两大交易所就回购实施细则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对回购资金来源、上下限比例、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8年底以来系列回购政策的推出,是诱发此次回购潮的重要原因。

一名券商策略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以往受政策束缚,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积极性不高,新规赋予了公司在股票回购上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公司维护企业价值、推行员工激励长效机制,将鼓励更多公司回购。

“设立库存股制度,可以提升公司在融资兼并方面的灵活性,还可以在市场低迷期通过控制流通股数量来稳定股价。此外,允许护盘式回购,有助于基本面良好、资金充沛的公司平抑股价的大幅波动。”

巨额回购:行动派还是口号党?

在萎靡不振的行情中,不少上市公司凭借巨额回购计划刷足了存在感。

新年伊始,美的集团便迫不及待向市场宣告,此前40亿元的回购方案已经实施完毕。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公司累计回购95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3%,最高成交价48.4元/股,最低成交价36.49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回购从预案发布到完成相距不足半年的时间,美的集团堪称行动派的典范。

“以往投资者见惯了上市公司耍流氓的情况,像美的这种掏出真金白银回购股份的,即便短期股价表现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对市场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美的的带动下,未来将会有更多蓝筹股实施回购。”上述策略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市场也在等待曾放出回购豪言的另一巨头——中国平安的后续表现。

2018年10月底,在公司法修订后的数日,中国平安便公告称,公司将酌情及适时回购公司公开发行的境内、境外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0%。若按照中国平安过万亿元的市值规模计算,回购金额或超过千亿元。

12月14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称,回购方案已经获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接下来将由股东大会授权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制定回购具体方案。

对于中国平安的“千亿回购”计划,业内看法不一。

一名市场人士表示,在目前形势下,平安拿出的这份回购方案,对行业有“领头羊”作用,可以理解成上市公司对相关政策的一种积极回应。此前上市公司回购上限是不超过总股本的5%,新政实施后放宽至10%,这次中国平安属于顶格回购,最终实施情况还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地产巨头万科A(000002.SZ)也曾发布一项规模高达100亿元的回购计划。不过,此后由于宝能系的疯狂增持,2015年三季度万科股价迅速飙升并持续高于回购价格上限,导致回购无法实施,最终实际仅回购约1.6亿元。

“2018年的中国平安就像2015年的万科,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回购计划的象征意义和示范效应比较明显。中国平安主要是为了对冲基本面的风险,稳定股价和市场情绪,但是这个计划基本不大可能全面实施。”一名券商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大手笔回购而言,投资者不仅要看短期内的市场反应,更要观察上市公司的执行力度,在期限内能够拿出真金白银且不影响公司现金流的回购才是真正的利好。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除美的集团外,中国建筑(601668.SH)、均胜电子(600699.SH)、永辉超市(601933.SH)、陕西煤业(601225.SH)已回购金额均超过10亿元。

能否复制美股的回购牛?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TrimTabs最新数据显示,美股2018年初至今已宣布的回购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机构普遍认为,美国本轮长达10年的牛市,与通过举债和汇回海外利润等股票回购措施高度相关。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赵伟指出,2011年至2017年,股票回购贡献了美股总涨幅中的33.1%。瑞信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美股总市值的上涨中有24.4%来自于股票回购。

近10年来,美国股票回购的规模与股市的景气度呈正相关,即当美股上涨时,股票回购案例激增,但在股市低迷时又大幅减少。数据显示,在2015年8月、2016年1至2月和2018年2月初美股下跌期间,股票回购数量都相对较少。

美国学者Amy和Robert的研究发现,股票回购与宏观经济的走势息息相关。在经济周期的初始期,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建设,现金剩余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现金流量开始增加,回购动力有所提升。而到了经济周期的高峰期,企业现金流达到最大,但值得投资的机会却非常稀少,这期间企业的回购活动会非常频繁。

上述两位学者在2007年提出的研究假说在随后的十年获得了验证:美股回购规模创造历史记录的同时,似乎也预示着牛市拐点的到来。

2018年10月以来,美国股市掉头下行,至年终收官录得10年最差表现,标普500甚至跌入“技术性熊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未来美企业加杠杆回购对股市的提振效应将大幅减弱。

再看A股,在回购新政加持下,未来能否复制美股的回购牛?

黄虹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回购的功效。“股票回购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回购不是灵丹妙药,它无法从根本上逆转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无法消除影响股市低迷的风险因素。”

A股过去几次回购潮几乎都出现在市场的阶段性底部,由鼓励性政策带起节奏,但从市场反应来看,回购并未能及时扭转股市跌势。

其次,中美上市公司回购动机不同,A股的回购潮往往以股价维稳为目的,而美股则是在经济景气度较高时期,企业剩余现金较多,利用回购向股东返还现金来增加财富效应。

一名资深投资人士直言,“美国的股票回购是为了回报投资者,也是分红的一种方式。而A股的目的很明显是冲着股价来,经过一些上市公司的演绎很可能成为坐庄模式,比如低价回购再高价增发。与此同时,运动式的回购极易造成不少基本面差的公司为了短期利益,使公司现金流陷入困境,得不偿失。”

1月11日晚,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征求意见后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下称《回购细则》)。针对市场所担忧的“操纵股价”、”减持套利”等行为,新规细则在原有的意见征求稿基础上增加了多重约束措施。例如对上市公司出售已回购股份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强化特殊股东回购期间的减持限制和信息披露义务,防范“忽悠式”回购,并对新旧规则衔接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上市公司披露的回购方案未实施完毕的,应当适用《回购细则》的一般规定、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等要求。

此外,美股回购主力军是一批基本面优异的公司。根据华创证券的一份研报统计,2016年和2017年,回购组中市值大于500亿美元、PE小于10、ROE高于30%的比例均高于标普500全部成分股的占比。也就是说,标普500中大市值、低估值、绩优股的回购比例更高。

而当前A股回购个股以中小市值为主,且不少公司缺乏基本面支撑,资金并不充裕。前面的统计也发现,货币资金位于1-10亿元区间的公司占据主流。

黄虹认为,回购潮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企业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流。如果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优质的公司一定会投资自己。“所以只有当中国的回购潮是源于好公司认为投资自己是最佳回报方式的时候,这种回购潮才具有回购牛性质,这也是股票回购的黄金法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