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云、俞敏洪等大佬现身说法,这些员工要不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云、俞敏洪等大佬现身说法,这些员工要不得

究竟什么类型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哪几类员工要不得?

文|投中网  miya

1月30日,有消息称滴滴将会裁员多达25%,而根据其目前1.3万多名员工的规模计算,此次裁员将导致超过3000人失去工作。对此,滴滴方面也作出回应,称此举是针对安全体验和效率的目标进行了重大架构调整,系正常的人员调整。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近日大众集团也计划将于2019年在斯洛伐克工厂裁员,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而这也是自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以来,大众首次在该厂裁员。

事实上,自入冬以来,关于企业裁员的消息屡见不鲜,其中互联网公司尤甚,短时间内,就有美团、新浪、知乎、京东等多家公司被曝出裁员,寒冬面前,人人自危。

目前来看,裁员或许是企业资本寒冬下断臂求生的一种方式,但从另一角度出发,人员“优化”也能进一步帮助企业精兵简政,进行人才体系的升级。

那么,究竟什么类型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哪几类员工要不得?对此,大佬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马云:蠢是最大的疾病,这比癌症还坏

马云直言,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就是要聪明,“我觉得蠢是最大的疾病,这比癌症还坏,因为癌症都能治好,但是愚蠢是没法治的。”

第二是个人的性格,“我从来不会说找人的时候去看他是哪所大学毕业的,英雄不问出处,你从哪里毕业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找的人要比你聪明,而且你喜欢他的性格,以及永远都不放弃的人。”

马云曾将公司的员工分为三种:一种是‘野狗’式的员工,这种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态度很差,严重影响公司的团结,必须清除;一种是‘猎犬’式的员工,这种人不仅能力很强,而且态度认真,待人诚恳,团队意识强,正是我们珍惜的人才;一种是‘小白兔’式的员工,这种人态度很好,待人热情,团队意识也不错,但是能力很差,做不出业绩,也是迟早要被淘汰的。

刘强东:能力很强、但价值观不“正”的人,这类员工不尽快清除,留着过年吗?

在《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一文中,京东董事局主席、CEO刘强东曾讲述了京东在人才选择上的标准,他提到,如果遇到这四类员工,必须尽快清除掉:

1、能力很强、但价值观不“正”的人

人的价值观永远是第一位的,价值观匹配才能考虑他能力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价值观却与京东不符,这样的人是“铁锈”,必须马上清除掉。他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一个价值观和京东相符但能力欠缺的人。

2、没有团队精神、经常抱怨的人

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提倡团队精神,在京东我们也倡导团队精神,抱怨是团队精神最大的天敌。

请大家谨记以下两点:

第一,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肯定是没有团队精神的。一遇到问题不说自己,只说别人,抱怨上司是笨蛋,同僚不配合,他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第二,经常抱怨的人,绝对是没有团队精神的。有的人90% 的时间用来抱怨,10% 的时间用来工作,他们是没有团队精神的,必须清除。

3、经常说“No”、推诿扯皮的人

管理者为什么老说“不行”?因为“不行”其实是最简单的方式,就说一个字,“No”,剩下的什么都不用干了,一说“Yes”,可能要忙活好几个月。

这种经常说“No”的管理者实际上都是偷懒者,压根没资格做京东集团的管理者,这些人都要清除掉。

4、半退休、半养老状态的老员工

自京东成立以来,我们几乎很少开除过人,包括高管。如果绩效考核没有过关,只要你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那基本就是轮岗,一次两次不行,那就轮岗三次四次。在多次的岗位转换中,这样的员工基本处于一种半退休、半养老的状态。

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思维的转变,我逐渐意识到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企业不负责任,对员工同样不负责任。正如温水煮青蛙,水总有开的一天,青蛙却再也跳不出去了。

史玉柱:开掉那些经常盯着别人田地的人

“当初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很差,各部门经理之间不够团结,导致公司战斗力下降。中国普遍个人能力优秀,协同能力却不够好。比如,一个部门经理经常盯着兄弟部门的情况,有人迟到了、那个没有做到等等,精力被消耗到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疏于对自己部门的管理。”经常盯着别人的田地,自己的田地就会荒废。

周鸿祎:好的创始团队最多不超过3个人,这五类员工不能用

“创业不易,辨人更难。”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表示,如果公司到了一定规模,让管理者更焦虑的问题,往往都是人的问题。在他看来,好的创始团队,应该有两个人,最多不能超过三个。

他表示,这两到三位创始人,最好在性格上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上能形成一个互补。有人强势一点,有人温柔一点;有人张扬一点,有人内敛一点。如同他们能有相似的价值观就更好了。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但是如果两个人都是火爆脾气,就跟两夫妻似的,每天“针尖对麦芒”,肯定也会打架。

同时,反思过往,周鸿祎也提到了企业里“张嘴说谎的”,“自我膨胀的”,“心胸狭窄的”,“吃里扒外的”,“拉帮结派的”,这五类员工不能用。

俞敏洪:小企业不要用太强势的人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表示,小企业和大企业不同,小企业最好不要用太强势的能人,尤其是倚重一个能人,否则很容易搅局使企业发展不稳。

但对于大企业而言,就可以用强势能人,因为同时用很多能人,之间就互相制约了。企业的用人之道在于发挥每人才华保持人才心态平衡企业才会稳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大。

姚劲波:提出离职的不要留

“如果有人跟你提出离职,就不要留了。”

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认为,一个人向你提离职,再留下的可能性将很小很小。

原因有二:

第一,以中国人的性格,不到万不得已,“离职”这句话很难说出口。所以既然已经说出口了,那就意味着问题已经难以解决、难以挽回了。

第二,即使你争取把他留下来了,能用的办法无非就是更高的职位和报酬,这很容易因为个案造成不公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俞敏洪

  • 张朝阳与俞敏洪,“互联网拓荒者”不惧“折腾”
  • “东方”既“白”,松赞酒店迎来俞敏洪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云、俞敏洪等大佬现身说法,这些员工要不得

究竟什么类型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哪几类员工要不得?

文|投中网  miya

1月30日,有消息称滴滴将会裁员多达25%,而根据其目前1.3万多名员工的规模计算,此次裁员将导致超过3000人失去工作。对此,滴滴方面也作出回应,称此举是针对安全体验和效率的目标进行了重大架构调整,系正常的人员调整。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近日大众集团也计划将于2019年在斯洛伐克工厂裁员,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而这也是自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以来,大众首次在该厂裁员。

事实上,自入冬以来,关于企业裁员的消息屡见不鲜,其中互联网公司尤甚,短时间内,就有美团、新浪、知乎、京东等多家公司被曝出裁员,寒冬面前,人人自危。

目前来看,裁员或许是企业资本寒冬下断臂求生的一种方式,但从另一角度出发,人员“优化”也能进一步帮助企业精兵简政,进行人才体系的升级。

那么,究竟什么类型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哪几类员工要不得?对此,大佬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马云:蠢是最大的疾病,这比癌症还坏

马云直言,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就是要聪明,“我觉得蠢是最大的疾病,这比癌症还坏,因为癌症都能治好,但是愚蠢是没法治的。”

第二是个人的性格,“我从来不会说找人的时候去看他是哪所大学毕业的,英雄不问出处,你从哪里毕业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找的人要比你聪明,而且你喜欢他的性格,以及永远都不放弃的人。”

马云曾将公司的员工分为三种:一种是‘野狗’式的员工,这种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态度很差,严重影响公司的团结,必须清除;一种是‘猎犬’式的员工,这种人不仅能力很强,而且态度认真,待人诚恳,团队意识强,正是我们珍惜的人才;一种是‘小白兔’式的员工,这种人态度很好,待人热情,团队意识也不错,但是能力很差,做不出业绩,也是迟早要被淘汰的。

刘强东:能力很强、但价值观不“正”的人,这类员工不尽快清除,留着过年吗?

在《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一文中,京东董事局主席、CEO刘强东曾讲述了京东在人才选择上的标准,他提到,如果遇到这四类员工,必须尽快清除掉:

1、能力很强、但价值观不“正”的人

人的价值观永远是第一位的,价值观匹配才能考虑他能力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价值观却与京东不符,这样的人是“铁锈”,必须马上清除掉。他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一个价值观和京东相符但能力欠缺的人。

2、没有团队精神、经常抱怨的人

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提倡团队精神,在京东我们也倡导团队精神,抱怨是团队精神最大的天敌。

请大家谨记以下两点:

第一,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肯定是没有团队精神的。一遇到问题不说自己,只说别人,抱怨上司是笨蛋,同僚不配合,他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第二,经常抱怨的人,绝对是没有团队精神的。有的人90% 的时间用来抱怨,10% 的时间用来工作,他们是没有团队精神的,必须清除。

3、经常说“No”、推诿扯皮的人

管理者为什么老说“不行”?因为“不行”其实是最简单的方式,就说一个字,“No”,剩下的什么都不用干了,一说“Yes”,可能要忙活好几个月。

这种经常说“No”的管理者实际上都是偷懒者,压根没资格做京东集团的管理者,这些人都要清除掉。

4、半退休、半养老状态的老员工

自京东成立以来,我们几乎很少开除过人,包括高管。如果绩效考核没有过关,只要你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那基本就是轮岗,一次两次不行,那就轮岗三次四次。在多次的岗位转换中,这样的员工基本处于一种半退休、半养老的状态。

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思维的转变,我逐渐意识到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企业不负责任,对员工同样不负责任。正如温水煮青蛙,水总有开的一天,青蛙却再也跳不出去了。

史玉柱:开掉那些经常盯着别人田地的人

“当初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很差,各部门经理之间不够团结,导致公司战斗力下降。中国普遍个人能力优秀,协同能力却不够好。比如,一个部门经理经常盯着兄弟部门的情况,有人迟到了、那个没有做到等等,精力被消耗到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疏于对自己部门的管理。”经常盯着别人的田地,自己的田地就会荒废。

周鸿祎:好的创始团队最多不超过3个人,这五类员工不能用

“创业不易,辨人更难。”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表示,如果公司到了一定规模,让管理者更焦虑的问题,往往都是人的问题。在他看来,好的创始团队,应该有两个人,最多不能超过三个。

他表示,这两到三位创始人,最好在性格上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上能形成一个互补。有人强势一点,有人温柔一点;有人张扬一点,有人内敛一点。如同他们能有相似的价值观就更好了。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但是如果两个人都是火爆脾气,就跟两夫妻似的,每天“针尖对麦芒”,肯定也会打架。

同时,反思过往,周鸿祎也提到了企业里“张嘴说谎的”,“自我膨胀的”,“心胸狭窄的”,“吃里扒外的”,“拉帮结派的”,这五类员工不能用。

俞敏洪:小企业不要用太强势的人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表示,小企业和大企业不同,小企业最好不要用太强势的能人,尤其是倚重一个能人,否则很容易搅局使企业发展不稳。

但对于大企业而言,就可以用强势能人,因为同时用很多能人,之间就互相制约了。企业的用人之道在于发挥每人才华保持人才心态平衡企业才会稳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大。

姚劲波:提出离职的不要留

“如果有人跟你提出离职,就不要留了。”

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认为,一个人向你提离职,再留下的可能性将很小很小。

原因有二:

第一,以中国人的性格,不到万不得已,“离职”这句话很难说出口。所以既然已经说出口了,那就意味着问题已经难以解决、难以挽回了。

第二,即使你争取把他留下来了,能用的办法无非就是更高的职位和报酬,这很容易因为个案造成不公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