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陈永伟:滴滴春节涨价,趁火打劫还是优化供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陈永伟:滴滴春节涨价,趁火打劫还是优化供需?

无论如何,通过市场需求调节供需的总思路是对的,这点应该予以肯定。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出台的限制出租车在春节涨价的限制,倒是可能需要被调整,或者废止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陈永伟,系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比较》研究部主管。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几天,全国的滴滴打车都开始涨价了!1月24日,滴滴出行的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从1月28日到2月10日,滴滴打车将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根据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加收的服务费有所差异,最高的额外收费为9元。

滴滴官方宣称,此次增加收费是为了缓解春节期间运力的不足。春节期间,司机上街载客的动力会大大下降,这会导致运力的严重不足。根据滴滴方面的预测,春节期间的运力下降幅度将达到20%,这会导致大量用车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为了缓解这种局面,需要对司机进行适当的经济激励,鼓励他们更多提供服务、弥补运力不足。根据滴滴的说明,春节期间的所有涨价都会交给司机,平台不会从中抽成。

涨价决定一出,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用户认为,春节期间司机载客也不容易,稍微涨点价,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个红包慰劳一下,完全可以理解。但也有一些用户认为,本来春节打不到车就很烦恼,滴滴借用这个机会来涨价赚钱无异于趁火打劫。还有一些用户认为,即使平台真的不从涨价部分抽成,但只要涨价真的增加了司机的劳动供给,滴滴平台从正常收入部分获得的抽成也会水涨船高,因此滴滴的本质还是在慷他人之慨,是在拿用户的钱支付司机的加班工资。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滴滴的此次涨价呢?在笔者看来,如果滴滴现在公布的涨价方案全都属实,那么从总体上来说,它应该是可以较好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福利的。

通过涨价,滴滴当然可以通过增加司机服务量来获得更多抽成,但这并不是对涨价加以否认的理由。对于任何企业,逐利本身就不应该被否定。事实上,正如亚当·斯密所言,“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逐利方式正当,那么它不仅不会产生坏影响,而且会促进社会效率的整体改善。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滴滴涨价,我们不应该只把眼光盯着平台,而应该看它会对司机带来什么、对乘客带来什么。

那么,涨价会对司机带来什么呢?涨价相当于把司机每趟劳动的报酬提高了,让他们的劳动有了更多的回报,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更好的。

对于乘客呢?乍看之下,涨价让乘客坐车的成本提高了,当然应该是损坏了他们的利益。但事实上情况不那么简单。交通经济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乘客在出行时,乘用成本其实只是成本之一。除了这项之外,还要考虑等待成本。如果通过涨价,可以激励更多的司机提供运输服务,那么乘客就会更容易打到车,他们的等待成本就会下降。如果这样,那么尽管乘用成本高了,他们所负担的总成本也会下降,他们的总体福利也会上升。

当然,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涨价到底能不能促使司机提供更多劳动,或者说司机的劳动供给弹性究竟有多大。很多人认为,既然工资高了,那么司机当然就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了,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通常不会简单地追求收入最大化,而是会选择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不再努力了。《美国经济评论》上就有一篇论文,显示出租车司机在面临小时工资上升后,其实会减少劳动供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他们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就下降了。如果这种效应出现,那么滴滴的涨价也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此外,在定价时,人们对公平的考虑也会影响涨价的结果。美国东北大学的两位学者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在运输高峰期,一些高峰地段的网约车涨价其实并不能吸引更多的网约车去这些地区支援。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很多用户认为峰值定价是不公平的,因此宁愿选择等待也不愿意加价。熟谙市场的司机当然知道这点,因此他们就不愿意去高峰地段载客,因为虽然报价高,但其实载到客户的概率并不高。如果是这样,那么本意是用来缓解出行的峰值定价方案反而会让交通情况变得更糟。

从这两个角度看,虽然滴滴的涨价本意是好的,但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能还需要看具体的情况。在制定定价方案时,还应该考虑一些具体情况,多做一些变通。至少在笔者看来,由平台统一制定涨价幅度的方式其实是可以改进的,应该把涨价的方式更多地交给司机。但无论如何,通过市场需求调节供需的总思路是对的,这点应该予以肯定。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出台的限制出租车在春节涨价的限制,倒是可能需要被调整,或者废止的。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陈永伟:滴滴春节涨价,趁火打劫还是优化供需?

无论如何,通过市场需求调节供需的总思路是对的,这点应该予以肯定。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出台的限制出租车在春节涨价的限制,倒是可能需要被调整,或者废止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陈永伟,系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比较》研究部主管。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几天,全国的滴滴打车都开始涨价了!1月24日,滴滴出行的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从1月28日到2月10日,滴滴打车将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根据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加收的服务费有所差异,最高的额外收费为9元。

滴滴官方宣称,此次增加收费是为了缓解春节期间运力的不足。春节期间,司机上街载客的动力会大大下降,这会导致运力的严重不足。根据滴滴方面的预测,春节期间的运力下降幅度将达到20%,这会导致大量用车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为了缓解这种局面,需要对司机进行适当的经济激励,鼓励他们更多提供服务、弥补运力不足。根据滴滴的说明,春节期间的所有涨价都会交给司机,平台不会从中抽成。

涨价决定一出,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用户认为,春节期间司机载客也不容易,稍微涨点价,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个红包慰劳一下,完全可以理解。但也有一些用户认为,本来春节打不到车就很烦恼,滴滴借用这个机会来涨价赚钱无异于趁火打劫。还有一些用户认为,即使平台真的不从涨价部分抽成,但只要涨价真的增加了司机的劳动供给,滴滴平台从正常收入部分获得的抽成也会水涨船高,因此滴滴的本质还是在慷他人之慨,是在拿用户的钱支付司机的加班工资。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滴滴的此次涨价呢?在笔者看来,如果滴滴现在公布的涨价方案全都属实,那么从总体上来说,它应该是可以较好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福利的。

通过涨价,滴滴当然可以通过增加司机服务量来获得更多抽成,但这并不是对涨价加以否认的理由。对于任何企业,逐利本身就不应该被否定。事实上,正如亚当·斯密所言,“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逐利方式正当,那么它不仅不会产生坏影响,而且会促进社会效率的整体改善。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滴滴涨价,我们不应该只把眼光盯着平台,而应该看它会对司机带来什么、对乘客带来什么。

那么,涨价会对司机带来什么呢?涨价相当于把司机每趟劳动的报酬提高了,让他们的劳动有了更多的回报,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更好的。

对于乘客呢?乍看之下,涨价让乘客坐车的成本提高了,当然应该是损坏了他们的利益。但事实上情况不那么简单。交通经济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乘客在出行时,乘用成本其实只是成本之一。除了这项之外,还要考虑等待成本。如果通过涨价,可以激励更多的司机提供运输服务,那么乘客就会更容易打到车,他们的等待成本就会下降。如果这样,那么尽管乘用成本高了,他们所负担的总成本也会下降,他们的总体福利也会上升。

当然,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涨价到底能不能促使司机提供更多劳动,或者说司机的劳动供给弹性究竟有多大。很多人认为,既然工资高了,那么司机当然就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了,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通常不会简单地追求收入最大化,而是会选择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不再努力了。《美国经济评论》上就有一篇论文,显示出租车司机在面临小时工资上升后,其实会减少劳动供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他们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就下降了。如果这种效应出现,那么滴滴的涨价也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此外,在定价时,人们对公平的考虑也会影响涨价的结果。美国东北大学的两位学者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在运输高峰期,一些高峰地段的网约车涨价其实并不能吸引更多的网约车去这些地区支援。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很多用户认为峰值定价是不公平的,因此宁愿选择等待也不愿意加价。熟谙市场的司机当然知道这点,因此他们就不愿意去高峰地段载客,因为虽然报价高,但其实载到客户的概率并不高。如果是这样,那么本意是用来缓解出行的峰值定价方案反而会让交通情况变得更糟。

从这两个角度看,虽然滴滴的涨价本意是好的,但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能还需要看具体的情况。在制定定价方案时,还应该考虑一些具体情况,多做一些变通。至少在笔者看来,由平台统一制定涨价幅度的方式其实是可以改进的,应该把涨价的方式更多地交给司机。但无论如何,通过市场需求调节供需的总思路是对的,这点应该予以肯定。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出台的限制出租车在春节涨价的限制,倒是可能需要被调整,或者废止的。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