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最大龙虾馆文和友海信店,近5000平方米的店面里,忙碌着不少厨师和服务员。从全国各地赶来长沙的食客们在饭桌上翘首以待,等着吃上一口龙虾。
即便当地人也是一虾难求。常常排队三、四个小时,遇到下雨天等上一个小时。文和友团队的员工们习惯了门庭若市,在人声鼎沸中端上一盆红彤彤的小龙虾,瓷碗铜锅和老式四方木桌椅留下熟悉、喧闹的感觉。
海信广场上,这家店横跨五层,曾经创造了连续排队12小时的记录,但是年二十九这一天却大门紧闭,龙虾人塑像独守门口,还保持着龇牙鞠躬的一贯迎客姿态。
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2月3号到6号休假公告,评论区里归家游子和外地旅客对龙虾店关门感到遗憾。“特地过年放假跑长沙的人怎么办?好不容易过年才能回去吃一顿。”
据界面新闻观察,过年营业这段时间,几乎没有空桌状态,翻桌速度极快,排号依然到了上千号。
年轻人对网红店的认同,根植于湖湘饮食文化和原材料生产优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2017年各省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112.97万吨,湖北省占比55%排名第一,安徽省占比12.2%,湖南省以12%的比例紧跟其后。
在全国五城网红餐厅报告里,列出了湖南最受欢迎的小龙虾五大品牌,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以多种小吃品类和响亮的品牌名声,占据了榜首。

小龙虾厨师的职业前身
每到七月、八月龙虾旺季,下午到凌晨这段时间,你可以看到人们打着赤膊、吮着龙虾、喝着啤酒。五月的世界杯引发了新一轮的小龙虾热潮。
事实上,19世纪30年代,网红国民宵夜小龙虾经日本人引入中国,在适合成长的安徽、湖北、湖南迅速繁衍。从养殖、打捞、经销、餐饮、包装、品牌化销售,形成了完整、细化的小龙虾产业链,与之密切相关的小龙虾经济提供了500万个工作岗位,仅小龙虾餐馆就有17670家。
而小龙虾真正爬上中国餐桌的时间还不到30年。在媒体报道中,中国人对小龙虾的热爱和吃法研究比欧美人更胜一筹, 中国厨师以烹制独特和口味丰富的名声响彻世界。最初,在拥有原材料优势的省份,一些大排档开始研究这种硬壳食物的创新吃法。
那还是1994年的江苏省盱眙县,老许调料店的老板许建忠在卖调料过程中,研发出了独特的“十三香小龙虾”。此刻,人们才意识到龙虾的新吃法,加之中国饮食文化多样,才逐渐做出更大胆的探索。看来开始做小龙虾的人,并非是专业厨师,或许是贩卖调味料的人,那些人懂得味道又敢于做出尝试。
依据不同地方口味就有了地方特色的小龙虾,文和友集团产品部的负责人杨理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风味,好比盱眙十三香龙虾、四川麻辣小龙虾。口味虾已经成为了湖南小龙虾的代名词。湖南口味虾,虽然也叫麻辣小龙虾,但是它味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特别注重口味,是长沙人夜宵桌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小食。”

随着消费场景的变化,从路边摊、大排档发展到高档酒店,小龙虾餐馆同质化越来越强调原材料和调料口味,同时对厨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和友创始人文宾分享了选小龙虾的四个标准:体重达到50g、肉质饱满、干净、生龙活虎,并且在湖南、湖北两地设有7万亩的养殖基地。馆内厨师掌握了12种口味的小龙虾做法,包括蒜蓉、口味、清蒸、油爆、干煸等。
从夜场小摊到品牌转型,团队分工合作
按公告,海信龙虾馆于初三正式营业,阴雨绵绵的天气直到初四都未有好转。到这里来的食客热情不减,纷纷发布状态打卡,一个期待已久的外省游客说,下午5点排号,晚上12点才吃到,当他坐上桌,发现外面还有上千个等位人。
让文和友联合创始人杨干军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打破了行业规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口。长沙吃小龙虾的风潮兴起于80年代,走过90年代的极盛时刻后,开始变得平淡。杨干军向新店商研习社回忆,海信店构思八年,斥资一亿,2015年5月1日当天排了1840桌。
这样一个大型老长沙楼中社区,包含了100户人家和20余间商铺,既打造了文和友团队的工作环境,也是吸引消费者前往吃饭、参观的消费场景。从时空隧道穿过,随着石梯和场内的“潘洛斯楼梯”构造的动线,沉浸于品牌营造的复古场景之中。到了凌晨,老牌坊散发出柔和灯光。

图片来源:网络
像设计团队负责内置场景设计,整个文和友团队给品牌贴上了情怀标签。文和友创始人文宾个人的职业发展之路就是一例,他在2011年靠5000元做油炸摊位起家,三个月营业额达到30万元。这位长沙青年发掘本土小吃,包括臭豆腐、小龙虾、香肠、油炸食物等,用8年时间将店铺发展成拥有知名品牌的集团。
五一长假是他们最繁忙的时间段之一。为了应对小龙虾旺季的到来,文和友团队提前做好了准备,办公室后勤人员到门店学习岗位的服务技能后,派往人手紧缺的一线,每店增派人手二十人以上。2017年,当时大脑创新部负责人翁东华到店面招待客人,在前台扯着嗓子叫号,演示特殊时期如何工作。
在这里,配菜员、切配、臭豆腐出品员、煮饭阿姨、楼面部长、服务员、主厨等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那位肖阿姨在文和友杜甫江阁店煮了几百万碗猪油拌饭,她的故事和照片多次出现在官方账号。如今,这家店因旧城改造已经关闭,曾经发起了一场“来日方长,不说再见”的告别晚宴。

核心是厨师
作为核心的厨师,在小龙虾口味、烹饪方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一点中国厨师做出了经典示范。“如何把龙虾弄晕”是瑞士老厨师和新厨师都要面对的一道难题,他们通过培训学习和探讨,尝试各种方法,比如用刀板棒锤等都不尽如人意。中国厨师出其不意地想出了一招,他们将小龙虾直接泡在酒里,或者将酒灌入其体内,也就是所谓的醉虾。
这行频繁出现挖人现象,比如潜江龙虾餐饮企业烧虾厨师严重短缺。“现在全国的龙虾餐饮企业都到潜江来挖厨师,虾皇的厨师团队还算稳定,但我们年年都要提工资。”总经理曹利军说。虾皇的烧虾厨师每月能拿到6000元到12000元,仍然团队不稳定,担忧核心厨师被挖走。
不少本地人已经对文和友去魅,将它划进了“外地人聚集地”的类别。但是这家长沙特色品牌店还是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重口味”口味虾被公认为长沙本土特色小吃之一。至今长沙小龙虾吃法变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从水煮蘸酱到南门口鸡汤红油里烫一烫,做法稳定下来。
文和友主厨从事烹饪事业20余年,他曾经向中央台记者透露过口味虾的诀窍,在坚持长沙特色烹饪方法基础上,还要讲究原料和调料,就能做出地道口味虾。
选材上,除了文宾提到的四点,他补充道“鲜活小龙虾经历去虾头、虾腮、虾线,再经人工手动刷洗干净后,就可以烹饪口味虾了。”口味区别关键在于三个料包。后厨摆着酱料包、香料包和调料包,只有小龙虾厨师拥有熟练手法和多年经验总结,才能知道如何调制料包、又以何种比例加入制作。
创造了新职业
小龙虾的火爆带动了小龙虾厨师薪酬的水涨船高,餐饮店老板用高薪和技术占股吸引人才。
专业人才短缺的窘境,培训迫在眉睫。湖北潜江市小龙虾烹饪职业技能学校于2015年成立,面向有经验的厨师、零基础学员和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开放,是全国唯一一所服务小龙虾产业链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
潜江市委书记黄剑雄说,“小龙虾产业非常火爆,但是专业的运营人才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是想从上层设计这块入手,搭建比较完善的人才体系。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持,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小龙虾产业链的各类人才,以实现毕业直接上岗、无缝对接。”
从广泛意义上,该学院已培养1580多名小龙虾烹饪技师和小龙虾养殖技师,这些来自内蒙古、江苏、四川甚至美国的学员又把技术带回家乡。
除了小龙虾厨师本身专业化、规范化,其他环节也同样受到了重视,带火了品虾师和剥虾师两个新职业。前者需要了解烹饪、品控、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品尝各种各样的小龙虾,从外观紧实程度、麻辣鲜香味道、肉质Q弹程度。后者产生于社交性极强的场景,可以为顾客省去戴手套、繁杂的剥虾过程,解放双手。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高薪,年薪高达30万到60万。
在餐饮这一条产业链上,许多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也是新商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