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全灌汤水饺遭多家电商平台下架,四成营收存隐忧或将面临依法查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全灌汤水饺遭多家电商平台下架,四成营收存隐忧或将面临依法查处

三全食品将面临不容忽视的盈利隐患。

2015年10月17日,河南省郑州市一展会上的三全食品展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慧东CHD

卷入“猪瘟肉”风波的三全食品(002216.SZ)将面临不容忽视的盈利隐患。

2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包括淘宝、京东和苏宁在内的多家电商购物网站,已经无法搜索到“三全灌汤水饺”。苏宁方面表示,已经将相关商品进行下架处理。大型商超欧尚和大润发方面,也已将所有三全猪肉水饺下架。

昨日(2月18日),三全食品大幅低开近7%,报7.02元/股,截至收盘下挫1.72%,报7.42元/股。按当日股价计算,三全食品总市值60.08亿元,相比前一个交易日,该公司单日市值蒸发1.05亿元。

2月19日开盘,三全食品再跌2.42%,报7.24/股。

针对速冻水饺被检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相关报道,三全食品2月18日早间披露公告称,公司配合两地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核查及相应处理工作,已第一时间将相关疑似批次产品从各销售渠道全部封存,对此事给广大消费者造成的困扰和不便,表示诚挚歉意。

2月18日,三全食品还接到了深交所发出的关注函,要求说明公司涉及产品被抽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时间、公司知悉上述事项的时间等,并评估上述事项对2019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三全食品在回应中称,灌汤水饺疑似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相关细节,有关部门仍在进一步核查中。而一旦权威部门确认三全食品产品含有病毒,该公司将遭到依法查处,“查处的结果大概率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要根据它的违规事实、情节等确定”。

一款灌汤水饺从电商平台“消失”,三全食品其余的饺子产品能否经受住此次风波,重回消费者的餐桌?界面新闻记者就此事数次致电三全食品董秘及证代办公室公开座机号,但均无法接通。

事实上,此次“猪瘟肉”风波带给三全食品的盈利隐忧不容忽视。

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三全食品水饺业务的营业收入为9.1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为29.79%,且2008年至2017年,三全食品的饺子业务收入占比基本在30%至40%区间内浮动。

作为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和国内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三全食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成立于河南郑州的三全冷饮部。2008年2月,三全食品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从2011年两次发生的“细菌门”事件、2013年因“鱼豆腐发霉”、“汤圆发霉”数次遭投诉、到2016年的“临期肉”风波、2017年粽子检测不合格等。三全食品近年一直未走出食品安全的阴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事的受委托制造单位为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11年曾生产一款“问题水饺”, 在广州、南京被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公司随后启动召回程序。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梳理财报数据发现,多年来三全食品未跳出净利率偏低的困境。

财报数据显示,三全食品于2008年到2013年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7844.05万元、8986.75万元、1.25亿元、1.32亿元、1.37亿元、1.09亿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66.54万元、-1603.00万元、1680.42万元、4315.76万元。

而三全食品的销售净利率从2008年至2017年分别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由此不难看出,三全食品的销售净利率在2010年走出高点后便呈现连年递减趋势,直至2015年走出最低点0.82%后开始回升。

净利润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居高不下的营业总成本。

据财报,三全食品2014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21.55亿元,于2018年上半年增长至29.81亿元,涨幅38.33%,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分别达到33.33%、59.23%,且上述两项费用占比该公司2018年营业总成本的31.28%。

此外,朱丹蓬表示,多年来三全食品一直未能逃脱“中低端速冻食品”的定位。与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企业相比,三全食品在高毛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理想。

截至2月19日午盘,三全食品收于7.6元每股,涨2.4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三全食品

3.1k
  • 三全食品(002216.SZ)2024年净利润为5.4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64%
  • 三全食品(002216.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2.0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2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全灌汤水饺遭多家电商平台下架,四成营收存隐忧或将面临依法查处

三全食品将面临不容忽视的盈利隐患。

2015年10月17日,河南省郑州市一展会上的三全食品展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慧东CHD

卷入“猪瘟肉”风波的三全食品(002216.SZ)将面临不容忽视的盈利隐患。

2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包括淘宝、京东和苏宁在内的多家电商购物网站,已经无法搜索到“三全灌汤水饺”。苏宁方面表示,已经将相关商品进行下架处理。大型商超欧尚和大润发方面,也已将所有三全猪肉水饺下架。

昨日(2月18日),三全食品大幅低开近7%,报7.02元/股,截至收盘下挫1.72%,报7.42元/股。按当日股价计算,三全食品总市值60.08亿元,相比前一个交易日,该公司单日市值蒸发1.05亿元。

2月19日开盘,三全食品再跌2.42%,报7.24/股。

针对速冻水饺被检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相关报道,三全食品2月18日早间披露公告称,公司配合两地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核查及相应处理工作,已第一时间将相关疑似批次产品从各销售渠道全部封存,对此事给广大消费者造成的困扰和不便,表示诚挚歉意。

2月18日,三全食品还接到了深交所发出的关注函,要求说明公司涉及产品被抽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时间、公司知悉上述事项的时间等,并评估上述事项对2019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三全食品在回应中称,灌汤水饺疑似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相关细节,有关部门仍在进一步核查中。而一旦权威部门确认三全食品产品含有病毒,该公司将遭到依法查处,“查处的结果大概率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要根据它的违规事实、情节等确定”。

一款灌汤水饺从电商平台“消失”,三全食品其余的饺子产品能否经受住此次风波,重回消费者的餐桌?界面新闻记者就此事数次致电三全食品董秘及证代办公室公开座机号,但均无法接通。

事实上,此次“猪瘟肉”风波带给三全食品的盈利隐忧不容忽视。

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三全食品水饺业务的营业收入为9.1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为29.79%,且2008年至2017年,三全食品的饺子业务收入占比基本在30%至40%区间内浮动。

作为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和国内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三全食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成立于河南郑州的三全冷饮部。2008年2月,三全食品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从2011年两次发生的“细菌门”事件、2013年因“鱼豆腐发霉”、“汤圆发霉”数次遭投诉、到2016年的“临期肉”风波、2017年粽子检测不合格等。三全食品近年一直未走出食品安全的阴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事的受委托制造单位为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11年曾生产一款“问题水饺”, 在广州、南京被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公司随后启动召回程序。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梳理财报数据发现,多年来三全食品未跳出净利率偏低的困境。

财报数据显示,三全食品于2008年到2013年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7844.05万元、8986.75万元、1.25亿元、1.32亿元、1.37亿元、1.09亿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66.54万元、-1603.00万元、1680.42万元、4315.76万元。

而三全食品的销售净利率从2008年至2017年分别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由此不难看出,三全食品的销售净利率在2010年走出高点后便呈现连年递减趋势,直至2015年走出最低点0.82%后开始回升。

净利润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居高不下的营业总成本。

据财报,三全食品2014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21.55亿元,于2018年上半年增长至29.81亿元,涨幅38.33%,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分别达到33.33%、59.23%,且上述两项费用占比该公司2018年营业总成本的31.28%。

此外,朱丹蓬表示,多年来三全食品一直未能逃脱“中低端速冻食品”的定位。与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企业相比,三全食品在高毛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理想。

截至2月19日午盘,三全食品收于7.6元每股,涨2.4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