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版权战已尘埃落定,腾讯音乐版图需要豆瓣FM的“纯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版权战已尘埃落定,腾讯音乐版图需要豆瓣FM的“纯粹”

在99%之外,掐住最为头部的1%资源,让竞争对手无可奈何。

文|同相 指月

近日豆瓣FM宣布获得了来自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挚信资本的战略投资。据称腾讯音乐方面以版权曲库交换股权,豆瓣FM此次融资后,将和腾讯音乐开展版权及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品牌升级完成6.0大版本的改版上线,争取重回行业第一梯队。

十年之后 豆瓣FM从先驱到重生

豆瓣FM上线已经超过十年。在2009年那个听歌软件尚且停留在搜索下载自建播放列表的时代,豆瓣FM的红心、私人FM频道推荐曲目的方式其实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在其他平台还没有发现算法推荐打造私人化个性需求的空间时,豆瓣FM就已经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这种全新模式再加上豆瓣系产品一贯的简洁、纯粹设计体验,使得豆瓣FM在创立之初一直有着不错的用户忠实度。直到2015年左右音乐平台版权大战开始,腾讯、阿里、网易疯狂烧钱抢占唱片公司版权曲库的节点后,豆瓣FM才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2014年至2017年间,腾讯音乐先后拿下了华纳、索尼、环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权授权,且均签订的是中国大陆地区数字版权分销战略性合作协议,意味着腾讯音乐成为三大唱片公司在国内的转授权分销商,独家代理别无分店。阿里音乐也陆续与滚石音乐、华研、SM等达成合作,与滚石音乐的独家版权协议于2017年续签。

独家版权的争夺战耗费巨大,显然是豆瓣FM无力承担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版权曲库未能续签,豆瓣FM下线的曲目越来越多。2017年“豆瓣一刻”和“豆瓣东西”停止运营时,一度传出豆瓣FM也将全面下线的消息。

其后豆瓣FM虽未下线,但已经放弃续签正版曲库,而是以第三方链接的方式将歌曲导向其他音乐平台,豆瓣FM成为了一个几乎没有内容的空壳。

2018年豆瓣音乐从豆瓣拆分独立,与线上音乐版权授权平台V.Fine Music重组合并,豆瓣FM作为豆瓣音乐的板块之一也同步转移,但并未改变沉寂的现状,直至如今腾讯音乐将这个令无数人怀念的品牌捞出了水面。

腾讯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平台已经领先阿里和网易。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豆瓣FM在如今的在线音乐格局中价值是什么,以及腾讯音乐在一家独大的情况下纳入豆瓣FM,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音乐App越来越复杂市场有“纯粹”需求

国内外在线音乐产品的一大差别是,Spotify之类的国外音乐流媒体服务商以会员付费订阅为主要收入来源,Spotify有46%的活跃用户为付费订阅用户。而在国内无论是腾讯音乐还是阿里的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虽然付费份额一直在增长,但都并未形成规模足够大的付费用户群体。

来源:东吴证券

社交、直播、短视频、付费音频节目、影视宣发都成为了音乐平台产业链的重要组成。不难发现的是,这种多元化正使得在线音乐App变得越来越臃肿:

腾讯、网易们试图在一个平台上聚合太多东西。以网易云音乐为例,首页三个板块是播放、主页、视频,而在主页之下又有推荐内容、朋友社交和电台三个分类,主页推荐内容中也有直播、电台等细分版块。

其实豆瓣FM在如今的优势之一就是功能单一,也就是纯粹。

从2009年出现后,豆瓣FM就有一个极为明确的功能,利用算法为听众提供私人化的听歌体验,在算法技术逐步成熟后,达成这种效果所需要的更多是产品人员对音乐的熟悉程度,更好地对用户喜好与内容进行匹配。

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功能来说目前的豆瓣FM都简单到了极致。对那些豆瓣FM的前用户而言,豆瓣FM的失落从来不是产品问题,而是市场环境运作的波及,内容版权这一立身之本遭到动摇,建立在内容之上的框架再有价值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如今腾讯音乐以版权曲库入股,豆瓣FM就得以迅速起死回生,虽然它不足以成为市场中流砥柱,但却能够在细分化的市场中拥有自己忠实的用户群体。

在内容版权之外,最终形成产品用户粘性和品牌效应的原因或是品牌认同、或是社区搭建,这是网易云音乐崛起的初始逻辑,也可以说是腾讯音乐矩阵里现在唯一缺少的东西。QQ音乐、酷狗、酷我都拥有不俗的用户规模,但并没有一个形成网易云全盛时期那样的招牌特色。

如今的豆瓣FM,为腾讯音乐补全的或许就是这一点。

版权战争尘埃落定后细分运营成下阶段发展空间

腾讯音乐以版权曲库入股,也体现了这个市场中最有话语权的仍然是版权资源。

在腾讯、阿里、网易分别签得一部分唱片公司的独家授权后,“互通曲库”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消退过,罕见地形成了监管部门与用户呼声极为一致的情形。因为版权壁垒对市场和用户而言都是拖累,用户不得不下载多个音乐App以获取完整体验。

2017年,国家版权局约谈境内外音乐公司及国内几大网络音乐服务商,要求对网络音乐作品应全面授权、避免独家授权。版权管理司负责人强调,希望各音乐公司遵守版权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抵制各种音乐侵权行为。要促进网络音乐全面授权、广泛传播,采取符合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授权模式,避免授予网络音乐服务商独家版权。

其实手握华纳等三大唱片公司版权的腾讯音乐并非意在独占曲库,相反,其合作协议就是建立在代理“转授权”的基础上的,腾讯音乐先后与阿里音乐、网易云达成音乐版权合作。

可是,腾讯的版权优势已经超出了其他平台一个身位。这样一个“战略武器”在手,意味着面对那些明显处于弱势的竞争对手时,腾讯掌握了完全的主动权。2018年3月底周杰伦曲库在网易云全面下架的事件,就给了网易云音乐当头一棒。

腾讯音乐的公告中说:“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其他转授权合作不受影响,腾讯音乐战略合作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仍根据国家版权局意见和要求开放授权。”

在99%之外,掐住最为头部的1%资源,让竞争对手无可奈何。

但任何烧钱的版权大战都是有止境的:在确立版权优势地位后,发力细分运营才是发展空间所在。如今,豆瓣FM为腾讯音乐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复活的经典产品,基于豆瓣FM的特色和品牌效应,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豆瓣

4k
  • 《异人之下》豆瓣8.1分收官,优酷押注真人漫改新赛道
  • 布局直播,激活独具“鹃城”特色的品牌传播新动力——鹃城牌郫县豆瓣工厂店抖音开播仪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版权战已尘埃落定,腾讯音乐版图需要豆瓣FM的“纯粹”

在99%之外,掐住最为头部的1%资源,让竞争对手无可奈何。

文|同相 指月

近日豆瓣FM宣布获得了来自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挚信资本的战略投资。据称腾讯音乐方面以版权曲库交换股权,豆瓣FM此次融资后,将和腾讯音乐开展版权及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品牌升级完成6.0大版本的改版上线,争取重回行业第一梯队。

十年之后 豆瓣FM从先驱到重生

豆瓣FM上线已经超过十年。在2009年那个听歌软件尚且停留在搜索下载自建播放列表的时代,豆瓣FM的红心、私人FM频道推荐曲目的方式其实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在其他平台还没有发现算法推荐打造私人化个性需求的空间时,豆瓣FM就已经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这种全新模式再加上豆瓣系产品一贯的简洁、纯粹设计体验,使得豆瓣FM在创立之初一直有着不错的用户忠实度。直到2015年左右音乐平台版权大战开始,腾讯、阿里、网易疯狂烧钱抢占唱片公司版权曲库的节点后,豆瓣FM才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2014年至2017年间,腾讯音乐先后拿下了华纳、索尼、环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权授权,且均签订的是中国大陆地区数字版权分销战略性合作协议,意味着腾讯音乐成为三大唱片公司在国内的转授权分销商,独家代理别无分店。阿里音乐也陆续与滚石音乐、华研、SM等达成合作,与滚石音乐的独家版权协议于2017年续签。

独家版权的争夺战耗费巨大,显然是豆瓣FM无力承担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版权曲库未能续签,豆瓣FM下线的曲目越来越多。2017年“豆瓣一刻”和“豆瓣东西”停止运营时,一度传出豆瓣FM也将全面下线的消息。

其后豆瓣FM虽未下线,但已经放弃续签正版曲库,而是以第三方链接的方式将歌曲导向其他音乐平台,豆瓣FM成为了一个几乎没有内容的空壳。

2018年豆瓣音乐从豆瓣拆分独立,与线上音乐版权授权平台V.Fine Music重组合并,豆瓣FM作为豆瓣音乐的板块之一也同步转移,但并未改变沉寂的现状,直至如今腾讯音乐将这个令无数人怀念的品牌捞出了水面。

腾讯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平台已经领先阿里和网易。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豆瓣FM在如今的在线音乐格局中价值是什么,以及腾讯音乐在一家独大的情况下纳入豆瓣FM,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音乐App越来越复杂市场有“纯粹”需求

国内外在线音乐产品的一大差别是,Spotify之类的国外音乐流媒体服务商以会员付费订阅为主要收入来源,Spotify有46%的活跃用户为付费订阅用户。而在国内无论是腾讯音乐还是阿里的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虽然付费份额一直在增长,但都并未形成规模足够大的付费用户群体。

来源:东吴证券

社交、直播、短视频、付费音频节目、影视宣发都成为了音乐平台产业链的重要组成。不难发现的是,这种多元化正使得在线音乐App变得越来越臃肿:

腾讯、网易们试图在一个平台上聚合太多东西。以网易云音乐为例,首页三个板块是播放、主页、视频,而在主页之下又有推荐内容、朋友社交和电台三个分类,主页推荐内容中也有直播、电台等细分版块。

其实豆瓣FM在如今的优势之一就是功能单一,也就是纯粹。

从2009年出现后,豆瓣FM就有一个极为明确的功能,利用算法为听众提供私人化的听歌体验,在算法技术逐步成熟后,达成这种效果所需要的更多是产品人员对音乐的熟悉程度,更好地对用户喜好与内容进行匹配。

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功能来说目前的豆瓣FM都简单到了极致。对那些豆瓣FM的前用户而言,豆瓣FM的失落从来不是产品问题,而是市场环境运作的波及,内容版权这一立身之本遭到动摇,建立在内容之上的框架再有价值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如今腾讯音乐以版权曲库入股,豆瓣FM就得以迅速起死回生,虽然它不足以成为市场中流砥柱,但却能够在细分化的市场中拥有自己忠实的用户群体。

在内容版权之外,最终形成产品用户粘性和品牌效应的原因或是品牌认同、或是社区搭建,这是网易云音乐崛起的初始逻辑,也可以说是腾讯音乐矩阵里现在唯一缺少的东西。QQ音乐、酷狗、酷我都拥有不俗的用户规模,但并没有一个形成网易云全盛时期那样的招牌特色。

如今的豆瓣FM,为腾讯音乐补全的或许就是这一点。

版权战争尘埃落定后细分运营成下阶段发展空间

腾讯音乐以版权曲库入股,也体现了这个市场中最有话语权的仍然是版权资源。

在腾讯、阿里、网易分别签得一部分唱片公司的独家授权后,“互通曲库”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消退过,罕见地形成了监管部门与用户呼声极为一致的情形。因为版权壁垒对市场和用户而言都是拖累,用户不得不下载多个音乐App以获取完整体验。

2017年,国家版权局约谈境内外音乐公司及国内几大网络音乐服务商,要求对网络音乐作品应全面授权、避免独家授权。版权管理司负责人强调,希望各音乐公司遵守版权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抵制各种音乐侵权行为。要促进网络音乐全面授权、广泛传播,采取符合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授权模式,避免授予网络音乐服务商独家版权。

其实手握华纳等三大唱片公司版权的腾讯音乐并非意在独占曲库,相反,其合作协议就是建立在代理“转授权”的基础上的,腾讯音乐先后与阿里音乐、网易云达成音乐版权合作。

可是,腾讯的版权优势已经超出了其他平台一个身位。这样一个“战略武器”在手,意味着面对那些明显处于弱势的竞争对手时,腾讯掌握了完全的主动权。2018年3月底周杰伦曲库在网易云全面下架的事件,就给了网易云音乐当头一棒。

腾讯音乐的公告中说:“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其他转授权合作不受影响,腾讯音乐战略合作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仍根据国家版权局意见和要求开放授权。”

在99%之外,掐住最为头部的1%资源,让竞争对手无可奈何。

但任何烧钱的版权大战都是有止境的:在确立版权优势地位后,发力细分运营才是发展空间所在。如今,豆瓣FM为腾讯音乐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复活的经典产品,基于豆瓣FM的特色和品牌效应,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