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公司是怎样裁人的|近观日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公司是怎样裁人的|近观日本

如果法律有漏洞,谁都难以抵挡诱惑。所以,关于裁人,法律的健全、员工的觉醒、社会的舆论、媒体的关注就更加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观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欧商学院客座讲师陈药师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讲述日本的商业和文化】。 

996合理吗

年前,我的一位朋友被公司裁掉了。他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了多年,裁掉他的理由是——常年来不肯贯彻公司996的规定。

什么是996,互联网公司从业者肯定耳熟能详,就是每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合法吗?反正广泛存在。

这哥们上有老下有小,几年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还生了二胎,中年人的焦虑、困顿、挣扎在他身上体现的一览无余。

为了接送孩子上学,他常常起的比鸡早,下午从公司偷偷溜出去,接孩子回家,然后再跑回公司上班,熬到晚上9点下班。

领导在每天给微信工作群里发鸡汤的间隙,发现了这哥们的行为,终于忍无可忍 ,要他自己辞职,并且不给赔偿,严格的来说,这不是裁人,是裁人还不想给补偿。

老板甚至还下了死命令,以后招人不招北京人,因为他们有老有小有家有业,无法996——是的,那哥们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后来,他咨询了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收集了公司要求大家无偿加班的证据,在铁证面前,公司答应给他相应补偿。现在,那哥们拿着丰厚的补偿金正在周游世界。

终身雇佣的合理性

裁人从来不是让人愉悦的事儿,变相裁人更是让人不耻。对于日本来说,企业奉行终身雇佣制,裁人非常困难艰辛。

在日本最初提出终身雇佣制的公司是松下电器。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918年提到:“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企业也绝对不会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

二战之后,在美国占领军的要求下,大部分日本公司都开始推行终身雇佣制。其背后的逻辑是,正是因为日本在二战前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才导致了他们走向了战争的深渊,当大部分日本人都乘上公司这台巨大的列车之后,贫富分化就会得到抑制,战争的危险就会消失殆尽。

所以,二战之后,日本有一个口号—“一亿国民尽中产。”

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终身雇佣制其实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种演变——员工对待公司有着某种忠诚度,而公司也会善待员工及其家人。

另外一方面,从整体来看,日本社会都不鼓励辞职跳槽。日本朝日人寿保险公司整理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总的看,调动工作后的年均收入和终生收入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减少程度因年龄而异。

比如,25 岁左右的人调动工作后,年均工资减少程度为70~80万日元,35岁左右的人调转后,年均收入减少程度为150~200万日元。

当然,也有人调动工作之后收入会增加,或者至少不变,那就是年轻且有特殊技能的人;还有就是从平均收入低的行业(如传统制造业)转向平均收入高的行业(如金融业、保险业等)。

但是整体来说,35岁以后转行的,其终生收入没有一个不是减少的。因此,只要企业没有倒闭,35岁以上的职工一般会对自己的公司忠心耿耿,生死相依。

怎样温和的裁员

话说回来,终身雇佣制也并非万能良药,日本企业也不是王道乐土,裁人并非梦幻不能实现。

2001年,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受到了冲击。松下、富士通、NEC、索尼等各家电子公司相继宣布裁员计划。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591家企业中,只有9.5%的企业表示坚持“终身雇佣制”,而38.3%的企业表示“终身雇佣制”已经不需要。

终身雇佣制遇到了巨大挑战,原因简单来说有两点:一个是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经济陷入不景气,企业难以维持终身雇佣员工的政策;第二,日本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他们也在不断接触世界,对于终身雇佣他们也心存不满。

既然终身雇佣制很难在维系,那么该如何裁人就是个问题。

1949年,丰田汽车面临着裁员的危机。当时,丰田公司刚刚走出战争的阴霾,需要大笔资金重建工厂,但是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必须裁减冗员才能提供贷款。

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不愿意裁人,并且为此痛苦不堪,甚至想到了自杀谢罪。而丰田汽车的工会组织也闻到了裁人的气息,开始组织工人与公司对抗。

第二年,公司异想天开,他们发表了“募集1600名志愿辞职员工”内容的重建法案。喜一郎寻求工会方面的合作,他说:“要渡过难关,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解散公司,要么请一些人走下丰田这条船。实在对不起,事情弄到这个地步,是我们高层干部的责任。”

但是工会并不买账,哪有人自愿离开的?还被标榜为志愿者。

丰田喜一郎万般无奈之下,宣布辞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以作为裁员的表率。这回员工被打动了,最终有1700人宣布自愿离职,比募集目标还多了100人……

此后,朝鲜战争爆发,丰田汽车成为美军供货商,得以起死回生,而那些自愿离职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不得不说,日本公司的员工与公司之间构成了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志愿辞职员工并不是丰田汽车的专利。2004年,濒于破产的日本日航公司也开始招募自愿离职者,当时,公司认为需要有2700人离职,但最后实际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很多人出于对公司未来的考虑,愿意自动辞职,投桃报李。

那么补偿呢?当时日航公司是这样做的:对于提前离职者,除正常的离职金外,公司还将支付6个月工资左右的额外离职金,不给补偿,是不可能的。

而最早提倡终身雇佣制的松下公司也有过裁员的历史,但过程相对温和。实际上,无论是在日本还是美国的商业历史上,公司员工为了自身利益与公司对抗、斗争的故事都屡见不鲜。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29年大萧条之后,工人与资方甚至爆发了血淋淋的冲突,而今天他们得以享受良好的福利、健全的法制保障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

而对于企业来说,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工作机会是他们的使命,无论倡导怎样的经营理念,都应以不作恶为前提。还是松下幸之助老先生说得好: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当然,人性的善与恶是并行存在的,日本企业也并非慈眉善目的道德卫士,如果法律有漏洞,谁都难以抵挡诱惑。所以,关于裁人,法律的健全、员工的觉醒、社会的舆论、媒体的关注就更加重要。

我曾经在日本公司工作多年,公司领导会记住我和我家人的生日,然后在生日当天送出蛋糕和礼物。

大概十年前,当我决定离开日本公司的时候,领导如临大敌,一次次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福利待遇不满意,是不是工作内容很乏味,还是因为家庭有什么变故?

我说,我只是想尝试些别的事情。很多年后,我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事情,但当时,日企领导对我挽留的表情依然历历在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zhoujing@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公司是怎样裁人的|近观日本

如果法律有漏洞,谁都难以抵挡诱惑。所以,关于裁人,法律的健全、员工的觉醒、社会的舆论、媒体的关注就更加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观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欧商学院客座讲师陈药师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讲述日本的商业和文化】。 

996合理吗

年前,我的一位朋友被公司裁掉了。他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了多年,裁掉他的理由是——常年来不肯贯彻公司996的规定。

什么是996,互联网公司从业者肯定耳熟能详,就是每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合法吗?反正广泛存在。

这哥们上有老下有小,几年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还生了二胎,中年人的焦虑、困顿、挣扎在他身上体现的一览无余。

为了接送孩子上学,他常常起的比鸡早,下午从公司偷偷溜出去,接孩子回家,然后再跑回公司上班,熬到晚上9点下班。

领导在每天给微信工作群里发鸡汤的间隙,发现了这哥们的行为,终于忍无可忍 ,要他自己辞职,并且不给赔偿,严格的来说,这不是裁人,是裁人还不想给补偿。

老板甚至还下了死命令,以后招人不招北京人,因为他们有老有小有家有业,无法996——是的,那哥们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后来,他咨询了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收集了公司要求大家无偿加班的证据,在铁证面前,公司答应给他相应补偿。现在,那哥们拿着丰厚的补偿金正在周游世界。

终身雇佣的合理性

裁人从来不是让人愉悦的事儿,变相裁人更是让人不耻。对于日本来说,企业奉行终身雇佣制,裁人非常困难艰辛。

在日本最初提出终身雇佣制的公司是松下电器。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918年提到:“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企业也绝对不会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

二战之后,在美国占领军的要求下,大部分日本公司都开始推行终身雇佣制。其背后的逻辑是,正是因为日本在二战前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才导致了他们走向了战争的深渊,当大部分日本人都乘上公司这台巨大的列车之后,贫富分化就会得到抑制,战争的危险就会消失殆尽。

所以,二战之后,日本有一个口号—“一亿国民尽中产。”

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终身雇佣制其实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种演变——员工对待公司有着某种忠诚度,而公司也会善待员工及其家人。

另外一方面,从整体来看,日本社会都不鼓励辞职跳槽。日本朝日人寿保险公司整理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总的看,调动工作后的年均收入和终生收入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减少程度因年龄而异。

比如,25 岁左右的人调动工作后,年均工资减少程度为70~80万日元,35岁左右的人调转后,年均收入减少程度为150~200万日元。

当然,也有人调动工作之后收入会增加,或者至少不变,那就是年轻且有特殊技能的人;还有就是从平均收入低的行业(如传统制造业)转向平均收入高的行业(如金融业、保险业等)。

但是整体来说,35岁以后转行的,其终生收入没有一个不是减少的。因此,只要企业没有倒闭,35岁以上的职工一般会对自己的公司忠心耿耿,生死相依。

怎样温和的裁员

话说回来,终身雇佣制也并非万能良药,日本企业也不是王道乐土,裁人并非梦幻不能实现。

2001年,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受到了冲击。松下、富士通、NEC、索尼等各家电子公司相继宣布裁员计划。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591家企业中,只有9.5%的企业表示坚持“终身雇佣制”,而38.3%的企业表示“终身雇佣制”已经不需要。

终身雇佣制遇到了巨大挑战,原因简单来说有两点:一个是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经济陷入不景气,企业难以维持终身雇佣员工的政策;第二,日本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他们也在不断接触世界,对于终身雇佣他们也心存不满。

既然终身雇佣制很难在维系,那么该如何裁人就是个问题。

1949年,丰田汽车面临着裁员的危机。当时,丰田公司刚刚走出战争的阴霾,需要大笔资金重建工厂,但是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必须裁减冗员才能提供贷款。

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不愿意裁人,并且为此痛苦不堪,甚至想到了自杀谢罪。而丰田汽车的工会组织也闻到了裁人的气息,开始组织工人与公司对抗。

第二年,公司异想天开,他们发表了“募集1600名志愿辞职员工”内容的重建法案。喜一郎寻求工会方面的合作,他说:“要渡过难关,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解散公司,要么请一些人走下丰田这条船。实在对不起,事情弄到这个地步,是我们高层干部的责任。”

但是工会并不买账,哪有人自愿离开的?还被标榜为志愿者。

丰田喜一郎万般无奈之下,宣布辞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以作为裁员的表率。这回员工被打动了,最终有1700人宣布自愿离职,比募集目标还多了100人……

此后,朝鲜战争爆发,丰田汽车成为美军供货商,得以起死回生,而那些自愿离职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不得不说,日本公司的员工与公司之间构成了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志愿辞职员工并不是丰田汽车的专利。2004年,濒于破产的日本日航公司也开始招募自愿离职者,当时,公司认为需要有2700人离职,但最后实际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很多人出于对公司未来的考虑,愿意自动辞职,投桃报李。

那么补偿呢?当时日航公司是这样做的:对于提前离职者,除正常的离职金外,公司还将支付6个月工资左右的额外离职金,不给补偿,是不可能的。

而最早提倡终身雇佣制的松下公司也有过裁员的历史,但过程相对温和。实际上,无论是在日本还是美国的商业历史上,公司员工为了自身利益与公司对抗、斗争的故事都屡见不鲜。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29年大萧条之后,工人与资方甚至爆发了血淋淋的冲突,而今天他们得以享受良好的福利、健全的法制保障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

而对于企业来说,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工作机会是他们的使命,无论倡导怎样的经营理念,都应以不作恶为前提。还是松下幸之助老先生说得好: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当然,人性的善与恶是并行存在的,日本企业也并非慈眉善目的道德卫士,如果法律有漏洞,谁都难以抵挡诱惑。所以,关于裁人,法律的健全、员工的觉醒、社会的舆论、媒体的关注就更加重要。

我曾经在日本公司工作多年,公司领导会记住我和我家人的生日,然后在生日当天送出蛋糕和礼物。

大概十年前,当我决定离开日本公司的时候,领导如临大敌,一次次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福利待遇不满意,是不是工作内容很乏味,还是因为家庭有什么变故?

我说,我只是想尝试些别的事情。很多年后,我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事情,但当时,日企领导对我挽留的表情依然历历在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zhoujing@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