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酷云互动
当下国剧制作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大量观众将目光纷纷转向美剧,用郭德纲的话来说“不是自己有多优秀,都是同行衬托的”,这些年的玄幻IP小说、宫斗记、霸道总裁爱上我等几乎充斥着荧屏,观众的审美出现了疲劳。可是回归到根本,一个电视剧的火爆无不是靠着强大的编剧剧本、优秀的演员、以及得体性价比极高的场景制作。
影视工业化体系成熟
影视工业对于美国来说已经驾轻就熟,相比电影的大投入,美剧用较低的成本可以创作出艺术质量较高的作品。这里绝对有机制的原因,电影往浅里做,而电视可以往深里挖。
越是大众的电影,故事越是浅显。那些制作成本非常高昂的大片,瞄准全球市场,而全球各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因此,大片从商业本能上就必须要克服这些文化差异,寻找人类的共同兴趣点。比如堕胎、枪支管理这类美国政治的热点,在亚洲便很难产生共鸣,因为在咱们这儿一点也不纠结,故我们看了涉及堕胎、代孕的《朱诺》(Juno,2007),不会觉得有多好。
电视的受众原本远大于电影的受众,故美国电视节目在上世纪80年代前大都非常通俗,跟咱们的套路差不多。有线电视的崛起使得电视走向分众化,尤其是HBO等高端频道的兴起,培养了为少数观众定制节目的产业环境。HBO是收费频道,2012年年初有将近3000万美国用户,该频道平时播放大量好莱坞烂片,到周末则播放几部稍微像样的影片,但它把那相对稳定的营收用于拍摄一批高水平的电视剧,包括《欲望都市》、《黑道家族》、《火线》、《抑制热情》、《明星伙伴》、《朽木》、《六尺之下》、《大西洋帝国》、《冰与火之歌》、《真爱如血》等。
一般电视台需要双眼紧盯着关注度,一旦新剧收视不佳,便马上采取行动,或修改或取消。但收费频道可以忽略短期关注度,而致力于节目质量,因为它相信,只要节目质量高,最终总能赢得观众。由于美国中产程度非常高,民众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所以这些貌似为高端人群打造的剧集,到头来依然能吸引相当广泛的受众。
编剧处主导地位
国内电视剧注重演员阵容,编剧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地位普遍较低,《美丽的契约》编剧宋方金炮轰某主演随意改戏,就折射出了国内编剧的生存状态。而美剧的编剧大多数起主导作用,这就是很多美剧的情节和台词精彩绝伦的根本原因。在美剧制作过程中,编剧的工作不仅仅是编写剧本,编剧用故事创意去参与竞标、推销,说服制作方和电视台拍摄,因而一开始就处于核心地位。在拍摄过程中,作为署名制作人之一,编剧掌握大的话语权。整个拍摄过程可能会有不同导演,但主要编剧只有一人,编剧手下可能同时会有一个服务团队。主要编剧完全掌握剧集质量和情节发展方向、风格,地位举足轻重。
美国没有专门教编剧的大学,但美国出版了很多实用性的编剧指南,罗伯特·麦基、维基·金、威廉·埃克斯等,都曾被高价请到中国举办讲座。美剧是一边拍一边播的,剧本也是一边拍一边写(或者一边改),所以,编剧可以说就是美剧的生命,如果他们不出活或者乱出活,那一部美剧就胎死腹中了。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电视台、投资方、演员,全都得敬编剧三分。同时,这也造成了美剧界“铁打的编剧,流水的导演”这种现象。在美剧界,导演都是客串的,会根据剧集的需要来更换,而编剧绝对不能换,不然就会对剧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视觉效果突出
除了故事,美剧更直观的“好看”还在于其外在的画面和视觉效果上。美剧对制作品质是非常讲究的。在中国,成本较廉的数字拍摄技术早早就得到了普及,不光电视剧,很多电影都采用了数字拍摄。但在美国,电视剧采用数字拍摄还是最近几年的事——为了保证画面品质,之前主流的美剧基本都是用电影胶片拍摄完成的,其品控的高标准可见一斑。
实际上,只要简单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中美电视剧在视觉面貌上的不同。国产电视剧,尤其是家庭、情感题材剧,画面很多都是静止的,而美剧的画面则特别讲求运动感,无论是摄影机的运动还是剪辑的处理,近年来美剧也越来越多地借鉴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经验,这使得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艺术界限也前所未有地模糊。最近广受称赞的美剧《真探》中就出现了一个高难度的运动长镜头,在长达6分钟的时间里,摄影机紧紧跟随主人公穿越了一场枪战的全过程,即便以电影的高标准而言也技惊四座。
美剧对细节的追求也是相当极致,例如《美国众神》,作为一个科幻故事,自然少不了特效技术。这个8集的迷你剧,除了全程用4K拍摄,开拍前测试了20种机器;还用到了2500个特效镜头,花费18个月。科技小子“成神”瞬间的大特写就是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完成的。演员脸上贴着跟踪器,除了一台主摄像机还有4台辅助摄像机。一个摄影测量网用来反映摄影机拍下的数据,接下来操纵这些数据,用几何学的方式在网上提亮或加阴影。
演员演技水准高
美国的演员是十分职业的,演员即是演员,不像国内一般,所谓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国内的演员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了商业广告,有些也花在了炒作方面,普遍来说国内演员不是想靠提高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与收入,而是想靠增加曝光度。反观美国的演员,就算在国外,你也很难找到有电影明星拍的广告,也很难看到关于影视明星的舆论。
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演员没有拍摄任务的时候都在研究剧本,研究角色,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才如威尔史密斯这样的格莱美获奖者,选择了演员之后,音乐上的精力就不再放那么多了。
近年比较有名的例子如希斯莱杰,为了饰演joker这样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角色,自己心理上也出现问题,最后自杀,但是塑造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反派角色之一。又如蝙蝠侠的的饰演者贝尔,他在美国病人,蝙蝠侠,还有《斗士》中的形象,身材变得太夸张,最多差了40公斤,他们就是为了完美饰演角色而改变自己的外形。
说演技好坏,不好直接对比。西方演绎风格秉承了西方文化的简约特色,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东方的表演艺术可说脱胎于戏剧,带有鲜明的戏剧色彩,这两种表演方式当然是各有千秋。但如今在国内演绎行业的畸形发展,使得纯正的演绎艺术缺乏用武之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