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为云发布专家激励计划,要继续探索行业合作深水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为云发布专家激励计划,要继续探索行业合作深水区

如何在公有云市场上进行突破,是华为云未来几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记者 | 饶文怡

华为云正在加快融入各行各业的节奏。

3月5日,在“华为云普惠AI开放日”上,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对外公布了部门2018年的部分成绩:新增用户数同比增长238%;合作伙伴数量同比增长45%,合计超过6000家;所提供的云服务已经超过了160项。

为了进一步整合行业内的人才资源,推动云生态建设,华为云还发布了行业专家激励计划,通过投入千万级激励权益来发展1500名行业专家,共同打造华为云开发者生态。

自成立以来,华为云BU和很多巨头的云部门一样,被寄予了在运营商和终端等传统业务外“成为华为下一个增长点”的期望。

在发展过程中,华为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线: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通过技术来变现。另外,华为云也将自己所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定在了“行业用户”这个方向上。

因此,华为云采取的是和其他主流厂商相对不同的一个方向。以阿里云、腾讯云等为例,它们发展之初最主要服务的是一些消费互联网方向的客户,比如电商卖家、游戏开发者等等,直到今年才开始逐渐向行业进军,并且陆续喊出了“产业互联网”这样的定义。

华为云则是从一开始就将目光放到了行业合作上,这也与华为这家企业本身的业务属性有关。郑叶来形容称:“以前华为是为企业和政府卖通信盒子的,现在就是为这些客户卖云服务的。”

针对这两种业务发展方向的区别,郑叶来认为,消费互联网的一个特点是以产品、应用为中心,另一个特点是重视流量和入口,因此这方面的业务更需要一种跑马圈地的思维;产业互联网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服务商不可能包干全部,而是需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

“像一些传统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它们的IT系统已经运行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想要完全取代是很难的,华为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它们实现数字化。”在郑叶来的眼中,华为云更像是一个大而全的云服务平台,而不是一个小而美的技术提供方。

因此,对于华为云来说,它们更倾向的是从底层出发,将自身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开放给客户,让客户基于这些技术来打造各自的云技术方案,而不是具体地提供技术应用。

选择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华为云能够让客户自己打造应用,从而减少了客户需求多样化带来的额外成本;另外,这样也能够让一些传统领域的客户放下戒备,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和华为云合作。

郑叶来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华为云最初对外提供服务的时候,一些华为传统的合作伙伴其实并不支持,因为担心华为云的出现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后来华为云选择了合作的方式,让合作伙伴的业务搭建在华为云的技术基础上,最后实现了共同增长。

而随着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下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选择拥抱这种新技术。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9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8年的1758亿美元增长17.3%,达到2062亿美元。市场空间扩张的同时,公有云领域的竞争也将不断加剧。如何在市场上进行突破,是华为云将来几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

“这么多年来,华为的理念就是一定要聚焦,不能贪婪。”郑叶来说,华为云在部门独立之初就已经把业务边界划得很清楚了: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做一个大而强的平台,“成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黑土地。”

在郑叶来看来,虽然华为云已经在行业合作这个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年还不是华为云的技术优势全面转化为商业优势的时候;要真正取得领先,华为云还有三个方面的任务需要完成。

“第一是怎么样将公司从底层的资源到芯片、储存系统来继续进行垂直整合,从而让整个基础设施的效能发挥到极致;第二是怎么结合华为的基础通讯能力;第三是在5G时代到来后,华为云怎么释放包括AI能力在内的一些服务。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继续梳理的。”郑叶来总结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为云发布专家激励计划,要继续探索行业合作深水区

如何在公有云市场上进行突破,是华为云未来几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记者 | 饶文怡

华为云正在加快融入各行各业的节奏。

3月5日,在“华为云普惠AI开放日”上,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对外公布了部门2018年的部分成绩:新增用户数同比增长238%;合作伙伴数量同比增长45%,合计超过6000家;所提供的云服务已经超过了160项。

为了进一步整合行业内的人才资源,推动云生态建设,华为云还发布了行业专家激励计划,通过投入千万级激励权益来发展1500名行业专家,共同打造华为云开发者生态。

自成立以来,华为云BU和很多巨头的云部门一样,被寄予了在运营商和终端等传统业务外“成为华为下一个增长点”的期望。

在发展过程中,华为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线: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通过技术来变现。另外,华为云也将自己所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定在了“行业用户”这个方向上。

因此,华为云采取的是和其他主流厂商相对不同的一个方向。以阿里云、腾讯云等为例,它们发展之初最主要服务的是一些消费互联网方向的客户,比如电商卖家、游戏开发者等等,直到今年才开始逐渐向行业进军,并且陆续喊出了“产业互联网”这样的定义。

华为云则是从一开始就将目光放到了行业合作上,这也与华为这家企业本身的业务属性有关。郑叶来形容称:“以前华为是为企业和政府卖通信盒子的,现在就是为这些客户卖云服务的。”

针对这两种业务发展方向的区别,郑叶来认为,消费互联网的一个特点是以产品、应用为中心,另一个特点是重视流量和入口,因此这方面的业务更需要一种跑马圈地的思维;产业互联网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服务商不可能包干全部,而是需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

“像一些传统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它们的IT系统已经运行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想要完全取代是很难的,华为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它们实现数字化。”在郑叶来的眼中,华为云更像是一个大而全的云服务平台,而不是一个小而美的技术提供方。

因此,对于华为云来说,它们更倾向的是从底层出发,将自身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开放给客户,让客户基于这些技术来打造各自的云技术方案,而不是具体地提供技术应用。

选择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华为云能够让客户自己打造应用,从而减少了客户需求多样化带来的额外成本;另外,这样也能够让一些传统领域的客户放下戒备,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和华为云合作。

郑叶来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华为云最初对外提供服务的时候,一些华为传统的合作伙伴其实并不支持,因为担心华为云的出现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后来华为云选择了合作的方式,让合作伙伴的业务搭建在华为云的技术基础上,最后实现了共同增长。

而随着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下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选择拥抱这种新技术。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9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8年的1758亿美元增长17.3%,达到2062亿美元。市场空间扩张的同时,公有云领域的竞争也将不断加剧。如何在市场上进行突破,是华为云将来几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

“这么多年来,华为的理念就是一定要聚焦,不能贪婪。”郑叶来说,华为云在部门独立之初就已经把业务边界划得很清楚了: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做一个大而强的平台,“成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黑土地。”

在郑叶来看来,虽然华为云已经在行业合作这个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年还不是华为云的技术优势全面转化为商业优势的时候;要真正取得领先,华为云还有三个方面的任务需要完成。

“第一是怎么样将公司从底层的资源到芯片、储存系统来继续进行垂直整合,从而让整个基础设施的效能发挥到极致;第二是怎么结合华为的基础通讯能力;第三是在5G时代到来后,华为云怎么释放包括AI能力在内的一些服务。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继续梳理的。”郑叶来总结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