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偶像节目开年遇冷,恋爱综艺成黑马,2019年为何催婚节目如此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偶像节目开年遇冷,恋爱综艺成黑马,2019年为何催婚节目如此火

情感观察类综艺从2017年初露锋芒,到2018年逐步崛起,到如今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可以说2019的爆发是在预料之中。

文 | 一点剧读 蜡笔小心

吴昕焦俊艳关于单身、催婚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我家那闺女》已然是2019 Q1舆论度最高的综艺之一;随后《妻子的浪漫旅行2》接棒助力,2019开年情感类综艺一路领跑。与此同时,延续着去年偶像红利的《以团之名》和《青春有你》却高开低走,表现不温不火,无法重现去年同期全民热议的盛况。

观察2019年前两个月的综艺市场,可以看出观众偏爱的综艺类型正在发生重心转移,已经播出综艺中,虽然不乏S级的平台网综,也有《我是歌手》《声临其境》等颇有口碑的老牌综艺,但是大制作、大卡司已然不能成为收视保障,“小而美”的情感综艺反而更受到大众青睐。

偶像元年难复制?题材限制、市场不成熟系主因

2018年横空出世的偶像养成综艺,因其新颖的模式和热门选手的频频“破圈”,开启了中国偶像市场的先河,《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都成为了2018年毋庸置疑的现象级综艺。但是究其爆红的原因,更多是归功于模式上的成功。

从韩国原创节目《proudce101》中输出的“101模式”,以人海、选拔、养成为核心,在亚洲综艺市场里已经进行了大范围的复制。《偶像练习生》引入“101模式”,对于音乐综艺深陷同质化困境、本土偶像持续低迷的中国市场来说,无异于一针“活血剂”。同时各大选秀节目中的遗珠之憾齐聚,待发掘的潜力新人蓄势待发,选手身上的个性色彩、所具有的原生话题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2018年的偶像综艺的爆红,是“天时地利人和”。

反观2019年,偶像节目首先在题材创作上受到了限制,从已经播出的《以团之名》和《青春有你》来看,为了规避去年偶像行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契合正能量的政策导向,两档节目都表现出了满满的“求生欲”。

《青春有你》不仅邀请蒋大为、黄豆豆等老艺术家为青春艺术指导团,演绎主题曲之外还增加了《赞赞新时代》的歌舞表演,与本身根植于流行文化的偶像调性略显格格不入;《以团之名》则是加入了大篇幅的运动会环节,对于以歌舞养成为中心的偶像节目,显得有些重点不清、喧宾夺主。

其次在赛制上,两档节目都减弱了粉丝直接参与结果的权重,改为各渠道平台分流,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养成”节目的参与感。《以团之名》中,团体作战的赛制决定了粉丝无法通过投票为一些人气选手“逆天改命”,就像上周人气第一赵品霖的淘汰,就引发了粉丝的激烈反弹。对于依赖粉丝经济的偶像节目来说,资本收割、淘汰热门选手,无异于在消耗粉丝对节目的好感度。

最后在资本市场上,瞄准偶像元年的红利,今年虽然有更多资本力量介入,但练习生质量却明显下滑。在今年的参赛选手中,一些未经过长期练习培训的网红和演员的加入,使得舞台的整体可看性和平均实力明显下滑。在一些观众的交流反馈中,普遍反映今年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惊艳舞台秀。

不同于日韩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偶像造星产业链,仅仅一年时间,中国优质选手储备不足的短板就被暴露出来,不难预测,经过几年音乐类选秀的频频收割,后续培养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对于人才的急切需求。

除此之外,去年从爆款综艺中走出来的一批偶像艺人,在选秀红利过去之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曝光资源,大多也沦为了昙花一现的“季抛流量”,开始往影视剧开始转型。

偶像在2019开年遇冷,除了题材限制与市场疲软外,也集中暴露了去年高光背后的隐疾——本土偶像产业链的不完善。对于很多怀揣梦想的练习生来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出道或许将成为收割梦想的伪命题。

恋爱类综艺崛起,流行背后是婚恋形式的集体焦虑?

中国婚恋形式严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结婚率连续4年下滑,2017年登记结婚数创历史新低”,与此同时,我国初婚平均年龄达到25岁,发达地区上升至30岁以上,大龄青年、催婚、不婚成为家人亲属乃至国之常态。

《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等恋爱综艺的广受欢迎,除了轻松、真实接地气的内容之外,它更像是一个社会话题的容纳器,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婚恋问题的集体焦虑。在以家为单位的中国传统社会构成中,父母关系、婚姻关系组成了家的基本单位,但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迁移,婚恋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让大龄剩女、催婚、独生子女等社会问题,成为了这一代家长所担忧的难题。

《我家那闺女》中,父亲对焦俊艳过于中性化的打扮进行了批评,对其不结婚的反对态度也是中国大部分父母的缩影;高亚麟“父母是子女与死亡之间的一道墙”所引发的网络讨论,也体现出80、90后一代人,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情感类综艺就像一面镜子,其中的焦虑感是观众对于自我的投射。

年轻人婚恋焦虑的同时也急需正面案例,传播幸福感、治愈感就是情感综艺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妻子的浪漫旅行》以四位明星夫妻的婚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温馨细腻的多重观察视角,进一步探索两性之间的相处之道,买超张嘉倪、袁咏仪张智霖的温馨互动,感人点滴中所表达出对于家庭的爱和责任,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情感观察类综艺从2017年初露锋芒,到2018年逐步崛起,到如今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可以说2019的爆发是在预料之中。同时随着综艺中的现实意义愈发强烈,根据一点剧读判断,婚恋类综艺之后会成为热度较为持久的一个综艺类型。在婚恋综艺市场上,芒果TV在2019年已经抢占了先机。

优爱腾平台混战,芒果TV为何成为黑马?

综艺节目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就像2019年已经走过五个年头的湖南卫视老牌综艺《我是歌手》,收视平淡并非是因为内容质量下降,而是因为观众对竞技模式的审美疲劳。观察这两年的综艺市场,能明显看出“题材差异化+贴合现实”的节目更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说,综艺市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呈波动前进的态势,但并非完全频率一致,而是往往会有先行或滞后的情况出现。

这就考验了各大平台嗅觉的灵敏度,就像爱奇艺2017年抢占挖掘嘻哈文化,2018年领先带起偶像潮流,2019年即将开启乐队综艺,在音乐小众文化的挖掘上,爱奇艺总能在行动上快人一步。但是从2019年Q1档的表现上来看,优爱腾对垒混战之外,芒果TV反而成为“黑马”一骑绝尘。

分析芒果TV近几年一直稳步上升的原因,首先在于对题材和内容的精准把控。题材创作上,芒果TV多以慢综艺、情景综艺为主,以《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闺女》为代表的情感综艺,以室内情景综艺为代表的《火星情报局》《明星大侦探》,以田园慢生活为代表的《向往的生活》《野生厨房》《哈哈农夫》都是其中代表。

当然,芒果TV还深谙逆向押注思维的重要性,2019年优爱腾平台同时押注偶像综艺,反而让优质选手分流,观众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最后都表现平平。此时情感类综艺的差异化突围,自然给了观众同质之外的惊喜。

除此之外,纵观芒果TV的综艺,并不常见大投资、大制作的头部节目,而是执着于对内容上进行深耕。从吴梦知的走心文案,到后期剪辑频频被观众夸赞,都可以看出其在制作上始终保持了高水准,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让芒果TV以不同于优爱腾三家的“小而美”布局成为市场黑马。

最后,虽然2019年只是刚刚开始,但是市场走向也能给创作者一些新思路,爆款没有公式,精耕细作内容才是优质综艺诞生的密匙。

(本文为一点剧读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偶像节目开年遇冷,恋爱综艺成黑马,2019年为何催婚节目如此火

情感观察类综艺从2017年初露锋芒,到2018年逐步崛起,到如今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可以说2019的爆发是在预料之中。

文 | 一点剧读 蜡笔小心

吴昕焦俊艳关于单身、催婚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我家那闺女》已然是2019 Q1舆论度最高的综艺之一;随后《妻子的浪漫旅行2》接棒助力,2019开年情感类综艺一路领跑。与此同时,延续着去年偶像红利的《以团之名》和《青春有你》却高开低走,表现不温不火,无法重现去年同期全民热议的盛况。

观察2019年前两个月的综艺市场,可以看出观众偏爱的综艺类型正在发生重心转移,已经播出综艺中,虽然不乏S级的平台网综,也有《我是歌手》《声临其境》等颇有口碑的老牌综艺,但是大制作、大卡司已然不能成为收视保障,“小而美”的情感综艺反而更受到大众青睐。

偶像元年难复制?题材限制、市场不成熟系主因

2018年横空出世的偶像养成综艺,因其新颖的模式和热门选手的频频“破圈”,开启了中国偶像市场的先河,《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都成为了2018年毋庸置疑的现象级综艺。但是究其爆红的原因,更多是归功于模式上的成功。

从韩国原创节目《proudce101》中输出的“101模式”,以人海、选拔、养成为核心,在亚洲综艺市场里已经进行了大范围的复制。《偶像练习生》引入“101模式”,对于音乐综艺深陷同质化困境、本土偶像持续低迷的中国市场来说,无异于一针“活血剂”。同时各大选秀节目中的遗珠之憾齐聚,待发掘的潜力新人蓄势待发,选手身上的个性色彩、所具有的原生话题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2018年的偶像综艺的爆红,是“天时地利人和”。

反观2019年,偶像节目首先在题材创作上受到了限制,从已经播出的《以团之名》和《青春有你》来看,为了规避去年偶像行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契合正能量的政策导向,两档节目都表现出了满满的“求生欲”。

《青春有你》不仅邀请蒋大为、黄豆豆等老艺术家为青春艺术指导团,演绎主题曲之外还增加了《赞赞新时代》的歌舞表演,与本身根植于流行文化的偶像调性略显格格不入;《以团之名》则是加入了大篇幅的运动会环节,对于以歌舞养成为中心的偶像节目,显得有些重点不清、喧宾夺主。

其次在赛制上,两档节目都减弱了粉丝直接参与结果的权重,改为各渠道平台分流,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养成”节目的参与感。《以团之名》中,团体作战的赛制决定了粉丝无法通过投票为一些人气选手“逆天改命”,就像上周人气第一赵品霖的淘汰,就引发了粉丝的激烈反弹。对于依赖粉丝经济的偶像节目来说,资本收割、淘汰热门选手,无异于在消耗粉丝对节目的好感度。

最后在资本市场上,瞄准偶像元年的红利,今年虽然有更多资本力量介入,但练习生质量却明显下滑。在今年的参赛选手中,一些未经过长期练习培训的网红和演员的加入,使得舞台的整体可看性和平均实力明显下滑。在一些观众的交流反馈中,普遍反映今年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惊艳舞台秀。

不同于日韩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偶像造星产业链,仅仅一年时间,中国优质选手储备不足的短板就被暴露出来,不难预测,经过几年音乐类选秀的频频收割,后续培养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对于人才的急切需求。

除此之外,去年从爆款综艺中走出来的一批偶像艺人,在选秀红利过去之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曝光资源,大多也沦为了昙花一现的“季抛流量”,开始往影视剧开始转型。

偶像在2019开年遇冷,除了题材限制与市场疲软外,也集中暴露了去年高光背后的隐疾——本土偶像产业链的不完善。对于很多怀揣梦想的练习生来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出道或许将成为收割梦想的伪命题。

恋爱类综艺崛起,流行背后是婚恋形式的集体焦虑?

中国婚恋形式严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结婚率连续4年下滑,2017年登记结婚数创历史新低”,与此同时,我国初婚平均年龄达到25岁,发达地区上升至30岁以上,大龄青年、催婚、不婚成为家人亲属乃至国之常态。

《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等恋爱综艺的广受欢迎,除了轻松、真实接地气的内容之外,它更像是一个社会话题的容纳器,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婚恋问题的集体焦虑。在以家为单位的中国传统社会构成中,父母关系、婚姻关系组成了家的基本单位,但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迁移,婚恋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让大龄剩女、催婚、独生子女等社会问题,成为了这一代家长所担忧的难题。

《我家那闺女》中,父亲对焦俊艳过于中性化的打扮进行了批评,对其不结婚的反对态度也是中国大部分父母的缩影;高亚麟“父母是子女与死亡之间的一道墙”所引发的网络讨论,也体现出80、90后一代人,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情感类综艺就像一面镜子,其中的焦虑感是观众对于自我的投射。

年轻人婚恋焦虑的同时也急需正面案例,传播幸福感、治愈感就是情感综艺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妻子的浪漫旅行》以四位明星夫妻的婚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温馨细腻的多重观察视角,进一步探索两性之间的相处之道,买超张嘉倪、袁咏仪张智霖的温馨互动,感人点滴中所表达出对于家庭的爱和责任,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情感观察类综艺从2017年初露锋芒,到2018年逐步崛起,到如今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可以说2019的爆发是在预料之中。同时随着综艺中的现实意义愈发强烈,根据一点剧读判断,婚恋类综艺之后会成为热度较为持久的一个综艺类型。在婚恋综艺市场上,芒果TV在2019年已经抢占了先机。

优爱腾平台混战,芒果TV为何成为黑马?

综艺节目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就像2019年已经走过五个年头的湖南卫视老牌综艺《我是歌手》,收视平淡并非是因为内容质量下降,而是因为观众对竞技模式的审美疲劳。观察这两年的综艺市场,能明显看出“题材差异化+贴合现实”的节目更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说,综艺市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呈波动前进的态势,但并非完全频率一致,而是往往会有先行或滞后的情况出现。

这就考验了各大平台嗅觉的灵敏度,就像爱奇艺2017年抢占挖掘嘻哈文化,2018年领先带起偶像潮流,2019年即将开启乐队综艺,在音乐小众文化的挖掘上,爱奇艺总能在行动上快人一步。但是从2019年Q1档的表现上来看,优爱腾对垒混战之外,芒果TV反而成为“黑马”一骑绝尘。

分析芒果TV近几年一直稳步上升的原因,首先在于对题材和内容的精准把控。题材创作上,芒果TV多以慢综艺、情景综艺为主,以《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闺女》为代表的情感综艺,以室内情景综艺为代表的《火星情报局》《明星大侦探》,以田园慢生活为代表的《向往的生活》《野生厨房》《哈哈农夫》都是其中代表。

当然,芒果TV还深谙逆向押注思维的重要性,2019年优爱腾平台同时押注偶像综艺,反而让优质选手分流,观众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最后都表现平平。此时情感类综艺的差异化突围,自然给了观众同质之外的惊喜。

除此之外,纵观芒果TV的综艺,并不常见大投资、大制作的头部节目,而是执着于对内容上进行深耕。从吴梦知的走心文案,到后期剪辑频频被观众夸赞,都可以看出其在制作上始终保持了高水准,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让芒果TV以不同于优爱腾三家的“小而美”布局成为市场黑马。

最后,虽然2019年只是刚刚开始,但是市场走向也能给创作者一些新思路,爆款没有公式,精耕细作内容才是优质综艺诞生的密匙。

(本文为一点剧读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