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创财经社 贾澎
【1】
3月11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已经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框架协议》,阿里巴巴计划出资约46.65亿元,入股申通快递。目前,申通创始人陈德军、陈小英通过旗下的德殷投资持有公司53.76%的股份。申通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陈德军和陈小英。
受此消息刺激,申通快递股价已经连续两天一字涨停,目前市值为378.6亿元。
申通,是沦为青铜的王者。
在2011年前后,申通曾经是通达系的龙头老大。此后,在双11、618等电商大促的推动下,通达系座次多次重排。如今申通已被一众小弟超越,从2018上半年业务量数据看,申通已沦为行业第五。
其业绩不佳也导致其股价一路走跌,较2016年1月最高47.07元时,市值曾经蒸发了400多亿之多。阿里此时出手,难怪被分析认为是在“抄底”。
不过对于这次投资,阿里方面则表达了以下几个意思:
1、阿里巴巴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将物流成本从目前的GDP占比16%降低到5%,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效率。
2、希望增加就业,增加物流行业的就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3、希望为物流行业赋能,推动行业房展。
近年来,阿里在快递业的投资快马加鞭。
2015年5月阿里联手云锋基金,投资圆通,持股约11%。
2018年5月,阿里、菜鸟等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占10%。
阿里还投资过百世快递,而后者曾与2010年收购汇通。
至此,在以中低端电商件为主要客户的“三通一达”中,阿里已集齐“三通”,资本版图在快递行业中进一步扩张。而从行业格局看,把申通纳入菜鸟体系后,“三通”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将愈加明显。
实际上,如今阿里巴巴、菜鸟智能物流网络,已经吸引了全球3000多家物流企业参与其中。则物流领域,阿里正在下一盘大棋。作为平台型公司,阿里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物流国家智能骨干网。
在阿里的战略中,菜鸟网络将是整个阿里接下来十年的重要增长点。去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斥资53亿元增持菜鸟网络股份,增资后阿里持有菜鸟股权从原来的47%增至51%。由此计算出,菜鸟当时的估值达到203亿美元。
本身就是靠电商订单壮大的通达系,如今正在菜鸟的大旗下,从竞争者变为成为协同者。
【2】
顺丰控股当前的市值为1604亿人民币,约为239亿美元,是快递企业中唯一有实力和菜鸟正面竞争的对手。
2017年6月1日,顺丰与菜鸟网络曾经爆发了数据争夺战,被看作是一次积怨的爆发。
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枕。面对阿里步步为营的扩张,顺丰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同盟者。不过,这次顺丰并没有直接和菜鸟交火,而选择了另一条路径。
不知是否有意为之,在申通公告阿里投资的同一天,顺丰控股和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的联名品牌“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首次公开亮相。
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现场表示:“今天是顺丰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顺丰从快递公司正式进入到供应链公司。”
去年10月,顺丰宣布用55亿元整合DPDHL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团队和相关科技技术。今年2月18日,上述交易完成交割。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供应链市场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远大于快递市场。
王卫曾在去年4月股东大会上表示,顺丰最大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显然,王卫心目中的对手菜鸟网络和京东物流。
在去年,京东物流也正式从京东集团独立出来,计划独立上市。有数据显示,今年年初时,京东物流的估值接近135亿美元,并预计在2019年独立上市。
刘强东曾称,“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他认为京东是唯一能称得上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的公司,其他的公司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类别,或是一个产品。
一直以自营物流网络为核心优势的京东,也的确有底气这么说。京东物流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在全国运营近500个大型物流中心。
如今,菜鸟、顺丰与京东三家,沿着各自的逻辑在发展。
京东最大的点是自营物流,近年这方面的优势不断被加强。
而顺丰当初从快递业务起家,但采取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中高端市场,成为快递业利润和市值最高的龙头。
菜鸟网络则是做平台、做数据、做生态。
虽然在菜鸟成立之初,马云曾强调"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永远不会做快递"。时任菜鸟网络CEO的张勇也曾在2015年表示:“菜鸟不是一家物流公司,其做的事情是让仓储、快递、运输、落地配送等各环节的合作伙伴获得更清晰的业务场景,用数据让它们获得更好的生产能力。”
但市场总份额是固定的,快递江湖上,三足鼎立之势,已经成型。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