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点剧读
“日常忍住殴打这位老戏骨的冲动”,正午阳光新剧《都挺好》的热播,让原生家庭一跃成为社会话题,也毫无疑问掀起了新一轮的“演技大赏”,其中倪大红饰演的苏父更是以网红之姿迅速走红,网友们对人物恨得牙痒痒的同时,也为这位老戏骨的精湛演技而喝彩。
回归剧集市场,倪大红的走红,正是近年来尤其是《人民的名义》后市场上频频掀起的“老戏骨热”,只是在经历了2年多的热闹和追逐之后,或许该冷静下来思考,这些老戏骨加持的影视剧市场口碑如何?他们真的是“救市王牌”百发百中吗?不尽然,而老戏骨这张牌该如何打,影视创作者仍需谨慎。
霸屏剧集市场,倪大红的“面瘫式演技”受热捧?
2007年,倪大红凭借着《大明王朝1566》和《乔家大院》打开市场认知度,彼时1960年生人的他一只脚已经迈向了天命之年的门槛,而距离他进入影视圈也已18年,算得上大器晚成的代表。随后《正阳门下》等多部热播剧中的金牌配角助力他不断被观众所熟知,同样被熟知的还有他的“大眼袋”。
近两年可以视作倪大红事业发展的黄金年,虽然已年近六旬,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霸屏。2018年,他和赵立新、刘奕君在《远大前程》中脱颖而出,演技炸裂、风头碾压陈思诚等主演,“沙发三兄弟”的日常飙戏更是吸引了一众粉丝;年底的《正阳门下小女人》中,他饰演一个寡言少语但心中有大智慧的老实人,而这也是市场上少有的倪大红主演的电视剧。
进入2019年,他更是强势开启霸屏模式,同时在荧屏上呈现的角色有《都挺好》中苏家父亲苏大强、《逆流而上的你》中高蜜父亲高红兵,以及《老中医》中饰演御皇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剧集也是当下市场最大的话题剧和收视担当(卫视和央视),倪大红的屠屏之势可见一斑。
剧集层面的霸屏肉眼可见,只是关于倪大红的演技,评论却一直比较两极化。知乎上“如何评价倪大红的演技”下,最热门的两条评论分别是“只要有倪大红,一部戏再差也总有可看之处”、“每部剧都是司马懿的范儿,不管什么角色都感觉城府极深”,时间是4年前和3年前,而近两年来,这两种声音亦未曾消失。
近期声音反转,“倪大红演技”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尤其是《都挺好》中作天作地各种闷声搞事情的苏父,更是被他诠释得活灵活现。剧情播出至今,倪大红已经带来了多个话题高潮:和儿子儿媳买衣服时的“嘴上说着不要,表情却很诚实”的别扭劲儿被网友调侃“像极了家里的老父亲”;买理财产品有了收益时的做鬼脸、以及积蓄被骗之后蜷缩在床上咬手指被网友力赞“到位”。
除此之外,他和子女的“日常较量”更是“浑身都是生活味儿”,他挂在嘴上的“我不活了”“我就是没有发财的命啊”等一系列台词,也被赞“就像看到了周围的老人”。随着剧集推进,倪大红诠释的苏大强“讨厌值”直线飙升,甚至超过了“啃老族+暴力男”苏明成,登顶豆瓣网友最讨论角色。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搞事达人”,也是《逆流而上的你》中的女儿奴,面对女儿闪婚他生气但精心准备了婚礼贺词,偷摸练习贺词时更是狂刷感动值,面对和女儿的隔阂满腹知心话却难以言说,都是“父爱如山”的最好证明;与此同时,他在《老中医》中扮演的御皇医,身上也有着江湖骗子、阴谋诡计和拳拳爱子之心等多重元素。
“最小的角色都能琢磨出味道来”,张艺谋曾如是评价倪大红,而这也是他独特的表演魅力,一如当下,即使这些角色同时上线,却绝不会让观众产生疲劳感,更不会“串戏”,而他所擅长的微表情、手部动作等也成为一大特色,受到网友的喜爱,近日来更是被媒体称之为“面瘫影帝”。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不讳言一直以来,倪大红的长相让他的演戏之路带有天然的坎坷,一如他早些年的几经波折,即使是当下也有网友认为他的面相不适合普通人,但是他在《正阳门下小女人》《都挺好》等剧中的表现打破了这一质疑。对他而言,长相从来就不是表演的门槛,每个角色经过精心打磨都会很出彩,这何尝不是老戏骨受追捧的原因。
剧集口碑两极化,老戏骨热仍需警惕?
倪大红的市场走红绝非偶然。近年来,市场对演技的追捧已然不罕见,从《人民的名义》走红到在《远大前程》时达到巅峰,但也开始峰回路转,关于老戏骨的思考开始趋于冷静。“流量明星+老戏骨”的大制作剧集,是最常态的打法,只是这样的搭配也往往更加暴露年轻演员的演技短板,并作用于剧集口碑。
即使是新生代小花中的演技担当赵丽颖,也在《知否》中和老戏骨曹翠芬的对戏却被网友指出“演技堪忧”、“被祖母秒杀”,多场互动中表现木纳,完全没有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感觉。当然被“反噬”最严重的还是倪大红、赵立新、刘奕君参演的《远大前程》,老戏骨的精湛表演也映衬的陈思诚等主演愈发“演技不在线”,最终导致该剧的口碑低迷。
如果说彼时老戏骨的带动作用还停留在配角层面,去年年末至今,多部老戏骨担纲主演的剧集陆续播出,效果又如何呢?最成功的当属倪大红主演的《正阳门下小女人》,取得了豆瓣评分7.8、收视最高破2的成绩;近日陈宝国、冯远征主演的年代剧《老中医》收视屡屡登顶,但豆瓣评分始终徘徊在及格线边缘;而何冰、刘蓓领衔的《芝麻胡同》豆瓣评分6.9,也没能延续刘家成导演一贯的好口碑。
以在播的《老中医》和《芝麻胡同》为例,虽不排除观众期待值过高引起的“不及预期”的“反噬”,但两部剧在内容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质疑:前者聚焦中医国粹,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翟天临事件的“后遗症”也逐渐显现出来;后者最大的质疑是当下年轻人对年代文化的不认同,而这种由内容而出的不认可,并不是演技可以挽回的。
其实,市场对演技的追捧,本质上是一种在经历了流量明星、抠图瞪眼式表演之后对艺术自身的回归,这是影视市场的进步,但是对演技的过度追捧和夸大,也有矫枉过正之嫌。就像观众口中喊着“老戏骨热”“老干部热”,但手中的“遥控器”却是最真诚的——他们只会为好内容买单。究竟老戏骨这张牌该如何打呢?
以《都挺好》为例,播出期间主流话题始终围绕在原生家庭关系上,以此引发的关于姚晨、郭京飞、倪大红等人演技的探讨也多是因其对角色塑造的到位,这种服务于剧情的演技追捧,让网友对剧集和演员的好感度不断上升,而这亦是演技大赏的正确打开方式。虽然目前这样的良性互动仍在少数,但仍可为市场提供参考。
而之于影视创作和市场,老戏骨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仍然有限,此时言“老戏骨的春天来了”,恐还为时尚早,毕竟老戏骨这张演技王牌究竟该如何打,仍然是一门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抛弃了内容,徒留老戏骨拼演技,也只是没有灵魂的艺术品,对老艺术家本身也是一种消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