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数娱梦工厂 郑小玲
编辑|友子
今年,追星女孩们非常忙,300位训练生在等待pick。
在被称为“偶像元年的2018年”,NINEPERCENT和火箭少女横空出世,蔡徐坤、杨超越几乎瓜分了前辈们的领地。训练生不再只是“日韩系”的专有名词,而是一时之间成为舆论的中心,本土化偶像产业开始得到市场的重视。
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至2017年,中国正式出道的训练生团体超过130个,大多数都未能进入大众视野。直到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节目的热播改变了这个局面。
目前,爱奇艺的《青春有你》与优酷的《以团之名》都已经与观众见面,加上腾讯官宣的《创造营2019》,三档节目,300位训练生将在2019年大规模上线。
但对于中国的训练生市场来说,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屡次三番引发争执的合约问题?其次,便是体系化的支持,缺乏成熟的输出体系,出道即巅峰的问题怎么解决?平台方作为重要输出渠道,能给出什么样的支持?
而这些都是“元年”过后,刚刚出道的训练生们能否摆脱“年抛”命运的重要因素。
元年之后,本土训练生的模式展望
去年,是偶像产业“改朝换代”的一年。
在那之前,训练生的运营大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中国经纪公司将训练生送到日韩培训,中方负责运营,日韩公司负责舞蹈、歌曲的培训。这一类多数是与韩国公司合作,是比较早期的模式,至上励合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有意思的是,韩国成熟的造星产业,还催生了中国特色的娱乐明星。这些艺人原本在日韩出道,合约结束或者部分合约转签国内,由国内经纪团队进行后续的运营,归国四子就是典型代表,更早之前还有韩庚,最新的则以周洁琼、程潇为代表。
(程潇、周洁琼)
另一种,则是直接照搬日韩的模式——韩国的训练生制度与日本的养成。
然而,在2018年之前,有所收获的只有TFBOYS(时代俊峰)和SNH48(丝芭娱乐)。前者,诞生于2013年,是国内养成系的开始。
时代俊峰花了4年的时间,证明了粉丝经济和粉推经济,TFBOYS有且仅有一个,难以复制。后者原本是AKB48的姐妹团,2016年开始去日化,拥抱泛娱乐。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除TFBOYS与SNH48基本算是爱豆路线出道,其他类似归国四子等,都更像是顶着爱豆名号活动的流量明星。
2018年之前,国内的“训练生”更像是介于“爱豆”和“演员”之间——和专业演员相比,他们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而和专业爱豆相比,又没有足够的训练。直到去年的《创造101》等节目打破了国产训练生的尴尬局面。
从综艺节目中快速崛起的新生代们,似乎正在慢慢回到“唱跳型艺人”的”位置。诸如蔡徐坤、朱正廷、杨超越等大有要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势头。
(截图来自腾讯白皮书)
根据腾讯白皮书公布的明星网络热度排名,男星的网络热度排行TOP10中,蔡徐坤打败了吴亦凡、朱一龙和TFBOYS稳居首位,他的全年网络热度约为4338.7万,几乎是易烊千玺和王俊凯的总和。《偶练》出身的明星有10人位列年度明星网络热度TOP50,《101》有4人突围。
两档造星节目,搅动了国内训练生产业的死水,这些活跃在各种造星场景下的新生代们,用养成的概念,刷新了市场对粉丝经济运营的认知。
但是,随着今年竞争状况的升级,作为输出渠道的各大平台,能否在速成的争议中,为出道的训练生爱豆们谋划出一条更为长远的道路?
偶像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从模式上来说,今年的《青春有你》和《以团之名》,都属于日系养成与韩系制度的高度结合。
造星综艺的爆红,为整个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不断有新的训练生涌入,孕育新秀们成长的土壤,只靠巡演、见面会是无法开花结果的,节目结束后,他们能去哪儿才是问题的关键。
依靠《创造101》出道的火箭少女101,从出道发布会就风波不断,如今热度最大的杨超越因综合实力不够也已处于消耗阶段。
很明显,节目后续的运营至关重要。
去年,爱奇艺为保证节目结束之后的热度,联动平台内部节目资源,增加了出道训练生们在不同内部内容渠道的覆盖度,以保证出自节目的选手们在节目之外保持曝光。
因此,《中国音乐公告牌》的意义非同小可,这不仅仅是为训练生们提供了从出道到持续性的曝光全线支持,而是建立了面向全娱乐产业的内容矩阵。所以我们在《中国音乐公告牌》的舞台上不仅能看到来自爱奇艺自己网综节目的选手,、还能看到《创造101》的火箭少女。
要知道,在产业体系成熟的日韩,即使是在Billboard榜单上如日中天的防弹少年团(BTS),也仍然一直坚持参加打歌节目。
尽管,NINEPERCENT也因种种原因,成团活动的次数较少,但这些选手们的确在短短几个月内商业价值飙升,合作不断。
从目前NPC组合成员的活动规划来看,爱奇艺“养成”的多元化运作模式,并没有集中在影视方向发力,目前除蔡徐坤有一部出道前就已经拍摄完成的网剧之外,其他成员还未有影视作品,显然团队更讲究维护垂直领域的粉丝。
到了《青春有你》开播的初期,张艺兴曾在节目中说过“太浮躁”的看法,但这并不妨碍节目的热火朝天,管栎、夏瀚宇等热门选手依然走入了大家的视线。
去年节目热播之后,这些训练生的经纪公司在走进大众视野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市场关注。
坤音娱乐凭借坤音四子成功进阶“新势力”行列,节目收官后不到一个月,就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真格基金手里获得了数千万元的pre-A 轮融资,一举“脱贫”。
到了今年,217家经纪公司为爱奇艺《青春有你》输送了上万名训练生,最终节目选用的训练生还是100个人,公司却达到了47家,对比去年多出了16家。
从新增的经纪公司名单来看,其中不乏华策集团、新丽传媒、耀客传媒、索尼音乐娱乐、海蝶音乐等等“名门”,可见“元年”之后,偶像产业的受瞩目程度。
卡司星球的创始人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己原本还在观望,但《偶练》与《101》大火,让他决定加入这个造星的大队伍,“综艺是最快时间吸引眼球,展现才艺和拉升热度的舞台,对经纪公司来说省去上千万的宣发费,4个月就相当于公司自己做四年。”
毫无疑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拉开了一场关于偶像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市场太浮躁,《青春有你》如何应对“揠苗助长”?
“是这个市场太浮躁了。”
《青春有你》首期节目上线之时,张艺兴的一句话,将节目送到了舆论中心,却也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元年”之后产业内“揠苗助长”的困境。
《以团之名》之所以被嘲“大型下岗工人再就业现场”、“欢乐喜剧人”的原因,与选手实力欠佳有不小的关系。
此外,直接选团队本是为了强调团魂,但在赛制设置上,反复不定,观众“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
选手实力不足的现象在今年尤为突出。
一来,一年一度的选拔对训练生的消耗速度,远远要快过公司对训练生的培训速度。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十几天的培训周期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是训练生人数不够,而是训练生们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成长。
以SM为例,选拔到培训,训练生基本上要经历3-10年的训练过程,只有少数能在1-2年的训练后就出道。培训期间通过周考、月考等形式对训练生进行定期考核,采用末尾淘汰制,淘汰率高达50%。这样高强度、高规格的培训,才会培育出《Produce 48》里韩系代表对日系的花式吊打的实力。
二来,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来看,演艺选拔类节目的确成为了各家竞争的主要战场。《创造101》加上《青春有你》《以团之名》,4档节目的背后是超过120家的经纪公司。
训练生市场的商业模式是前期培养出优质、成熟的训练生,推出市场后,再以高比例从B端+C端分成获利。去年的节目的大热,把训练生产业这块香饽饽摆上了餐桌,各家都迫不及待想分一杯羹。
《青春有你》明显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搬到了台面上。
爱奇艺副总裁、《青春有你》节目总制片人姜滨曾表示:“今年,将从专业水平与训练时长匹配的表现能力,以及对节目的表现力等多维度的考量,来判断他们是否有提升空间。”
此外,“导师团+艺术指导团”的创新形式也可以看出,节目对训练生全方位培训的重视,一方面导师授业,同时搭配艺术指导团解惑。
值得注意的是,节目组还也安排了系列公益活动,注重选手的积极阳光正能量,希望与更广泛的大众产生连接,传递青年榜样的力量。除了近日的“青春有好书”,《青春有你》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的“百万森林”计划以及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百美村宿”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
至于备受关注的合约问题,“《青春有你》最终选出的9位训练生,会非常明确地往成团方向发展,坚持9人同进同出。在整个内容录制过程当中,我们也会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内容展现,这些内容传递的目标就是成团。”在1月份的《青你》看片会后,姜滨的回答非常坚定。
此外,在高速的迭代之中,观众对年轻的训练生们,要求必然也会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专业实力,还需要“越来越榜样”。无论是训练生本身也好,还是国内的训练生产业整体也罢,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