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吹上天的9.3分劲爆神剧,上班千万别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吹上天的9.3分劲爆神剧,上班千万别看

从《Métal hurlant》到《Heavy Metal》,从《宇宙奇趣录》到《爱死机》,根本就是同一帮创作怪咖在不同时代的同一个文化据点。

文 | 电影头条

3月15日,网飞放出18集动画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下简称《爱死机》)

短短一周,豆瓣超过50000人评出9.3高分,实红。

外网更不用说了,IMDb9.0,烂番茄新鲜度90%,全球大爆。

这是一部怎样的神仙剧作?

两位联合制片人——大卫·芬奇与提姆·米勒的名头打出来,影迷眼睛都要发光。

《七宗罪》《搏击俱乐部》《十二宫》《本杰明 · 巴顿奇事》《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消失的爱人》...

与大卫·芬奇这个名字相关联的经典电影,几乎每一部都曾引爆话题讨论。

《死侍》的导演蒂姆·米勒,则身兼数职:动画师、视觉特效总监。

这次的《爱,死亡和机器人》,就是他的梦想之作:

“它结合了我对动画和惊异传奇(Amazing Stories,80 年代于 NBC 上播映的单元式电视连续剧集)的热爱。几十年来,午夜电影、漫画、科幻小说和杂志一直激励着我,但它们被归入极客和书呆子的边缘文化,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18集,每集从几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每一集的时长、画风、类型、科幻梗,都是独特的。

绚丽的视觉先声夺人,细思极恐的科幻梗应接不暇。

没例子我说个P。

《桑尼的优势》——

暗黑的赛博朋克世界,从《银翼杀手》脱胎而来的诡谲的荧光暴力美学,基因编辑版《铁甲钢拳》。

《证人》——

《蜘蛛侠:平行宇宙》+《重庆森林》画风的《恐怖游轮》。

《三个机器人》——

《机器人总动员》翻版写实萌系机器人游荡末日废土,世界属于喵星人。

《天鹰座的裂缝以外》——

《盗梦空间》版《异形》,媲美真人的CG,SAN值掉光的结局,怎么看都是好莱坞A级制作水准。

《祝有好收获》——

由华裔雨果奖获奖者刘宇昆的《狩猎愉快》改编,《聊斋志异》版《阿丽塔》,东方古风混合蒸汽朋克,惊艳。

《变形者》——

狼人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不一样的历史》——

《蝴蝶效应》+《死神来了》+《希勒特回来了》恶搞希特勒。

等等

等等

等等……

要能找出雷同风格,算我输。

至于尺度,没有尺度。

大卫·芬奇和蒂姆·米勒,先从各种短篇小说中汲取灵感,待获得版权后,米勒对剧本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在全世界联系他们喜欢的小型动画公司。

当动画公司决定采用某个故事,并带着概念设计来到美国,便可以开始自由运作,放手一搏。

创作自由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玩嗨了。

截图是不可能截的,意会一下就好。

以至于,如果你拉回文头看官方海报,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小彩蛋——

在本该写着出品方的地方,网飞将自己的名字划掉,改成了“NSFW”。

——“Not Suitable For Work”。

上班别看,除非想被老板开掉。

分集剧情解读,太多人写过,条姐不想再赘述。

要描述这18集的瑰丽想象,短短一篇文章也只能隔靴搔痒。

倒不如,聊聊《爱死机》的过去和未来。

作为2019年第一大爆动画剧集,《爱死机》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复古。

事实上,整个《爱死机》剧集项目,都始于“芬奇与米勒未能完成《宇宙奇趣录》续集电影的遗憾”。

这里提到的《宇宙奇趣录》,是一部1981年上映的cult奇片。

据传,也是雷德利·斯科特拍摄《银翼杀手》前,让剧组观摩的唯一指定动画片。

被迫卷入星际大战的出租车司机,领着一群猩猩大战未来领袖拯救大波女的穿越死宅……

九段天马行空的宅男趣味动画,除了技术以外的一切,不输今天的《爱死机》。

沿着这条风格上的线索,再向前追溯。

《宇宙奇趣录》,来源于同名美国漫画杂志《Heavy Metal》。

后者,是诞生于1974年、名为《Métal hurlant》(直译为“嚎叫金属”)的法国漫画杂志的美国版。

将包括费里尼在内的大帮名导收入粉丝阵营的《嚎叫金属》,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科幻影视美学的发源地。

以莫必斯、菲利普·德鲁特为首创办的《嚎叫金属》,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画家、漫画家与设计师,其中就包括《异形》设计师,鬼才H·R·吉格。

在那个,科幻尚且是极客宅小众文化的时代,它给予创作者所能够给予的最大自由。

从《嚎叫金属》开始,他们得以用最个人的风格、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任何一种媒介都不曾有过的瑰丽宇宙”。

成功了吗?

太成功了。

雷德利·斯科特,承认《异形》的风格受到《嚎叫金属》的直接影响——

“1977年,我偶然接触到了《嚎叫金属》及其出版社旗下的其他漫画作品,同年,我获得了《异形》的执导权;那一刻,我认识到这部电影应该向哪种美学发展。”

《银翼杀手》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作者,威廉·吉布森直言——

“《神经漫游者》在构建“景观”的层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在《嚎叫金属》中看到的一些艺术作品的影响。

同样的,我认为这种“影响”也适用于约翰·卡朋特的《纽约大逃亡》、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等其他一切被称为“赛博朋克”的作品。”

从《Métal hurlant》到《Heavy Metal》,从《宇宙奇趣录》到《爱死机》,根本就是同一帮创作怪咖在不同时代的同一个文化据点。

是这同一帮人,一点点,将作为边缘文化的科幻,培养成如今的主流电影类型,视觉奇观的担当。

从漫画杂志到流媒体,媒介和平台在变,但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是永恒的。

不管《爱死机》算不算杰作,它都一定会是杰作的开始。

已经忍不住期待,在下一部《爱死机》里,看到更多中国元素的参与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吹上天的9.3分劲爆神剧,上班千万别看

从《Métal hurlant》到《Heavy Metal》,从《宇宙奇趣录》到《爱死机》,根本就是同一帮创作怪咖在不同时代的同一个文化据点。

文 | 电影头条

3月15日,网飞放出18集动画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下简称《爱死机》)

短短一周,豆瓣超过50000人评出9.3高分,实红。

外网更不用说了,IMDb9.0,烂番茄新鲜度90%,全球大爆。

这是一部怎样的神仙剧作?

两位联合制片人——大卫·芬奇与提姆·米勒的名头打出来,影迷眼睛都要发光。

《七宗罪》《搏击俱乐部》《十二宫》《本杰明 · 巴顿奇事》《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消失的爱人》...

与大卫·芬奇这个名字相关联的经典电影,几乎每一部都曾引爆话题讨论。

《死侍》的导演蒂姆·米勒,则身兼数职:动画师、视觉特效总监。

这次的《爱,死亡和机器人》,就是他的梦想之作:

“它结合了我对动画和惊异传奇(Amazing Stories,80 年代于 NBC 上播映的单元式电视连续剧集)的热爱。几十年来,午夜电影、漫画、科幻小说和杂志一直激励着我,但它们被归入极客和书呆子的边缘文化,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18集,每集从几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每一集的时长、画风、类型、科幻梗,都是独特的。

绚丽的视觉先声夺人,细思极恐的科幻梗应接不暇。

没例子我说个P。

《桑尼的优势》——

暗黑的赛博朋克世界,从《银翼杀手》脱胎而来的诡谲的荧光暴力美学,基因编辑版《铁甲钢拳》。

《证人》——

《蜘蛛侠:平行宇宙》+《重庆森林》画风的《恐怖游轮》。

《三个机器人》——

《机器人总动员》翻版写实萌系机器人游荡末日废土,世界属于喵星人。

《天鹰座的裂缝以外》——

《盗梦空间》版《异形》,媲美真人的CG,SAN值掉光的结局,怎么看都是好莱坞A级制作水准。

《祝有好收获》——

由华裔雨果奖获奖者刘宇昆的《狩猎愉快》改编,《聊斋志异》版《阿丽塔》,东方古风混合蒸汽朋克,惊艳。

《变形者》——

狼人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不一样的历史》——

《蝴蝶效应》+《死神来了》+《希勒特回来了》恶搞希特勒。

等等

等等

等等……

要能找出雷同风格,算我输。

至于尺度,没有尺度。

大卫·芬奇和蒂姆·米勒,先从各种短篇小说中汲取灵感,待获得版权后,米勒对剧本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在全世界联系他们喜欢的小型动画公司。

当动画公司决定采用某个故事,并带着概念设计来到美国,便可以开始自由运作,放手一搏。

创作自由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玩嗨了。

截图是不可能截的,意会一下就好。

以至于,如果你拉回文头看官方海报,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小彩蛋——

在本该写着出品方的地方,网飞将自己的名字划掉,改成了“NSFW”。

——“Not Suitable For Work”。

上班别看,除非想被老板开掉。

分集剧情解读,太多人写过,条姐不想再赘述。

要描述这18集的瑰丽想象,短短一篇文章也只能隔靴搔痒。

倒不如,聊聊《爱死机》的过去和未来。

作为2019年第一大爆动画剧集,《爱死机》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复古。

事实上,整个《爱死机》剧集项目,都始于“芬奇与米勒未能完成《宇宙奇趣录》续集电影的遗憾”。

这里提到的《宇宙奇趣录》,是一部1981年上映的cult奇片。

据传,也是雷德利·斯科特拍摄《银翼杀手》前,让剧组观摩的唯一指定动画片。

被迫卷入星际大战的出租车司机,领着一群猩猩大战未来领袖拯救大波女的穿越死宅……

九段天马行空的宅男趣味动画,除了技术以外的一切,不输今天的《爱死机》。

沿着这条风格上的线索,再向前追溯。

《宇宙奇趣录》,来源于同名美国漫画杂志《Heavy Metal》。

后者,是诞生于1974年、名为《Métal hurlant》(直译为“嚎叫金属”)的法国漫画杂志的美国版。

将包括费里尼在内的大帮名导收入粉丝阵营的《嚎叫金属》,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科幻影视美学的发源地。

以莫必斯、菲利普·德鲁特为首创办的《嚎叫金属》,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画家、漫画家与设计师,其中就包括《异形》设计师,鬼才H·R·吉格。

在那个,科幻尚且是极客宅小众文化的时代,它给予创作者所能够给予的最大自由。

从《嚎叫金属》开始,他们得以用最个人的风格、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任何一种媒介都不曾有过的瑰丽宇宙”。

成功了吗?

太成功了。

雷德利·斯科特,承认《异形》的风格受到《嚎叫金属》的直接影响——

“1977年,我偶然接触到了《嚎叫金属》及其出版社旗下的其他漫画作品,同年,我获得了《异形》的执导权;那一刻,我认识到这部电影应该向哪种美学发展。”

《银翼杀手》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作者,威廉·吉布森直言——

“《神经漫游者》在构建“景观”的层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在《嚎叫金属》中看到的一些艺术作品的影响。

同样的,我认为这种“影响”也适用于约翰·卡朋特的《纽约大逃亡》、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等其他一切被称为“赛博朋克”的作品。”

从《Métal hurlant》到《Heavy Metal》,从《宇宙奇趣录》到《爱死机》,根本就是同一帮创作怪咖在不同时代的同一个文化据点。

是这同一帮人,一点点,将作为边缘文化的科幻,培养成如今的主流电影类型,视觉奇观的担当。

从漫画杂志到流媒体,媒介和平台在变,但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是永恒的。

不管《爱死机》算不算杰作,它都一定会是杰作的开始。

已经忍不住期待,在下一部《爱死机》里,看到更多中国元素的参与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