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麻辣娱投 张翰飞
编辑|刘乐乐
《奔跑吧》和《极限挑战》这两档节目现如今都是真人秀节目里的老大哥了,“跑男团”和“鸡条六人帮”的组合都有着不俗的人气,并且这两档优秀的综艺都已经官宣定档。
作为综N代里面的佼佼者,他们的回归自然是万众瞩目的。可当打开微博热搜后,却没能见得半分喜悦,只有粉丝们在抱团暴风哭泣……
《奔跑吧》此前率先宣布大换血,元老级前辈邓超、陈赫和鹿晗都因工作档期问题选择了离开跑男。就在很多粉丝还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称换人了再没有从前的味道。《极限挑战》又继续“补刀”,宣布青岛贵妇黄渤和颜王孙红雷由于工作安排,没有办法再赴约鸡条的聚会,取而代之的是雷佳音、岳云鹏和迪丽热巴,原先兄弟团中只剩黄磊罗志祥张艺兴及王迅坚守。
比起深陷七年之痒的《奔跑吧》,基本没有剧本,只是根据主线由鸡条男人帮自我发挥的《极限挑战》更受大众喜爱,对此次的回归期望也更上一层。可MC大换血,“极限男人帮”摇身一变“极限兄妹团”,这枚重量级的炸弹,使鸡条女孩一夜崩溃了。
纷纷表示:对新MC没有任何意见,但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是极限挑战了。少了鸡条兄弟,我们不约。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发现以《奔跑吧》和《极限挑战》为代表的国产综N代大多在2019年都进行了“大换血”,给出的官方解释不约而同都是“私人原因”、“档期协调”等。承受着各方的期盼和压力,不惜“得罪”老粉也要进行的革新,背后真实的考量是什么?
1、综N代为何频换固定嘉宾?
其实综二代就已经“偏爱”新嘉宾阵容,《花儿与少年2》《亲爱的·客栈2》《妻子的浪漫旅行2》等较热门综艺在第二季时就已经对固定嘉宾大换血。
传媒独家此前分析此种现象如同一个矛盾的命题——因为第一季节目而被大众喜爱,那么第二季应该趁热打铁,维持原班人马,继续推出第二季。但由于种种不可逆的原因,比如说可能是因为嘉宾档期问题而不得不做一些备案和调整。另外,或许是节目组出于创新维度的考量,毕竟国内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审美口味和新鲜感随时都在变化,如果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嘉宾阵容,应该也很难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资源。
尽管节目组为了创新而不断进行调整,可国内大多综艺在三代还是走向死亡。《歌手》《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这类能做到5年以上的现象级节目少之又少。可随着现象级综N代步入了“N年之痒”,一直以来坚持保持节目风格的它们也走到了不得不变之际,最直接的改变便是对节目原本固定成员进行变革。节目组缘何采用此种方式革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最表层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是限薪令的落地。崔永元曝光的"阴阳合同"揭露了影视行业的潜规则,其根本靶向仍是备受诟病的天价片酬。可与影视圈频频重拳"限薪"不同,综艺领域却似乎一直是"法外之地"。但终究综艺节目明星监管的靴子还是落地了。
2018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后,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19:30-22:30播出的综艺节目都要提前向总局报备嘉宾姓名、片酬、成本占比等信息,并将节目全部嘉宾总片酬控制在节目总成本的40%以内,其中,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70%。
北京日报此前曾披露过几档热门综艺节目的片酬。
范冰冰在《极速前进2》中的报价为6000万元一季,徐峥参加《食在囧途》的单期片酬为600万元,算下来一季节目的总片酬达到7500万元。黄渤拍摄《极限挑战》的片酬是4800万元/季,黄磊则为3000万元/季,还有艺人参加综艺是按天或者按期计算的,如刘烨参加《爸爸去哪儿》是450万元/天,林青霞参加《偶像来了》则是240万元/期。
若按照管理通知标准来计算,最新一季《极限挑战》节目总成本至少不能低于2.8亿,这还是在没有加上其他四名位嘉宾片酬情况下。
可随着监管的趋严,悬挂在综艺节目和明星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落下。节目组在嘉宾邀请时所能给到的服务报酬天花板大幅下降,是造就了“大明星退出”与“小明星加入”局面最直接的原因。
可真的全然是“限薪令”的锅吗?我们不妨把视角切换到大牌明星身上再看看。
大多明星给出的官方解释不约而同都是“私人原因”、“档期协调”。可这些声明背后更还是宣告了他们除了是“青岛贵妇”、“极限大傻”,还有一个身份——演员。
演员通过参加综艺节目提高自己曝光度的这一现象,是从2013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播出之后爆发的一大趋势。因为被限定形象是演员最害怕的事情,而综艺不但能提升自身曝光度还能借此转型树立鲜明的人设。
但此前冯小刚曾“炮轰”演员不应该参加综艺,认为对表演本身伤害很大。还直接点名说了一下孙红雷,认为这样做会影响演戏的质感。
确实,综艺令粉丝和曾几何时高不可攀的“明星”关系更近了一层,让粉丝认识到明星的另一面。可人气提升的同时,对于明星的演员职业也是一种伤害。
想当年在大家心里,孙红雷是黑帮大佬,是余则成,是杠杠的演技派。可参加《极限挑战》后却活脱脱成了一大逗比,留下极限三傻、颜帝等一堆梗…虽收获了不少粉丝,却总感觉在演艺事业上越走越偏…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还有刘烨参加《爸爸去哪儿》后,《北平无战事》里他爆发演技时,我马上想到的是“刘烨最丑”的段子,我已经无法剥离他这个角色载体的性格,这和角色本身就会造成冲突感;邓超在参加跑男前,对大众来说也算是中生极具后劲的演技派。可参加跑男后,观众提到邓超首先想到的已经是他的表情包,最多再外带其在综艺里面“伐木累”的梗…
如今借着限薪令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少老牌演员正在纷纷离开,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明星退出的同时小明星也在加入。或许真应了钱钟书《围城》书中那句经典语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但无论如何,对身为演员的老牌明星来说,这又未尝不是件好事?
其实这场大换血并不是仅仅针对演员而已,比如《极限挑战》总导演严敏也被“换掉”了。此前,严敏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节目永远会是六个男人。”、“我们节目永远不会重复自己,不去做好走的路,不让商业化模式侵蚀我们的节目”。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以为这背后是综N代不得不为的创新——为了打破观众审美的疲劳,勾起观众的好奇和观看欲望,通过成员“换血”实现“新生”,搭建新的人物设置与故事情节,从而制造话题。
只所以说是不得不为,是因为大多综N代真的迈入了“N年之痒”,创下节目开播以来的“最低记录”,话题度也在逐渐冷却。在他们看来,被观众所熟悉的综N代节目模式和嘉宾是“罪魁祸首”,于是乎革新第一步便从他们入手。
但是这样的革新真的能成为节目的加分项吗?综N代的“N年之痒”究竟要怎么渡过?
2、综N代究竟要如何延长生命力?
主动求变,拥抱时代,只为活下来。
不止《奔跑吧》《极限挑战》,《歌手》《中国好声音》《最强大脑》《极限挑战》《梦想的声音》《跨界歌王》《吐槽大会》《奇葩说》等综N代都集体从蛰伏期迈入调整期,到底怎么才能活下来成为每一方都想知道的答案。
面对竞争压力、红利减退,大多综N代陷入焦虑中,害怕步《花儿与少年》的后路,尽管背靠豪华明星阵容的大制作,在第三季却仍然走到了死胡同,宣告停播。
收视差,会导致招不到商,进而造成无奈宣告停播。于是大多综N代革新的选择基本是升级主题、改变赛制或引入新元素,但这背后大多制作方却过于想走捷径——炒CP、营造话题热点等。但其实通过个别成员的变动恐怕只能短时间再造话题高潮,却难以勾起观众的好奇和观看欲望。并且这种伪创新会使其逐渐成为“井底之蛙”,并极易在升级创新的过程中丢失原来的特色。
综N代究竟要如何延长生命力?
这个问题无解,永远也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回望一些综N代的进阶之路,却能发现一些破局的启示。
《歌手》正在迈入七年之痒。资源消耗和观众的审美疲劳是《歌手》每年都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所在。
这七年来,《歌手》也在不断更迭,从而拥抱时代。但其初心却一直没有变过,始终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去尽可能地挖掘和呈现出大众音乐的更多可能,始终能带给观众不同但品质依旧的音乐体验。
诚然这些年来,《歌手》在模式固化下不断尝试改变,但其能走到第七个年头却不是因为这些“变”,而是坚持变中的不变,坚持对音乐和歌手的尊重,节目回归本质使它走得长远。
反观国内大多综艺却正在失掉本心。比如在万众期待下回归的《奇葩说5》,在第五季首播后惨遭滑铁卢。豆瓣评分创历史新低7.4分,微博条目“奇葩说变了”蹿上热搜榜,网友们纷纷感叹:
“第五季奇葩说怎么了?只有奇葩没有说......就算没有很清晰的逻辑,起码好好说话吧,很多人为了博眼球,才说一些特别出格的话,做一些特别过分的举动。”
“从第一季追到现在,总觉得奇葩说慢慢变了味道......越来越多无意义的撕逼,菜市场吵架般的晋级方式,让人失望之极。”
保持初心很重要,但并不是指仅靠初心变能熬过所有关卡难题。
麻辣娱投记者发现,《歌手》今年的改变也确实不小,比如在踢馆赛还是投票规则上都进行了改革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一大特色——洪涛导演使用各种小手段延迟宣布结果被信封取缔。
尽管歌手的配置豪华,节目创新的赛制也很有新意,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的《歌手》也深陷“七年之痒”,首播收视率创多季以来最低点。直播收视率1.1362%,要知道在去年整季收视率差到多次传出停播的时候,第一期的收视率也有2.038%。
对高龄的综N代来说,保持初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革新的破局点,直击观众内心,从而活下来。换阵容、改赛制背后真正的意义和长远布局是什么,是节目组真正该思考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