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美报告
波音飞机的大名,可以说无人不晓。近百年来,这个航空制造巨头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在飞机制造领域是不折不扣的霸主。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波音飞机初创阶段,是一个中国工程师帮助它奠定了根基,挖到了第一桶金。波音公司说的更直白:“波音公司起源于中国”。
图源:维基
鼎鼎大名的波音公司起源于中国,开玩笑吧?人家是纯正的美国公司,怎么可能起源于中国?
不过,如果你了解了一个中国人的事迹,就会知道波音公司不是瞎说。这个人叫王助,英文名叫Wong Tsoo。
王助,字禹朋,1893年出生于北京,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随父母返回原籍河北南宫。
12岁高等小学毕业时,恰逢清政府筹建海军,王助考入了烟台海军水师学校,16岁以优异成绩毕业。1909年,清朝大臣出洋考察,王助、巴玉藻、王孝丰等9名学生被带往英国Durham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年轻时的王助,图源:Boeing纪录片
18岁那年,王助就被英方指任为中国订购的“应瑞”、“肇和”两舰的监造官。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他毫无疑问将成为一名出色的军舰工程师。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偶然机会改变了王助的兴趣,改变了他的未来,也在几年后改变了波音公司。
这个转变缘自于1913年。那一年,王助跟着英国飞行家波特第一次乘坐飞机后,对飞机制造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1915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王助等3人被迫转赴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这次,他直接选择了航空工程专业。
王助初次乘坐飞机,图源:Boeing纪录片
1916年6月,王助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航空硕士学位,那一期毕业生,全部不过十余人。
按理说,王助作为公费留学生,毕业后应该回国服务。但是,当时恰值袁世凯称帝失败,国内政治动荡、几近分裂,根本没人顾得上在外的留学生。王助一时无法回国,便在同班同学威斯特夫推荐下,进入了初创的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工作。
王助进去时,这个公司刚刚创立,创建人是威斯特夫和威廉·波音。王助是他们聘请的第一位总工程师。
波音公司两位创始人,图源:纪录片《王助Wong Tsoo》
1917年,威斯特夫跟随美国海军参加一战,被迫离开了公司。威廉·波音遂将公司更名为波音。
当时,草创的波音公司名不见经传,而且遇到了致命危机。他们孤注一掷研发的B&W-1型飞机,本来是向美国海军提供的。谁知道,海军试飞以后认为存在性能问题,直接否决了。
放到今天,波音公司财大气粗,被否决一款机型算不了什么。但当时,波音公司刚刚起步,为了研发B&W-1已经投入全部家当,如果过不了这道技术关,就意味着破产。
他们聘请王助来,就是攻克技术难关、改进性能设计的。
王助工作场景,图源:纪录片《王助Wong Tsoo》
从时间上推算,王助在麻省理工的学习时间不到一年,按理说很难成为飞机设计的行家。但是,年轻的王助钻研数日,竟然真的克服了难题。他将原先的B&W机型,改造为双浮筒双翼水上飞机,一举试飞成功。波音公司将这款机型称为“Model C”。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海军验收后认为,C型机性能稳定,且兼具巡逻艇和教练机双重功能,一次就订购了50架。
波音公司最早的Model C机型,图源:纪录片《王助Wong Tsoo》
这份订单为波音公司带来了57万美元收入,可以说是波音发展史上的第一桶金。假如没有这份订单,波音公司可能早已销声匿迹了。凭借着王助的出色才能,新成立的波音公司逐渐站稳了脚跟。
时至今日,我们中国人早已不知王助为何人,但是波音公司没有忘记他。1999年,华人物理学家冯达旋访问波音公司,出面接待的波音总裁菲尔·康迪特(Phil Condit)说,波音公司其实起源于中国。
如果不知道王助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康迪特是开玩笑。冯达旋教授当时公务在身,时间有限,没有机会请康迪特详细解释,但是心里记下了这个梗。
2007年,时任台湾成功大学副校长的冯达旋,在参观校内机械工程系历史展览时,心中的疑惑竟然豁然得释。展览资料显示,1955年至1965年在此任教的王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1916年进入波音公司,是波音公司第一位总工程师。
图源:台湾成功大学纪念资料
冯达旋这时才明白,波音公司总裁的话并非戏言,他所说的波音公司起源于中国,就是指王助帮助波音开发出了第一代飞机、获得了第一份订单。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是中国人成就了波音公司。
2008年,冯达旋率团专程访问波音公司,并带去了一份特别“礼物”——王助在成功大学的履历表。在这份履历表上,王助填写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波音公司总工程师。
2005年,波音公司为了纪念王助,专门在博物馆内设置一个展区。展区纪念文告上写着:“出生于中国的王助,是波音公司第一位工程师,他让波音公司站稳了脚跟。”而且,文告还以大字形式称王助是波音公司“第一个,也是最好的”工程师。
然而,在波音公司纪念王助的同时,太平洋另一端——他的祖国,却依然对其知之甚少。准确地说,没有几个人知道王助的故事。
原来,1917年11月,王助等几个留美学生就放弃了美国工作,依然回到了战祸频仍的祖国。他们不愿意为美国制造飞机,而是希望能为自己的国家制造飞机。
国民政府时期,王助担任中美合资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监理,成为中方最高负责人。他在任3年期间,杭州飞机制造厂修理、组装和制造飞机235架,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源:台湾成功大学纪念资料
1947年,王助担任中航公司总经理主任秘书;1949年11月,代理中航公司总经理,随后转往台湾。1955年,王助隐居台南,担任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走完了最后的人生十年。
在那十几年中,王助虽然教书育人,也培养了不少机械制造精英,但是总起来说晚景凄凉、不受重视。没有人请他去主持技术开发,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辉煌过往。
我们总是抱怨缺乏人才,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觉!我们中国真正缺乏的,是成就人才的舞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晏柒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