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像个行家一样观看一场FE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像个行家一样观看一场FE

了解捷豹历史的人会明白,赛道,才是它灵感的产生地。

文|驾仕派 赵小查

F1看烦了,就去看一场FE吧。

FE,即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简称为Formula E。3月23日,在三亚海棠湾,进行的是2018-19赛季的第六场比赛。而在两周前,Formula E第八站(也是Formula E电动方程式诞生后的第50场比赛)则是在中国香港进行。

如果你追着FE的脚步观战,就是一场全球旅行。四月份的罗马、巴黎;五月份的摩洛哥、柏林;6月的苏黎世和7月的纽约。

而在3月的三亚,我很庆幸我看的是一场电动赛车竞速大战——那一天的温度高达40度,在阳光下如果不采取遮挡措施,垫场赛还没完我就已经晒伤。好在,一没有发动机剧烈的轰鸣声,二没有随之而来的阵阵热浪。

一台又一台赛车驶过眼前的时候,甚至还会更凉快些。

由于电动赛车比赛的特殊性,Formula E并没有选择在传统赛道进行比赛。这也与极其讲究赛道条件的传统汽车赛事有所不同。在各大著名城市条件适宜的街道,稍加改造就围成临时的赛道,比如在三亚,就是在海棠湾酒店群中间的公路,围出一条全长2公里多的赛道。

狭窄甚至堪称逼仄的街道,成为Formula E赛道的一大亮点。而正因为没有噪音、没啥尾气排放、对赛道要求不高,参与的城市亦慷慨拿出有代表性的著名街道来举办比赛,而不是像看一场传统汽车赛事一样,需要驱车来到郊区。

而2014年的Formula E的第一场比赛,就是在北京鸟巢举行的,也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场地了。在赛道选址上的独特性,也是Formula E希望把纯电动理念更大范围推广到全球的体现。

Formula E发展到第六年,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最大的展示平台。而眼下的2018-19赛季,则是五年后的一个“革新季”。

最直接的证明是,之前因为电池储能的限制,中途需要进站更换赛车。而今年,22台全新的第二代赛车投入征战,由于储能能力较第一代提升了一倍,赛车可以跑完全程,赛事也随之更为紧凑。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Formula E正赛时,需要将赛车调至节能模式。只有在练习赛和排位赛时,车辆才被允许使用最大功率输出。但在正赛中车手可以通过按键启动持续数秒的Push-to-Pass功能(短时间内增加车速的装置,类似F1的KERS),以使车辆获得额外的动力,用于超车和卡位。

此外,出于节能环保考虑,除了爆胎之外,比赛中间不允许更换轮胎。而为了降低比赛成本,每辆赛车的变速箱齿比也都是统一的。

总而言之,Formula E对参赛厂商考量的不仅是在纯电动领域的技术储备水平,由于执行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对赛手本身的技术水平也作出极大考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参与Formula E的赛车手都来自于传统汽车赛事,更不乏费利佩·马萨这样的F1明星车手。从赛车驾驶技术上,Formula E赛手们炉火纯青,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在Formula E中取得胜利。因为Formula E需要他们突破极限——如何既不浪费动力,又能充分利用速度。

他们除了需要是激发赛车潜能的赛手,更是对纯电动赛车能量进行精确计算与管理的大师。

可以说,驶上Formula E赛道的每一位赛手,都在创造这个行业发展新的历史。想想也是很荣耀呢。

驾仕派此次除了受到宝马的邀请来到Formula E,还受到了另一家高级别参赛商的邀请。而与宝马只是以车队参赛所不同的是,这家品牌不仅拥有自己的Formula E车队,还将独家、具有排他性的连续三年举办Formula E的垫场赛。

它就是捷豹。

而2018-19赛季,就是举办官方唯一垫场赛的第一年。

去年在广州车展前的品牌之夜上,捷豹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其实还是懵的,不知道这样的垫场赛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而到了40度的三亚海棠湾Formula E现场,我才发现:清一色的I-PACE啊!

TIPS:全名为“捷豹I-PACE eTROPHY杯纯电动车锦标赛”,所采用的车型全部为捷豹I-PACE eTROPHY赛车。经过不同的涂装,由来自全球赛手组成的不同车队,驾驶它们参赛。

其中,首支参赛车队来自于美国,由美国传奇赛车手、同时也是一名捷豹经销商的Bobby Rahal组建,这支车队名字叫“Raha Letterman Lanigan Racing”,旗下有整场比赛颇为引人注目的女赛手Katherine Legge,她在今年首场比赛中创造了最快圈速,并在墨西哥站获得了冠军。

中国车队也有三名赛手参赛,其中张亚琦在前一站香港站上获得PRO-AM组冠军,这次三亚站则斩获了亚军。

和征战Formula E正赛的那台电动猛兽I-TYPE 3不同,I-PACE eTROPHY杯锦标赛所使用的I-PACE eTROPHY纯电赛车看起来就像是一台量产车——的确,它的车身主体、电机等方面与量产的I-PACE保持一致。当然,为了应对比赛,捷豹路虎性能改造部门也就是SV团队对赛车在外观上进行了空气动力学性能优化;在内部,则加装了符合国际汽联标准的防滚架;门板处则采用碳纤维材料并配备防火和灭火系统。

与量产车最为不同的是内饰——内饰被大量拆除,仅保留最基本部件。被拆除的部分包括空调,因此你可以看到在I-PACE eTROPHY纯电赛车的车窗上有一个小窗户,就是拿来透气用的。而在这一系列改造之后,相比量产车,赛车减重225公斤,整车质量(包括赛手体重)不超过两吨。

一切,都为了更快的速度。在三亚40度的气温下,赛车手们全副武装坐进没有空调的赛车,和传统赛事相比,即使是纯电动汽车赛事,为追求速度的仪式感一点儿也不少。

驾仕后记:

2016年,捷豹宣布藉由Formula E而重返赛道。这个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品牌可谓回到了自己最擅长也最适合出现的背景板之下。

如果说当下很多人心中的捷豹,是英伦优雅的象征,那么事实上,这个在创始人狂热的赛车梦之下诞生的品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运动基因。而7次勒芒冠军,令C-Type、D-Type成为捷豹历史上的荣耀车型。

而轻量化全铝车身、碟式刹车、空气动力学设计、虚拟仪表盘等捷豹身上领先行业的设计和科技,正是来源于捷豹悠久的赛车历史。

了解捷豹历史的人会明白,赛道,才是它灵感的产生地。

于是在2016年,作为参与Formula E的首个豪华品牌重返赛道之后,到2018-19赛季成为唯一垫场赛I-PACE eTROPHY杯锦标赛主办者的第一年,捷豹在赛前的发布会上宣布2019年将全面开启“捷豹赛道年”。从赛事到车型,再到各种赛道体验活动,“以赛促研”的思路都将持续提升捷豹路虎电动化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

一个重要信息是,捷豹将于今年内,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出三款赛旗版车型。而在下个月的上海车展,捷豹跑车F-TYPE赛旗版就将正式亮相。

在这个时代,力求创新与引领并付诸努力的品牌,不应该被低估。希望这一只生来就满怀速度欲望和梦想的豹子,找回它真正的中国节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像个行家一样观看一场FE

了解捷豹历史的人会明白,赛道,才是它灵感的产生地。

文|驾仕派 赵小查

F1看烦了,就去看一场FE吧。

FE,即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简称为Formula E。3月23日,在三亚海棠湾,进行的是2018-19赛季的第六场比赛。而在两周前,Formula E第八站(也是Formula E电动方程式诞生后的第50场比赛)则是在中国香港进行。

如果你追着FE的脚步观战,就是一场全球旅行。四月份的罗马、巴黎;五月份的摩洛哥、柏林;6月的苏黎世和7月的纽约。

而在3月的三亚,我很庆幸我看的是一场电动赛车竞速大战——那一天的温度高达40度,在阳光下如果不采取遮挡措施,垫场赛还没完我就已经晒伤。好在,一没有发动机剧烈的轰鸣声,二没有随之而来的阵阵热浪。

一台又一台赛车驶过眼前的时候,甚至还会更凉快些。

由于电动赛车比赛的特殊性,Formula E并没有选择在传统赛道进行比赛。这也与极其讲究赛道条件的传统汽车赛事有所不同。在各大著名城市条件适宜的街道,稍加改造就围成临时的赛道,比如在三亚,就是在海棠湾酒店群中间的公路,围出一条全长2公里多的赛道。

狭窄甚至堪称逼仄的街道,成为Formula E赛道的一大亮点。而正因为没有噪音、没啥尾气排放、对赛道要求不高,参与的城市亦慷慨拿出有代表性的著名街道来举办比赛,而不是像看一场传统汽车赛事一样,需要驱车来到郊区。

而2014年的Formula E的第一场比赛,就是在北京鸟巢举行的,也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场地了。在赛道选址上的独特性,也是Formula E希望把纯电动理念更大范围推广到全球的体现。

Formula E发展到第六年,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最大的展示平台。而眼下的2018-19赛季,则是五年后的一个“革新季”。

最直接的证明是,之前因为电池储能的限制,中途需要进站更换赛车。而今年,22台全新的第二代赛车投入征战,由于储能能力较第一代提升了一倍,赛车可以跑完全程,赛事也随之更为紧凑。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Formula E正赛时,需要将赛车调至节能模式。只有在练习赛和排位赛时,车辆才被允许使用最大功率输出。但在正赛中车手可以通过按键启动持续数秒的Push-to-Pass功能(短时间内增加车速的装置,类似F1的KERS),以使车辆获得额外的动力,用于超车和卡位。

此外,出于节能环保考虑,除了爆胎之外,比赛中间不允许更换轮胎。而为了降低比赛成本,每辆赛车的变速箱齿比也都是统一的。

总而言之,Formula E对参赛厂商考量的不仅是在纯电动领域的技术储备水平,由于执行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对赛手本身的技术水平也作出极大考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参与Formula E的赛车手都来自于传统汽车赛事,更不乏费利佩·马萨这样的F1明星车手。从赛车驾驶技术上,Formula E赛手们炉火纯青,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在Formula E中取得胜利。因为Formula E需要他们突破极限——如何既不浪费动力,又能充分利用速度。

他们除了需要是激发赛车潜能的赛手,更是对纯电动赛车能量进行精确计算与管理的大师。

可以说,驶上Formula E赛道的每一位赛手,都在创造这个行业发展新的历史。想想也是很荣耀呢。

驾仕派此次除了受到宝马的邀请来到Formula E,还受到了另一家高级别参赛商的邀请。而与宝马只是以车队参赛所不同的是,这家品牌不仅拥有自己的Formula E车队,还将独家、具有排他性的连续三年举办Formula E的垫场赛。

它就是捷豹。

而2018-19赛季,就是举办官方唯一垫场赛的第一年。

去年在广州车展前的品牌之夜上,捷豹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其实还是懵的,不知道这样的垫场赛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而到了40度的三亚海棠湾Formula E现场,我才发现:清一色的I-PACE啊!

TIPS:全名为“捷豹I-PACE eTROPHY杯纯电动车锦标赛”,所采用的车型全部为捷豹I-PACE eTROPHY赛车。经过不同的涂装,由来自全球赛手组成的不同车队,驾驶它们参赛。

其中,首支参赛车队来自于美国,由美国传奇赛车手、同时也是一名捷豹经销商的Bobby Rahal组建,这支车队名字叫“Raha Letterman Lanigan Racing”,旗下有整场比赛颇为引人注目的女赛手Katherine Legge,她在今年首场比赛中创造了最快圈速,并在墨西哥站获得了冠军。

中国车队也有三名赛手参赛,其中张亚琦在前一站香港站上获得PRO-AM组冠军,这次三亚站则斩获了亚军。

和征战Formula E正赛的那台电动猛兽I-TYPE 3不同,I-PACE eTROPHY杯锦标赛所使用的I-PACE eTROPHY纯电赛车看起来就像是一台量产车——的确,它的车身主体、电机等方面与量产的I-PACE保持一致。当然,为了应对比赛,捷豹路虎性能改造部门也就是SV团队对赛车在外观上进行了空气动力学性能优化;在内部,则加装了符合国际汽联标准的防滚架;门板处则采用碳纤维材料并配备防火和灭火系统。

与量产车最为不同的是内饰——内饰被大量拆除,仅保留最基本部件。被拆除的部分包括空调,因此你可以看到在I-PACE eTROPHY纯电赛车的车窗上有一个小窗户,就是拿来透气用的。而在这一系列改造之后,相比量产车,赛车减重225公斤,整车质量(包括赛手体重)不超过两吨。

一切,都为了更快的速度。在三亚40度的气温下,赛车手们全副武装坐进没有空调的赛车,和传统赛事相比,即使是纯电动汽车赛事,为追求速度的仪式感一点儿也不少。

驾仕后记:

2016年,捷豹宣布藉由Formula E而重返赛道。这个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品牌可谓回到了自己最擅长也最适合出现的背景板之下。

如果说当下很多人心中的捷豹,是英伦优雅的象征,那么事实上,这个在创始人狂热的赛车梦之下诞生的品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运动基因。而7次勒芒冠军,令C-Type、D-Type成为捷豹历史上的荣耀车型。

而轻量化全铝车身、碟式刹车、空气动力学设计、虚拟仪表盘等捷豹身上领先行业的设计和科技,正是来源于捷豹悠久的赛车历史。

了解捷豹历史的人会明白,赛道,才是它灵感的产生地。

于是在2016年,作为参与Formula E的首个豪华品牌重返赛道之后,到2018-19赛季成为唯一垫场赛I-PACE eTROPHY杯锦标赛主办者的第一年,捷豹在赛前的发布会上宣布2019年将全面开启“捷豹赛道年”。从赛事到车型,再到各种赛道体验活动,“以赛促研”的思路都将持续提升捷豹路虎电动化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

一个重要信息是,捷豹将于今年内,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出三款赛旗版车型。而在下个月的上海车展,捷豹跑车F-TYPE赛旗版就将正式亮相。

在这个时代,力求创新与引领并付诸努力的品牌,不应该被低估。希望这一只生来就满怀速度欲望和梦想的豹子,找回它真正的中国节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