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半是石头,一半是血肉:关于城市的书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半是石头,一半是血肉:关于城市的书单

无论是古罗马、19世纪的芝加哥还是未来的纽约,其实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前人的智慧作为指引,而这也是这份书单存在的意义。

1950年,纽约帝国大厦电视塔上的一名工人 图片来源:AP

大城市就好似一艘拥挤不堪的游轮,巨大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由少数几人掌舵,盲目驶向未知。而城市中的居民就像这船上的游客,只不过少了那度假的心情罢了。目前,在英美两国,有超过80%的人生活在城市之中,毫无疑问,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日趋城市化。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些城市的发展呢?

尽管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许多基本事实却从未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健全的经济体制、社会包容、技术创新、充足的住房、清洁的水源和卫生设施,也需要具有远见的领导者、创新人士、工程师和相当数量的移民。与此同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滋生犯罪、不公、腐败和环境问题。

我(指本文作者Jonathan Carr,作家)在《打造城市》(Make Me a City)一书中,对1800年至1900年间芝加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追溯。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无论是古罗马、19世纪的芝加哥还是未来的纽约,其实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在跟随这艘巨大的城市游轮驶向未知的同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前人的智慧作为指引,而这也是这份书单存在的意义。

1.《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英]玛丽·比尔德 著 王晨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 2018-11

将罗马作为我们城市之旅的第一站似乎再合适不过了,作者以平实幽默的笔触,探讨了罗马是如何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村落成长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本书却通俗易懂,读起来生动有趣又不乏严肃。比尔德在书中指出,罗马的成功离不开广大移民的努力,无论后者是否愿意,他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份子,在享受多元文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2.《庞贝》

《庞贝》
[英]罗伯特·哈里斯 著 路旦俊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99读书人 2016-6

庞贝古城以灿烂的文明考古价值闻名世界,其完备的供排水系统更是为古罗马人重视水源和卫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庞贝古城》一书出自英国畅销小说家罗伯特·哈里斯之手,主人公马库斯·阿提利乌斯·普莱摩斯(Marcus Attilius Primus)是一名心思敏锐的水务工程师,在发现供水系统出现异常后开始着手进行调查,在此过程中却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故事。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哈里斯仍然成功描绘出了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将历史细节与小说创作完美融合,生动还原了2000多年前庞贝古城在遭遇火山喷发前的场景。我想,在所有关于排水管道的故事中,这也许是最为有趣的一个。

3.《自然的大都市》(Nature’s Metropolis

《自然的大都市》
威廉·克罗农 著

通常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部关于商品流动(比如谷物、木材和肉类)的作品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但是美国作家威廉·克罗农在其著作《自然的大都市》中对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矛盾关系的见解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在书中,作者对19世纪晚期芝加哥的崛起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对于每一座现代城市来说,都有着强烈的警示意义。

4.《身着狮皮》

《身着狮皮》
[加拿大]迈克尔·翁达杰 著 姚媛 译
译林出版社 2003-1

《身着狮皮》以加拿大多伦多作为地理背景,通过时间、空间、人物、体裁以及现实与虚幻的交织,作者向世人呈现出了一部充满神秘与未知的作品。小说将视点聚焦在几位边缘移民的身上,他们中有伐木工、建筑工,也有皮革匠和隧道工人,在生存及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涌现出了一些令人振奋的高尚品格和艺术气质。通过这些底层人物纵横交错的生活经历,作者成功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城市画卷。小说的核心故事围绕着一座大桥的建设而展开,在施工现场发生了一幕扣人心弦的悲剧:大风呼啸的夜晚,一名修女忽然被席卷而来的狂风从桥柱上吹了下来,然后……

5.《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加拿大]简·雅各布斯 著 金衡山 译

半个多世纪之前,雅各布斯就曾为底层民众(她称之为“足部居民”)保卫城市家园而奋斗,对时兴的大规模住宅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提出了反抗和质疑。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雅各布斯勇敢、率直而且充满自信,她认为一座城市要想走向繁荣,就必须打造出能够将人口、活动和建筑相结合的社区,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雅各布斯敦促人们去思考,究竟该如何构建一个“兼具可行性、创新性,并且能使整个社会从中受益”的城市。正如她所说,“衰败的城市,同衰退的经济和不断增长的社会问题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6.《伦敦传》

《伦敦传》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 著 翁海贞 译
译林出版社 2016-5

在《伦敦传》一书中,彼得·阿克罗伊德对这座迷人的城市进行了深入独到的审视,通过描写各阶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作者揭示了伦敦是如何历经千年并最终淬炼成形的。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传记,风格散漫却又妙趣横生。在大多数时候,伦敦好似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充斥着混乱和疯狂,艺术、建筑、疾病、灾难、金钱、食物、酒精、暴力和贫穷在这里相互交织,与此同时,任何一座大城市的成型和发展都离不开移民的贡献,伦敦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座迷宫”,阿克罗伊德说,“一半是石头,一半是血肉。”

7.《地下城》

《地下城》
[美]凯瑟琳·布 著 何佩桦 译
新星出版社 2018-2

《地下城》由美国作家凯瑟琳·布所创作,描绘了印度底层贫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书中所谓的“地下城(undercity)”指的是孟买国际机场附近一片名为安纳瓦第的贫民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臭气熏天的污水河道,然而讽刺的是,贫民窟的另一边就是前往孟买机场穿梭不息的车流,面对这赤裸裸的现实,即便如此老套的象征也能令人感到触目惊心。除了本书作者之外,许多作家也曾对类似现象进行过描写,从肯尼亚达达阿布的简陋帐篷再到巴西的贫民窟,这些简易的居所原本是为收纳难民和经济移民而建,却最终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地狱般的存在。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凯瑟琳·布对孟买贫民区恶劣拥挤的生存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展现了作者敏锐丰富的洞察力。

8.《智慧公民,更智慧的国家》(Smart Citizens, Smarter State

《智慧公民,更智慧的国家》
贝斯·西蒙·诺维克 著

在当前的公共话语时代,“专家”一词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正日渐被削弱,在这样的情境下,诺维克的作品无疑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指出,如果大众能够有效地利用开源数据库,那么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就都能有机会为社会做出宝贵的贡献。在书中,诺维克竭力敦促相关部门开放技术,并利用它们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公民的专业知识。本书内容极其丰富,通过指出包括透明度和精英主义在内的社会重点问题,作者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未来城市愿景。

9.《纽约2140》(New York 2140

《纽约2140》
金·斯坦利·罗宾逊 著

本书是一本美国灾难小说,讲述了气候变化给2140年的纽约带来的毁灭性影响。透过7位主人公不同层面的视角,纽约城在灾难过后的混乱景象跃然纸上:海平面上升了50英尺,数十亿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气候极端主义盛行,金融结构也面临着重重危机。本书以纽约市为中心,通过大量细节描写,讲述了纽约居民如何在困境中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无论是下水道还是摩天大楼,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都不得不令读者佩服。尽管灾难频发,但纽约人并没有失去希望,罗宾逊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乐观的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欣喜的变化。

10.《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张密 译
译林出版社 2012-4

《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汇报的方式描绘了55个想象中的城市。在我看来,这本书无疑是作者最为优秀的创作,在主人公一个又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我们也被迫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着反思。尽管书中的城市大多都是虚构的,但它们却揭示了许多令人不安的真相,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作者对Penthesilea的描写:“它没有中心,也没有终点。在Penthesilea之外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无论你走得多远,也许都只是在原地徘徊,从未真正离开过。”

(翻译:杨雅兰)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卫报

原标题:Top 10 books about building citi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半是石头,一半是血肉:关于城市的书单

无论是古罗马、19世纪的芝加哥还是未来的纽约,其实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前人的智慧作为指引,而这也是这份书单存在的意义。

1950年,纽约帝国大厦电视塔上的一名工人 图片来源:AP

大城市就好似一艘拥挤不堪的游轮,巨大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由少数几人掌舵,盲目驶向未知。而城市中的居民就像这船上的游客,只不过少了那度假的心情罢了。目前,在英美两国,有超过80%的人生活在城市之中,毫无疑问,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日趋城市化。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些城市的发展呢?

尽管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许多基本事实却从未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健全的经济体制、社会包容、技术创新、充足的住房、清洁的水源和卫生设施,也需要具有远见的领导者、创新人士、工程师和相当数量的移民。与此同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滋生犯罪、不公、腐败和环境问题。

我(指本文作者Jonathan Carr,作家)在《打造城市》(Make Me a City)一书中,对1800年至1900年间芝加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追溯。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无论是古罗马、19世纪的芝加哥还是未来的纽约,其实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在跟随这艘巨大的城市游轮驶向未知的同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前人的智慧作为指引,而这也是这份书单存在的意义。

1.《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英]玛丽·比尔德 著 王晨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 2018-11

将罗马作为我们城市之旅的第一站似乎再合适不过了,作者以平实幽默的笔触,探讨了罗马是如何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村落成长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本书却通俗易懂,读起来生动有趣又不乏严肃。比尔德在书中指出,罗马的成功离不开广大移民的努力,无论后者是否愿意,他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份子,在享受多元文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2.《庞贝》

《庞贝》
[英]罗伯特·哈里斯 著 路旦俊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99读书人 2016-6

庞贝古城以灿烂的文明考古价值闻名世界,其完备的供排水系统更是为古罗马人重视水源和卫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庞贝古城》一书出自英国畅销小说家罗伯特·哈里斯之手,主人公马库斯·阿提利乌斯·普莱摩斯(Marcus Attilius Primus)是一名心思敏锐的水务工程师,在发现供水系统出现异常后开始着手进行调查,在此过程中却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故事。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哈里斯仍然成功描绘出了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将历史细节与小说创作完美融合,生动还原了2000多年前庞贝古城在遭遇火山喷发前的场景。我想,在所有关于排水管道的故事中,这也许是最为有趣的一个。

3.《自然的大都市》(Nature’s Metropolis

《自然的大都市》
威廉·克罗农 著

通常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部关于商品流动(比如谷物、木材和肉类)的作品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但是美国作家威廉·克罗农在其著作《自然的大都市》中对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矛盾关系的见解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在书中,作者对19世纪晚期芝加哥的崛起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对于每一座现代城市来说,都有着强烈的警示意义。

4.《身着狮皮》

《身着狮皮》
[加拿大]迈克尔·翁达杰 著 姚媛 译
译林出版社 2003-1

《身着狮皮》以加拿大多伦多作为地理背景,通过时间、空间、人物、体裁以及现实与虚幻的交织,作者向世人呈现出了一部充满神秘与未知的作品。小说将视点聚焦在几位边缘移民的身上,他们中有伐木工、建筑工,也有皮革匠和隧道工人,在生存及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涌现出了一些令人振奋的高尚品格和艺术气质。通过这些底层人物纵横交错的生活经历,作者成功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城市画卷。小说的核心故事围绕着一座大桥的建设而展开,在施工现场发生了一幕扣人心弦的悲剧:大风呼啸的夜晚,一名修女忽然被席卷而来的狂风从桥柱上吹了下来,然后……

5.《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加拿大]简·雅各布斯 著 金衡山 译

半个多世纪之前,雅各布斯就曾为底层民众(她称之为“足部居民”)保卫城市家园而奋斗,对时兴的大规模住宅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提出了反抗和质疑。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雅各布斯勇敢、率直而且充满自信,她认为一座城市要想走向繁荣,就必须打造出能够将人口、活动和建筑相结合的社区,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雅各布斯敦促人们去思考,究竟该如何构建一个“兼具可行性、创新性,并且能使整个社会从中受益”的城市。正如她所说,“衰败的城市,同衰退的经济和不断增长的社会问题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6.《伦敦传》

《伦敦传》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 著 翁海贞 译
译林出版社 2016-5

在《伦敦传》一书中,彼得·阿克罗伊德对这座迷人的城市进行了深入独到的审视,通过描写各阶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作者揭示了伦敦是如何历经千年并最终淬炼成形的。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传记,风格散漫却又妙趣横生。在大多数时候,伦敦好似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充斥着混乱和疯狂,艺术、建筑、疾病、灾难、金钱、食物、酒精、暴力和贫穷在这里相互交织,与此同时,任何一座大城市的成型和发展都离不开移民的贡献,伦敦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座迷宫”,阿克罗伊德说,“一半是石头,一半是血肉。”

7.《地下城》

《地下城》
[美]凯瑟琳·布 著 何佩桦 译
新星出版社 2018-2

《地下城》由美国作家凯瑟琳·布所创作,描绘了印度底层贫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书中所谓的“地下城(undercity)”指的是孟买国际机场附近一片名为安纳瓦第的贫民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臭气熏天的污水河道,然而讽刺的是,贫民窟的另一边就是前往孟买机场穿梭不息的车流,面对这赤裸裸的现实,即便如此老套的象征也能令人感到触目惊心。除了本书作者之外,许多作家也曾对类似现象进行过描写,从肯尼亚达达阿布的简陋帐篷再到巴西的贫民窟,这些简易的居所原本是为收纳难民和经济移民而建,却最终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地狱般的存在。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凯瑟琳·布对孟买贫民区恶劣拥挤的生存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展现了作者敏锐丰富的洞察力。

8.《智慧公民,更智慧的国家》(Smart Citizens, Smarter State

《智慧公民,更智慧的国家》
贝斯·西蒙·诺维克 著

在当前的公共话语时代,“专家”一词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正日渐被削弱,在这样的情境下,诺维克的作品无疑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指出,如果大众能够有效地利用开源数据库,那么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就都能有机会为社会做出宝贵的贡献。在书中,诺维克竭力敦促相关部门开放技术,并利用它们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公民的专业知识。本书内容极其丰富,通过指出包括透明度和精英主义在内的社会重点问题,作者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未来城市愿景。

9.《纽约2140》(New York 2140

《纽约2140》
金·斯坦利·罗宾逊 著

本书是一本美国灾难小说,讲述了气候变化给2140年的纽约带来的毁灭性影响。透过7位主人公不同层面的视角,纽约城在灾难过后的混乱景象跃然纸上:海平面上升了50英尺,数十亿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气候极端主义盛行,金融结构也面临着重重危机。本书以纽约市为中心,通过大量细节描写,讲述了纽约居民如何在困境中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无论是下水道还是摩天大楼,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都不得不令读者佩服。尽管灾难频发,但纽约人并没有失去希望,罗宾逊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乐观的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欣喜的变化。

10.《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张密 译
译林出版社 2012-4

《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汇报的方式描绘了55个想象中的城市。在我看来,这本书无疑是作者最为优秀的创作,在主人公一个又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我们也被迫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着反思。尽管书中的城市大多都是虚构的,但它们却揭示了许多令人不安的真相,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作者对Penthesilea的描写:“它没有中心,也没有终点。在Penthesilea之外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无论你走得多远,也许都只是在原地徘徊,从未真正离开过。”

(翻译:杨雅兰)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卫报

原标题:Top 10 books about building citi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