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当跨境医疗中介服务成为好生意 出国看病正在变容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当跨境医疗中介服务成为好生意 出国看病正在变容易

能提供跨境医疗中介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它们得到了资本的推动,且出现了产业链化、平台化的趋势,这是患者们的利好消息。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医疗遇到全球化的中国范本,即近两年跨境医疗的兴起。

陈林(化名)是一名中学生,他曾被检查出右肝出现巨大肿块。家人带着他辗转北京、上海多家三甲医院就诊,主治医生们均表示肿块太大,手术风险很大,要做好准备。最终陈林的母亲林美(化名)带着他在广州某大型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

不过,新的问题出现了。对于术后的治疗,医生建议直接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但其效果不可预知,只能逐渐观察。林美与陈林差点被这种不确定性给再次击溃。随后通过朋友介绍与自己查询资料,决定去美国的大型医院试试。“当时选择赴美就医,是想多一个选择。”林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通过朋友推荐,筛选了几家跨境医疗中介,他们最终通过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卓正医疗),去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士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咨询诊疗。这是美国最佳癌症研究机构之一。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生仍然建议选用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但医生同时也详细告知了治疗的预期(包括既往的数据),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检测,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加量,或者更改药物,这样的服务让林美感觉舒心了许多。

不少患者也有着同样的观感——跨境医疗市场存在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外的医疗水平与服务水平仍有差距,起码从数据来看是这样的。根据2014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年报,中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在美国,癌症病人在2003-2009年的5年生存率达到68%。

在患者之间一种较普遍的看法是,国内医学服务比较“粗糙”,很难做到像国外那么细致。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吴万垠主任对此解释道:“医院每天的就诊人数很多,医生也很难做到全面的看到病人的整个病情。每个人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时间长了,很多人就连排队都排不上,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也很难把每一步都做得很精细。如果时间充分,能够对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卓正医疗赴美医疗医生组组长、曾在美国MD安德森做研究的医生李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整个医疗体系上,中国与美国都不一样。

他举例说:“在国内属于科室负责制,但很多重大疾病需要多科室进行治疗。对于病情是先化疗、放疗还是手术,这个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在国内通过遇到的是,哪个科室可以看病,就由这个科室负责,他觉得要做手术,那先做了手术,再转去另一个科室。在美国,是先把几个医生教师一起来会诊,研究病情怎么处理更加合理。”

这个说法得到吴万垠的部分认同。吴万垠还是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也是国际合作项目加拿大Terry Fox癌症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

吴万垠表示,国内的医疗体系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需要整合医生资源和提高地区的医疗水平。不过,吴万垠并不认为每个患者都需要长途跋涉去出国来治疗重大疾病。他认为,“中国的医疗资源是最丰富的,医学水平也并不差。我们不能用单个的例子来说美国一定比中国好,况且这些出去的费用并不便宜。”

以林美与陈林母子赴美就医为例,“这次在美国包括检查和一个月的分子靶向药物的费用,医院的账单费用大概在1.5万美元左右。这还是通过卓正医疗拿到了比较好的折扣。如果一开始在美国接受手术和第一期化疗的话,总共费用大概会在10万-25万美元之间。”林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林美与先生都是在广州的金融企业的高管。他们正是跨境医疗中介的目标客户:患有重大疾病,且家庭富裕,有过国外生活、就医体验的人。

根据厚朴方舟的市场调研,去年像林美那样需要获得类似服务的人群基数约为3000人左右,而目前在做这种项目的中介公司目前中国有11家。

厚朴方舟总裁王刚与卓正医疗的首席商业运营官施翼毫不讳言称,跨境医疗中介就是如此定位这些有需求的用户的。

费用也是跨境医疗中介们的斟酌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卓正医疗赴美医疗的项目价格从2万-50万美元不等,这个跨境项目还包括咨询业务,可以在咨询后,决定是否出国接受治疗,这笔费用也包括了陪护人员以及美国住宿的花费。

不同的中介公司,跟医院的合作也有不同。由于美国的医院是与保险公司挂钩的,不同的保险公司在医院费用上会有不同的折扣。施翼说,客户通过卓正能得到比较优惠的折扣。

不管是中介还是有行医资格的诊所,他们都强调自己的优势在于服务。施翼说:“患者可以先向我们咨询病症情况,我们的医生来判断是否有需要进行赴美就医这个项目。”

中介公司是直接与医院进行接触,因此在治疗费用上,并不会有太多的浮动空间。

厚朴方舟总裁王刚表示,像美国很多医院都设有国际部,配备专门的翻译帮助国际患者,如果有一定的海外资源或者对海外医疗比较了解的,可以自己进行申请。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市民跨境就医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个人联系海外医疗机构,二是通过国内高端民营医院咨询和联系海外医疗机构,三是通过专业的海外就医咨询机构联系。

若无外语背景及海外生活经验,个人途径显得颇为艰难。

仅海外就医的流程的第一步,提供申请医院的材料,就需要将所有就诊记录都按照海外医院的病历格式翻译,还需撰写英文转诊病历等。

所以,很多患者选择的是后两种途径。

厚朴方舟也给客户提供申请方面的服务,他们目前接到的更多的是去日本就医的客户。王刚说:“去美国的医疗费用比去日本的贵,一次费用可能需要100万元左右,但在已经有30年用质子刀治疗癌症的日本,丙肝治疗费用只需要15万元左右。很多人还是可以接受这个价位的。因此近年来去日本就医的人数也会比去美国的更多。”

收取服务费是厚朴方舟的主要盈利方式,一般在开始的前两个星期,因为需要收取之前的咨询等服务费用,大概是每周9万元,随后则是每周3万元。

同时,王刚也表示,在日本和美国的团队,也主要是负责患者与当地医院医生沟通病情和咨询,同时也会帮助他们解决住宿等问题。

价格更有竞争力的是还能提供更便捷通道的机构。2015年3月15日,中国第一家中美合作健康医疗转诊机构出现。该机构由北京丽湾国际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与美国梦翔天下公司联合成立。美国梦翔天下公司是美国一家包机服务供应企业,美国麻省总院则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对比而言,该机构更有医疗观光的优势。

能提供跨境医疗中介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它们得到了资本的推动,且出现了产业链化、平台化的趋势,这是患者们的利好消息。

2015年4月,卓正医疗宣布公司已完成了B轮融资,由一家香港投资机构领投,A轮投资者经纬中国跟投,融资金额为1750万美元。一年之前,跨境医疗机构盛诺一家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约5000万元。

而资本对跨境医疗中介的关注,最基本的判断仍然是市场需求。

这种需求也绝不是中国独有的。一家名为Patients Without Borders(患者无国界)的跨境医疗服务机构估计,单在美国,2014年就将有120万人离开本土到境外接受治疗,每次境外旅游的平均花费为3500-5000美元,这其中包括医疗费、跨境及当地交通和食宿费用等。这意味着医疗旅游市场的规模达到385亿-550亿美元。

也正是市场需求推动了跨境医疗的交易平台化。2014年底,德国柏林的创业公司Medigo完成了一轮500万欧元(约合3486.5万元人民币)的融资,由风投公司Accel领投。Medigo创建了一个跨境医疗旅游交易平台。

2015年6月2日,拿到天使轮融资之后,唐仁健康推出了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跨境医疗资讯平台(www.tang-ren.com)。

目前,尚无确切的中国跨境医疗就医总人数统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眼下,即使中国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不断引入国外高端医院资源,但还不会完全取代出国就医。

2014年10月,美国麻省总医院将和广东省中医院就在珠海横琴共同设立中国医院。根据新华网的报道,该医院由珠海横琴国联康华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麻省总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共同管理和经营。该医院初建规模为500张床位,包括建立研究及教育培训中心,需要时医院规模可扩张到800-1000张床位。

但在蔡江南看来,“大多国外顶尖的医生资源还是不会来到中国的,在新的治疗手段上的差距现在也不会完全消除,国内虽然已经有一些高端医疗资源,但还不是核心领域,比如癌症,治疗水平有限。再加上国内一些所谓高端医疗,只是环境更好硬件设施更好一些,还达不到国外真正高端医疗水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当跨境医疗中介服务成为好生意 出国看病正在变容易

能提供跨境医疗中介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它们得到了资本的推动,且出现了产业链化、平台化的趋势,这是患者们的利好消息。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医疗遇到全球化的中国范本,即近两年跨境医疗的兴起。

陈林(化名)是一名中学生,他曾被检查出右肝出现巨大肿块。家人带着他辗转北京、上海多家三甲医院就诊,主治医生们均表示肿块太大,手术风险很大,要做好准备。最终陈林的母亲林美(化名)带着他在广州某大型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

不过,新的问题出现了。对于术后的治疗,医生建议直接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但其效果不可预知,只能逐渐观察。林美与陈林差点被这种不确定性给再次击溃。随后通过朋友介绍与自己查询资料,决定去美国的大型医院试试。“当时选择赴美就医,是想多一个选择。”林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通过朋友推荐,筛选了几家跨境医疗中介,他们最终通过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卓正医疗),去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士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咨询诊疗。这是美国最佳癌症研究机构之一。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生仍然建议选用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但医生同时也详细告知了治疗的预期(包括既往的数据),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检测,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加量,或者更改药物,这样的服务让林美感觉舒心了许多。

不少患者也有着同样的观感——跨境医疗市场存在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外的医疗水平与服务水平仍有差距,起码从数据来看是这样的。根据2014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年报,中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在美国,癌症病人在2003-2009年的5年生存率达到68%。

在患者之间一种较普遍的看法是,国内医学服务比较“粗糙”,很难做到像国外那么细致。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吴万垠主任对此解释道:“医院每天的就诊人数很多,医生也很难做到全面的看到病人的整个病情。每个人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时间长了,很多人就连排队都排不上,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也很难把每一步都做得很精细。如果时间充分,能够对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卓正医疗赴美医疗医生组组长、曾在美国MD安德森做研究的医生李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整个医疗体系上,中国与美国都不一样。

他举例说:“在国内属于科室负责制,但很多重大疾病需要多科室进行治疗。对于病情是先化疗、放疗还是手术,这个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在国内通过遇到的是,哪个科室可以看病,就由这个科室负责,他觉得要做手术,那先做了手术,再转去另一个科室。在美国,是先把几个医生教师一起来会诊,研究病情怎么处理更加合理。”

这个说法得到吴万垠的部分认同。吴万垠还是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也是国际合作项目加拿大Terry Fox癌症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

吴万垠表示,国内的医疗体系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需要整合医生资源和提高地区的医疗水平。不过,吴万垠并不认为每个患者都需要长途跋涉去出国来治疗重大疾病。他认为,“中国的医疗资源是最丰富的,医学水平也并不差。我们不能用单个的例子来说美国一定比中国好,况且这些出去的费用并不便宜。”

以林美与陈林母子赴美就医为例,“这次在美国包括检查和一个月的分子靶向药物的费用,医院的账单费用大概在1.5万美元左右。这还是通过卓正医疗拿到了比较好的折扣。如果一开始在美国接受手术和第一期化疗的话,总共费用大概会在10万-25万美元之间。”林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林美与先生都是在广州的金融企业的高管。他们正是跨境医疗中介的目标客户:患有重大疾病,且家庭富裕,有过国外生活、就医体验的人。

根据厚朴方舟的市场调研,去年像林美那样需要获得类似服务的人群基数约为3000人左右,而目前在做这种项目的中介公司目前中国有11家。

厚朴方舟总裁王刚与卓正医疗的首席商业运营官施翼毫不讳言称,跨境医疗中介就是如此定位这些有需求的用户的。

费用也是跨境医疗中介们的斟酌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卓正医疗赴美医疗的项目价格从2万-50万美元不等,这个跨境项目还包括咨询业务,可以在咨询后,决定是否出国接受治疗,这笔费用也包括了陪护人员以及美国住宿的花费。

不同的中介公司,跟医院的合作也有不同。由于美国的医院是与保险公司挂钩的,不同的保险公司在医院费用上会有不同的折扣。施翼说,客户通过卓正能得到比较优惠的折扣。

不管是中介还是有行医资格的诊所,他们都强调自己的优势在于服务。施翼说:“患者可以先向我们咨询病症情况,我们的医生来判断是否有需要进行赴美就医这个项目。”

中介公司是直接与医院进行接触,因此在治疗费用上,并不会有太多的浮动空间。

厚朴方舟总裁王刚表示,像美国很多医院都设有国际部,配备专门的翻译帮助国际患者,如果有一定的海外资源或者对海外医疗比较了解的,可以自己进行申请。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市民跨境就医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个人联系海外医疗机构,二是通过国内高端民营医院咨询和联系海外医疗机构,三是通过专业的海外就医咨询机构联系。

若无外语背景及海外生活经验,个人途径显得颇为艰难。

仅海外就医的流程的第一步,提供申请医院的材料,就需要将所有就诊记录都按照海外医院的病历格式翻译,还需撰写英文转诊病历等。

所以,很多患者选择的是后两种途径。

厚朴方舟也给客户提供申请方面的服务,他们目前接到的更多的是去日本就医的客户。王刚说:“去美国的医疗费用比去日本的贵,一次费用可能需要100万元左右,但在已经有30年用质子刀治疗癌症的日本,丙肝治疗费用只需要15万元左右。很多人还是可以接受这个价位的。因此近年来去日本就医的人数也会比去美国的更多。”

收取服务费是厚朴方舟的主要盈利方式,一般在开始的前两个星期,因为需要收取之前的咨询等服务费用,大概是每周9万元,随后则是每周3万元。

同时,王刚也表示,在日本和美国的团队,也主要是负责患者与当地医院医生沟通病情和咨询,同时也会帮助他们解决住宿等问题。

价格更有竞争力的是还能提供更便捷通道的机构。2015年3月15日,中国第一家中美合作健康医疗转诊机构出现。该机构由北京丽湾国际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与美国梦翔天下公司联合成立。美国梦翔天下公司是美国一家包机服务供应企业,美国麻省总院则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对比而言,该机构更有医疗观光的优势。

能提供跨境医疗中介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它们得到了资本的推动,且出现了产业链化、平台化的趋势,这是患者们的利好消息。

2015年4月,卓正医疗宣布公司已完成了B轮融资,由一家香港投资机构领投,A轮投资者经纬中国跟投,融资金额为1750万美元。一年之前,跨境医疗机构盛诺一家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约5000万元。

而资本对跨境医疗中介的关注,最基本的判断仍然是市场需求。

这种需求也绝不是中国独有的。一家名为Patients Without Borders(患者无国界)的跨境医疗服务机构估计,单在美国,2014年就将有120万人离开本土到境外接受治疗,每次境外旅游的平均花费为3500-5000美元,这其中包括医疗费、跨境及当地交通和食宿费用等。这意味着医疗旅游市场的规模达到385亿-550亿美元。

也正是市场需求推动了跨境医疗的交易平台化。2014年底,德国柏林的创业公司Medigo完成了一轮500万欧元(约合3486.5万元人民币)的融资,由风投公司Accel领投。Medigo创建了一个跨境医疗旅游交易平台。

2015年6月2日,拿到天使轮融资之后,唐仁健康推出了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跨境医疗资讯平台(www.tang-ren.com)。

目前,尚无确切的中国跨境医疗就医总人数统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眼下,即使中国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不断引入国外高端医院资源,但还不会完全取代出国就医。

2014年10月,美国麻省总医院将和广东省中医院就在珠海横琴共同设立中国医院。根据新华网的报道,该医院由珠海横琴国联康华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麻省总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共同管理和经营。该医院初建规模为500张床位,包括建立研究及教育培训中心,需要时医院规模可扩张到800-1000张床位。

但在蔡江南看来,“大多国外顶尖的医生资源还是不会来到中国的,在新的治疗手段上的差距现在也不会完全消除,国内虽然已经有一些高端医疗资源,但还不是核心领域,比如癌症,治疗水平有限。再加上国内一些所谓高端医疗,只是环境更好硬件设施更好一些,还达不到国外真正高端医疗水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