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脱不花、李国刚:也许是最全面的「得到大学」说明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脱不花、李国刚:也许是最全面的「得到大学」说明书

“各个学科、行业、职业如果做得非常优秀,背后一定有一套独特的面对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文|新商业情报NBT 齐朋利

以下为《新商业情报NBT》与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及得到大学教务主任李国刚的对话整理:

-01-

新商业情报NBT:为什么要做得到大学?

李国刚:做得到大学是因为有一个特别大的用户需求,用户在学习当中是希望有一个闭环的。

学习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单向输出,别人输出你接收。这是得到App一直在做的事情,这让你了解一些知识是没问题的。第二种是群体学习,大家互相学习,就像WorkShop,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得到提供不了,因为线上留言不能形成讨论。第三种是反向输出,用户把知识消化后反向输出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我们最早设计得到的时候就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单向的第一种学习方式,也要考虑群体学习和输出式学习,让用户更有学习的价值和收获。得到作为线上App提供不了后两种服务。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这个项目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划的,模式是如何选定的?

李国刚:得到大学从2018年年初就开始策划了,我们中间大约变换了5个方案,每个方案都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看到的得到大学已经是第6版了。

当时得到有一门线上课程《怎样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卖的特别好,超过20万人订阅。当时我们想做一个方案就是听完线上课程之后衔接一个线下课程。这里关于群体学习和输出学习的想法还是没有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法规模化,老师只有一个,当面能服务的用户规模很小。在即将上线前,我们忍痛把它叫停了。

中间还有一个版本是上大课,线下每年开12场课,3个城市,每个季度一次。香帅去年也开了,今年继续开。但这个模式太传统了,和传统商学院实质上没有区别。既然市场已经有了非常优质的供给,我们为什么还要再做一个一样的呢?

还有一个版本叫“得到自习室”,模式是在街边开一间店,类似大学自习室,每个座位有一部手机和耳机,按小时收费。付费时间里,用户可以看得到App上所有的内容,这个模式可以衍生出月卡、年卡。我们曾经为这个事儿兴奋过,但后来发现几个Bug,用户没有来自习室学习的特定需求,而且线下投入成本巨高。

当然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还是它没有创造更多的学习体验,只是强行制造了一个学习空间,这肯定不是得到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得到应该做的事情。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现在这个版本具体模式是怎样的?

李国刚:首先学期是三个月,我们综合了多方意见,他们认为碎片化时代学习想要保证一个化学反应期,不能太短,三五天不合适,但太长体验就管理不好了。大家普遍认为三个月的周期既有化学反应,同时体验正好能达到峰值。

在空间维度上,传统商学院都是在每个月在各个城市轮流上课,时间成本极高。得到用户都是在一线做事的人,对效率要求极高。我们先找到得到重度用户所在区域,强调同城学习,不需要出差。我们最开始在北上深三个城市实验,今年春天拓展到广州、成都、杭州,6个校区都是根据用户基数和活跃程度选的。

在教学模式上,每周一到周四会在线上授课,每节课半小时,主要是48种思维模型课。48节课是因为三个月12周,每周4天课。周五是做作业,周六或周日会有半天时间让学员同城见面,到线下聚会。

脱不花:三个月也符合得到用户的特点,总体来说,得到提供的所有服务都希望帮用户节省时间,只保留最有效的环节。选择三个月的时间也是让用户有一个可感的时间,很多人立目标立一年、立十年,都完成不了,因为时间不可感。三个月可以做计划,如果用户在一件事上时间投入非常大,大家受限的程度就很高。

为什么是48节课?一是考虑到三个月教学的实际时间,二是我们汇总了目前情况下一个人进行跨界思考或创新时最主流、最常见的这些问题,我们最后归结到48个。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保持开放,随着时间、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

新商业情报NBT:对于线上内容讲什么,得到大学是怎么确定的?

李国刚:我们最开始的思路还是想围绕创新,想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帮助大家打开创新的思路。但一提到创新,特别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叫商业。我们认为这不是我们的优势,得到的用户也不都是商业领域的,很多用户群会照顾不到。从知识的结构来说,传统商学院在这个领域做的更好。

罗振宇突然意识到我们应该教大家创新的思维和工具,而不是具体方法。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他面对一个行业难题的时候,创新的灵感可能来自于其它行业。我们就想能不能找一些人类历史上特别新的领域,它的发展周期长,迭代多次,提炼出它的思维,有可能给大家创新的价值。

脱不花:整个社会发展史上,如果出现一个职业本质上来说它一定解决了一个特定的问题。它能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是它有特定的办法和能力。如果把这个能力和方法翻译出来,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说就是创新。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是怎么确定多元思维模型这个形式的?它是在强调体系化吗?

脱不花:多元思维模型这几年很热,但到底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没有一个确定说法。各个学科、行业、职业如果做得非常优秀,背后一定有一套独特的面对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多地去研究这些方法论,可能就会形成从不同角度理解世界的一个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

多元思维模型不是一个精准模型,而是从各种各样领域里抓来的、对人有用的、过来人智慧的集合。这些智慧和经验的集合,俗话叫阅历。平时能不能从别人的阅历里学到东西,要看运气。得到大学则是想有意识地、集中地帮用户做这件事。

这48节课非常体系化。每节课带三个东西,第一是通用问题,第二是符合这个问题界定的案例,第三是从案例当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维模型或者思路。48节课提供了48种人格视角和他们在面对某个特定问题时的解决方案。把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系统到个体排序,就形成了一条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个体的隐藏主线。

新商业情报NBT:多元思维模型课跟之前得到的课程有什么区别?会不会有学员反映这是过于简化的知识?

脱不花:得到线上课程是对一个领域的纵深化和体系性探讨。得到大学的整个48节课程,是在追求广度。我们试图把用户放到更广阔的语境里,去探讨更多维度的问题。另一个不同是,在线上的课程里,理念是主体,案例是工具。得到大学课程就反过来,案例是主体,理念是工具。

为了研发这48节线上课程,我们组建了专门的内容团队和知识团队,加上得到所有的合作老师的师资力量,共同来做这件事情。48节线上课程背后有很多非常厉害的联合研发者,《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导演任长箴、钢琴家赵胤胤、表演指导大师刘天池等等。

得到这么长时间以来积累的信用,不存在简化知识还是复杂化知识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怎么样让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经验里面可以学到更多领域的通识性的知识。过去你不干这行,就没机会理解这行的知识。我们想做的是推动一小步,你不干这一行,但可以通过一个好的知识服务看到这个领域的精华是什么。

-02-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线下课程怎么设计的,有没有考虑过请名师授课?

李国刚:线下学习主要围绕群体学习和输出这两块,我们特别强调输出。得到大学12周每周都有线下聚集,每次半天,我们主要提供场地和服务,内容上我们不干涉。按传统逻辑说,应该把得到老师都请一遍,每周去不同城市讲课。但最后我们明确,老师只在线上讲,线下一定要围绕输出,让学员输出,群体学习。

脱不花:我们一开始定了一个原则叫不依赖名师。一旦依赖名师,就没办法把这个产品当做一个产品来管理,得到只是起到了名师介绍中心的作用。从知识输出角度来说,讲课线上的方式无疑是效率最高的,想听名师的课,就要线上听。那是最好的版本,老师也节省时间,学员也节省时间。

没有名师那学生干什么?我们通过严格筛选找到了城市里最优秀的终身学习者,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各自行业、工作和人生经验里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得到帮助名师打磨课程的技术和手艺用在学员身上,这个彼此的刺激难道不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吗?

新商业情报NBT:会不会有学员抱怨交了钱,结果自己上去给大家讲课?

李国刚:有的学员的内容最终通过打磨交付了,成就感会特别强,还会收获同学们的小红花,学员间的学习氛围立刻就激活了。其他的学员也会感觉有收获。选题本身就好,又经过我们打磨,最后呈现的结果肯定很好。

得到大学学员分享的内容,有不少上了《李翔知识内参》。李翔觉得有些内容特别好,就去采访同学。还有几个同学的分享太精彩了,我们的“教研团队”直接就将其补进了得到大学下一期的课程里面,成为得到大学新的教材。

除了“分享日”之外,得到大学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是“案例日”,我们每个班级都分小组,一个小组10个人,我们用案例日的方式在期中、期末各一次进行案例PK,以小组为单位,记学分。

另一个是“私董会”,我们一直强调得到要组建同学们的“大脑共同体”。一些具体问题不一定要在书上找答案,可以在得到大学找信任的同学开“私董会”。会上所有人签保密协议,大家一起讨论。他们可能不会给直接的答案,但会讲在自己行业遇到类似问题是怎么做的,我们的很多学员在“私董会”上受益很大。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是怎么帮助学员打磨稿子的?

脱不花:一个同学上台,我们要控制几个边界。时间严格规定在18分钟之内。第二个是进行事前的知识挖掘,把每个人最值得讲的那个绝活挖掘出来。第三是我们全程陪着他去打磨内容。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是他的老师,是他的导演。

这件事如果不是得到用户,而是一个非特定的人群可能很难做到,一开始是很痛苦的。选题被否、表达方式被否、上台的台风被否。就是因为得到这几年确实吸引了一批真的终身学习者,他来这里就是要学习,一个成熟理性的人当然知道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扛过来了。第一批扛过来之后,第二批就好办了。

李国刚:学员的选题必须是小切口,选题必须是真问题。比如说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在内容和结构上要有交付感。

一般在内容确定之后,我们会要求学员写逐字稿,写逐字稿是为了梳理演讲的节奏。一般会请同学找到自己的同事、家人进行彩排,获得真实的反馈。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招生标准是怎样的?

李国刚:得到大学的招生标准非常严格,现在是七分之一的录取率。我们在招生的时候有几个标准。第一善不善于做分享,这是特别重要的标准。如果不善于做分享,大概率说明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思考和见解。第二上得到大学的动机是什么,愿意群体学习的我们欢迎。仅仅是为了见得到老师,这种人我们不接受。

第三是能不能补充得到大学的多样性。得到大学更多是学习资源的交换而非财富资源的交换,所以我们看重他们之间有没有学习资源可以输出。

脱不花:2019春季班招生历时3个月,我们投入了25组面试团队。我们招人的流程是,报名材料筛选之后我们安排面试,有线下面试,也有远程面试。

我们招生的时候有一个点比较强调,每个人都要自费来。我们严格地限制同一企业的招生,一个班级不能有超过这个企业的两个人,我们会和企业老板讲,如果不是他真正想学习,送来了对他也没有价值,我们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校区构成是什么样?开启一个校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李国刚:得到大学一般一个校区按一个班配置,每个班是一个班主任加一个助教,必须是两个人。校区当中如果有两三个班的话一般会让一个班主任带两个班。我们在当地还会有类似校友秘书长的角色帮我们协调当地的场地和其他资源。

场地基本上比较常用的是共享空间的办公室,这个共享空间周末基本都在闲置,我们正好周末使用。两个要求,一是要容纳七八十人左右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教室,二是场地中最好能有几个分组讨论的地方,因为每个小组都要分开去活动。

-03-

新商业情报NBT:三个月学习结束后,学员有没有形成本地化社群?怎么看社群的价值?

李国刚:三个月学习后,我们校友会就成立了。只要你正式毕业,都会进入校友会。校友会选出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个联络官,他们组成一个立体的网络,他们经常做各种各样的活动、聚会。现在得到大学已经形成18个社团,有建筑的,有高科技的,还有生活方式的。

校友会都是由校友们自己运营,得到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校友会对我们意义很重大,得到大学学制只有三个月,但我们希望找到各个城市的终身学习者,他们可以相互促进,始终保持学习的生活方式,校友会就是这样延续的具体组织形式。

脱不花:社群是得到大学的成果,但它不是我们一开始设计的那个目标。之前共同关注《罗辑思维》或得到的人会被归为一类人和一个社群,但其实他们没有共同线下体验。得到大学不一样,得到大学大家有真实的体验。就像大家从一所大学毕业50年,还是对这所大学有归属感。

我们希望以得到大学作为一个酵母或者引子,找到各个地方的终身学习者,让终身学习者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如果说有一个群体的话,这个群体就叫终身学习者。认同学习是一个日常生活方式的人,他们能够聚在一起能够彼此相认,彼此促进。

新商业情报NBT:怎么定义得到大学,在得到体系里得到大学的位置是什么?

脱不花:得到的产品其实非常地单一,就是提供学习服务,得到大学这个产品在得到提供学习服务体系里面,它就是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体验可以闭环的学习服务。

你可以把得到大学理解成一个星期天大学。在80年代,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广播电视大学、夜校和函授。很多工人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去读夜校。这事对他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是我们知道那些推车上夜校的人和在家里看一晚电视的人是不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得到大学就是很向往人人都觉得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或者我们应该去学更多的东西,我们就是在提供这样一个方案。

新商业情报NBT:推出得到大学是想要重点发力教育吗?得到大学相比其他教育来说感觉模式相对更轻?

脱不花:得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希望能够针对终身学习的教育和培训市场。得到大学不是颠覆教育教育,是对原有教育体系的一个补充。原有教育体系更多地是满足大家在学校期间提供非常好的教育,毕业之后呢?得到就是用互联网的效率给大家提供毕业之后你这一辈子怎么办、怎么学习。

如果和基础教育相比,得到大学做法确实比较轻。比如只有三个月,它的知识输入是从线上完成的。但对于成年人的毕业后的终身学习服务来说,它可不轻,我们的课程全部自主研发,而且持续迭代。不依赖于名人和宣传知名校友,全部依赖于每一场线下训练带给大家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你说它轻吗?它一点儿都不轻。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和长江商学院、混沌商学院、樊登读书会相比,区别是什么?

脱不花: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不同人群、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和行业,都需要不同的学习。对于企业家来说,传统商学院最好;对于新的创业者,混沌做得最好;得到就是想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共同群体学习的地方。

我们特别佩服樊登老师,把读书会这样一个形式普及到了世界各地,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绩。得到大学今天规模还很小,我们不是基于一起读书的行为,所以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通过我们努力奋斗,能够像把得到大学的校区开到世界各地去。

得到大学跟以往的任何一种学习培训都不一样,首先它把线上的交付效率达到极致。在线下,它只追求同学间的真实的交互关系和终身学习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它线上干线上的事、线下干线下的事。既不是把线下的事用什么方式搬到线上去,也不是把线上能解决的问题为了多收钱搬到线下来,它跟训练营完全不一样。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李国刚:具体、坚忍、好奇、开放,目标是使学习者拥有解决问题的元能力。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形式之后会考虑变化吗?

李国刚:定位不会变,我们未来要在三个专业团队方向上下更多的功夫。第一,招生专业,面试官专业,我们正在打造独立面试官,面试官不参与其它环节的问题,这样他完全没有私心,不受任何干扰。

第二,班主任团队专业,线下的业务和线上运营班主任干。第三,教练团队专业,会有专业教练教你怎么破冰、怎么结尾。这三个是未来运营中三个核心的队伍。当然还有课程研发团队,持续迭代课程,这四个团队未来要更专业更精细化发展。

新商业情报NBT:学费定一万块,业务盈利方面有压力吗?今年有扩张的计划吗?

李国刚:我们没有盈利压力。我们为什么要定低学费?就是要让学费不成为门槛,不论你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哪怕你是刚工作两三年的人,也付得起学费,不超过你一个月的薪酬。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在北上广深、成都、杭州六个城市校区稳定做好,招生规模大约是五千人。

脱不花:业务盈利方面没有压力,但确实这个生意也不是特别赚钱。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暴利产业,它只能赚取这个社会平均的合理的利润。但我们觉得这应该够了,因为只要你提供的是好的产品,你的用户一定能养活你,然后它就会不断地向前滚雪球。

采访 | 邵乐乐、齐朋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脱不花、李国刚:也许是最全面的「得到大学」说明书

“各个学科、行业、职业如果做得非常优秀,背后一定有一套独特的面对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文|新商业情报NBT 齐朋利

以下为《新商业情报NBT》与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及得到大学教务主任李国刚的对话整理:

-01-

新商业情报NBT:为什么要做得到大学?

李国刚:做得到大学是因为有一个特别大的用户需求,用户在学习当中是希望有一个闭环的。

学习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单向输出,别人输出你接收。这是得到App一直在做的事情,这让你了解一些知识是没问题的。第二种是群体学习,大家互相学习,就像WorkShop,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得到提供不了,因为线上留言不能形成讨论。第三种是反向输出,用户把知识消化后反向输出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我们最早设计得到的时候就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单向的第一种学习方式,也要考虑群体学习和输出式学习,让用户更有学习的价值和收获。得到作为线上App提供不了后两种服务。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这个项目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划的,模式是如何选定的?

李国刚:得到大学从2018年年初就开始策划了,我们中间大约变换了5个方案,每个方案都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看到的得到大学已经是第6版了。

当时得到有一门线上课程《怎样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卖的特别好,超过20万人订阅。当时我们想做一个方案就是听完线上课程之后衔接一个线下课程。这里关于群体学习和输出学习的想法还是没有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法规模化,老师只有一个,当面能服务的用户规模很小。在即将上线前,我们忍痛把它叫停了。

中间还有一个版本是上大课,线下每年开12场课,3个城市,每个季度一次。香帅去年也开了,今年继续开。但这个模式太传统了,和传统商学院实质上没有区别。既然市场已经有了非常优质的供给,我们为什么还要再做一个一样的呢?

还有一个版本叫“得到自习室”,模式是在街边开一间店,类似大学自习室,每个座位有一部手机和耳机,按小时收费。付费时间里,用户可以看得到App上所有的内容,这个模式可以衍生出月卡、年卡。我们曾经为这个事儿兴奋过,但后来发现几个Bug,用户没有来自习室学习的特定需求,而且线下投入成本巨高。

当然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还是它没有创造更多的学习体验,只是强行制造了一个学习空间,这肯定不是得到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得到应该做的事情。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现在这个版本具体模式是怎样的?

李国刚:首先学期是三个月,我们综合了多方意见,他们认为碎片化时代学习想要保证一个化学反应期,不能太短,三五天不合适,但太长体验就管理不好了。大家普遍认为三个月的周期既有化学反应,同时体验正好能达到峰值。

在空间维度上,传统商学院都是在每个月在各个城市轮流上课,时间成本极高。得到用户都是在一线做事的人,对效率要求极高。我们先找到得到重度用户所在区域,强调同城学习,不需要出差。我们最开始在北上深三个城市实验,今年春天拓展到广州、成都、杭州,6个校区都是根据用户基数和活跃程度选的。

在教学模式上,每周一到周四会在线上授课,每节课半小时,主要是48种思维模型课。48节课是因为三个月12周,每周4天课。周五是做作业,周六或周日会有半天时间让学员同城见面,到线下聚会。

脱不花:三个月也符合得到用户的特点,总体来说,得到提供的所有服务都希望帮用户节省时间,只保留最有效的环节。选择三个月的时间也是让用户有一个可感的时间,很多人立目标立一年、立十年,都完成不了,因为时间不可感。三个月可以做计划,如果用户在一件事上时间投入非常大,大家受限的程度就很高。

为什么是48节课?一是考虑到三个月教学的实际时间,二是我们汇总了目前情况下一个人进行跨界思考或创新时最主流、最常见的这些问题,我们最后归结到48个。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保持开放,随着时间、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

新商业情报NBT:对于线上内容讲什么,得到大学是怎么确定的?

李国刚:我们最开始的思路还是想围绕创新,想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帮助大家打开创新的思路。但一提到创新,特别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叫商业。我们认为这不是我们的优势,得到的用户也不都是商业领域的,很多用户群会照顾不到。从知识的结构来说,传统商学院在这个领域做的更好。

罗振宇突然意识到我们应该教大家创新的思维和工具,而不是具体方法。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他面对一个行业难题的时候,创新的灵感可能来自于其它行业。我们就想能不能找一些人类历史上特别新的领域,它的发展周期长,迭代多次,提炼出它的思维,有可能给大家创新的价值。

脱不花:整个社会发展史上,如果出现一个职业本质上来说它一定解决了一个特定的问题。它能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是它有特定的办法和能力。如果把这个能力和方法翻译出来,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说就是创新。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是怎么确定多元思维模型这个形式的?它是在强调体系化吗?

脱不花:多元思维模型这几年很热,但到底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没有一个确定说法。各个学科、行业、职业如果做得非常优秀,背后一定有一套独特的面对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多地去研究这些方法论,可能就会形成从不同角度理解世界的一个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

多元思维模型不是一个精准模型,而是从各种各样领域里抓来的、对人有用的、过来人智慧的集合。这些智慧和经验的集合,俗话叫阅历。平时能不能从别人的阅历里学到东西,要看运气。得到大学则是想有意识地、集中地帮用户做这件事。

这48节课非常体系化。每节课带三个东西,第一是通用问题,第二是符合这个问题界定的案例,第三是从案例当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维模型或者思路。48节课提供了48种人格视角和他们在面对某个特定问题时的解决方案。把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系统到个体排序,就形成了一条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个体的隐藏主线。

新商业情报NBT:多元思维模型课跟之前得到的课程有什么区别?会不会有学员反映这是过于简化的知识?

脱不花:得到线上课程是对一个领域的纵深化和体系性探讨。得到大学的整个48节课程,是在追求广度。我们试图把用户放到更广阔的语境里,去探讨更多维度的问题。另一个不同是,在线上的课程里,理念是主体,案例是工具。得到大学课程就反过来,案例是主体,理念是工具。

为了研发这48节线上课程,我们组建了专门的内容团队和知识团队,加上得到所有的合作老师的师资力量,共同来做这件事情。48节线上课程背后有很多非常厉害的联合研发者,《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导演任长箴、钢琴家赵胤胤、表演指导大师刘天池等等。

得到这么长时间以来积累的信用,不存在简化知识还是复杂化知识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怎么样让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经验里面可以学到更多领域的通识性的知识。过去你不干这行,就没机会理解这行的知识。我们想做的是推动一小步,你不干这一行,但可以通过一个好的知识服务看到这个领域的精华是什么。

-02-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线下课程怎么设计的,有没有考虑过请名师授课?

李国刚:线下学习主要围绕群体学习和输出这两块,我们特别强调输出。得到大学12周每周都有线下聚集,每次半天,我们主要提供场地和服务,内容上我们不干涉。按传统逻辑说,应该把得到老师都请一遍,每周去不同城市讲课。但最后我们明确,老师只在线上讲,线下一定要围绕输出,让学员输出,群体学习。

脱不花:我们一开始定了一个原则叫不依赖名师。一旦依赖名师,就没办法把这个产品当做一个产品来管理,得到只是起到了名师介绍中心的作用。从知识输出角度来说,讲课线上的方式无疑是效率最高的,想听名师的课,就要线上听。那是最好的版本,老师也节省时间,学员也节省时间。

没有名师那学生干什么?我们通过严格筛选找到了城市里最优秀的终身学习者,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各自行业、工作和人生经验里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得到帮助名师打磨课程的技术和手艺用在学员身上,这个彼此的刺激难道不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吗?

新商业情报NBT:会不会有学员抱怨交了钱,结果自己上去给大家讲课?

李国刚:有的学员的内容最终通过打磨交付了,成就感会特别强,还会收获同学们的小红花,学员间的学习氛围立刻就激活了。其他的学员也会感觉有收获。选题本身就好,又经过我们打磨,最后呈现的结果肯定很好。

得到大学学员分享的内容,有不少上了《李翔知识内参》。李翔觉得有些内容特别好,就去采访同学。还有几个同学的分享太精彩了,我们的“教研团队”直接就将其补进了得到大学下一期的课程里面,成为得到大学新的教材。

除了“分享日”之外,得到大学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是“案例日”,我们每个班级都分小组,一个小组10个人,我们用案例日的方式在期中、期末各一次进行案例PK,以小组为单位,记学分。

另一个是“私董会”,我们一直强调得到要组建同学们的“大脑共同体”。一些具体问题不一定要在书上找答案,可以在得到大学找信任的同学开“私董会”。会上所有人签保密协议,大家一起讨论。他们可能不会给直接的答案,但会讲在自己行业遇到类似问题是怎么做的,我们的很多学员在“私董会”上受益很大。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是怎么帮助学员打磨稿子的?

脱不花:一个同学上台,我们要控制几个边界。时间严格规定在18分钟之内。第二个是进行事前的知识挖掘,把每个人最值得讲的那个绝活挖掘出来。第三是我们全程陪着他去打磨内容。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是他的老师,是他的导演。

这件事如果不是得到用户,而是一个非特定的人群可能很难做到,一开始是很痛苦的。选题被否、表达方式被否、上台的台风被否。就是因为得到这几年确实吸引了一批真的终身学习者,他来这里就是要学习,一个成熟理性的人当然知道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扛过来了。第一批扛过来之后,第二批就好办了。

李国刚:学员的选题必须是小切口,选题必须是真问题。比如说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在内容和结构上要有交付感。

一般在内容确定之后,我们会要求学员写逐字稿,写逐字稿是为了梳理演讲的节奏。一般会请同学找到自己的同事、家人进行彩排,获得真实的反馈。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招生标准是怎样的?

李国刚:得到大学的招生标准非常严格,现在是七分之一的录取率。我们在招生的时候有几个标准。第一善不善于做分享,这是特别重要的标准。如果不善于做分享,大概率说明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思考和见解。第二上得到大学的动机是什么,愿意群体学习的我们欢迎。仅仅是为了见得到老师,这种人我们不接受。

第三是能不能补充得到大学的多样性。得到大学更多是学习资源的交换而非财富资源的交换,所以我们看重他们之间有没有学习资源可以输出。

脱不花:2019春季班招生历时3个月,我们投入了25组面试团队。我们招人的流程是,报名材料筛选之后我们安排面试,有线下面试,也有远程面试。

我们招生的时候有一个点比较强调,每个人都要自费来。我们严格地限制同一企业的招生,一个班级不能有超过这个企业的两个人,我们会和企业老板讲,如果不是他真正想学习,送来了对他也没有价值,我们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校区构成是什么样?开启一个校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李国刚:得到大学一般一个校区按一个班配置,每个班是一个班主任加一个助教,必须是两个人。校区当中如果有两三个班的话一般会让一个班主任带两个班。我们在当地还会有类似校友秘书长的角色帮我们协调当地的场地和其他资源。

场地基本上比较常用的是共享空间的办公室,这个共享空间周末基本都在闲置,我们正好周末使用。两个要求,一是要容纳七八十人左右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教室,二是场地中最好能有几个分组讨论的地方,因为每个小组都要分开去活动。

-03-

新商业情报NBT:三个月学习结束后,学员有没有形成本地化社群?怎么看社群的价值?

李国刚:三个月学习后,我们校友会就成立了。只要你正式毕业,都会进入校友会。校友会选出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个联络官,他们组成一个立体的网络,他们经常做各种各样的活动、聚会。现在得到大学已经形成18个社团,有建筑的,有高科技的,还有生活方式的。

校友会都是由校友们自己运营,得到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校友会对我们意义很重大,得到大学学制只有三个月,但我们希望找到各个城市的终身学习者,他们可以相互促进,始终保持学习的生活方式,校友会就是这样延续的具体组织形式。

脱不花:社群是得到大学的成果,但它不是我们一开始设计的那个目标。之前共同关注《罗辑思维》或得到的人会被归为一类人和一个社群,但其实他们没有共同线下体验。得到大学不一样,得到大学大家有真实的体验。就像大家从一所大学毕业50年,还是对这所大学有归属感。

我们希望以得到大学作为一个酵母或者引子,找到各个地方的终身学习者,让终身学习者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如果说有一个群体的话,这个群体就叫终身学习者。认同学习是一个日常生活方式的人,他们能够聚在一起能够彼此相认,彼此促进。

新商业情报NBT:怎么定义得到大学,在得到体系里得到大学的位置是什么?

脱不花:得到的产品其实非常地单一,就是提供学习服务,得到大学这个产品在得到提供学习服务体系里面,它就是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体验可以闭环的学习服务。

你可以把得到大学理解成一个星期天大学。在80年代,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广播电视大学、夜校和函授。很多工人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去读夜校。这事对他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是我们知道那些推车上夜校的人和在家里看一晚电视的人是不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得到大学就是很向往人人都觉得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或者我们应该去学更多的东西,我们就是在提供这样一个方案。

新商业情报NBT:推出得到大学是想要重点发力教育吗?得到大学相比其他教育来说感觉模式相对更轻?

脱不花:得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希望能够针对终身学习的教育和培训市场。得到大学不是颠覆教育教育,是对原有教育体系的一个补充。原有教育体系更多地是满足大家在学校期间提供非常好的教育,毕业之后呢?得到就是用互联网的效率给大家提供毕业之后你这一辈子怎么办、怎么学习。

如果和基础教育相比,得到大学做法确实比较轻。比如只有三个月,它的知识输入是从线上完成的。但对于成年人的毕业后的终身学习服务来说,它可不轻,我们的课程全部自主研发,而且持续迭代。不依赖于名人和宣传知名校友,全部依赖于每一场线下训练带给大家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你说它轻吗?它一点儿都不轻。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和长江商学院、混沌商学院、樊登读书会相比,区别是什么?

脱不花: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不同人群、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和行业,都需要不同的学习。对于企业家来说,传统商学院最好;对于新的创业者,混沌做得最好;得到就是想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共同群体学习的地方。

我们特别佩服樊登老师,把读书会这样一个形式普及到了世界各地,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绩。得到大学今天规模还很小,我们不是基于一起读书的行为,所以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通过我们努力奋斗,能够像把得到大学的校区开到世界各地去。

得到大学跟以往的任何一种学习培训都不一样,首先它把线上的交付效率达到极致。在线下,它只追求同学间的真实的交互关系和终身学习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它线上干线上的事、线下干线下的事。既不是把线下的事用什么方式搬到线上去,也不是把线上能解决的问题为了多收钱搬到线下来,它跟训练营完全不一样。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李国刚:具体、坚忍、好奇、开放,目标是使学习者拥有解决问题的元能力。

新商业情报NBT:得到大学的形式之后会考虑变化吗?

李国刚:定位不会变,我们未来要在三个专业团队方向上下更多的功夫。第一,招生专业,面试官专业,我们正在打造独立面试官,面试官不参与其它环节的问题,这样他完全没有私心,不受任何干扰。

第二,班主任团队专业,线下的业务和线上运营班主任干。第三,教练团队专业,会有专业教练教你怎么破冰、怎么结尾。这三个是未来运营中三个核心的队伍。当然还有课程研发团队,持续迭代课程,这四个团队未来要更专业更精细化发展。

新商业情报NBT:学费定一万块,业务盈利方面有压力吗?今年有扩张的计划吗?

李国刚:我们没有盈利压力。我们为什么要定低学费?就是要让学费不成为门槛,不论你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哪怕你是刚工作两三年的人,也付得起学费,不超过你一个月的薪酬。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在北上广深、成都、杭州六个城市校区稳定做好,招生规模大约是五千人。

脱不花:业务盈利方面没有压力,但确实这个生意也不是特别赚钱。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暴利产业,它只能赚取这个社会平均的合理的利润。但我们觉得这应该够了,因为只要你提供的是好的产品,你的用户一定能养活你,然后它就会不断地向前滚雪球。

采访 | 邵乐乐、齐朋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