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唐俊
去年8月28日,首都航空一架飞机在澳门机场降落时遭遇风切变,导致起落架受损,碎片进入发动机又造成发动机损坏,最后备降在深圳机场。4月3日,澳门民航局公布了该次事故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显示,当时,这架空客A320飞机在进入澳门机场跑道350米后第一次着陆,但主起落架垂直方向受到了最高2.36G的加速度冲击(重力加速度的2.36倍),然后被弹回空中。4秒钟后,飞机第二次着陆,前起落架又受到了垂直方向最高3.41G的加速度,导致前起落架受损、轮胎脱落,碎片进入两侧发动机导致发动机也受损。
两次着陆失败均是由于风切变的影响。风切变又被称为风切或者风剪,是指大气中不同两点之间的风速或风向的剧烈变化,对航空安全威胁很大,特别是在起飞和降落阶段。
在第一次着陆前,飞机就已经遭遇了剧烈的风速变化。当飞机从100英尺(约30.5米)下降到5英尺(约1.5米)的12秒钟内,风速从9节变为了27节,增加了18节。而当垂直位移100英尺内发生超过12节的风速变化时,就已经被视作严重的风切变了。
地面的风速和风向变化激烈,但由于澳门机场没有低空风切变探测系统,飞机上的风切变警告也未被触发,导致飞行员未能及时察觉风向变化和空速的突然减小。
“飞机突然直接拍到跑道上。”机长报告道。然后飞机被弹起,飞行员进行操作试图将机头按下,使得飞机的俯仰角在4秒内由7.8度变为-1.8度。
在前行了300米后,飞机第二次着陆,三个起落架同时着地,前起落架受到了3.41G的加速度冲击。根据空客的标准,垂直方向承受2.86G的加速度时就属于严重的硬着陆,载荷超过限制会对机体造成损坏,严重的硬着陆事件甚至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该飞机的前起落架由于受到猛烈撞击,导致其两个轮胎脱落,其他结构也被严重损坏。

起落架的碎片进入两侧发动机,对发动机也造成了损坏。其中,左发的36个叶片全部损坏,压缩机、燃烧室、涡轮机、隔音板等也受到严重损坏;右发6个叶片受损;机身多处变形。

第二次着陆失败后,飞机以低爬升率再度升空。由于发动机受损,当时左发的转速只有正常转速的50%-60%,右发为90%。起落架在飞机起飞后本应被收起,但在驾驶舱录音中飞行员说,“收不了,收不了,起落架损坏了”。
复飞30秒后,澳门空管告知机组,看到飞机左发起火。但飞行员没有弄清,说道,“Fire,Fire,右发,右发有…右发有火”,并将右发的转速由90%降低到了27%。
由于推力下降,飞机高度开始下降。系统警告“don't sink(不要下沉)”,失速警告也发出两次。当时驾驶舱中共有三人,录音显示,有人向澳门空管问到,“是Left还是Right”?澳门空管由于正忙于指挥其他飞机,没有及时回复。
35秒后,机组再次向空管询问,到底是左发还是右发着火。空管立刻回答,是左发。然后机组才降低了左发的推力,恢复了右发的推力,飞机得以保持正常飞行。

由于深圳天气良好且距离不远,复飞后机组决定前往深圳机场降落。猛烈的撞击导致飞机的导航系统失效,备用导航系统被激活。在飞往深圳途中,飞行员还与空乘人员讨论了疏散计划,认为左侧发动机可能着火,所有人员应从右侧撤离,并跟地面沟通做好应急处理。
飞机降落时,飞行员意识到前起落架的轮子已经不在了,所以尽可能长时间地让机头保持上扬。不过最终,飞机还是在深圳机场的跑道上留下了一道395米长的印记,3个跑道指示灯也被撞坏;同时,在澳门机场的跑道上也留下了12.7米的摩擦痕迹。

最终飞机安全降落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包括机组成员在内的166名人员安全撤离,其中5人受轻伤。
事后调查结果显示,发动机并未着火,空管看到的可能是起落架碎片进入发动机后,碰撞发出的火光。
调查报告认为,在其中一名飞行员将右侧发动机推力减小时,其他机组人员立即对这一操作提出质疑,对早期识别推力设置误差和防止进一步的高度损失有积极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