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教育科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前的“PC互联网+教育”到“移动互联网+教育”再到“微信+教育”以及如今的“AI+教育”,互联网教学服务载体在不断演进。

文 | AI报道

AI+在线教育,站在了未来的风口上。

近期CCTV播出了一则新闻:“AI老师”走进课堂,探索教育新模式。在四川凉山开展的AI普通话教学项目得到了当地师生的高度认可,将AI+教育再次拉进大众视野。

AI赋能教育会是怎样一种状态?AI+教育,又将如何演绎未来教育之局?

资本入局,AI+教育“赛道”变“赛场”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并持续推进。比如,在美国,有学校与微软、脸书(Facebook)合作,利用聊天机器人(Chatbot)作为虚拟顾问配合课堂教育;澳大利亚研制出了可以进行简单教学的机器人;日本则研发出了辅助教师上课的机器人助手。

在我国,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一直以来,呼唤传统教育模式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教育部最新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发展规划,便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促进教育管理与教育组织的变革。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育产业也需要与最新的AI技术相融合,提升学习的效率,打造新时代的教育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AI+教育”赛道,共有44家资本、产业参与了投资,其中不乏K12巨头新东方、好未来,互联网企业腾讯。

2018年4月13日,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与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支持下的Big Learning项目(CBL)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新东方和科大讯飞出资设立的东方讯飞,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基于AI技术的学习产品RealSkill,这是一款智能识别口语和作文的批改产品,未来将首先用于新东方留学语培业务。目前新东方在进行人工智能实验。

早在2017年8月,好未来成立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旗下AI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共同建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好未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将把计算视觉技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应用到整个学而思的教学服务当中。2018年,好未来再次出手,在教育信息化、K12课外培训、语言培训3大赛道布局,除考虑扩充赛道外,与原有业务协同也是其布局的关键。

AI风潮下,不断有互联网企业涌入AI+教育赛道。

2018年,腾讯在AI赛道的投资涉及K12课外培训、语言培训、素质教育3大赛道,足见其在“AI+教育”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有其教育布局。2018年,阿里同时押注了VIPKID、宝宝树还有凯斯国际幼儿园这三家企业,这一现象和马云之前多次提出要特别重视中小学、幼儿教育的表态不谋而合。

今年2月,百度教育正式发布了“AI+教育”四大产品:百度教育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VR教育产品和面向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方案。百度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高表示,目前百度的教育会员已经超过1000万,产品覆盖全国32省份,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教育SaaS +PaaS服务平台”。所以未来百度将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云技术,为每一个用户带去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及资源,也为学校、机构提供智能的资源管理和营销解决方案。

AI赋能教育,助力还是阻力?

目前来看,AI在教育领域大有可为,至少能在三个方面为教育助力:

1.在环境层面,可以低成本的推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和普遍共享。

近年来,大热的流利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流利说将逾7000万用户贡献的庞大且带标注的“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库”融于AI英语老师,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引擎。AI英语老师通过对学生薄弱环节的分析,规划出适应个体差异的英语学习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摆脱了对“真人教师”这一核心因素的依赖。24小时在线的AI英语老师,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汲取信息和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全球视野。

2.在教师层面,可以把教师从简单重复劳动中充分解放出来,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作业盒子的应用场景覆盖作业、评测、比赛三个核心模块。老师通过作业盒子APP,可根据题型、难度、题量、知识点、学生能力差异等,一键智能布置作业,系统自动批改,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另外,作业盒子可以根据班级历史作答数据,精准推送更适合本班学生的易错题、复习题、检测题,让教学真正实现数据化、个性化。

3.在学生层面,根据个体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

松鼠AI智适应学习系统,针对中小学生先做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全面扫描,“哪里不会学哪里”,从而节省大量时间给学生减负;而后用算法推送教学视频、题目、讲解等,按照认知阈值理论个性化定制学习时间;同时根据知识空间理论追根溯源找到学生前序学习漏洞;最后通过价值网络评估如何战略放弃。

但AI应用绝不限于此,未来的教育可能进入“人机共教”的时代, AI技术的变革必将迅猛非凡,但技术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AI同样也是。

传统的教育侧重标准化,会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AI并不是标准化的教育,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共性、塑造社会共同体意识不利。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AI在教育领域的非法应用,比如考试作弊。AI用于考试作弊,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由此带来的巨大收益,必将吸引投机取巧者前赴后继地参与。包括考试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魔高一尺就需要道高一丈,相关部门必须严防不法分子利用AI等高科技手段破坏教育公平,绝不能让AI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

AI+教育,未来如何演绎?

教育科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前的“PC互联网+教育”到“移动互联网+教育”再到“微信+教育”以及如今的“AI+教育”,互联网教学服务载体在不断演进。

近几年,国家政策层面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信息化素养等,这些利好的政策都很好地促进了AI+教育的发展。

未来,教育科技创业者将会更加关注从知识学习的培养过渡到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AI驱动教学,赋能全日制学校及各类教辅机构,让AI个性化教育朝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元认识能力和学习动力上不断发展。

从教学场景的体验上,将更多地朝着人机混合智能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即机器让拥有信息化素养的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个性特征,培养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学生综合能力。

但科技毕竟只是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录播课程到现在探索的“AI+教育”虽然技术在不断革新,教育的思维并没有太多变化。未来,AI将带来更大的变化,在技术层面切入,最大程度优化教育企业的服务能力。

教育与AI的结合,曙光和荆棘并存。一方面,在AI赋能的漫漫长路上,落地应用面临不断试错和修正。另一方面,如果技术只是空中楼阁,对教育领域只是镜花水月。于AI风口,教育企业如何做强实力、稳练内功,将新科技落到实处,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及服务才是关键。

AI+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未来之路到底如何,必然需要历经创新之路,一同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教育科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前的“PC互联网+教育”到“移动互联网+教育”再到“微信+教育”以及如今的“AI+教育”,互联网教学服务载体在不断演进。

文 | AI报道

AI+在线教育,站在了未来的风口上。

近期CCTV播出了一则新闻:“AI老师”走进课堂,探索教育新模式。在四川凉山开展的AI普通话教学项目得到了当地师生的高度认可,将AI+教育再次拉进大众视野。

AI赋能教育会是怎样一种状态?AI+教育,又将如何演绎未来教育之局?

资本入局,AI+教育“赛道”变“赛场”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并持续推进。比如,在美国,有学校与微软、脸书(Facebook)合作,利用聊天机器人(Chatbot)作为虚拟顾问配合课堂教育;澳大利亚研制出了可以进行简单教学的机器人;日本则研发出了辅助教师上课的机器人助手。

在我国,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一直以来,呼唤传统教育模式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教育部最新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发展规划,便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促进教育管理与教育组织的变革。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育产业也需要与最新的AI技术相融合,提升学习的效率,打造新时代的教育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AI+教育”赛道,共有44家资本、产业参与了投资,其中不乏K12巨头新东方、好未来,互联网企业腾讯。

2018年4月13日,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与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支持下的Big Learning项目(CBL)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新东方和科大讯飞出资设立的东方讯飞,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基于AI技术的学习产品RealSkill,这是一款智能识别口语和作文的批改产品,未来将首先用于新东方留学语培业务。目前新东方在进行人工智能实验。

早在2017年8月,好未来成立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旗下AI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共同建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好未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将把计算视觉技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应用到整个学而思的教学服务当中。2018年,好未来再次出手,在教育信息化、K12课外培训、语言培训3大赛道布局,除考虑扩充赛道外,与原有业务协同也是其布局的关键。

AI风潮下,不断有互联网企业涌入AI+教育赛道。

2018年,腾讯在AI赛道的投资涉及K12课外培训、语言培训、素质教育3大赛道,足见其在“AI+教育”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有其教育布局。2018年,阿里同时押注了VIPKID、宝宝树还有凯斯国际幼儿园这三家企业,这一现象和马云之前多次提出要特别重视中小学、幼儿教育的表态不谋而合。

今年2月,百度教育正式发布了“AI+教育”四大产品:百度教育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VR教育产品和面向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方案。百度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高表示,目前百度的教育会员已经超过1000万,产品覆盖全国32省份,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教育SaaS +PaaS服务平台”。所以未来百度将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云技术,为每一个用户带去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及资源,也为学校、机构提供智能的资源管理和营销解决方案。

AI赋能教育,助力还是阻力?

目前来看,AI在教育领域大有可为,至少能在三个方面为教育助力:

1.在环境层面,可以低成本的推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和普遍共享。

近年来,大热的流利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流利说将逾7000万用户贡献的庞大且带标注的“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库”融于AI英语老师,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引擎。AI英语老师通过对学生薄弱环节的分析,规划出适应个体差异的英语学习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摆脱了对“真人教师”这一核心因素的依赖。24小时在线的AI英语老师,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汲取信息和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全球视野。

2.在教师层面,可以把教师从简单重复劳动中充分解放出来,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作业盒子的应用场景覆盖作业、评测、比赛三个核心模块。老师通过作业盒子APP,可根据题型、难度、题量、知识点、学生能力差异等,一键智能布置作业,系统自动批改,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另外,作业盒子可以根据班级历史作答数据,精准推送更适合本班学生的易错题、复习题、检测题,让教学真正实现数据化、个性化。

3.在学生层面,根据个体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

松鼠AI智适应学习系统,针对中小学生先做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全面扫描,“哪里不会学哪里”,从而节省大量时间给学生减负;而后用算法推送教学视频、题目、讲解等,按照认知阈值理论个性化定制学习时间;同时根据知识空间理论追根溯源找到学生前序学习漏洞;最后通过价值网络评估如何战略放弃。

但AI应用绝不限于此,未来的教育可能进入“人机共教”的时代, AI技术的变革必将迅猛非凡,但技术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AI同样也是。

传统的教育侧重标准化,会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AI并不是标准化的教育,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共性、塑造社会共同体意识不利。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AI在教育领域的非法应用,比如考试作弊。AI用于考试作弊,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由此带来的巨大收益,必将吸引投机取巧者前赴后继地参与。包括考试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魔高一尺就需要道高一丈,相关部门必须严防不法分子利用AI等高科技手段破坏教育公平,绝不能让AI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

AI+教育,未来如何演绎?

教育科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前的“PC互联网+教育”到“移动互联网+教育”再到“微信+教育”以及如今的“AI+教育”,互联网教学服务载体在不断演进。

近几年,国家政策层面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信息化素养等,这些利好的政策都很好地促进了AI+教育的发展。

未来,教育科技创业者将会更加关注从知识学习的培养过渡到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AI驱动教学,赋能全日制学校及各类教辅机构,让AI个性化教育朝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元认识能力和学习动力上不断发展。

从教学场景的体验上,将更多地朝着人机混合智能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即机器让拥有信息化素养的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个性特征,培养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学生综合能力。

但科技毕竟只是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录播课程到现在探索的“AI+教育”虽然技术在不断革新,教育的思维并没有太多变化。未来,AI将带来更大的变化,在技术层面切入,最大程度优化教育企业的服务能力。

教育与AI的结合,曙光和荆棘并存。一方面,在AI赋能的漫漫长路上,落地应用面临不断试错和修正。另一方面,如果技术只是空中楼阁,对教育领域只是镜花水月。于AI风口,教育企业如何做强实力、稳练内功,将新科技落到实处,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及服务才是关键。

AI+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未来之路到底如何,必然需要历经创新之路,一同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