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陆风X7和路虎极光长得跟双胞胎一样,这边众泰T600和奥迪Q5哥俩好似得模样。中国国产车之前模仿外形只是部分模板,现在彻彻底底地实践着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与其这么偷偷摸摸地一点点模仿,不如大大方方地直接拿来用。
其实中国汽车模仿外国汽车的经验可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就是靠着拿来的外国技术。后来,由于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而很多技术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所以只能在一些外表文章上做功夫了。记得有一期《Top Gear》中国特辑,主持人大猩猩克拉克森对于中国汽车的模仿山寨之风极尽讽刺挖苦。当然,如果克拉克森知道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的模仿山寨的能力之后,估计会从讽刺挖苦转为顶礼膜拜的。
技术没法模仿,可以模仿的只能是LOGO,汽车名称,外形。当然,你可以随便拿出几个中国车企的LOGO,然后都能找到他们的外国兄弟LOGO,比如五菱LOGO和考尔维特LOGO有点像,注意我说的是有点像,比如江淮LOGO和奔驰LOGO有点像,比如说宾利LOGO和瑞麟LOGO有点像。当然,其实有点像也无伤大雅,只要汽车品质有保证就可以,你看人家现代和本田的LOGO不是也有点像吗?事实上,如果你企业实力够硬产品够好的话,你山寨别人的别人都说你山寨的好!
至于汽车名称,某骏730确实让人能合理联想到某马730,这属于名字山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至于其他车企的名字模仿现在还都比较谨慎,主要是名字太像了也没啥意义,因为重头戏其实是外形。
外形这东西非常诡异,正常来说外形其实是一辆汽车最无关紧要的部分。因为汽车是交通工具,重要的是机械配置以及乘坐感受。然而,人们买车现在其实更多地还是要看外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外形的美观与否总是作为你心里的第一个选择标准。有时候你向一个买车的人讲了A车比B车在配置、工艺以及驾乘感受上的优势,但是买车的人最后还是买了外形更好看一些的B车。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国车企为什么总是愿意去山寨外国车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企业这么热衷山寨呢?
1,设计研发资金投入巨大。很多人觉得设计外形有那么难么,不就是多找几个设计师,多加点班就搞定了么。其实远非如此。在汽车行业,一辆车的外形设计研发常常是伴随着其他零部件的同步更新和研发,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和巨大的人力物力。中国几个主要的汽车汽车虽然都有相应的设计院和设计人员,但是他们的作用其实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一个是资金限制,另外一个就是这些所谓的设计研发人员其实绝大部分的人员的工作重点在质量控制、支持生产上,或者是在支持企业如何更好的山寨。然而,如果中国车企不能走出山寨的这个老路的话,就会进入一个恶循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特色设计、无法提升品牌附加价值、不能走出国门、发展空间有限、再继续山寨.
2,设计研发周期太长。一般一辆新车从研发设计到量产需要5到6年,而外形的设计研发需要3到4年,中间需要研发设计人员对这个汽车市场行情以及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变化进行深入调研和研究,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前消费理念和消费者审美乐趣的车型,而且还有一定的设计风险。相比之下,模仿山寨一些外国的经典车型则是一个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的做法,中国车企何乐而不为呢?
3,专业设计人员缺少。中国的工业设计和外国其实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也导致中国本土的工业产品在设计方面其实是不自信的。而且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在设计上花费太多的资金,导致企业引进的设计人才有限,那么为了能够走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前面,采取山寨外国兄弟的经典设计则可以省掉重金聘请高端设计人员的费用,减少一些人力资源成本。
4,工业设计领域的抄袭风气。中国的工业起步本身就晚,落后国外很多年,后来发展过程中对于工业技术和机械设施的重视导致了工业设计发展的停滞,而这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于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重视也让中国工业生产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山寨。简单,低沉本,见效快。不要说汽车,几乎所有的工业品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山寨外国兄弟的阶段。但是令人高兴的就是很多行业现在已经走出简单山寨的阶段,已经开始自己研发设计,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