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影徒
每个人都只能年轻一次,这是人生最邪恶的地方。
01、我们要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
2006年,北京东三环一家酒店内,导演赵宝刚和编剧石康正在打磨《奋斗》的剧本。
石康说:“我看过3600本书,导演你一定要听我的。”
赵宝刚说:“我只看过36本书,但有20年导演经验,你一定要听我的。”
俩人在酒店内住了10个月,天天打嘴仗,石康跟朋友诉苦道:“写得我都快吐了,赵宝刚每天都在煎熬我。”
石康第一次把《奋斗》剧本给赵宝刚时,赵宝刚先拿给手下刚毕业的编辑看,两个年轻人感同身受,强烈推荐,他这才放下心来。
在《奋斗》之前,60后的石康是一名作家,他曾坦言写这个剧本是为了给爸妈在北京买房子,不想再任性了。
那一年,北京的房价均价不到一万,奥运会还没举办,微信尚未诞生,QQ火爆一时,92年生的“中年人”还在读初中。
那一年,最大的80后才26岁,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被称为“温室的花朵”,贴上叛逆的标签。
《奋斗》讲述了几位刚刚步入社会的80后的故事,聚集了大学生就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生子女的爱情与婚姻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集中,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向老师喊道:
“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
这句话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也是80后的青春宣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青春的热血与激昂。
但在剧中,陆涛拿着富豪老爸的钱做项目,却不了了之,让别人为他的固执买单;夏琳独立自强,却傲慢自我;向南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杨晓芸贪慕虚荣,喜欢攀比,俩人闪婚,婚后被物质所困,争吵不断;米莱含着金汤匙出生,但作天作地,眼里只有爱情。
每个人物都不完美,正因为不完美,所以才真实,他们的身上浓缩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通病,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2007年,《奋斗》播出后,成为现象级的电视剧。
年轻人纷纷模仿剧中人,穿T恤衫把领子立起来,女生过生日送口哨做礼物。在四川,《奋斗》在碟片市场上更是炙手可热,成都的80后以争看《奋斗》为时尚。
编剧石康也实现了他的愿望,凭借这部剧挣了1000多万,足够在当年的北京买十套房。
当时,有观众反馈《奋斗》的剧名太土,赵宝刚解释说,上一代是艰苦奋斗,而80后是愉快奋斗。
80后的奋斗少了些父辈的沉重与隐忍,他们的奋斗是外放的,夹杂着现实的苦涩,又带着与传统对立的叛逆。这种奋斗精神也延续到了戏外。
佟大为说:“《奋斗》给我带来了好的心态,导演告诉我们,每天起床,心中充满一束阳光,你就想着这样一句话,遇到困难,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睡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挺开心。
02、《青春斗》中再无青春
拍《奋斗》时,赵宝刚51岁,已步入知天命之年。
但马伊琍评价说,赵宝刚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一个无论年纪多大,都永远年轻的大孩子。
在片场,最爱笑场的不是演员,而是导演,通常演员还没笑,他就先笑起来,乐个不停。
赵宝刚曾说:
“我这一辈子啊,就和青春题材杠上了,拍啥都没青春题材有意思。”
《奋斗》之后,他拍了《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继续用他的方式诠释80后的青春,年轻的观众也依然买账。
2019年,赵宝刚的新剧《青春斗》播出,在发布会现场,他立下flag:“如果收视不好,豆瓣评分也比较低,那就证明我这个能量确实不行了,我就退休。”
他还力挺主角郑爽的演技:“炸裂!非常好!谁不服,谁和我辩论!”
《青春斗》的选角曾有过两版方案,一种是采用欠缺流量的女演员;第二种是全部采用新人。
听了两个方案,电视台、网站都说:“导演您还是别拍”。
最终,赵宝刚选择了在90后中颇具粉丝基础的郑爽,并放下身段,亲自跑到她在上海的剧组,请她出演。
在导演圈,赵宝刚是出了名的严苛。《奋斗》台词多,为了说出京味儿,还要求演员比平常语速快一倍,赵宝刚经常提前一天帮他们过台词,还手把手教李小璐泼妇的打架方式。
在片场,他极少夸人,一句“这条过了”就是最大的褒奖,文章和王珞丹都曾因达不到要求,被他骂哭。
但拍《青春斗》时,郑爽只要说:“我们年轻人根本不会这样”,剧本就按照她说的改。
拍完后,赵宝刚说:“非常感谢郑爽给了我120天的时间,她对我说,导演您慢慢拍,不用着急,让我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
然而《青春斗》播出后,口碑收视双扑街,观众看到的是郑爽挤眉弄眼的“炸裂演技”和别扭的北京口音,不仅如此,剧情更是遭到了群嘲。
《奋斗》一开始,大四学生高强因作弊拿不到毕业证,家里花钱买来的工作泡汤了,被父亲怒骂后,他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样的剧情夸张地展现了年轻人的真实境遇。
而《青春斗》中,大四学生不是在忙着找工作、考研,看不到应有的迷茫与忐忑,在分手季,几个女孩都忙着谈恋爱,一幅恋爱大过天的样子。
十二年前,赵宝刚还能用一句:“被人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戳中80后血气方刚的小叛逆。
十二年后,还要喊出“只要我们一直奋斗,说不定哪天理想就实现了”这样的台词,只会让这一届的年轻人尴尬癌发作。
03、每个人都只能年轻一次
如今再来看《奋斗》,这部剧仿佛成了一个魔咒。
文章出轨了,事业一落千丈,如今转型做导演,也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十二年前,马伊琍是《奋斗》中独立自强的新女性,十二年后,她是《我的前半生》中被出轨的主妇。
赵宝刚曾说,朱雨辰是《奋斗》的三个男主中演技最好的,但近几年,他已经很少再有作品,最近一次被热议,是因为他那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佟大为已经成了《虎妈猫爸》里的中年父亲,微博上,他更多的是在晒家人和分享亲手做的美食。
变化的不仅仅是演员,还有我们的青春。
当年追剧的那帮80后,也从温室的花朵变成了社会的中坚。
80后逐渐消失在朋友圈,消失在媒体报道里,消失在拥挤的人潮中。
如今,90后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成了消费的主力军,成了市场讨好的对象。
赵宝刚说,他公司的一个90后想要创业,听对方说了几句后,他就砸了300万进去,可对方的想法变来变去,一会儿想拍短视频,一会儿又想拍网剧,结果钱全都打水漂了。
但在接受凤凰网娱乐采访时,他又说:
“90后暗藏一股力量……就干呗,就弄呗,啃老就啃呗。我有这幸福,我干嘛不享受?这不都是90后吗?”
64岁的赵宝刚似乎急切地想要了解90后,却又习惯居高临下地评判90后,面对“青春”二字,他早已经力不从心了。
从《奋斗》到《青春斗》的十二年间,QQ已经可以注销了,微信已不再年轻,抖音占据了年轻人大量的时间,新的欲望在不断滋生,一切都在变得更快,更短暂。
《奋斗》中,陆涛和夏琳一见钟情,夏琳为爱放弃出国,米莱对爱锲而不舍,他们的爱情是冲动、激情的。《青春斗》中,女孩们则不停地换男友,爱情成了青春的主旋律。
而现实中,互联网让工作渗透到生活里,失眠、秃头、过劳肥笼罩着今天的年轻人。他们没时间也没精力恋爱,谈恋爱成了一件麻烦事儿,吸猫才是正经事儿。
80后的青春是外放的,而90后则更加内敛,他们不再喊出“我们要工作,我们要恋爱,我们要奋斗”的口号。
时常佛系,偶尔积极,一边抱怨996,一边默默做社畜,一边自嘲单身狗,一边高喊“单着挺好”。这才是90后真实的青春。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每个人都只能年轻一次,这是人生最邪恶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