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会变大的衣服面世了,谁愿意为它买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会变大的衣服面世了,谁愿意为它买单?

时尚界的环保科技诞生了,但初创公司们还在等“可持续时尚”的风口来。

英国科技公司Petit Pli研发的“会变大的衣服”(图片来源:uzlanski.ba)

记者|加琳玮

世界上真的有会变大的衣服——它解决的是幼童快速发育阶段的频繁换衣问题,因此有着环保层面的意义。

会变大的衣服可以双向拉伸,像是元宵节时买的纸叠灯笼。具有记忆性、防风防水的特殊面料很耐穿,同一件衣服可以陪着一个幼童从9个月成长到4岁。

这个创新项目背后的公司是位于伦敦的Petit Pli,创立于2017年。面世至今,该项目已经在设计和科技领域收获了一些奖项,例如Dezzen Awards、The James Dyson Award等。它最新获得的是H&M基金会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变革大奖,这一奖项强调的是时尚领域的可持续创新。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参与比赛是打开知名度的有效方式。但由于项目的技术、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成熟,孵化时间也较长。它们现阶段更像是一套可行的生意模式,或是初步的创意和技术框架。

因此,获奖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距离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还要数年时间。

会变大的衣服
会变大的衣服

在H&M集团的全球总部斯德哥尔摩,界面时尚见到了今年全球变革大奖的五个获奖项目。除了“会变大的衣服”,还有德国的可循环模式The Loop Scoop、 瑞士的智能薄膜Sane Membrane 、肯尼亚的可持续刺针Sustainable Sting,以及秘鲁的实验室“纯素”皮革Lab Leather。

在瑞典市政厅举行的颁奖晚宴上,它们的展示样品被分别放在五个透明展台中,供人们近距离观察。

除了用荨麻制成的“可持续刺针”是从天然原料入手,其他几个项目的创意都更侧重科技感和数字化。

夺得了冠军的“可循环模式”就是一个数字系统。它的作用是给服装的设计、生产、穿着和回收等阶段提供相应的环保方案,让服装从诞生到消逝都更加可持续化。其中还有这几年服装界正在尝试的区块链概念,每件采用了“可循环模式”的服装都会有一个circularity.ID,用来记录可持续化操作的细节,方便消费者查看。

“智能薄膜”则是创造了一种无毒无氟的矿物质溶液,这种溶液可以以微薄膜的形式覆盖在服装面料上,既防水防风,也可生物降解,更适用于户外服饰。而“实验室‘纯素’皮革”的价值在于,利用实验室从花卉和水果中培育的微生物来制造与皮革质地、颜色、韧性和厚度相仿的材质,比皮革更为环保。

第四届全球变革大奖的五个获奖项目
全球变革大奖五个获奖项目负责人(拍摄:加琳玮)

这五个团队分别获得了15万至30万欧元不等的奖金,众筹机构Indiegogo还给它们提供了获取额外资金、投放产品和直面消费者的机会。

“这些创新项目必须能给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众筹就是证实它们真正被需要的一种方式。”H&M基金会创新负责人Eric Bang对界面时尚说。

不过,这些参赛者的学科背景几乎都与时尚无关,反而是化学和生物工程、农业、航空工程这样的画风。因此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们会继续参与大奖赛后续的加速器计划,前往斯德哥尔摩、纽约和香港,了解市场并学习时尚产业相关知识。

加速器计划是全球变革大奖今年新增加的项目,因为据Eric的了解,前几届获奖者普遍的障碍不止是资金,还有对时尚产业知识的匮乏。“服装行业非常分散,产品在进入店铺之前,可能会经过不同的国家、供应商和制造商。获奖者们需要了解这个行业是如何运作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基于需求来提出解决方案。”

在众筹中,公司门需要向人们展示自己对于产品发展的详细规划时间表,图为“会长大的衣服”项目规划。
加速器项目

可以看到,全球变革大奖培育出来的创新项目会公开面向整个服装产业。这意味着大奖背后的资金靠山,也就是H&M集团主要所有者Stefan Persson家族想从服装生产者的角色中跳脱出来,以引导者的身份来对时尚产业产生影响。

在服装已是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的情况下,这种身份的转换能把“制造污染”的企业形象扭转为“解决污染”,一定程度上为H&M集团挽回了一些美誉度。包括2011年起推出的环保意识系列和2013年推出的回收旧衣计划在内,这些都是H&M集团转变形象的措施。

H&M CEO Karl-Johan Persson曾对界面时尚解释过举办这项比赛对集团的意义:“消费者觉察到我们是一个有良心的公司,就会逐渐倾向于我们的产品。”而这正是深陷污染泥沼、身处竞争压力的快时尚所需要的。

H&M 2019春季环保自觉行动限量系列

有了孵化可持续时尚科技项目的平台,参赛者便多了起来。全球变革大奖在第一届约有2700个项目参加,到了今年,数量已增加到了6000多个。

一届届获奖项目接连诞生,聚光灯不会一直打在某一个的身上。离开赛场后,初创公司们都要面临无奈的事实——环保意识在服装产业尚未普及。

这导致它们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或许会面临“两头难”的状况。

一方面,很难说服传统服装企业接受高成本的外来技术。另一方面,科技因素也难以调动起大部分消费者的兴致,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还是服装本身的设计感。

例如“可循环模式”虽然曾和Hugo Boss、设计师品牌John&Junior clothes studio进行过合作,但想让生意的轮盘持续地转动起来,还得和更多品牌建立更加长期、深度的联系,例如加入对方的转型策略当中。

“这个系统需要进一步被开发,最好是把它植入品牌自身的供应链中,利于一步步地跟进品牌的日常可持续策略。这是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项目负责人Ina Budde说。

可循环模式

而看起来新奇的“会变大的衣服”,也存在着难克服的消费行为问题。

它几乎是站在了传统童装消费意愿的对立面,和父母们打扮孩子的欲望相悖。且研发成本昂贵,定价约在1100至2600元人民币之间,比市面上的快时尚童装贵十倍不止。

这意味着,购买会长大的衣服的消费者,将是一群消费理念超前、愿为环保理念买单的人。而在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的服装市场,这一群体必定非常小众。

不过,项目负责人Ryan Yasin觉得:“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未来还会设计给成人穿的款式,所以总要迈出这一步。”

根据他的预测,今年底或明年初就可以实现盈利。未来或许会进入中国市场,但品牌商标已在中国被注册,Petit Pli还在想办法解决。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证实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会随时给公司“埋炸弹”。

会变大的衣服

“时尚行业确实不像别的行业那样大量在科技研发方面投资。品牌们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不太愿意尝试新事物,”Eric Bang说,“而且科技面料的成本的确会比传统面料高,尤其是在研发之初,价格是最贵的。但这就是创新的一部分,未来还会改进。就像特斯拉汽车一样,越稀有的越昂贵。”

除了完善自身技术、寻找合作对象外,时尚行业对环保树立信心和培养意识还需要时间,初创公司们只能耐心地等待。

如今,服装行业的环保态度还没能完全得到信任,时尚品牌在实行可持续措施时,消费者仍在观望。尤其是快时尚品牌,常被环境保护者指责,认为快时尚和环保不能共存

不过Persson并不认可这一观点。

“低价服饰的存在是件好事,可以让每个人都负担得起,企业还能制造就业机会。破坏环境的问题可以用科技创新的手段解决,如果一种材质可以被回收,那么对环境就没有负面影响,”他说,“比如现在H&M集团57%的材料已经被替换为再生或其他可持续来源,到2030年时这一比例将达到百分之百,实现原材料零碳排放只是时间问题。”

法国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艺术作品“No Man's Land”,里面有近十吨的衣物。(拍摄:加琳玮)

研究可持续时尚技术的初创公司还在等风口来。不过,许多已经被市场所接纳的可持续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方向。

例如环保面料和数字化就是目前时尚界应用最广的可持续技术。

瑞士环保时尚品牌 Apple Genie 所用的苹果残渣、瑞士时尚技术公司Freitag Freitag用亚麻和大麻纤维自行开发的F-abric Denim牛仔布、英国纺织公司Ananas Anman从菠萝叶中提取的天然纤维Piñatex、台湾纺织公司Singtex研发的咖啡渣纱线、设计师品牌Stella McCartney的粘胶纤维材料等。

还有出现较早的香蕉、荨麻、荷花纤维。

Piñatex用菠萝皮纤维制作的包袋

全球变革大奖之前也有项目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有已和H&M、Levi’s等品牌合作的“农作物成衣”项目,它主打的技术是用粮食作物收成的剩余物料来制作面料。还有2017年获奖的“柑橘纤维”项目,即用柑橘汁副产品生产专利材料,意大利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在2017年春夏系列中采用了1000万米面料。

2009年创立的可持续服装品牌Reformation则是在环保面料外,融入了有区块链概念的数字系统,对服装生产到丢弃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记录和追踪。

Salvatore Ferragamo用柑橘纤维做成的服饰

“研发科技不一定只依赖大公司,像H&M这样的大企业,发展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数据,但速度和反应可能跟不上具有天赋的小企业,”H&M集团AI及高级分析负责人Arti Zeighami说,“时尚业的科技创新需要大、小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所以它们有的是机会。”

Zeighami建议,想要尝试时尚科技创新的企业或设计师,可以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团队,这种优势在时尚界尤为适用。“我几年前就听过有公司说自己不是时尚公司,而是个科技公司。”他说,“但这样说的公司通常很少有自己设计的东西,因为以设计为重的时尚公司,人类的创造性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关于这一点,Persson也表示H&M并不会把自己视作科技公司。“科技会被视为集团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但归根结底,H&M仍是设计公司,创造力和人性是最重要的。”

不过可持续时尚的应用仅停留在目前的这些层面是不够的。

美国可持续服装联盟曾公布过一个环保评定标准“HiggIndex”,其中包含使用水量及对水质的影响、能源损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制剂的使用及是否产生有毒物质。

此外,如何避免利用“环保”的招牌诱导消费者更肆无忌惮地购买衣物,也是品牌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Vivienne Westwood曾公开号召人们买衣服时看重质量,而非数量

想读到更多不一样的时尚新闻,可以试试关注微信公众号“穿T恤的界女士(ID:teedevil201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H&M

2.3k
  • H&M新联名系列解锁低调叛逆穿搭,PRADA多口袋邮差包 | 是日美好事物
  • 对话H&M女高管们:解构标签,释放真我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会变大的衣服面世了,谁愿意为它买单?

时尚界的环保科技诞生了,但初创公司们还在等“可持续时尚”的风口来。

英国科技公司Petit Pli研发的“会变大的衣服”(图片来源:uzlanski.ba)

记者|加琳玮

世界上真的有会变大的衣服——它解决的是幼童快速发育阶段的频繁换衣问题,因此有着环保层面的意义。

会变大的衣服可以双向拉伸,像是元宵节时买的纸叠灯笼。具有记忆性、防风防水的特殊面料很耐穿,同一件衣服可以陪着一个幼童从9个月成长到4岁。

这个创新项目背后的公司是位于伦敦的Petit Pli,创立于2017年。面世至今,该项目已经在设计和科技领域收获了一些奖项,例如Dezzen Awards、The James Dyson Award等。它最新获得的是H&M基金会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变革大奖,这一奖项强调的是时尚领域的可持续创新。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参与比赛是打开知名度的有效方式。但由于项目的技术、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成熟,孵化时间也较长。它们现阶段更像是一套可行的生意模式,或是初步的创意和技术框架。

因此,获奖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距离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还要数年时间。

会变大的衣服
会变大的衣服

在H&M集团的全球总部斯德哥尔摩,界面时尚见到了今年全球变革大奖的五个获奖项目。除了“会变大的衣服”,还有德国的可循环模式The Loop Scoop、 瑞士的智能薄膜Sane Membrane 、肯尼亚的可持续刺针Sustainable Sting,以及秘鲁的实验室“纯素”皮革Lab Leather。

在瑞典市政厅举行的颁奖晚宴上,它们的展示样品被分别放在五个透明展台中,供人们近距离观察。

除了用荨麻制成的“可持续刺针”是从天然原料入手,其他几个项目的创意都更侧重科技感和数字化。

夺得了冠军的“可循环模式”就是一个数字系统。它的作用是给服装的设计、生产、穿着和回收等阶段提供相应的环保方案,让服装从诞生到消逝都更加可持续化。其中还有这几年服装界正在尝试的区块链概念,每件采用了“可循环模式”的服装都会有一个circularity.ID,用来记录可持续化操作的细节,方便消费者查看。

“智能薄膜”则是创造了一种无毒无氟的矿物质溶液,这种溶液可以以微薄膜的形式覆盖在服装面料上,既防水防风,也可生物降解,更适用于户外服饰。而“实验室‘纯素’皮革”的价值在于,利用实验室从花卉和水果中培育的微生物来制造与皮革质地、颜色、韧性和厚度相仿的材质,比皮革更为环保。

第四届全球变革大奖的五个获奖项目
全球变革大奖五个获奖项目负责人(拍摄:加琳玮)

这五个团队分别获得了15万至30万欧元不等的奖金,众筹机构Indiegogo还给它们提供了获取额外资金、投放产品和直面消费者的机会。

“这些创新项目必须能给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众筹就是证实它们真正被需要的一种方式。”H&M基金会创新负责人Eric Bang对界面时尚说。

不过,这些参赛者的学科背景几乎都与时尚无关,反而是化学和生物工程、农业、航空工程这样的画风。因此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们会继续参与大奖赛后续的加速器计划,前往斯德哥尔摩、纽约和香港,了解市场并学习时尚产业相关知识。

加速器计划是全球变革大奖今年新增加的项目,因为据Eric的了解,前几届获奖者普遍的障碍不止是资金,还有对时尚产业知识的匮乏。“服装行业非常分散,产品在进入店铺之前,可能会经过不同的国家、供应商和制造商。获奖者们需要了解这个行业是如何运作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基于需求来提出解决方案。”

在众筹中,公司门需要向人们展示自己对于产品发展的详细规划时间表,图为“会长大的衣服”项目规划。
加速器项目

可以看到,全球变革大奖培育出来的创新项目会公开面向整个服装产业。这意味着大奖背后的资金靠山,也就是H&M集团主要所有者Stefan Persson家族想从服装生产者的角色中跳脱出来,以引导者的身份来对时尚产业产生影响。

在服装已是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的情况下,这种身份的转换能把“制造污染”的企业形象扭转为“解决污染”,一定程度上为H&M集团挽回了一些美誉度。包括2011年起推出的环保意识系列和2013年推出的回收旧衣计划在内,这些都是H&M集团转变形象的措施。

H&M CEO Karl-Johan Persson曾对界面时尚解释过举办这项比赛对集团的意义:“消费者觉察到我们是一个有良心的公司,就会逐渐倾向于我们的产品。”而这正是深陷污染泥沼、身处竞争压力的快时尚所需要的。

H&M 2019春季环保自觉行动限量系列

有了孵化可持续时尚科技项目的平台,参赛者便多了起来。全球变革大奖在第一届约有2700个项目参加,到了今年,数量已增加到了6000多个。

一届届获奖项目接连诞生,聚光灯不会一直打在某一个的身上。离开赛场后,初创公司们都要面临无奈的事实——环保意识在服装产业尚未普及。

这导致它们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或许会面临“两头难”的状况。

一方面,很难说服传统服装企业接受高成本的外来技术。另一方面,科技因素也难以调动起大部分消费者的兴致,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还是服装本身的设计感。

例如“可循环模式”虽然曾和Hugo Boss、设计师品牌John&Junior clothes studio进行过合作,但想让生意的轮盘持续地转动起来,还得和更多品牌建立更加长期、深度的联系,例如加入对方的转型策略当中。

“这个系统需要进一步被开发,最好是把它植入品牌自身的供应链中,利于一步步地跟进品牌的日常可持续策略。这是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项目负责人Ina Budde说。

可循环模式

而看起来新奇的“会变大的衣服”,也存在着难克服的消费行为问题。

它几乎是站在了传统童装消费意愿的对立面,和父母们打扮孩子的欲望相悖。且研发成本昂贵,定价约在1100至2600元人民币之间,比市面上的快时尚童装贵十倍不止。

这意味着,购买会长大的衣服的消费者,将是一群消费理念超前、愿为环保理念买单的人。而在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的服装市场,这一群体必定非常小众。

不过,项目负责人Ryan Yasin觉得:“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未来还会设计给成人穿的款式,所以总要迈出这一步。”

根据他的预测,今年底或明年初就可以实现盈利。未来或许会进入中国市场,但品牌商标已在中国被注册,Petit Pli还在想办法解决。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证实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会随时给公司“埋炸弹”。

会变大的衣服

“时尚行业确实不像别的行业那样大量在科技研发方面投资。品牌们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不太愿意尝试新事物,”Eric Bang说,“而且科技面料的成本的确会比传统面料高,尤其是在研发之初,价格是最贵的。但这就是创新的一部分,未来还会改进。就像特斯拉汽车一样,越稀有的越昂贵。”

除了完善自身技术、寻找合作对象外,时尚行业对环保树立信心和培养意识还需要时间,初创公司们只能耐心地等待。

如今,服装行业的环保态度还没能完全得到信任,时尚品牌在实行可持续措施时,消费者仍在观望。尤其是快时尚品牌,常被环境保护者指责,认为快时尚和环保不能共存

不过Persson并不认可这一观点。

“低价服饰的存在是件好事,可以让每个人都负担得起,企业还能制造就业机会。破坏环境的问题可以用科技创新的手段解决,如果一种材质可以被回收,那么对环境就没有负面影响,”他说,“比如现在H&M集团57%的材料已经被替换为再生或其他可持续来源,到2030年时这一比例将达到百分之百,实现原材料零碳排放只是时间问题。”

法国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艺术作品“No Man's Land”,里面有近十吨的衣物。(拍摄:加琳玮)

研究可持续时尚技术的初创公司还在等风口来。不过,许多已经被市场所接纳的可持续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方向。

例如环保面料和数字化就是目前时尚界应用最广的可持续技术。

瑞士环保时尚品牌 Apple Genie 所用的苹果残渣、瑞士时尚技术公司Freitag Freitag用亚麻和大麻纤维自行开发的F-abric Denim牛仔布、英国纺织公司Ananas Anman从菠萝叶中提取的天然纤维Piñatex、台湾纺织公司Singtex研发的咖啡渣纱线、设计师品牌Stella McCartney的粘胶纤维材料等。

还有出现较早的香蕉、荨麻、荷花纤维。

Piñatex用菠萝皮纤维制作的包袋

全球变革大奖之前也有项目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有已和H&M、Levi’s等品牌合作的“农作物成衣”项目,它主打的技术是用粮食作物收成的剩余物料来制作面料。还有2017年获奖的“柑橘纤维”项目,即用柑橘汁副产品生产专利材料,意大利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在2017年春夏系列中采用了1000万米面料。

2009年创立的可持续服装品牌Reformation则是在环保面料外,融入了有区块链概念的数字系统,对服装生产到丢弃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记录和追踪。

Salvatore Ferragamo用柑橘纤维做成的服饰

“研发科技不一定只依赖大公司,像H&M这样的大企业,发展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数据,但速度和反应可能跟不上具有天赋的小企业,”H&M集团AI及高级分析负责人Arti Zeighami说,“时尚业的科技创新需要大、小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所以它们有的是机会。”

Zeighami建议,想要尝试时尚科技创新的企业或设计师,可以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团队,这种优势在时尚界尤为适用。“我几年前就听过有公司说自己不是时尚公司,而是个科技公司。”他说,“但这样说的公司通常很少有自己设计的东西,因为以设计为重的时尚公司,人类的创造性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关于这一点,Persson也表示H&M并不会把自己视作科技公司。“科技会被视为集团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但归根结底,H&M仍是设计公司,创造力和人性是最重要的。”

不过可持续时尚的应用仅停留在目前的这些层面是不够的。

美国可持续服装联盟曾公布过一个环保评定标准“HiggIndex”,其中包含使用水量及对水质的影响、能源损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制剂的使用及是否产生有毒物质。

此外,如何避免利用“环保”的招牌诱导消费者更肆无忌惮地购买衣物,也是品牌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Vivienne Westwood曾公开号召人们买衣服时看重质量,而非数量

想读到更多不一样的时尚新闻,可以试试关注微信公众号“穿T恤的界女士(ID:teedevil201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