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想界】蔡徐坤粉丝与B站up主之争:不同圈层的交锋为何源源不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想界】蔡徐坤粉丝与B站up主之争:不同圈层的交锋为何源源不绝?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B站的“蔡徐坤打篮球”鬼畜视频争议及阿桑奇被捕事件。

蔡徐坤

撰文:徐鲁青

编辑:朱洁树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B站的“蔡徐坤打篮球”鬼畜视频争议及阿桑奇被捕事件。​

蔡徐坤粉与B站up主之争:饭圈与不同圈层的交锋为何源源不绝?

近日,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中C位出道的选秀明星蔡徐坤和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的“矛盾”愈演愈烈。

近一个月以来,B站的一些up主(上传发布视频的人)陆续上传了一系列“蔡徐坤打篮球”相关的鬼畜视频,不少都有十万到百万级的播放量,并长期占据B站首页,其中一首网友改编的蔡徐坤神曲“鸡你太美”更是一度占领B站热搜榜第二位。4月12日,蔡徐坤工作室通过微博公布了针对B站的律师函,称网站上的内容严重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肖像权”“表演权”等多项权利,要求B站立即下架相关视频内容,否则将采取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方式追究其法律责任。蔡徐坤粉丝团官微也在当天宣布退出B站,其在B站的账号将永不更新。

蔡徐坤工作室发布律师函不久,B站也发表了回应,称网站一直重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表示相信法律自有公断,并转发了一篇人民网的《看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表明态度,文中写道:“公众人物为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应该忍受轻微的名誉损害。”与此同时,蔡徐坤粉丝团退出B站一周内,B站UP主还在继续上传相关视频。

蔡徐坤粉丝与圈层社区用户的冲突并非突然发生,这次的战火最早是今年年初在男性用户为主的虎扑平台引燃的。

蔡徐坤成为首位“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

当时,NBA将蔡徐坤选为中国首位新春贺岁形象大使,这则消息激怒了混迹虎扑的男性用户。刺猬公社1月22日发表的《NBA选择蔡徐坤做新春贺岁形象大使,虎扑直男很生气,盘他!》一文中简要介绍了虎扑用户和蔡徐坤粉丝团之间的对垒。在虎扑这样一个体育论坛,“蔡徐坤成为首位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什么水平?”这个问题下面,共有回帖2961条,转发1119条,最少的是点赞,只有191个。其中投票最能直观体现虎扑用户的态度,有近80%的投票者(超过30000票)选择了“我觉得很垃圾”。

球迷觉得不行,粉丝觉得可以,双方僵持不下,各有自己的“政治正确”,并在各自的舆论场的氛围中陷入一种奇怪的狂热。这波冲突很快扩展到微博平台,但由于粉丝控评,球迷们的观点始终无法占领高地,NBA官方微博底下也充斥着“蔡徐坤真棒”“给球迷拜年”等评论,质疑和反对的声音被稀释了。直到几个月后,蔡徐坤的篮球视频又被制成鬼畜视频,在B站上发布,粉丝和圈层社区的战事再度展开。由于B站的高门槛注册程序与弹幕的特性,粉丝团无法占据主场优势,这些恶搞视频火速登上了B站的热搜榜,也逐渐波及其他平台。从吴亦凡到蔡徐坤,由偶像引发的不同圈层之间的撕逼大战似乎从未停歇。粉丝狂热是如何形成的?黑粉的谩骂动力又来自哪里?饭圈与其他圈层的冲突为何源源不绝?B站又何以成为这次冲突的主场?

知乎网友对于“鸡你太美”的解释

每当自己的偶像受到嘲讽和戏谑,粉丝们都会不遗余力地为之站台。2018年7月17日,罗羽在发表于Tmagazine的《偶像工业里,是你Pick了偶像还是他们Pick了你》文章中曾经分析了粉丝对偶像的“狂热护犊”成因。作者认为,现代偶像的诞生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内容制造从曾经的传统模式(内容制作人主导受众需求),转向了现代模式(内容受众成为内容的制造者)。不管是曾经的“快男超女”还是后来的《创造101》《偶像练习生》,偶像的产生如同一款款养成游戏,通过打投、集资、控评,粉丝们通过努力将自己的偶像送上更高的位置。而偶像的成长同时也是粉丝的自我实现过程,他们是粉丝主体性的代言人,满足观看者的自我想象,同时偶像也是他们欲望中的客体,填补着理想伴侣的缺位。因此,当粉丝发现有人“侵犯”自己的偶像,不仅会感到自己的主体性遭到侵犯,也会类同于他们的理想伴侣受到了伤害,为了维护这一的想象和情感认同,粉丝往往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的偶像站台。

微信公众号深几度4月12日发表的文章《“鸡你太美”蔡徐坤》中提到,蔡徐坤的狂热粉丝构建了一套严密、团结、排斥异见的组织体系,一旦遇到挑战与攻击他们偶像的言论,他们就如同暴力机器一般攻击异己意见或以技术手段将其消灭,这正是如今“饭圈文化”的缩影。今年3月,某综艺节目中喜剧演员潘长江因为说自己不认识蔡徐坤,就被大量粉丝出言侮辱。如今,微博上的大V因为害怕粉丝的攻击,往往避谈蔡徐坤,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噤若寒蝉”的失声现象。文章指出,这种饭圈的霸权文化也是令其他文化圈层感到反感的原因。但事实上,这种霸权文化往往只是在粉丝聚集的特定领域才能生效。

美国学者约瑟夫 · 塔洛曾在 《分割美国: 广告主与新媒介世界》一书中曾经指出: “媒介越来越鼓励人们将自身分割成越来越专一的群体,并且发展出独特的观看、阅读和收听习惯,从而强化了其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的区别。在此背景下,不同文化圈层之间的冲突在看似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变得越来越常见。德弗勒在微信公众号“新传考研小小班”发布的《蔡徐坤状告B站背后的传播逻辑》一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了一个个稳定的“子媒介场域”,他们如同界限分明的堡垒,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则,聚集着不同的文化圈层:例如B站的主要受众是热爱二次元文化的青少年群体;豆瓣聚集着以丧文化为代表的文艺青年;知乎用户则常以“社会高知群体”的身份在平台进行活动……微博这片肥沃的土地,则是饭圈粉丝进行控评、打投、掌握言论的主场。与之相比,虎扑和B站这类以垂直文化定位的社区,则是饭圈的客场。刺猬公社4月17日发表的文章《蔡徐坤鬼畜区“C位出道”,“鸡你太美”凭啥“血洗”B站?》中,虎扑用户王豆豆认为蔡徐坤不该侵扰篮球圈,“就在你的圈子里混混就行了,唱歌跳舞我们也管不着,别来体育、篮球圈混。”

如前文所述,饭圈自有其强势霸权的属性,而其他圈层平台亦有其各自的群体偏见与传播特质,因此,同一个事件在不同平台上面激起的水花也各不相同。NBA事件触怒虎扑用户的关键在哪里?罗羽指出,随着女性消费能力的提高,男色逐渐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在父权社会中,男性隐性特权中的‘反身体政治’与由消费话语制造的‘男性形象’之间发生了冲突。所以偶像工业体系下的小鲜肉被路人黑清一色的诉诸了‘直男鄙视’。”反观虎扑用户对蔡徐坤的不满,其中也充斥着上述“直男鄙视”。对于球迷而言,NBA不只是一个运动联盟,其背后代表的是男性力量、强壮身体、兄弟情义等一系列符号,NBA球迷宛如同在一个男性俱乐部,他们互相加固着对自身的男性想象,而当具有阴柔形象的蔡徐坤突然被俱乐部选作代言人,这摧毁了他们共有的男性想象。正如上野千鹤子在《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一书中提到的,作者认为“担保男人为男人的,不是异性的女人,而是同性的男人,男人在对女性的排斥中找到共同感。” 而在B站蔡徐坤鬼畜视频的一些弹幕中,也会见到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嘲讽,比如“白带异常”被用于形容他那条滑下的背带,“中国女篮的希望”则用来嘲讽他拙劣的球技。“直男鄙视”是这些男性寻找身份认同的方式,他们通过“黑“的手段和偶像工业体系中的“小鲜肉”划清界限,加固自身的男性身份。

B站的鬼畜视频和一系列恶搞元素,是网友对饭圈霸权文化发起的另一种形式的挑战。娱乐产业作者郑西瓜在《蔡徐坤出圈记之B站篇:律师函与网友的狂欢》中分析了控评体系为何会在b站失效的原因:一方面,要成为B站的正式会员,使用视频投稿、评论等功能都设有门槛——人们要在60分钟内完成两类三种共100道题,并拿到60分以上才能成为正式会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饭圈的大规模入侵。另一方面,B站的弹幕文化也限制了饭圈争夺言论阵地的速度。弹幕的特点,正对应了法国媒介理论家鲍里斯·格罗伊斯在《揣测与媒介》中的解释,“面对媒介的强大优势,主体丧失了对意义与无意义、精神与物质、真理与谎言、文化与自然、固守与自决等之间的界线进行监管与稳固的能力。因此这一切间的界线都消失了,随之产生的是无限的、无结构的,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在时间与空间中流动的大量符号,这样的符号可以躲避一切有意识的控制、描绘和把握。”蔡徐坤粉丝们在微博上原有的控评体系,在B站弹幕“无限的、无结构的,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的……躲避一切有意识的控制、描绘和把握”的嘲讽之下,轰然倒塌。

“澎湃新闻·湃客”发表的《B站鬼畜明星排行榜,蔡徐坤只算小咖》指出,无论是投稿视频数量还是播放量,蔡徐坤都只能算是“鬼畜界”的新人。作者选取了B站鬼畜区素材投稿量较高的15位“鬼畜明星”,抓取了他们的鬼畜视频数据,这些鬼畜区的“常客”,既有影视巨星、网络红人,也有央视主播、退役少将、商界大佬。作者援引了一些鬼畜界“前辈”的态度。作为退役少将,“局座”张召忠得知自己被鬼畜后,曾在采访里表示: “我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你们开心就挺好。”“这样就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了。”影视剧演员唐国强也曾在电视节目里表示:“我是唐国强,三国饶舌王,在B站,饶舌我最强。”成龙当年因为一段洗发水广告被做成了《我的洗发液》鬼畜视频,播放量一度达到千万级别。成龙接受了这种文化,并且感到非常有趣,还发微博“Duang”自我调侃。由此,作者认为,作为公众人物,在享受流量带来的鲜花和掌声时,也要做好被质疑和调侃的心理准备。

B站鬼畜明星排行榜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根据作者抓取到的数据,B站上关于蔡徐坤最早的鬼畜视频出现在2018年8月2日,至今已有379部,共计2628万播放量,其中今年4月发布的视频就高达1723万播放,占66%。数据显示,在蔡徐坤团队宣布起诉B站后,网友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加大力度”“顶风作案”,发布的鬼畜视频数量明显上升,而且又有最新素材登场——“律师函”。

阿桑奇被捕事件: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是否来临? 

当地时间4月11日,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被英国警方逮捕,网络上一段广泛流传的视频记录了阿桑奇被逮捕时的情形,满头白发的阿桑奇被几个大汉押解出大使馆,他情绪激动,叫喊着“英国必须拒绝”,手中拿着戈尔·维达尔的《国家安全的历史》——一本批判美国安全机构的书。随后,他被押解至伦敦中心警局。在此之前,阿桑奇一直处于厄瓜多尔的政治庇护之下,藏身使馆七年之久。

这一天,斯诺登在推特上发文称“这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英国警方称,逮捕阿桑奇是应美国政府的要求,美国政府以“进行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行为”对阿桑奇提出指控,接下来等待阿桑奇的,很可能是被引渡美国后的一段牢狱之灾。阿桑奇为何被通缉?又为何被再次逮捕?他的被捕是应得的法律惩罚,还是对新闻自由的巨大打击?

阿桑奇被捕后的照片  图片来源:路透社

新京报书评周刊在《阿桑奇被捕,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一文中详细梳理了阿桑奇被通缉的过程以及令他再次被捕的原因。2010年,维基解密发布了由美军驻伊拉克的情报分析员切尔西·曼宁提供的机密文件,引发世界巨大关注。这些文件有关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最广为流传的是一则被命名为“连带谋杀(Collateral murder)的视频“,视频拍摄了美军直升机向地面人员射击,而被射中的两名死者是路透社的战地记者。此外,维基解密还公布了9.2万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揭露了美军在阿富汗滥杀无辜的行为。同年10月,维基解密公开了40万份名为“伊拉克战争记录”的文档,曝光了美国在伊拉克的虐囚暴行。这些文件让美国的外交形象受到极大打击,也让美国政府和军方极其不满。美国在2013年逮捕了切尔西·曼宁,判刑35年。而奥巴马政府考虑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认为逮捕阿桑奇可能会给美国的言论自由带来打击,因此并未给阿桑奇定罪。

在此之后,瑞典警方对阿桑奇提出强奸指控,他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2012年,阿桑奇在伦敦被拘留,后获得保释,他表示自己受到性侵指控是由于他在维基解密所公开的文件。此后阿桑奇在伦敦的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取得了政治庇护,2017年,瑞典首席检察官放弃调查他的性侵指控,而阿桑奇在大使馆中一待就是七年,从未踏出使馆一步。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大使馆一待就是七年
大使馆中与阿桑奇朝夕相伴的猫

阿桑奇的再次被捕早有前兆,在莫雷诺上台后,厄瓜多尔与委内瑞拉等左翼国家解除了同盟,转而寻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而阿桑奇的存在却会伤害这一关系。早在4月4日,厄瓜多尔就已经和英国达成共识放弃对阿桑奇的庇护,在阿桑奇被捕的当天,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在推特上声称,对阿桑奇已经失去耐心。他表示,阿桑奇在大使馆安装被禁止的电子设备、封闭大使馆的摄像头,并虐待警卫。此外,美联社也猜测,撤销政治庇护或许和维基解密揭露莫雷诺涉及腐败的文件有关。莫雷诺撤销对阿桑奇的政治庇护在厄瓜多尔国内引发争议,前总统科雷亚称莫雷诺是“厄瓜多尔和拉丁美洲历史上最大的叛徒“。

许多国际媒体也对英国警方逮捕阿桑奇这一行为提出指责,认为这是对新闻自由的巨大打击。“国际电讯”编译了半岛电视台的报道《“追捕阿桑奇”:对新闻自由的迫害》,文中将阿桑奇称作“被迫害的记者”,并联系了2017年马耳他记者达芙妮·加利齐亚的被谋杀以及2018年沙特记者贾迈勒·卡舒吉在土耳其遇害,认为“从阿桑奇进行的活动来看,他可能是新闻自由的最糟糕代言人。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必须承认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然而,方可成在发表于新闻实验室的《阿桑奇真的是英雄吗?》中持不同意见。作者认为维基解密的属性和媒体截然不同,阿桑奇发布文件时往往不做任何处理,不管文件中的内容是否有差错和误导,也不管内容中的当事人是否会受到伤害。对比之下,媒体在获得了这些泄密文件后,都会进行核实工作,并将一些具体的人名涂黑,避免这些人的安全受到威胁。作者还将阿桑奇与另一位重要的泄密者斯诺登进行对比,当斯诺登获得美国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控项目的机密文件后,并非如阿桑奇般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公之于众,他选择了自己最信任的记者对这些文件进行信息核实、验证和解读,再将其中的关键信息发布在媒体上,这或许是更为负责任的方法。从这一点来看,维基解密难以称为新闻平台,因此对阿桑奇的逮捕也并不能说明打击了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否一定要以正式的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的资质为边界呢?公众号“假装在纽约”发表的文章《关于阿桑奇,厘清几个基本概念》认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是发布信息的自由,维基解密虽然不是传统媒体,但美国的媒体并不需要资质证明,任何平台都可以自称是新闻媒体,所以维基解密同新闻媒体一样都受到新闻自由的保护。同时,在《卫报》发布的一篇名为“许多民主党人和自由派人士欢呼阿桑奇被捕是愚蠢的”文章也认为“阿桑奇既然不是记者,就不应该获得法律对合法记者的支持”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美国法律并未区分记者与非记者的身份,实际上,若能够区分,那就意味着政府有权决定真正的记者是谁,这将是很危险的事情。

曾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阿桑奇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采取了一套策略来回避新闻自由这一敏感点。《关于阿桑奇,厘清几个基本概念》的作者“假张”分析了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一些基本概念,指出关于信息曝光有两个步骤,一个是取得信息,一个是发布信息。由于维基解密受到新闻自由的保护,所以美国政府想要抓捕阿桑奇,只能从“取得信息”入手。美国司法部对阿桑奇的指控,是基于阿桑奇曾经帮助情报提供者破解美军电脑系统的密码、协助后者取得机密材料。他的罪名是“协助他人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虽然这个罪名看似不属于新闻自由的范畴,然而,美国人所担心的是,在指控文件中提及的阿桑奇的一些做法:指导情报提供者把材料传到网盘上、鼓励其提供更多材料等,都是新闻记者和线人交流时的正常举动,从这些细节来看,美国司法局的指控恐怕会伤害到新闻自由的边界。

此外,阿桑奇本人在过往一系列解密曝光事件当中的表现并非毫无瑕疵,其中涉及到曝光内容的可信度、选择性曝光等问题,这使得维基解密在相当一部分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大打折扣,维基解密是否能代表新闻自由也被许多人质疑。方可成写道,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维基解密发布了由俄罗斯黑客获取的美国民主党高层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是民主党与ISIS等恐怖组织联系的信件,它们对希拉里的竞选产生致命一击,也引发了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争议。在发布这些邮件后,阿桑奇还协助扩散了一则很有影响力的假新闻:这些邮件是被希拉里团队的工作人员泄露的,他在泄露后就被希拉里团队暗杀了。阿桑奇自称是一个激进的信息自由主义者,然而当他主动扩散假消息时,这一说法却难经考验。周舆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阿桑奇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指出,阿桑奇发布的民主党邮件曝光了无数赞助者的个人信息,还有一些阿富汗网民的名字,某种意义上,他们是阿桑奇“激进透明化理想中的无辜陪葬者”。此外,维基解密对哪些文件进行曝光,阿桑奇具有绝对决定权,这导致本来是为了反抗国家等各种强大机构而存在的维基解密,最终自己也成为了这样的权力。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想界】蔡徐坤粉丝与B站up主之争:不同圈层的交锋为何源源不绝?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B站的“蔡徐坤打篮球”鬼畜视频争议及阿桑奇被捕事件。

蔡徐坤

撰文:徐鲁青

编辑:朱洁树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B站的“蔡徐坤打篮球”鬼畜视频争议及阿桑奇被捕事件。​

蔡徐坤粉与B站up主之争:饭圈与不同圈层的交锋为何源源不绝?

近日,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中C位出道的选秀明星蔡徐坤和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的“矛盾”愈演愈烈。

近一个月以来,B站的一些up主(上传发布视频的人)陆续上传了一系列“蔡徐坤打篮球”相关的鬼畜视频,不少都有十万到百万级的播放量,并长期占据B站首页,其中一首网友改编的蔡徐坤神曲“鸡你太美”更是一度占领B站热搜榜第二位。4月12日,蔡徐坤工作室通过微博公布了针对B站的律师函,称网站上的内容严重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肖像权”“表演权”等多项权利,要求B站立即下架相关视频内容,否则将采取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方式追究其法律责任。蔡徐坤粉丝团官微也在当天宣布退出B站,其在B站的账号将永不更新。

蔡徐坤工作室发布律师函不久,B站也发表了回应,称网站一直重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表示相信法律自有公断,并转发了一篇人民网的《看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表明态度,文中写道:“公众人物为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应该忍受轻微的名誉损害。”与此同时,蔡徐坤粉丝团退出B站一周内,B站UP主还在继续上传相关视频。

蔡徐坤粉丝与圈层社区用户的冲突并非突然发生,这次的战火最早是今年年初在男性用户为主的虎扑平台引燃的。

蔡徐坤成为首位“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

当时,NBA将蔡徐坤选为中国首位新春贺岁形象大使,这则消息激怒了混迹虎扑的男性用户。刺猬公社1月22日发表的《NBA选择蔡徐坤做新春贺岁形象大使,虎扑直男很生气,盘他!》一文中简要介绍了虎扑用户和蔡徐坤粉丝团之间的对垒。在虎扑这样一个体育论坛,“蔡徐坤成为首位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什么水平?”这个问题下面,共有回帖2961条,转发1119条,最少的是点赞,只有191个。其中投票最能直观体现虎扑用户的态度,有近80%的投票者(超过30000票)选择了“我觉得很垃圾”。

球迷觉得不行,粉丝觉得可以,双方僵持不下,各有自己的“政治正确”,并在各自的舆论场的氛围中陷入一种奇怪的狂热。这波冲突很快扩展到微博平台,但由于粉丝控评,球迷们的观点始终无法占领高地,NBA官方微博底下也充斥着“蔡徐坤真棒”“给球迷拜年”等评论,质疑和反对的声音被稀释了。直到几个月后,蔡徐坤的篮球视频又被制成鬼畜视频,在B站上发布,粉丝和圈层社区的战事再度展开。由于B站的高门槛注册程序与弹幕的特性,粉丝团无法占据主场优势,这些恶搞视频火速登上了B站的热搜榜,也逐渐波及其他平台。从吴亦凡到蔡徐坤,由偶像引发的不同圈层之间的撕逼大战似乎从未停歇。粉丝狂热是如何形成的?黑粉的谩骂动力又来自哪里?饭圈与其他圈层的冲突为何源源不绝?B站又何以成为这次冲突的主场?

知乎网友对于“鸡你太美”的解释

每当自己的偶像受到嘲讽和戏谑,粉丝们都会不遗余力地为之站台。2018年7月17日,罗羽在发表于Tmagazine的《偶像工业里,是你Pick了偶像还是他们Pick了你》文章中曾经分析了粉丝对偶像的“狂热护犊”成因。作者认为,现代偶像的诞生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内容制造从曾经的传统模式(内容制作人主导受众需求),转向了现代模式(内容受众成为内容的制造者)。不管是曾经的“快男超女”还是后来的《创造101》《偶像练习生》,偶像的产生如同一款款养成游戏,通过打投、集资、控评,粉丝们通过努力将自己的偶像送上更高的位置。而偶像的成长同时也是粉丝的自我实现过程,他们是粉丝主体性的代言人,满足观看者的自我想象,同时偶像也是他们欲望中的客体,填补着理想伴侣的缺位。因此,当粉丝发现有人“侵犯”自己的偶像,不仅会感到自己的主体性遭到侵犯,也会类同于他们的理想伴侣受到了伤害,为了维护这一的想象和情感认同,粉丝往往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的偶像站台。

微信公众号深几度4月12日发表的文章《“鸡你太美”蔡徐坤》中提到,蔡徐坤的狂热粉丝构建了一套严密、团结、排斥异见的组织体系,一旦遇到挑战与攻击他们偶像的言论,他们就如同暴力机器一般攻击异己意见或以技术手段将其消灭,这正是如今“饭圈文化”的缩影。今年3月,某综艺节目中喜剧演员潘长江因为说自己不认识蔡徐坤,就被大量粉丝出言侮辱。如今,微博上的大V因为害怕粉丝的攻击,往往避谈蔡徐坤,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噤若寒蝉”的失声现象。文章指出,这种饭圈的霸权文化也是令其他文化圈层感到反感的原因。但事实上,这种霸权文化往往只是在粉丝聚集的特定领域才能生效。

美国学者约瑟夫 · 塔洛曾在 《分割美国: 广告主与新媒介世界》一书中曾经指出: “媒介越来越鼓励人们将自身分割成越来越专一的群体,并且发展出独特的观看、阅读和收听习惯,从而强化了其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的区别。在此背景下,不同文化圈层之间的冲突在看似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变得越来越常见。德弗勒在微信公众号“新传考研小小班”发布的《蔡徐坤状告B站背后的传播逻辑》一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了一个个稳定的“子媒介场域”,他们如同界限分明的堡垒,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则,聚集着不同的文化圈层:例如B站的主要受众是热爱二次元文化的青少年群体;豆瓣聚集着以丧文化为代表的文艺青年;知乎用户则常以“社会高知群体”的身份在平台进行活动……微博这片肥沃的土地,则是饭圈粉丝进行控评、打投、掌握言论的主场。与之相比,虎扑和B站这类以垂直文化定位的社区,则是饭圈的客场。刺猬公社4月17日发表的文章《蔡徐坤鬼畜区“C位出道”,“鸡你太美”凭啥“血洗”B站?》中,虎扑用户王豆豆认为蔡徐坤不该侵扰篮球圈,“就在你的圈子里混混就行了,唱歌跳舞我们也管不着,别来体育、篮球圈混。”

如前文所述,饭圈自有其强势霸权的属性,而其他圈层平台亦有其各自的群体偏见与传播特质,因此,同一个事件在不同平台上面激起的水花也各不相同。NBA事件触怒虎扑用户的关键在哪里?罗羽指出,随着女性消费能力的提高,男色逐渐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在父权社会中,男性隐性特权中的‘反身体政治’与由消费话语制造的‘男性形象’之间发生了冲突。所以偶像工业体系下的小鲜肉被路人黑清一色的诉诸了‘直男鄙视’。”反观虎扑用户对蔡徐坤的不满,其中也充斥着上述“直男鄙视”。对于球迷而言,NBA不只是一个运动联盟,其背后代表的是男性力量、强壮身体、兄弟情义等一系列符号,NBA球迷宛如同在一个男性俱乐部,他们互相加固着对自身的男性想象,而当具有阴柔形象的蔡徐坤突然被俱乐部选作代言人,这摧毁了他们共有的男性想象。正如上野千鹤子在《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一书中提到的,作者认为“担保男人为男人的,不是异性的女人,而是同性的男人,男人在对女性的排斥中找到共同感。” 而在B站蔡徐坤鬼畜视频的一些弹幕中,也会见到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嘲讽,比如“白带异常”被用于形容他那条滑下的背带,“中国女篮的希望”则用来嘲讽他拙劣的球技。“直男鄙视”是这些男性寻找身份认同的方式,他们通过“黑“的手段和偶像工业体系中的“小鲜肉”划清界限,加固自身的男性身份。

B站的鬼畜视频和一系列恶搞元素,是网友对饭圈霸权文化发起的另一种形式的挑战。娱乐产业作者郑西瓜在《蔡徐坤出圈记之B站篇:律师函与网友的狂欢》中分析了控评体系为何会在b站失效的原因:一方面,要成为B站的正式会员,使用视频投稿、评论等功能都设有门槛——人们要在60分钟内完成两类三种共100道题,并拿到60分以上才能成为正式会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饭圈的大规模入侵。另一方面,B站的弹幕文化也限制了饭圈争夺言论阵地的速度。弹幕的特点,正对应了法国媒介理论家鲍里斯·格罗伊斯在《揣测与媒介》中的解释,“面对媒介的强大优势,主体丧失了对意义与无意义、精神与物质、真理与谎言、文化与自然、固守与自决等之间的界线进行监管与稳固的能力。因此这一切间的界线都消失了,随之产生的是无限的、无结构的,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在时间与空间中流动的大量符号,这样的符号可以躲避一切有意识的控制、描绘和把握。”蔡徐坤粉丝们在微博上原有的控评体系,在B站弹幕“无限的、无结构的,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的……躲避一切有意识的控制、描绘和把握”的嘲讽之下,轰然倒塌。

“澎湃新闻·湃客”发表的《B站鬼畜明星排行榜,蔡徐坤只算小咖》指出,无论是投稿视频数量还是播放量,蔡徐坤都只能算是“鬼畜界”的新人。作者选取了B站鬼畜区素材投稿量较高的15位“鬼畜明星”,抓取了他们的鬼畜视频数据,这些鬼畜区的“常客”,既有影视巨星、网络红人,也有央视主播、退役少将、商界大佬。作者援引了一些鬼畜界“前辈”的态度。作为退役少将,“局座”张召忠得知自己被鬼畜后,曾在采访里表示: “我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你们开心就挺好。”“这样就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了。”影视剧演员唐国强也曾在电视节目里表示:“我是唐国强,三国饶舌王,在B站,饶舌我最强。”成龙当年因为一段洗发水广告被做成了《我的洗发液》鬼畜视频,播放量一度达到千万级别。成龙接受了这种文化,并且感到非常有趣,还发微博“Duang”自我调侃。由此,作者认为,作为公众人物,在享受流量带来的鲜花和掌声时,也要做好被质疑和调侃的心理准备。

B站鬼畜明星排行榜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根据作者抓取到的数据,B站上关于蔡徐坤最早的鬼畜视频出现在2018年8月2日,至今已有379部,共计2628万播放量,其中今年4月发布的视频就高达1723万播放,占66%。数据显示,在蔡徐坤团队宣布起诉B站后,网友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加大力度”“顶风作案”,发布的鬼畜视频数量明显上升,而且又有最新素材登场——“律师函”。

阿桑奇被捕事件: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是否来临? 

当地时间4月11日,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被英国警方逮捕,网络上一段广泛流传的视频记录了阿桑奇被逮捕时的情形,满头白发的阿桑奇被几个大汉押解出大使馆,他情绪激动,叫喊着“英国必须拒绝”,手中拿着戈尔·维达尔的《国家安全的历史》——一本批判美国安全机构的书。随后,他被押解至伦敦中心警局。在此之前,阿桑奇一直处于厄瓜多尔的政治庇护之下,藏身使馆七年之久。

这一天,斯诺登在推特上发文称“这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英国警方称,逮捕阿桑奇是应美国政府的要求,美国政府以“进行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行为”对阿桑奇提出指控,接下来等待阿桑奇的,很可能是被引渡美国后的一段牢狱之灾。阿桑奇为何被通缉?又为何被再次逮捕?他的被捕是应得的法律惩罚,还是对新闻自由的巨大打击?

阿桑奇被捕后的照片  图片来源:路透社

新京报书评周刊在《阿桑奇被捕,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一文中详细梳理了阿桑奇被通缉的过程以及令他再次被捕的原因。2010年,维基解密发布了由美军驻伊拉克的情报分析员切尔西·曼宁提供的机密文件,引发世界巨大关注。这些文件有关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最广为流传的是一则被命名为“连带谋杀(Collateral murder)的视频“,视频拍摄了美军直升机向地面人员射击,而被射中的两名死者是路透社的战地记者。此外,维基解密还公布了9.2万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揭露了美军在阿富汗滥杀无辜的行为。同年10月,维基解密公开了40万份名为“伊拉克战争记录”的文档,曝光了美国在伊拉克的虐囚暴行。这些文件让美国的外交形象受到极大打击,也让美国政府和军方极其不满。美国在2013年逮捕了切尔西·曼宁,判刑35年。而奥巴马政府考虑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认为逮捕阿桑奇可能会给美国的言论自由带来打击,因此并未给阿桑奇定罪。

在此之后,瑞典警方对阿桑奇提出强奸指控,他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2012年,阿桑奇在伦敦被拘留,后获得保释,他表示自己受到性侵指控是由于他在维基解密所公开的文件。此后阿桑奇在伦敦的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取得了政治庇护,2017年,瑞典首席检察官放弃调查他的性侵指控,而阿桑奇在大使馆中一待就是七年,从未踏出使馆一步。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大使馆一待就是七年
大使馆中与阿桑奇朝夕相伴的猫

阿桑奇的再次被捕早有前兆,在莫雷诺上台后,厄瓜多尔与委内瑞拉等左翼国家解除了同盟,转而寻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而阿桑奇的存在却会伤害这一关系。早在4月4日,厄瓜多尔就已经和英国达成共识放弃对阿桑奇的庇护,在阿桑奇被捕的当天,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在推特上声称,对阿桑奇已经失去耐心。他表示,阿桑奇在大使馆安装被禁止的电子设备、封闭大使馆的摄像头,并虐待警卫。此外,美联社也猜测,撤销政治庇护或许和维基解密揭露莫雷诺涉及腐败的文件有关。莫雷诺撤销对阿桑奇的政治庇护在厄瓜多尔国内引发争议,前总统科雷亚称莫雷诺是“厄瓜多尔和拉丁美洲历史上最大的叛徒“。

许多国际媒体也对英国警方逮捕阿桑奇这一行为提出指责,认为这是对新闻自由的巨大打击。“国际电讯”编译了半岛电视台的报道《“追捕阿桑奇”:对新闻自由的迫害》,文中将阿桑奇称作“被迫害的记者”,并联系了2017年马耳他记者达芙妮·加利齐亚的被谋杀以及2018年沙特记者贾迈勒·卡舒吉在土耳其遇害,认为“从阿桑奇进行的活动来看,他可能是新闻自由的最糟糕代言人。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必须承认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然而,方可成在发表于新闻实验室的《阿桑奇真的是英雄吗?》中持不同意见。作者认为维基解密的属性和媒体截然不同,阿桑奇发布文件时往往不做任何处理,不管文件中的内容是否有差错和误导,也不管内容中的当事人是否会受到伤害。对比之下,媒体在获得了这些泄密文件后,都会进行核实工作,并将一些具体的人名涂黑,避免这些人的安全受到威胁。作者还将阿桑奇与另一位重要的泄密者斯诺登进行对比,当斯诺登获得美国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控项目的机密文件后,并非如阿桑奇般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公之于众,他选择了自己最信任的记者对这些文件进行信息核实、验证和解读,再将其中的关键信息发布在媒体上,这或许是更为负责任的方法。从这一点来看,维基解密难以称为新闻平台,因此对阿桑奇的逮捕也并不能说明打击了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否一定要以正式的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的资质为边界呢?公众号“假装在纽约”发表的文章《关于阿桑奇,厘清几个基本概念》认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是发布信息的自由,维基解密虽然不是传统媒体,但美国的媒体并不需要资质证明,任何平台都可以自称是新闻媒体,所以维基解密同新闻媒体一样都受到新闻自由的保护。同时,在《卫报》发布的一篇名为“许多民主党人和自由派人士欢呼阿桑奇被捕是愚蠢的”文章也认为“阿桑奇既然不是记者,就不应该获得法律对合法记者的支持”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美国法律并未区分记者与非记者的身份,实际上,若能够区分,那就意味着政府有权决定真正的记者是谁,这将是很危险的事情。

曾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阿桑奇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采取了一套策略来回避新闻自由这一敏感点。《关于阿桑奇,厘清几个基本概念》的作者“假张”分析了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一些基本概念,指出关于信息曝光有两个步骤,一个是取得信息,一个是发布信息。由于维基解密受到新闻自由的保护,所以美国政府想要抓捕阿桑奇,只能从“取得信息”入手。美国司法部对阿桑奇的指控,是基于阿桑奇曾经帮助情报提供者破解美军电脑系统的密码、协助后者取得机密材料。他的罪名是“协助他人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虽然这个罪名看似不属于新闻自由的范畴,然而,美国人所担心的是,在指控文件中提及的阿桑奇的一些做法:指导情报提供者把材料传到网盘上、鼓励其提供更多材料等,都是新闻记者和线人交流时的正常举动,从这些细节来看,美国司法局的指控恐怕会伤害到新闻自由的边界。

此外,阿桑奇本人在过往一系列解密曝光事件当中的表现并非毫无瑕疵,其中涉及到曝光内容的可信度、选择性曝光等问题,这使得维基解密在相当一部分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大打折扣,维基解密是否能代表新闻自由也被许多人质疑。方可成写道,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维基解密发布了由俄罗斯黑客获取的美国民主党高层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是民主党与ISIS等恐怖组织联系的信件,它们对希拉里的竞选产生致命一击,也引发了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争议。在发布这些邮件后,阿桑奇还协助扩散了一则很有影响力的假新闻:这些邮件是被希拉里团队的工作人员泄露的,他在泄露后就被希拉里团队暗杀了。阿桑奇自称是一个激进的信息自由主义者,然而当他主动扩散假消息时,这一说法却难经考验。周舆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阿桑奇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指出,阿桑奇发布的民主党邮件曝光了无数赞助者的个人信息,还有一些阿富汗网民的名字,某种意义上,他们是阿桑奇“激进透明化理想中的无辜陪葬者”。此外,维基解密对哪些文件进行曝光,阿桑奇具有绝对决定权,这导致本来是为了反抗国家等各种强大机构而存在的维基解密,最终自己也成为了这样的权力。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