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即将拆迁的这里,曾让美国遭遇珍珠港“耻辱一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即将拆迁的这里,曾让美国遭遇珍珠港“耻辱一天”

珍珠港突袭过去七十多年后,这里刷过漆,装过空调。但那间回响着20世纪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军事命令之一的屋中的摆设,自1941年2月以来几乎未动。

日本海上自卫队鹿屋航空基地大楼。图片来源:The Telegraph

过去几十年,这里刷过漆,装过空调。但除此之外,那间回响着20世纪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军事命令之一的屋中的摆设,自1941年2月以来几乎未动。

这座四层的办公大楼位于九州(Kyushu)最南端曾隶属日本帝国海军的鹿屋空军基地(Kanoya Air Base),始建于1936年。偷袭珍珠港美军舰队的密令,正是从这里发出的。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发起的与美英等同盟国的全面战争,正始于1941年12月7日的这场袭击。如今,这栋建筑将被拆除。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的说法,当年为偷袭珍珠港制定策略而秘密召开的“鹿屋会议”,就是在这栋大楼二层的一个35平米的房间中进行的。这处房间目前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航空联队的接待室,屋中仍保留着74年前召开会议时的装饰。

墙上的浅浮雕保存了下来,指挥官候见室内的装饰灯具和镶板也依然如昨。然而,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曾为日本谋划在太平洋地区开辟二战新战场的这栋建筑将被夷为平地。今年年初,基地中一栋五层高的新楼已经竣工,3月起,已陆续有人员从老楼迁入。

这个房间被认为曾用于制定对美国驻珍珠港海军进行袭击的计划。图片来源:The Telegraph

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共关系专员森英克史(Katsushi Mori)表示,由于抗震性不达标,“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拆除它”。

他对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我们本希望能把屋中的浮雕切割下来,转移到为基地人员新建的大楼,但它们太脆弱。我们只能在新楼中用复制品替代它们,而(拆下的)它们只能作为装饰。”拆除工作将从本月开始。

1941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Isoroku Yamamoto)曾下令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Onishi Takijiro),要求其研究利用航母对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发动攻击的可行性。

大西泷治郎把舰队参谋、海军少佐源田实(Minoru Genda)叫到他的办公室,要求这位战术专家研究如何实施进攻,并在两周内递交计划书。

源田实共提交了两份计划书,其中一份被采纳。此后,日军开始在鹿屋空军基地进行秘密训练。鱼雷轰炸机和常规轰炸机从这里的两条跑道起飞,在与珍珠港和夏威夷地形相近的鹿儿岛湾(Kagoshima Bay)进行实战训练。

1941年10月30日,珍珠港俯视图。图片来源:U.S. National Archives

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在对珍珠港的偷袭行动中,日本皇家海军共出动六艘航母和353架飞机,击沉及重创美军八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摧毁188架美军飞机,造成美方2,403人死亡,1,178人受伤。而日本方面付出的代价仅为损失29架飞机、五艘袖珍潜艇,65名军人阵亡或失踪。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总统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说》,宣示12月7日是美国“活在耻辱中的一天”。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

尽管事后一些作家以类似“美军航母都不在军港内”等理由称,美英政府中的高层人士事先知悉日军的突袭计划,却放任甚至鼓励这一事件发生,以使美国卷入战争,但这种阴谋论的说法并不为主流历史学家接受。

尽管最初在日本看来,他们的偷袭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但除去不在军港的航母,他们也未能摧毁美国海军在珍珠港储量庞大的燃料仓库以及舰船修理设施,而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很快重整旗鼓。

仅仅六个月后,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击退日本海军,得到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逆转了太平洋战区的局面。这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之一。

在二战后期,鹿屋空军基地成为“神风”特攻队起飞执行针对攻击冲绳的美国舰队实施自杀式袭击的基地之一。基地博物馆中,有908名执行自杀任务的飞行员肖像,还有他们的诀别信以及其他个人物品。

战争结束后,该基地曾被美军短暂占领,但在1952年被交还日本。目前,它是日本位于九州的主要海军基地,从这里起飞的远程巡逻机主要负责监控日本南部的空中和海上情况。

即将消失的办公大楼,并不会成为消失的记忆。美国人会忘记参战前遭遇的“耻辱一天”吗?

在袭击中被炸弹击中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舰上共有1,177名官兵丧生。图片来源:Wikipedia

日本对美国动武的背后

日本的战线从亚洲大陆铺开到更广泛的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战争的直接参与,改变了二战的格局。

1941年7月24日,罗斯福总统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与中国的军队,并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包括石油和钢铁在内的多项战略资源,并冻结日本在美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也跟进。出口禁运使向来依赖美国石油的日本受到重大打击。

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也显示不排除武力干预的可能性。在日本试图以外交谈判解决却接连碰壁,德国进攻苏联,南进无后顾之忧后,日本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的可能性。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指挥官山本五十六认为,必须在美国军事能力动员起来前先将其力量摧毁。他将视线放到了美国太平洋的前线基地珍珠港。美国1940年的士兵人数仅有25万人,而已全面动员的日本有400万名士兵,能在其未组织人力前迅速攻占菲律宾,甚至进攻美国本土。在消灭美国于太平洋的舰队后,日本可以畅所无阻的南下进攻。

山本五十六将攻击珍珠港的计划定为“Z作战”。他与大西泷治郎、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等人一起拟定作战细节,在5月9日于东京海军参谋一年一度的兵棋演习中,向同僚告知Z计划。大部分军官认为他的想法过于鲁莽,甚至做出会被歼灭的结果推断,但他力排众议,使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最终批准了该计划。

日本翔鹤号(Shokaku)航空母舰上,正为第二波攻击做准备的零式战斗机。图片来源:Wikipedia

消失的第三波攻击

对珍珠港的突袭中,日本在发起两波进攻后放弃了第三波攻击。与一年多前德军在欧洲战场上放走34万盟军的敦刻尔克战役相似,日军的谨慎可能让他们失去了进一步重挫美国海军的绝好机会。但是,谁能为这个“如果”下历史结论呢?

在两轮攻击后,已对美军舰队造成重创的日本放弃了本可能造成决定性致命打击的第三波攻击。源田实和山口多闻(Tamon Yamaguchi)都建议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Chuichi Nagumo)中将下令再次攻击,以摧毁美军更多油料、鱼雷、船坞和基础设施,但南云忠一却回应“已达到预期战果”,下令撤回本土。

一般认为,南云忠一放弃第三波攻击的原因在于,日方认为行动已取得预期效果,达到主要目的;而此时美方已开始组织反击,反击强度上升;此外,日方并不清楚美军航母的位置,以及美军空军基地还有多少能形成战斗力的飞机;加之舰队燃油紧张,又担心战斗中损失更多飞机,日军最终选择返航。

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南云忠一若发起第三波攻击,对美军造成的损失会超过战舰的损失。如果珍珠港被彻底摧毁以致丧失其基地功能,美军舰队势必撤回本土,预估将使美军对太平洋的反攻推延一年;而美国后来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则认为,这将把太平洋战争延长两年。

相关阅读:敦刻尔克奇迹:希特勒放走34万盟军的背后

 

一架被炸毁的波音B-17C轰炸机。图片来源:U.S. Navy

阴谋论

阴谋论者认为,美国为了让自己卷入战争,蓄意放进偷袭的日军并酿成损失,以获取参战的理由。不过,这些说法并不能站住脚。

从1941年12月8日起,一直有关于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被蒙蔽这么久和美国官方对日本计划知道多少的争论。有人说,不同的人(一些理论说罗斯福或其它美国官员以及丘吉尔和英国人或其它什么人或所有这些人)事前知道,并可能容忍或甚至促进了它的发生以使美国进入大战。

阴谋论的支持论点主要有:马歇尔对如此重要文件是以民用书信机关、罗斯福在国际事务上倾于同盟国的明显态度、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都正好调开、橘色计划中提到日本对珍珠港的威胁等问题。 

反对阴谋论者则认为美国不太可能以牺牲人命换来参战的民意、珍珠港美国伤亡人数过多,即使只有少量飞机攻击了珍珠港也和大量飞机进攻有相同效果,即“美国领土受到攻击”,没有必要以如此大的牺牲换取参战。

而珍珠港阴谋论最大的致命伤是,除了珍珠港、日军也接续攻打了威克岛、关岛、菲律宾等美国基地,此一情况下,无论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或失败,美国都是必然要参战的。此说的另一大破绽是,美国海军多属保守派,未认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并不会将其视为海战主力而特意调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即将拆迁的这里,曾让美国遭遇珍珠港“耻辱一天”

珍珠港突袭过去七十多年后,这里刷过漆,装过空调。但那间回响着20世纪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军事命令之一的屋中的摆设,自1941年2月以来几乎未动。

日本海上自卫队鹿屋航空基地大楼。图片来源:The Telegraph

过去几十年,这里刷过漆,装过空调。但除此之外,那间回响着20世纪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军事命令之一的屋中的摆设,自1941年2月以来几乎未动。

这座四层的办公大楼位于九州(Kyushu)最南端曾隶属日本帝国海军的鹿屋空军基地(Kanoya Air Base),始建于1936年。偷袭珍珠港美军舰队的密令,正是从这里发出的。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发起的与美英等同盟国的全面战争,正始于1941年12月7日的这场袭击。如今,这栋建筑将被拆除。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的说法,当年为偷袭珍珠港制定策略而秘密召开的“鹿屋会议”,就是在这栋大楼二层的一个35平米的房间中进行的。这处房间目前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航空联队的接待室,屋中仍保留着74年前召开会议时的装饰。

墙上的浅浮雕保存了下来,指挥官候见室内的装饰灯具和镶板也依然如昨。然而,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曾为日本谋划在太平洋地区开辟二战新战场的这栋建筑将被夷为平地。今年年初,基地中一栋五层高的新楼已经竣工,3月起,已陆续有人员从老楼迁入。

这个房间被认为曾用于制定对美国驻珍珠港海军进行袭击的计划。图片来源:The Telegraph

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共关系专员森英克史(Katsushi Mori)表示,由于抗震性不达标,“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拆除它”。

他对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我们本希望能把屋中的浮雕切割下来,转移到为基地人员新建的大楼,但它们太脆弱。我们只能在新楼中用复制品替代它们,而(拆下的)它们只能作为装饰。”拆除工作将从本月开始。

1941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Isoroku Yamamoto)曾下令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Onishi Takijiro),要求其研究利用航母对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发动攻击的可行性。

大西泷治郎把舰队参谋、海军少佐源田实(Minoru Genda)叫到他的办公室,要求这位战术专家研究如何实施进攻,并在两周内递交计划书。

源田实共提交了两份计划书,其中一份被采纳。此后,日军开始在鹿屋空军基地进行秘密训练。鱼雷轰炸机和常规轰炸机从这里的两条跑道起飞,在与珍珠港和夏威夷地形相近的鹿儿岛湾(Kagoshima Bay)进行实战训练。

1941年10月30日,珍珠港俯视图。图片来源:U.S. National Archives

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在对珍珠港的偷袭行动中,日本皇家海军共出动六艘航母和353架飞机,击沉及重创美军八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摧毁188架美军飞机,造成美方2,403人死亡,1,178人受伤。而日本方面付出的代价仅为损失29架飞机、五艘袖珍潜艇,65名军人阵亡或失踪。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总统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说》,宣示12月7日是美国“活在耻辱中的一天”。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

尽管事后一些作家以类似“美军航母都不在军港内”等理由称,美英政府中的高层人士事先知悉日军的突袭计划,却放任甚至鼓励这一事件发生,以使美国卷入战争,但这种阴谋论的说法并不为主流历史学家接受。

尽管最初在日本看来,他们的偷袭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但除去不在军港的航母,他们也未能摧毁美国海军在珍珠港储量庞大的燃料仓库以及舰船修理设施,而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很快重整旗鼓。

仅仅六个月后,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击退日本海军,得到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逆转了太平洋战区的局面。这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之一。

在二战后期,鹿屋空军基地成为“神风”特攻队起飞执行针对攻击冲绳的美国舰队实施自杀式袭击的基地之一。基地博物馆中,有908名执行自杀任务的飞行员肖像,还有他们的诀别信以及其他个人物品。

战争结束后,该基地曾被美军短暂占领,但在1952年被交还日本。目前,它是日本位于九州的主要海军基地,从这里起飞的远程巡逻机主要负责监控日本南部的空中和海上情况。

即将消失的办公大楼,并不会成为消失的记忆。美国人会忘记参战前遭遇的“耻辱一天”吗?

在袭击中被炸弹击中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舰上共有1,177名官兵丧生。图片来源:Wikipedia

日本对美国动武的背后

日本的战线从亚洲大陆铺开到更广泛的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战争的直接参与,改变了二战的格局。

1941年7月24日,罗斯福总统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与中国的军队,并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包括石油和钢铁在内的多项战略资源,并冻结日本在美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也跟进。出口禁运使向来依赖美国石油的日本受到重大打击。

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也显示不排除武力干预的可能性。在日本试图以外交谈判解决却接连碰壁,德国进攻苏联,南进无后顾之忧后,日本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的可能性。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指挥官山本五十六认为,必须在美国军事能力动员起来前先将其力量摧毁。他将视线放到了美国太平洋的前线基地珍珠港。美国1940年的士兵人数仅有25万人,而已全面动员的日本有400万名士兵,能在其未组织人力前迅速攻占菲律宾,甚至进攻美国本土。在消灭美国于太平洋的舰队后,日本可以畅所无阻的南下进攻。

山本五十六将攻击珍珠港的计划定为“Z作战”。他与大西泷治郎、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等人一起拟定作战细节,在5月9日于东京海军参谋一年一度的兵棋演习中,向同僚告知Z计划。大部分军官认为他的想法过于鲁莽,甚至做出会被歼灭的结果推断,但他力排众议,使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最终批准了该计划。

日本翔鹤号(Shokaku)航空母舰上,正为第二波攻击做准备的零式战斗机。图片来源:Wikipedia

消失的第三波攻击

对珍珠港的突袭中,日本在发起两波进攻后放弃了第三波攻击。与一年多前德军在欧洲战场上放走34万盟军的敦刻尔克战役相似,日军的谨慎可能让他们失去了进一步重挫美国海军的绝好机会。但是,谁能为这个“如果”下历史结论呢?

在两轮攻击后,已对美军舰队造成重创的日本放弃了本可能造成决定性致命打击的第三波攻击。源田实和山口多闻(Tamon Yamaguchi)都建议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Chuichi Nagumo)中将下令再次攻击,以摧毁美军更多油料、鱼雷、船坞和基础设施,但南云忠一却回应“已达到预期战果”,下令撤回本土。

一般认为,南云忠一放弃第三波攻击的原因在于,日方认为行动已取得预期效果,达到主要目的;而此时美方已开始组织反击,反击强度上升;此外,日方并不清楚美军航母的位置,以及美军空军基地还有多少能形成战斗力的飞机;加之舰队燃油紧张,又担心战斗中损失更多飞机,日军最终选择返航。

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南云忠一若发起第三波攻击,对美军造成的损失会超过战舰的损失。如果珍珠港被彻底摧毁以致丧失其基地功能,美军舰队势必撤回本土,预估将使美军对太平洋的反攻推延一年;而美国后来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则认为,这将把太平洋战争延长两年。

相关阅读:敦刻尔克奇迹:希特勒放走34万盟军的背后

 

一架被炸毁的波音B-17C轰炸机。图片来源:U.S. Navy

阴谋论

阴谋论者认为,美国为了让自己卷入战争,蓄意放进偷袭的日军并酿成损失,以获取参战的理由。不过,这些说法并不能站住脚。

从1941年12月8日起,一直有关于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被蒙蔽这么久和美国官方对日本计划知道多少的争论。有人说,不同的人(一些理论说罗斯福或其它美国官员以及丘吉尔和英国人或其它什么人或所有这些人)事前知道,并可能容忍或甚至促进了它的发生以使美国进入大战。

阴谋论的支持论点主要有:马歇尔对如此重要文件是以民用书信机关、罗斯福在国际事务上倾于同盟国的明显态度、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都正好调开、橘色计划中提到日本对珍珠港的威胁等问题。 

反对阴谋论者则认为美国不太可能以牺牲人命换来参战的民意、珍珠港美国伤亡人数过多,即使只有少量飞机攻击了珍珠港也和大量飞机进攻有相同效果,即“美国领土受到攻击”,没有必要以如此大的牺牲换取参战。

而珍珠港阴谋论最大的致命伤是,除了珍珠港、日军也接续攻打了威克岛、关岛、菲律宾等美国基地,此一情况下,无论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或失败,美国都是必然要参战的。此说的另一大破绽是,美国海军多属保守派,未认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并不会将其视为海战主力而特意调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