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点剧读 棉花
从北京密云,到浙江桐庐,再到湖南湘西,近日慢综艺《向往的生活》第三季盛大回归,并一举登上微博热搜。
2017年,以《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为代表的慢综艺,区别于“情节性强、节奏紧凑、对抗性质浓”的快综艺,虽然被指抄袭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在当时仍然以“还原生活最本真”的创作态度吸睛,受到了一众观众的热捧。
如今,两年过去,不少慢综艺逐渐被淘汰。《向往的生活》自开播以来,也是争议不断,其第三季的开播又会为行业带来哪些启示呢?
打造田园情结的情感出口,慢生活实为都市特供
《向往的生活》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为最大亮点,第一季总导演王征宇却在访谈中如此解读,“不是去农村,也不是去乡间,其实只要离开城市就够了。”而节目组想要呈现的“向往的生活”,也恰恰迎合了都市青年们对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工作压力、乐享美好慢节奏生活的渴望。
在节目中,美食和萌宠是田园情结的两大支撑点。美食堪称自给自足乡村生活的重头戏,其带给人的幸福感和治愈感,也无需赘述。从洗菜、切菜、热油、下锅的分工有序,到围桌而食的大快朵颐,感动到大家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有关于食物的那些情感记忆。第一季中,黄磊为迎接戚薇和佟丽娅大展厨艺,但显然让戚薇想起亲人而落泪的熏鱼,比卖相更胜一筹的水煮肉和辣子鸡,更令人动容。
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也是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鸟鸣、犬吠和炊烟,是很多人关于乡村的记忆。本季中家养宠物柴犬,其数量由2增加到6,在之前节目出过镜的小H和小O,带着他们的孩子“锅、碗、瓢、盆”回归,共同组成“卖萌担当”。
节目中营造出远离喧嚣的“生活在别处”,意境的确很美,甚至有观众在收看节目后,选择离开城市,去乡下租个小院,却被现实劝退后。而复盘综艺,节目中满院疑似从花卉市场批发而来的花草、干净整洁却没有炉灶的厨房、铺有地毯的木质地板,一应俱全的羊圈、鸡圈、菜地和果园,都并非普通的乡村实貌,更像是经旅游包装后的农家乐。此种设定下,要想让观众通过节目,对工作、生活、情感进行深入思考,以发现缓缓流淌的生活本真,难度着实不小。
节目重心逐渐偏移,核心竞争力是否丢失?
“一所房子,一条狗,三四个人,时而三五知己好友来访,做做饭,聊聊天,或是温暖的安慰,或是爱的互怼,或是倾囊相授,这便是《向往的生活》的全部内容。”从节目一二季的宣传和邀请的嘉宾中,不难看出《向往的生活》对展现圈内友情的的尝试。
宋丹丹到访“蘑菇屋”前的来电,让何炅根据声音就辩别出来电者的身份;赵宝刚故意戴上口罩进行伪装,黄磊却能从其走路的姿势就猜出自己昔日的恩师;黄磊还曾在老歌中,怀念故友陈志远,“陈志远去世后,从此不再唱歌。”
这份不同于其他综艺节目邀请陌生明星参与游戏,而是从节目常驻嘉宾出发的做法,曾让《向往的生活》多了些人情味,也多了几分特别。但随着节目的走红,从第二季起,《向往的生活》也同其他综艺一样,不可避免成为艺人宣传走穴的重要站点。动辄七八人的年轻艺人团队入住蘑菇屋,虽人声鼎沸却并不有趣,甚至还为此出现了各家粉丝为爱豆镜头少鸣不平的互怼互踩现象。
本季中,对于《向往的生活》是回归初心还是偏向商业宣传的疑问,或许可以从目前曝出的节目嘉宾阵容中略知一二。除了首期嘉宾叶一茜、周笔畅以及黄雅莉,网友还曝出接下来几期嘉宾陈伟霆、毛不易、张继科、李子璇、尤长靖、仝卓等。
而对于节目内容,《向往的生活》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似乎也不再显著。在最新一期的预告中,2005届《超级女声》的部分成员,齐声歌唱《想唱就唱》,让大家为国内早期爱豆们在14年间不同际遇而泪目的同时,也引发了节目内容由生活服务纪实节目,到乡村访谈节目的隐忧。
自曝痕迹博热度,观众更愿看到真实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会看上去不费吹灰之力。”这则励志的段子,也像是这款慢综艺的真实写照。
此前,节目组总导演王征宇曾在访谈中,大谈创作之道,比如准备佛跳墙这道菜时,节目组为了能让嘉宾吃上蘑菇,前一天跑到山上去洒水让蘑菇长出来。而这与所谓的“农事的时令变化其实并不是完全可控的”、“依托于大自然的节目属性”的采访口径,并不一致。此番言论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嘲讽,以及对精心设计好的剧本的不喜。
在访谈中,导演王征宇还讲述了,节目组对蘑菇屋周围所有邻居,展开诸如家庭成员、工作及其在家时段等详细信息的调查工作,大谈利用剪辑拼凑事件、打乱时间线以及为嘉宾树人设的幕后故事。期间,他还对陈赫和刘宪华的艺能感大加赞赏,称赞陈赫不怕牺牲自己的形象,明明一夜没睡赶来十分辛苦,却在节目中故意装作不愿意干活的样子,为节目制造看点。
而对于刘宪华,本季中其退出常驻嘉宾、由新成员张子枫接替的变动,热度不小,此举更被不少观众戏称为“朴实无华”。3月10日,刘宪华就曾发布长文宣布告别《向往的生活第三季》节目,后被曝其或因筹备音乐作品,无缘节目录制,所以决定暂别《向往的生活》,但其实他的退出在粉饰过后,也难言体面。对于其年逾三十还用力过猛装傻充愣的逗逼人设,观众早就表露不满,还曾发起过声势不小的抵制,而这显然与节目组对于观众的收视预期,并不一致。
重视情感和情怀,是一个好的现象,注重节目套路的流水线化探索,也无可指摘。但或许,在节目不断加大创新力度、转变创作思路的同时,虚心听取观众声音、不轻易看低观众智商的态度,才是许多综艺或者影视作品,得以保证持续吸引力的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