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声 李威
中国式父女关系的微妙之处在于,彼此之间有着很深的情感连接,却又在女儿的婚恋问题上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这种微妙既来自于中国式父亲一贯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来自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更大的代际差异。
对于代际恋爱观察综艺《女儿们的男朋友》的主创团队而言,这种微妙却能迸发出更多火花的关系,也正是开启一场价值观碰撞的优选场景之一。在观察女儿恋爱的过程中,父亲们对自己女儿的情感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彼此的和解与理解。
对于观众而言,背景不同的观察员、理念各异的老父亲和类型多样的小情侣在节目中不断进行着排列组合,形成了一个小而复杂的社会缩影,让他们能够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另一方面,节目中不同类型情侣的表现,观察员与父亲们的讨论又会将观众带入到一场关于家庭、教育、伴侣、成长的大讨论中,在讨论和思辨中,完成对代际关系的重新认知。
01 | 构筑一个社会的缩影
在这样一档节目中,观察样本的选择将变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覆盖最大多数的观众,为他们带去情感的共鸣;又要拥有能够快速被观众所熟知的记忆点,帮助完成这档综艺节目所应有的核心表达和输出。
一个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社会缩影在节目中被建立了起来。秦沛和姜丽文、张潮和张晔子、黄日华和黄芷晴、范志毅和范斯晶四组父女嘉宾的组合,则为这个缩影提供了最基础的框架,点缀其中的则是观察员和女儿们的男朋友。
其中,四位父亲代表的家庭,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秦沛和黄日华更开通,范志毅对女儿的教育属于“放养型”,而张潮比较传统。四位女儿也是性格迥异,姜丽文的自信中带有一丝天真,张晔子爽朗却没有安全感,黄芷晴觉得父亲那样的是“理想型”,范斯晶在男友面前更像男友。
这样的观察样本设定,保证了一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企鹅影视天马工作室总监、《女儿们的男朋友》监制李笑就曾透露称,每一对嘉宾的寻找和筛选,都需要考虑到他们每个人的相处方式和日常活动。不同的成长方式会造就不同的个性和特色。
而且,“女儿真人秀+父亲观察”的节目设定,让女儿及其男朋友的日常生活成为推动节目进程的关键内容,而爸爸坐在演播室中边观察、边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加深了对女儿的了解。事实上,在节目中,这个设定为父女之间的和解已然架起了一座桥梁。
02 | 在别人的恋爱中找到自己
在这个基础上,节目更容易实现对更大范围内观众的情感带入和情感投射,让他们置身于节目构筑出的社会的缩影中,在情侣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在观察员与父亲们的交流中去理解代际之间的不同价值观和立场。
整个过程都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对真实场景保持了有距离但又敏锐的跟拍,记录了女儿们和男朋友在镜头前的真实恋爱关系。带有明星光环、如偶像剧一样浪漫的恋爱过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准备生日惊喜、求生欲大测试、游乐场中的小心机这样的日常细节。
在演播室中的父亲们关注的点也不再仅仅是女儿们的恋爱进行得浪不浪漫,而是开始为女儿的创业不顺落泪,在女儿为男朋友准备生日惊喜时心里泛“酸”,也开始讨论如何看待打游戏,男女朋友之间频频接吻是否合适这样的话题。
让节目中的恋爱过程回归真实,是《女儿们的男朋友》这档节目能够突破恋爱观察类节目撒糖和吃柠檬的固有模式的基础。这些细节往往也会出现在普通人的恋爱过程当中,观众会比照节目中所出现的恋爱桥段去思考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即便不能完全贴合,在节目中观众依然可以看到自己的部分恋爱生活和恋爱中的部分自己。在节目营造的情感共鸣中,观众将从四对情侣中体会到恋爱过程的酸甜苦辣,并更加能够理解应该如何去爱一个人。
03 | 恋爱观察中的代际和解
作为一档切入父女、恋人双重关系的恋爱观察类节目,《女儿们的男朋友》的出现,其实也是当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当下的用户需求在综艺上的一种体现。这也是腾讯视频自制综艺所一直奉行的一种创新逻辑,即从现实生活和用户需求中去寻找创造力。
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连续5年下降,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近十年来新低,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婚恋已经成为一个综艺创新的母题。
从《非诚勿扰》到《中国式相亲》,再到《女儿们的男朋友》,婚恋类综艺的更新换代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且不断地在增强自身输出议题、影响社会讨论方向的能力。这一点在《女儿们的男朋友》中显得更为明显。
在节目中,父亲观察女儿恋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不同代际之间进行的一种无声的交流。而观察员与父亲们的讨论过程同样也是不同代际碰撞的一部分。其次,在节目之外,观众通过节目对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老一辈的想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也是节目促成代际交流的方式。
“原生家庭”、“报喜不报忧”、“高房价让年轻人选择租房结婚”等话题在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婚恋的范畴,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宽泛的讨论领域中。以婚恋为由头,节目构建了一个实现代际交流的平台,不同代际的价值观在这里进行碰撞,促成不同代际之间的沟通与和解。
这一点在张潮与张晔子父女之间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张晔子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的外表下面,隐藏着因父母离异、父亲忙于工作疏于与她相处留下的创伤,甚至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参加节目使这些问题有了一个集中的引爆点,让张潮看到了女儿封闭多年的内心世界,也促使女儿张晔子更勇敢地去理解过去,走出郁积多年的心结。
在六期节目中,张潮成为了流泪次数最多的爸爸,第一次是在获悉女儿陷入财务困难的时候,而最后一次是在节目末尾听到女儿表示要“考虑婚姻”,并理解自己时,前者更多是愧疚,后者更多是欢喜。这种和解并不仅仅存在于张潮、张晔子这对父女之间,也给所有观看过节目的观众,提供了一个与上一代亲人去互相理解,与过去的遗憾和解的范式。
正如李笑在描绘对节目的期待时所说的那样,“这个节目可以照见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关注自己的时候,其实有一个人也一直在关注我们,那就是父母。通过这个节目,我们也希望当代年轻人们能够尝试去跟父母做一次沟通,哪怕迈出些许一小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