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唐俊
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申通地铁,600834.SH)27日发布了2018年财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同比减少0.03%;净利润3064.29万元,同比减少40.7%,这是其连续第5年净利润下降。
申通地铁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负责上海地铁1号线(莘庄-上海火车站)的经营业务,以及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业务,其中一号线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2%左右,剩余8%为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收入。
申通地铁的净利润从2014年至今一直在下滑,营收也从2015年下滑至今。申通地铁将2018年的净利润下降归因于大修理费用的增加。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开通,线路老旧导致维修费用居高不下。去年1号线的大修费花去了7936万元,同比增加64%。
地铁运营成本连年增加,也是近年来申通地铁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2014到2018年间,1号线的运营成本增加了15%,但在这期间地铁票价并未改变。上海地铁的票价是2005年制定的,已有近14年未涨价。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在承受运营成本增加的压力。今年2月份开始,武汉、南京地铁相继涨价,沈阳在3月份召开了涨价听证会,深圳也提出了相应的涨价方案。
除了票务收入,政府补助是地铁公司的另一收入来源。申通地铁2018年共获得政府的公交扶持资金2020.57万元,占其净利润的近2/3。
2018年,得益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加,上海地铁全路网客流整体明显上升,全年路网共运送乘客37.06亿人次,同比增长4.87%。新开的线路包括9号线三期、17号线、浦江线、5号线南延伸段、13号线二、三期,轨道交通服务范围辐射至曹路、青浦、浦江镇、奉贤、张江等区域,吸引了大量新增客流。
持续上升的全路网客流也给1号线换乘客流带来增长。去年1号线客流小幅增长0.02%,年总客运量为3467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95.01万人次,其中换乘客流比例为51.9%。
上海地铁1号线已运营26年,经营模式上已经基本稳定,申通地铁希望开拓其他业务以增加收入。2014年申通地铁注册了子公司上海地铁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去年又成立了上海地铁新能源有限公司,并开拓投资板块业务。
同2018年年报一起公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申通地铁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了81.63%,主要得益于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物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及上实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两个投资项目,投资收益合计约1511.17万元。
申通地铁预计2019年营业收入约7.34亿元,营业成本约6.8亿元。地铁融资租赁公司计划新增业务规模不超过10亿元,新能源公司(光伏及节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预算约1.07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