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张建平 研究员 刘桓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合作论坛日前于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五个更”作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彰显了中国扩大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以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人民。
“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过近6年的发展历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成就,包括“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基本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的主骨架建设。实现了从最初的经济走廊规划、顶层发展设计到一系列重点项目的验收,顺利完成了“大写意”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通过扩大开放与发展中国家一起寻找经济增长的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沿线国家的民生改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同时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多国家共识的达成,“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更扎实推进、更可持续发展、更高标准要求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带一路”作为区域合作平台,其最终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产业链、价值链,更好地参与到全球化中去,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一带一路”、世界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做出的实际行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球格局经历深刻变化、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继续扩大开放不仅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还将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做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用“五个更”阐明了未来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具体来看“五个更”有以下几层深意:
一是中国由“政策型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
下一阶段中国将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放宽市场准入、更多领域实行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是中国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外商投资法》的颁布为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更加自由、公平的投资和经营奠定了法律基础,是中国在国际投资自由化、制度化方面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是中国由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转变的标志。
“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等举措将突破简单的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改革,“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将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贸易自由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更宽领域的市场准入和更低的关税水平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外资企业、更多的国际产品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中已经摆脱幼稚产业保护阶段进入自由公平竞争的阶段。中国已经突破利用政策优惠吸引外资、利用政策保持市场份额的“政策型开放”阶段,未来中国将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规则的开放不仅包括在项目建设中的规则、标准要与国际高标准对接,还包括在自贸协定谈判中对接更广泛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融入更多的新议题。
二是注重政策的一惯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在新阶段做出的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削减关税、与更多国家地区达成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安排等一系列举措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建立在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政策选择。《外商投资法》是对开放的制度性保障,那么更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则是法律有效执行的保障。
未来中国不仅要完善开放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在政策落实以及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清除行政性壁垒,更重要的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探索建设“国际协议履约执行机制”,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履约执行能力,为建设更加公平有序的国际市场环境探路,在“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三是注重对接国际规则,回应国际关切。
“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这一方面是回应国际舆论关切,表明未来中国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同时积极对接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为未来达成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公平竞争的保障。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长,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外资流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技术含量更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也更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世界各国尊重知识价值的共识,同时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高级比较优势的保障。未来将主要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执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等方面进行突破。
四是更注重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超大规模经济可以产生强烈的市场外溢和政策外溢效应,外溢效应的大小与双方经济关联度有高度相关性。“一带一路”建设在相关国家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
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3-2018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由1.09万亿美元增长到了1.27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也在稳步增长且投资领域不断拓展,至2017年双向投资流量已经达到217.2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关联度、相互依存度日益上升。各类市场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必须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甚至在全球大国之间进行协调,提高政策实行的精准度和效率,避免扰动全球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不仅包括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策和规划的对接,还包括沿线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融资机制、金融监管协作、环保政策协调等。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大国,还要充分发挥外汇政策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风险防范、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