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受益于中国经济热潮最明显的现代重工和斗山而言,它们对中国市场的梦想正逐步在现实遭遇中被击破,而一向以高质量著称的竞争对手日本小松(Komatsu)、日立建机则持续在高端挖掘机市场享有可观的利润。
在位于韩国港口城市蔚山的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工厂传送带上,每台挖掘机上都贴有其最终目的地。它们出厂之后,将被运送至中东、拉美、非洲,这也是现代重工试图开拓全球新兴市场的证明。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4日报道,现代重工和斗山(Doosan Infracore)两家韩国挖掘机制造商,曾一度占据中国市场40%的份额。但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和基建热潮降温,主打价格牌的韩国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十年前,现代重工和斗山这两家韩国企业通过其低价策略,曾一度领先于日本小松和美国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企业。
自2012年以来,特别是2014年,中国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一直在收缩,中国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小。今年头4个月,中国新开工面积则同比下降17%,建筑设备市场的关键产品——挖掘机设备的销量也随之不断下滑。
尽管韩国机械制造厂商意识到了这个现状,正努力开拓全球其他新兴市场,但现代重工建筑设备主管李承晚(Rhee Sang-gi)仍然担心不已。李承晚对《金融时报》表示,再多的地域扩张也无法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没有一个市场可以取代中国。“我们原以为今年将好于去年,结果却更糟。”他说。
2014年,现代重工在华销售3743台挖掘机,远低于1.85万台的销售记录。同期,斗山在中国的销量也从2.21万台降至6905台。
“在中国遭受痛苦的并非只有韩国制造商,每家制造商都是如此。只是韩国企业遭受的痛苦超过了其他公司。”远大证券(Yuanta Securities)分析师李载园(Lee Jae-won)对《金融时报》说。
《金融时报》指出,韩国公司一向以低价打开中国市场的策略,但这种策略使它们更容易遭遇到中国对手的挑战。中国机械设备制造商三一重工(Sany Heavy Industry)能向客户开出更低的价格,这也使得三一重工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6.6%升至2015年一季度的17%。
与此同时,一向以高质量著称的竞争对手,日本小松、日立建机(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和神户制钢(Kobe Steel),则继续在高端挖掘机市场与美国卡特彼勒享有可观的利润。过去五年,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翻番至11%。
这很容易令人想到同为韩国企业的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不仅遭受到苹果的竞争,还得与中国的小米、魅族等厂商抢占市场。
今年一季度,现代重工和斗山在中国挖掘机的市场份额已分别缩小至5%和7%。
当然,除了激烈的竞争,中国挖掘机市场自身也在萎缩。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中国挖掘机总销量同比减少了49%。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无论韩国挖掘机制造商如何抢夺市场份额,它们在中国的辉煌也只能停留在过去了。
伴随在中国销量的持续下降,现代重工建筑设备业务今年第一季度营业额下降21%,同时集团整体出现1925亿韩元(约合10.78亿元人民币)营运亏损。
李承晚对《金融时报》表示:“他所在的部门永远不能停止重振在华业务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忘记过去的辉煌,必须非常现实。”
“现代重工还在开发其他市场时因受到世界复杂形势的影响:公司在俄罗斯的营收受到俄卢布汇率暴跌的打击;在利比亚,自从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被推翻以来,现代重工在该国的可观销量则彻底受阻。”李承晚对《金融时报》补充道,“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印度市场的长期潜力。”
去年,现代重工在印度挖掘机市场份额达到20%。
斗山也采取了措施以减轻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公司在2007年以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制造商山猫(Bobcat)以开拓北美业务。2015年第一季度,斗山在北美和大洋洲的营收占其建筑设备营收的69%,中国占11%。
来源:FT中文网
原标题:韩国工程机械厂商中国梦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