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德仁天皇会见的首位外国大使来自中国,未借助翻译畅谈25分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德仁天皇会见的首位外国大使来自中国,未借助翻译畅谈25分钟

对于日本社会对“令和”一词出处的争议问题,程永华曾说,令和这一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也有很多日本朋友了解到中国汉代张衡《归田赋》早有类似表述,这正好说明中日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一脉相承。

德仁天皇夫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9日,日本德仁天皇夫妇在住所赤坂御所与即将离任的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夫妇会面。日本媒体报道说,这是德仁天皇即位后首次会见外国大使。

据《日经新闻》报道,天皇夫妇笑着与大使夫妇握手,德仁天皇与精通日语的程永华未借助翻译,畅谈了约25分钟。

天皇在位期间,除了在新上任和离任时与大使会面外,大使驻日时间超过三年后进行恳谈也已成为惯例。现年64岁的程永华于2010年2月就任,创下中国驻日大使的最长纪录。

此前,程永华7日在自己的离任招待会上致辞称:“希望人们充分认识到,维持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健全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

据共同社报道,当时出席招待会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中两国对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共同承担着巨大责任”。安倍强调说:“虽然邻国之间会有国家利益的碰撞,但正是这种时候,必须坚定地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为出席6月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而访问日本,安倍表示,“非常期待能切实地交换意见。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发展关系,构建日中新时代”。

程永华曾在4月接受日本富士电视台《重磅新闻》新闻节目直播专访,在谈及对日本的印象时,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发展差距确实很大,日本在经济和科技水平上明显领先中国,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等问题,当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也开始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18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日本制造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这些都是日本的强项,在中国国内也很受关注。在很多方面,中国和日本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日本即将进入令和时代,日本社会对“令和”一词是出自日本还是中国古籍有些争议的问题,程永华表示,年号问题属于日本内政,作为外国大使不便评论。令和这一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也有很多日本朋友了解到中国汉代张衡《归田赋》早有类似表述,“在我看来这正好说明中日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一脉相承”。

程永华在离任之前在《日经新闻》发表文章,阐述了中日关系恢复到正常轨道,将通过对话开拓新时代的见解。全文如下:

推动中日关系迈上新台阶

文 | 程永华

我即将卸任中国驻日本大使。出使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度九年三个月,并以此作为自己40余年外交生涯的最后一站,我深感荣幸。对为我履职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日本各界人士深表感谢。

作为1973年新中国首批公派日本的留学生和在日本学习、工作累计30年的外交官,我的职业生涯伴随中日关系的发展变迁。特别是我任驻日本大使期间中日关系历经波澜起伏,一度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的局面。能够与中日有关人士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的发展,此时传出接力棒我既感到无悔,也认为有责任对这些年来中日关系的经验教训作出总结,为我们未来维护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发展中日关系要维护政治基础,把握正确方向。长期以来,中日双方先后达成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确立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明确了处理两国间重大敏感问题的规则,也为两国关系定义了战略互惠的内涵。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史证明,只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及有关共识精神得到切实遵守,两国关系就能稳定健康发展,反之就会遇到困难和波折。在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的今天,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仍将继续成为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发展中日关系要深化经贸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中日经济高度互补,即使在两国关系跌入谷底的那几年,双边贸易、投资仍保持了较大规模,近两年“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创新合作对话等中日务实合作的新平台、新机制不断涌现,都充分说明中日经贸合作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两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具有共性,同时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均深深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全球性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双方利益契合点还将不断增多。双方应立足周边,放眼世界,积极推动RCEP、中日韩FTA谈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发展中日关系要巩固友好纽带,促进民心相通。今天的中日关系既有着两国两千年交往的历史积淀,也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两国各界有识之士“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不懈努力。当前中日关系虽实现重回正轨,但两国国民感情仍有提升的空间。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对发展中日关系不可或缺。双方应充分发挥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民间友好基础深厚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共同点,持之以恒开展两国民众特别是肩负两国未来的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中日关系改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发展中日关系要着眼长远大局,妥处矛盾分歧。中日比邻而居,两国各领域联系紧密,利益深度融合,两国关系的好坏对彼此都利益攸关,其重要性不会因任何人喜欢或讨厌对方国家而改变。国与国之间存在分歧在所难免。中日之间既有历史纠葛,也有现实分歧。经历了前些年的曲折之后,两国社会应对今后的中日关系形成更多成熟、理性的思考。当两国之间出现矛盾分歧时应明辨是非曲直,审慎判断关于两国关系的各种声音是出于个人好恶和私利,还是真正的国家利益,着眼各自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中日关系大局看待两国关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管控矛盾分歧,寻求解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本已进入令和时代,走向新时代的中日关系面临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临别之际,衷心祝愿中日关系向好发展,我也愿继续为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贡献力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德仁天皇会见的首位外国大使来自中国,未借助翻译畅谈25分钟

对于日本社会对“令和”一词出处的争议问题,程永华曾说,令和这一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也有很多日本朋友了解到中国汉代张衡《归田赋》早有类似表述,这正好说明中日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一脉相承。

德仁天皇夫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9日,日本德仁天皇夫妇在住所赤坂御所与即将离任的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夫妇会面。日本媒体报道说,这是德仁天皇即位后首次会见外国大使。

据《日经新闻》报道,天皇夫妇笑着与大使夫妇握手,德仁天皇与精通日语的程永华未借助翻译,畅谈了约25分钟。

天皇在位期间,除了在新上任和离任时与大使会面外,大使驻日时间超过三年后进行恳谈也已成为惯例。现年64岁的程永华于2010年2月就任,创下中国驻日大使的最长纪录。

此前,程永华7日在自己的离任招待会上致辞称:“希望人们充分认识到,维持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健全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

据共同社报道,当时出席招待会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中两国对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共同承担着巨大责任”。安倍强调说:“虽然邻国之间会有国家利益的碰撞,但正是这种时候,必须坚定地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为出席6月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而访问日本,安倍表示,“非常期待能切实地交换意见。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发展关系,构建日中新时代”。

程永华曾在4月接受日本富士电视台《重磅新闻》新闻节目直播专访,在谈及对日本的印象时,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发展差距确实很大,日本在经济和科技水平上明显领先中国,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等问题,当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也开始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18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日本制造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这些都是日本的强项,在中国国内也很受关注。在很多方面,中国和日本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日本即将进入令和时代,日本社会对“令和”一词是出自日本还是中国古籍有些争议的问题,程永华表示,年号问题属于日本内政,作为外国大使不便评论。令和这一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也有很多日本朋友了解到中国汉代张衡《归田赋》早有类似表述,“在我看来这正好说明中日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一脉相承”。

程永华在离任之前在《日经新闻》发表文章,阐述了中日关系恢复到正常轨道,将通过对话开拓新时代的见解。全文如下:

推动中日关系迈上新台阶

文 | 程永华

我即将卸任中国驻日本大使。出使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度九年三个月,并以此作为自己40余年外交生涯的最后一站,我深感荣幸。对为我履职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日本各界人士深表感谢。

作为1973年新中国首批公派日本的留学生和在日本学习、工作累计30年的外交官,我的职业生涯伴随中日关系的发展变迁。特别是我任驻日本大使期间中日关系历经波澜起伏,一度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的局面。能够与中日有关人士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的发展,此时传出接力棒我既感到无悔,也认为有责任对这些年来中日关系的经验教训作出总结,为我们未来维护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发展中日关系要维护政治基础,把握正确方向。长期以来,中日双方先后达成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确立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明确了处理两国间重大敏感问题的规则,也为两国关系定义了战略互惠的内涵。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史证明,只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及有关共识精神得到切实遵守,两国关系就能稳定健康发展,反之就会遇到困难和波折。在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的今天,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仍将继续成为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发展中日关系要深化经贸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中日经济高度互补,即使在两国关系跌入谷底的那几年,双边贸易、投资仍保持了较大规模,近两年“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创新合作对话等中日务实合作的新平台、新机制不断涌现,都充分说明中日经贸合作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两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具有共性,同时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均深深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全球性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双方利益契合点还将不断增多。双方应立足周边,放眼世界,积极推动RCEP、中日韩FTA谈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发展中日关系要巩固友好纽带,促进民心相通。今天的中日关系既有着两国两千年交往的历史积淀,也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两国各界有识之士“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不懈努力。当前中日关系虽实现重回正轨,但两国国民感情仍有提升的空间。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对发展中日关系不可或缺。双方应充分发挥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民间友好基础深厚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共同点,持之以恒开展两国民众特别是肩负两国未来的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中日关系改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发展中日关系要着眼长远大局,妥处矛盾分歧。中日比邻而居,两国各领域联系紧密,利益深度融合,两国关系的好坏对彼此都利益攸关,其重要性不会因任何人喜欢或讨厌对方国家而改变。国与国之间存在分歧在所难免。中日之间既有历史纠葛,也有现实分歧。经历了前些年的曲折之后,两国社会应对今后的中日关系形成更多成熟、理性的思考。当两国之间出现矛盾分歧时应明辨是非曲直,审慎判断关于两国关系的各种声音是出于个人好恶和私利,还是真正的国家利益,着眼各自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中日关系大局看待两国关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管控矛盾分歧,寻求解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本已进入令和时代,走向新时代的中日关系面临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临别之际,衷心祝愿中日关系向好发展,我也愿继续为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贡献力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