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做号党”揭秘暴利江湖:雇上千小编,年入3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做号党”揭秘暴利江湖:雇上千小编,年入3亿

这些薅自媒体羊毛的人,也成为了资讯平台洪荒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

 

文|螺旋实验室

在外人眼中,这群人是炮制网络垃圾的标题党、无良小编。

但是对于平台来说,他们所贡献的内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撑起了平台很大一部分的用户流量。

在不同的语境中,这群人的头衔也不尽相同,自媒体工作室、做号党、MCN、内容创业者等等,但是似乎都不足以完全概括此类人群的全部特征。

从今日头条到天天快报,从手机百度到趣头条,你可以在任意一个资讯平台上轻松搜到他们产出的内容作品,或标题抢眼,或封面撩人,总之有着大把诱惑着你点击阅读的理由。

而一旦你点击阅读之后,他们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在不断攀升的阅读量背后,他们可以从平台获取价格不等的流量分成。

数以百计乃至千计的账号汇聚在一起,可能背后操控的还是同一批人,他们批量生产爆款,但似乎又从不产出内容,搬运、抄袭、洗稿成为了外界给他们贴的最常见的标签。

存在即合理,这些薅自媒体羊毛的人,也成为了资讯平台洪荒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

(以下内容根据某自媒体工作室创始人口述整理,有删改)

风乍起

2015年,一款名叫今日头条的APP横空出世,成为了很多人手机中的新宠,基于千人千面的推荐机制,让不少人一“刷”就停不下来。

那个时候的我,在中原某省会城市从事着新媒体方面的工作,也第一次见识到了今日头条的威力。

因为工作性质,在公司运营了一个头条号,日常就是发一些生活方面的伪原创文章,除了能够获得可观的阅读量之外,还能够落下一笔意外之财。

记得有一次在头条上发表过一篇几十万阅读量的文章,第二天后台就收到了一百多元的流量分成。

而写作那篇文章的过程,不过是网上东拼西凑了诸多真假难辨的素材,揉在一起变成了一篇所谓的原创文章,花费的时间不过短短半个多小时。

而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就能够带来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对于一个月薪不过三四千块钱的编辑来说,这样丰厚的投入产出比实在太过诱人。

于是我在业余时间注册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开始在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伪原创写作。

“写”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业余做自媒体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本职工作。

在那个月的平台收益到账之后,我正式辞去了公司的工作,全职加入到了自媒体写作的行列。

早期的自媒体平台是一块潜力巨大的金矿,而且对于作者的限制极少,只要不是太出格的内容,配上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和封面,就能轻松获得平台的推荐和分发。

对于图文领域来说,可能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就能带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阅读量,换算成为具体收益的话,可能在几百块钱到上千块钱不等。

不管内容如何漏洞百出、逻辑混乱,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可以直达读者,也不需要像微信公众号一样积累原始粉丝,10w+对于那个时候的头条写作者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家常便饭。

而在视频领域,获取收益的方法更加简单粗暴,比较常见的套路是截取一段电视剧的片段,配上一个话题性十足的标题,就可以发布出去坐等收益。

而往往这样的内容又颇受用户喜爱,让不少先吃螃蟹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除了剪辑电视剧之外,剪辑电视节目和发布国外视频也是一种常见的玩法,总之一句话: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的搬运工。

不止是今日头条,早期的资讯平台几乎都默许创作者的这种行为,而且在内容审查方面极为宽松,作者根本不需要考虑平台规则,一个字“干”就完了。

有点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的我还停留在单兵作战的阶段,虽然手上已经有了好几个账号,每个月的收入也是以前坐班拿工资的几倍之多,但是比起那些已经批量操作的团队来说,获得的收益还是小巫见大巫。

直到2016年底,去到山东某城市参加一次自媒体培训,才真正让我见识到了自媒体行业的暴利。

红利期爆发

2016年,在另一位做自媒体收益的朋友介绍之下,我去山东参加了一个自媒体创业主题的培训活动。

我当时的状态,每个月的平台收益约在一万多元左右,但是瓶颈也在慢慢浮现,有一个账号因为抄袭被原作者投诉,已经遭受到了平台的封禁。

朋友告诉我说,你可以去学习一下工作室的玩法,他们有很多“套路”。

到了山东之后,按照事先约定的地址来到了主办方的公司,与其说是培训,更像是在公司内部举行的一个交流会,当时到场的约有十几人,不少也是专门从外地赶过来“学习考察”。

主办方的开场也很直接,在屏幕上直接晒出了他们账号的后台收益截图,六个月的时间,单账号总收益超到20万。

老实说那次的培训还是有不少干货的,不过更多传授的是方法论而非价值观,尤其在平台收益机制上,他们比普通的创作者有着更深的理解。

比如自媒体账号的权重问题,有原创标签的账号比非原创的账号能够获得更多的推荐,单价(一般是指每万次阅读所带来的收益分成)也要更高。

对于平台日益完善的查重机制,他们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他们使用类似于论文查重的软件,测试文章的原创程度,达到多少百分比之后才会正式发布出去。

还有扣税机制,个人主体账号的税率在20%,而公司主体账号则为3%。

此外还有包括哪些领域容易出爆文,哪几个时间段发文最好等细节,主办方安排的讲师也传授的非常到位。

培训到最后,主持人表示如果想继续学习整套的自媒体做号流程,可以给他们公司交3000块钱,一对一辅导,甚至可以在他们公司上班一段时间亲身体会。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次培训会带来了的冲击是巨大的,他推翻了我之前从事新媒体工作时的很多个人经验,打开了一扇自媒体创收的大门。

培训结束之后,我虽然没有留在他们公司继续考察,但还是心甘情愿地交了3000块钱,后期通过网络上和他们的一对一交流,逐渐摸清了其中的门路。

回到家之后,按照培训时老师传授的流程,我先是注册了公司,然后用公司主体申请了很多自媒体平台的账号,其中遇到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也都老师的指导下一一攻克。

比如选择主攻那些领域,当时他推荐的是娱乐、社会、奇闻等话题性比较强的领域,还有包括如何统一提现,爆文素材怎么找,如何逃避平台的扣分等。

现在来看,当时的3000块钱还是花得挺值的。

唯一和其他工作室有所不同的,当时因为手头资金有限,并没有招聘正式员工,只是找了一个朋友合伙,同时雇了很多兼职写手写稿子,至于稿费的标准也是按照老师的建议,一百个字一块钱,爆文了再加点奖励。

对于很多个人自媒体来说,这个稿费标准可能是他们大跌眼镜,但是很负责任地说,这个是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愿意供稿的写手大有人在。

对于这些写手,给他们制定的标准也不高,五六百字的文章,只要达到原创度没有错别字和明显语病一律照单全收,有些熟练的写手十几分钟就能写出一篇。

这样的工作室流程,让我的自媒体事业迅速提升了一个台阶,而且还赶上了后来的一大波红利。

2017年,自媒体平台的竞争开始大规模爆发,除了今日头条之外,百度百家号,UC大鱼号,腾讯企鹅号等内容平台纷纷砸下重金,对外喊出的补贴口号让无数工作室闻风而动。

百家号宣布投入全年100亿内容分成,企鹅号10亿元补贴扶持和2亿元投资基金,头条号10亿元悟空问答补贴,大鱼号新增大鱼奖金,网易号、一点号等平台也有不同的激励政策出台。

对于工作室来说,这些新兴的平台就像是一块块裸露在地表之上的金矿,只要稍微花点心思,一切收益都仿佛触手可及。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不少经历了今日头条初创期的自媒体工作室来说,他们对于平台的规则和玩法再熟悉不过,即便换到新的平台,也能迅速开启薅羊毛模式。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7年底的百家号,一篇一百多万阅读量的文章,就能够带来三四千块钱的分成,最高的一个账号,单月产出过5w+的收益。

黄金时代

和其他微商、分销等互联网圈子不同,自媒体工作室的圈子是我见过为数不多能够坦承相待的利益集体,可能是因为大家的收入来源都是平台,各凭本事吃饭,各凭套路挣钱。

我所在的城市做自媒体工作室的还不算太多,像山东、江西等地,做自媒体的可谓是遍地开花,之前引起网络热议的“农妇做自媒体月入过万”,也就是来自于山东省的某个村庄。

尽管本地的工作室圈子规模有限,但是大家彼此之间也愿意互通有无,在2017年之后我的工作室开始招聘正式员工,有的时候也会和其他的工作室交换员工学习,了解不同的自媒体玩法。

比方说我们工作室百家号做得好,你就可以派员工过来上两个星期的班,了解我们的运作流程,但是相对应的,我也会派员工去你们公司坐班,学习你们在大鱼号或者企鹅号运营上的成功经验。

除了这种行业间的交流之外,还会有一些资源置换,比方说批量过原创的方法,视频剪辑的方法,最新的平台信息共享等。

事实上在最近的一两年,整个做自媒体圈子里的生态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生产链条,在其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挣钱。

比方说前面提到的自媒体写手,这个群体目前还大量存在,而且价格也一如从前,唯一改变的可能是生产力的提升,现在已经有不少AI写作的工具开始被工作室使用。

内容生产链条甚至还吸引来了一些数据公司的进入,他们通过批量采集的方式,能够实时更新各个平台上的高阅读量爆文,为工作室提供写作方向和爆文素材。

当然他们的服务也并不是免费的,需要购买他们的会员才能够使用爆文采集软件的全部功能。

甚至于后来还有人开发出了专门针对于自媒体工作室的SAAS工作台,可以实时监控员工的写作状况,工作室每个账号的阅读量及收益等具体数据。

还有一些检测文章原创度的软件也在不断更新,成为了工作室获得平台高推荐的利器。

当然,这些也都不是免费的。

相比较这些技术流的供应商,一些工作室也开始接一些账号买卖的业务,由于不少平台的自媒体账号都有类似于新手期的设置,工作室会买入大量的新手期账号,自己通过方法将号养成能够获得高推荐高收益的“原创号”,再转手倒卖,从中赚取差价。

当时比较抢手的百家原创号,一个就能卖到1500元左右的价格。

对于平台日益加强的稿件审查机制,各个工作室也都有不同的方式应对,比如为了避开单一主体,用员工的身份证注册账号,为了使账号摆脱批量号的嫌疑,有些工作室还花钱购买了VPN,使得每个账号的IP地址都不一样。

这一切的准备,都是基于平台大量的补贴和内容分成,自媒体工作室的内容水平在这几年其实提升的程度有限,无非是搬运变成伪原创,抄袭变成洗稿,但是生产效率却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良而大大提升,所获得的收益也水涨船高。

潮水褪去

2018年的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另一位工作室老板发的动态,“朋友1000多人的自媒体公司,一年做三个多亿的营业额,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如果不是业内人士,还会以为这是一条炫富的动态,但是在内行人看来,这真的是学习的榜样。

当时我手下的二十多号员工,平均每人每个月也能做出两万多的收益,如果扩大到1000多人,每年也是两个多亿。

但是为什么很少有工作室敢扩大到千人的规模,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行都是在挣快钱,如果贸然增加人手,平台收益一旦收窄,员工越多的公司所遭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这种苗头已经在逐渐蔓延,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大多心知肚明。

和很多互联网新兴事物一样,自媒体平台也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合规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越来越严苛的内容准入机制,还有不断下降的收益。

一方面是平台早期的投入已经收到成效,头部的自媒体平台形成了聚集效应,即便后续没有太大投入,也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者进入,继续为平台生产内容。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外部的监管压力,去年开始的“剑网行动”让不少工作室都遭了殃,甚至迎来全面封号的灭顶之灾。

而一直隐藏在自媒体行业的弊病也正在一个接一个的爆雷,一味追求流量的打法就意味着有些底线在被突破。

去年滴滴顺风车案,不幸遇难的女乘客引发全社会关注,为了追逐流量,有些自媒体账号扒出了女乘客生前的微博账号,并把她的照片不打码就发布在了平台上。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这种文章形式自然不会出现在他们的笔下,但是对于做自媒体挣钱的工作室来说,这样的文章意味着流量,代表着收益。

果不其然,带着女乘客照片的文章很快突破百万阅读量,并且引来了众多账号的疯狂洗稿。

但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这种文章也遭受到了更多的舆论抨击,第二天,所有平台的相关文章被做下线处理,账号遭受不同程度的处罚。

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很深,不仅仅是这些自媒体心安理得吃人血馒头的震惊,还有对于未来的思考。

如果继续做低俗擦边球的内容,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想做深度和高质量原创,老实说我和我的团队都没有内容生产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过去的两三年,我们一直都在挣快钱,这个月产出内容,下个月提现收钱,这种模式才能支撑我们走到现在。

如果现在开始转型做IP,做高质量内容,这个过程可能痛苦且漫长。

比起平台风向的改变,平台收益的下调显然还更让我们恐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个平台的收益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到今年更是接近腰斩。

比如收益最高的百度百家号,每万次阅读量的收益单价已经从去年最高的四十块钱,跌到了现在的十几块。

腾讯企鹅号的变动还要更大,5月15日开始,企鹅号取消了账号“首发”标签,这种类型的账号以往每个月都能带来好几万的收益。

一个月之前,企鹅平台的“首发”号能够卖出2万元一个的高价,而如今已经一文不值。

虽然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是谁都没想到来的会这么快。

转型与未来

从今年过年后,我身边的工作室不少已经开始慢慢拓展新的模式,有的转型做自媒体培训,去收割那些和三年前的我一样懵懂的新鲜韭菜,有的则发力刚刚兴起的短视频,试着找寻下一个所谓的自媒体风口。

最近比较火的抖音电商带货,已经吸引了不少工作室进入,据他们说还尚在红利期,而且和之前的自媒体工作室模式也有着相通之处。

对于大型工作室来说,现在的转型比起几年前已经容易很多,因为毕竟手握着几年自媒体工作室攒下来的物质基础,短时间的成本支出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最值得庆幸的工作室,是已经被平台吸纳成为了MCN机构,这也得益于他们在过去对于未来形势的超前判断,提前养了一批内容质量更高的原创账号,使得在风口过去之后,成为为数不多能够安全着陆的团队。

当然也不乏有的工作室老板在赚够了能够花一辈子的钱之后,解散公司从这个行业里彻底退出,在不同的城市买上几套房子,耐心等待着下一个适合自己的风口。

还有一批工作室,就是像我这样,虽然明知高潮和辉煌已不再,但还是苦苦支撑分食着最后一点的红利。

对比过去,我们这批被知名自媒体称为“做号党”的不知名自媒体人士,已经到了快要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雷军说: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

马云说:风停了,摔死的都是猪。

曾经在自媒体风口飞的太久的我们,现在确实要面临怎么摔才不太难看的问题了。

不过即使是猪,我们虽然一直不招人待见,但也曾做过最肥的那一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做号党”揭秘暴利江湖:雇上千小编,年入3亿

这些薅自媒体羊毛的人,也成为了资讯平台洪荒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

 

文|螺旋实验室

在外人眼中,这群人是炮制网络垃圾的标题党、无良小编。

但是对于平台来说,他们所贡献的内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撑起了平台很大一部分的用户流量。

在不同的语境中,这群人的头衔也不尽相同,自媒体工作室、做号党、MCN、内容创业者等等,但是似乎都不足以完全概括此类人群的全部特征。

从今日头条到天天快报,从手机百度到趣头条,你可以在任意一个资讯平台上轻松搜到他们产出的内容作品,或标题抢眼,或封面撩人,总之有着大把诱惑着你点击阅读的理由。

而一旦你点击阅读之后,他们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在不断攀升的阅读量背后,他们可以从平台获取价格不等的流量分成。

数以百计乃至千计的账号汇聚在一起,可能背后操控的还是同一批人,他们批量生产爆款,但似乎又从不产出内容,搬运、抄袭、洗稿成为了外界给他们贴的最常见的标签。

存在即合理,这些薅自媒体羊毛的人,也成为了资讯平台洪荒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

(以下内容根据某自媒体工作室创始人口述整理,有删改)

风乍起

2015年,一款名叫今日头条的APP横空出世,成为了很多人手机中的新宠,基于千人千面的推荐机制,让不少人一“刷”就停不下来。

那个时候的我,在中原某省会城市从事着新媒体方面的工作,也第一次见识到了今日头条的威力。

因为工作性质,在公司运营了一个头条号,日常就是发一些生活方面的伪原创文章,除了能够获得可观的阅读量之外,还能够落下一笔意外之财。

记得有一次在头条上发表过一篇几十万阅读量的文章,第二天后台就收到了一百多元的流量分成。

而写作那篇文章的过程,不过是网上东拼西凑了诸多真假难辨的素材,揉在一起变成了一篇所谓的原创文章,花费的时间不过短短半个多小时。

而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就能够带来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对于一个月薪不过三四千块钱的编辑来说,这样丰厚的投入产出比实在太过诱人。

于是我在业余时间注册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开始在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伪原创写作。

“写”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业余做自媒体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本职工作。

在那个月的平台收益到账之后,我正式辞去了公司的工作,全职加入到了自媒体写作的行列。

早期的自媒体平台是一块潜力巨大的金矿,而且对于作者的限制极少,只要不是太出格的内容,配上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和封面,就能轻松获得平台的推荐和分发。

对于图文领域来说,可能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就能带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阅读量,换算成为具体收益的话,可能在几百块钱到上千块钱不等。

不管内容如何漏洞百出、逻辑混乱,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可以直达读者,也不需要像微信公众号一样积累原始粉丝,10w+对于那个时候的头条写作者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家常便饭。

而在视频领域,获取收益的方法更加简单粗暴,比较常见的套路是截取一段电视剧的片段,配上一个话题性十足的标题,就可以发布出去坐等收益。

而往往这样的内容又颇受用户喜爱,让不少先吃螃蟹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除了剪辑电视剧之外,剪辑电视节目和发布国外视频也是一种常见的玩法,总之一句话: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的搬运工。

不止是今日头条,早期的资讯平台几乎都默许创作者的这种行为,而且在内容审查方面极为宽松,作者根本不需要考虑平台规则,一个字“干”就完了。

有点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的我还停留在单兵作战的阶段,虽然手上已经有了好几个账号,每个月的收入也是以前坐班拿工资的几倍之多,但是比起那些已经批量操作的团队来说,获得的收益还是小巫见大巫。

直到2016年底,去到山东某城市参加一次自媒体培训,才真正让我见识到了自媒体行业的暴利。

红利期爆发

2016年,在另一位做自媒体收益的朋友介绍之下,我去山东参加了一个自媒体创业主题的培训活动。

我当时的状态,每个月的平台收益约在一万多元左右,但是瓶颈也在慢慢浮现,有一个账号因为抄袭被原作者投诉,已经遭受到了平台的封禁。

朋友告诉我说,你可以去学习一下工作室的玩法,他们有很多“套路”。

到了山东之后,按照事先约定的地址来到了主办方的公司,与其说是培训,更像是在公司内部举行的一个交流会,当时到场的约有十几人,不少也是专门从外地赶过来“学习考察”。

主办方的开场也很直接,在屏幕上直接晒出了他们账号的后台收益截图,六个月的时间,单账号总收益超到20万。

老实说那次的培训还是有不少干货的,不过更多传授的是方法论而非价值观,尤其在平台收益机制上,他们比普通的创作者有着更深的理解。

比如自媒体账号的权重问题,有原创标签的账号比非原创的账号能够获得更多的推荐,单价(一般是指每万次阅读所带来的收益分成)也要更高。

对于平台日益完善的查重机制,他们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他们使用类似于论文查重的软件,测试文章的原创程度,达到多少百分比之后才会正式发布出去。

还有扣税机制,个人主体账号的税率在20%,而公司主体账号则为3%。

此外还有包括哪些领域容易出爆文,哪几个时间段发文最好等细节,主办方安排的讲师也传授的非常到位。

培训到最后,主持人表示如果想继续学习整套的自媒体做号流程,可以给他们公司交3000块钱,一对一辅导,甚至可以在他们公司上班一段时间亲身体会。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次培训会带来了的冲击是巨大的,他推翻了我之前从事新媒体工作时的很多个人经验,打开了一扇自媒体创收的大门。

培训结束之后,我虽然没有留在他们公司继续考察,但还是心甘情愿地交了3000块钱,后期通过网络上和他们的一对一交流,逐渐摸清了其中的门路。

回到家之后,按照培训时老师传授的流程,我先是注册了公司,然后用公司主体申请了很多自媒体平台的账号,其中遇到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也都老师的指导下一一攻克。

比如选择主攻那些领域,当时他推荐的是娱乐、社会、奇闻等话题性比较强的领域,还有包括如何统一提现,爆文素材怎么找,如何逃避平台的扣分等。

现在来看,当时的3000块钱还是花得挺值的。

唯一和其他工作室有所不同的,当时因为手头资金有限,并没有招聘正式员工,只是找了一个朋友合伙,同时雇了很多兼职写手写稿子,至于稿费的标准也是按照老师的建议,一百个字一块钱,爆文了再加点奖励。

对于很多个人自媒体来说,这个稿费标准可能是他们大跌眼镜,但是很负责任地说,这个是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愿意供稿的写手大有人在。

对于这些写手,给他们制定的标准也不高,五六百字的文章,只要达到原创度没有错别字和明显语病一律照单全收,有些熟练的写手十几分钟就能写出一篇。

这样的工作室流程,让我的自媒体事业迅速提升了一个台阶,而且还赶上了后来的一大波红利。

2017年,自媒体平台的竞争开始大规模爆发,除了今日头条之外,百度百家号,UC大鱼号,腾讯企鹅号等内容平台纷纷砸下重金,对外喊出的补贴口号让无数工作室闻风而动。

百家号宣布投入全年100亿内容分成,企鹅号10亿元补贴扶持和2亿元投资基金,头条号10亿元悟空问答补贴,大鱼号新增大鱼奖金,网易号、一点号等平台也有不同的激励政策出台。

对于工作室来说,这些新兴的平台就像是一块块裸露在地表之上的金矿,只要稍微花点心思,一切收益都仿佛触手可及。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不少经历了今日头条初创期的自媒体工作室来说,他们对于平台的规则和玩法再熟悉不过,即便换到新的平台,也能迅速开启薅羊毛模式。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7年底的百家号,一篇一百多万阅读量的文章,就能够带来三四千块钱的分成,最高的一个账号,单月产出过5w+的收益。

黄金时代

和其他微商、分销等互联网圈子不同,自媒体工作室的圈子是我见过为数不多能够坦承相待的利益集体,可能是因为大家的收入来源都是平台,各凭本事吃饭,各凭套路挣钱。

我所在的城市做自媒体工作室的还不算太多,像山东、江西等地,做自媒体的可谓是遍地开花,之前引起网络热议的“农妇做自媒体月入过万”,也就是来自于山东省的某个村庄。

尽管本地的工作室圈子规模有限,但是大家彼此之间也愿意互通有无,在2017年之后我的工作室开始招聘正式员工,有的时候也会和其他的工作室交换员工学习,了解不同的自媒体玩法。

比方说我们工作室百家号做得好,你就可以派员工过来上两个星期的班,了解我们的运作流程,但是相对应的,我也会派员工去你们公司坐班,学习你们在大鱼号或者企鹅号运营上的成功经验。

除了这种行业间的交流之外,还会有一些资源置换,比方说批量过原创的方法,视频剪辑的方法,最新的平台信息共享等。

事实上在最近的一两年,整个做自媒体圈子里的生态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生产链条,在其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挣钱。

比方说前面提到的自媒体写手,这个群体目前还大量存在,而且价格也一如从前,唯一改变的可能是生产力的提升,现在已经有不少AI写作的工具开始被工作室使用。

内容生产链条甚至还吸引来了一些数据公司的进入,他们通过批量采集的方式,能够实时更新各个平台上的高阅读量爆文,为工作室提供写作方向和爆文素材。

当然他们的服务也并不是免费的,需要购买他们的会员才能够使用爆文采集软件的全部功能。

甚至于后来还有人开发出了专门针对于自媒体工作室的SAAS工作台,可以实时监控员工的写作状况,工作室每个账号的阅读量及收益等具体数据。

还有一些检测文章原创度的软件也在不断更新,成为了工作室获得平台高推荐的利器。

当然,这些也都不是免费的。

相比较这些技术流的供应商,一些工作室也开始接一些账号买卖的业务,由于不少平台的自媒体账号都有类似于新手期的设置,工作室会买入大量的新手期账号,自己通过方法将号养成能够获得高推荐高收益的“原创号”,再转手倒卖,从中赚取差价。

当时比较抢手的百家原创号,一个就能卖到1500元左右的价格。

对于平台日益加强的稿件审查机制,各个工作室也都有不同的方式应对,比如为了避开单一主体,用员工的身份证注册账号,为了使账号摆脱批量号的嫌疑,有些工作室还花钱购买了VPN,使得每个账号的IP地址都不一样。

这一切的准备,都是基于平台大量的补贴和内容分成,自媒体工作室的内容水平在这几年其实提升的程度有限,无非是搬运变成伪原创,抄袭变成洗稿,但是生产效率却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良而大大提升,所获得的收益也水涨船高。

潮水褪去

2018年的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另一位工作室老板发的动态,“朋友1000多人的自媒体公司,一年做三个多亿的营业额,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如果不是业内人士,还会以为这是一条炫富的动态,但是在内行人看来,这真的是学习的榜样。

当时我手下的二十多号员工,平均每人每个月也能做出两万多的收益,如果扩大到1000多人,每年也是两个多亿。

但是为什么很少有工作室敢扩大到千人的规模,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行都是在挣快钱,如果贸然增加人手,平台收益一旦收窄,员工越多的公司所遭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这种苗头已经在逐渐蔓延,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大多心知肚明。

和很多互联网新兴事物一样,自媒体平台也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合规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越来越严苛的内容准入机制,还有不断下降的收益。

一方面是平台早期的投入已经收到成效,头部的自媒体平台形成了聚集效应,即便后续没有太大投入,也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者进入,继续为平台生产内容。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外部的监管压力,去年开始的“剑网行动”让不少工作室都遭了殃,甚至迎来全面封号的灭顶之灾。

而一直隐藏在自媒体行业的弊病也正在一个接一个的爆雷,一味追求流量的打法就意味着有些底线在被突破。

去年滴滴顺风车案,不幸遇难的女乘客引发全社会关注,为了追逐流量,有些自媒体账号扒出了女乘客生前的微博账号,并把她的照片不打码就发布在了平台上。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这种文章形式自然不会出现在他们的笔下,但是对于做自媒体挣钱的工作室来说,这样的文章意味着流量,代表着收益。

果不其然,带着女乘客照片的文章很快突破百万阅读量,并且引来了众多账号的疯狂洗稿。

但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这种文章也遭受到了更多的舆论抨击,第二天,所有平台的相关文章被做下线处理,账号遭受不同程度的处罚。

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很深,不仅仅是这些自媒体心安理得吃人血馒头的震惊,还有对于未来的思考。

如果继续做低俗擦边球的内容,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想做深度和高质量原创,老实说我和我的团队都没有内容生产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过去的两三年,我们一直都在挣快钱,这个月产出内容,下个月提现收钱,这种模式才能支撑我们走到现在。

如果现在开始转型做IP,做高质量内容,这个过程可能痛苦且漫长。

比起平台风向的改变,平台收益的下调显然还更让我们恐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个平台的收益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到今年更是接近腰斩。

比如收益最高的百度百家号,每万次阅读量的收益单价已经从去年最高的四十块钱,跌到了现在的十几块。

腾讯企鹅号的变动还要更大,5月15日开始,企鹅号取消了账号“首发”标签,这种类型的账号以往每个月都能带来好几万的收益。

一个月之前,企鹅平台的“首发”号能够卖出2万元一个的高价,而如今已经一文不值。

虽然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是谁都没想到来的会这么快。

转型与未来

从今年过年后,我身边的工作室不少已经开始慢慢拓展新的模式,有的转型做自媒体培训,去收割那些和三年前的我一样懵懂的新鲜韭菜,有的则发力刚刚兴起的短视频,试着找寻下一个所谓的自媒体风口。

最近比较火的抖音电商带货,已经吸引了不少工作室进入,据他们说还尚在红利期,而且和之前的自媒体工作室模式也有着相通之处。

对于大型工作室来说,现在的转型比起几年前已经容易很多,因为毕竟手握着几年自媒体工作室攒下来的物质基础,短时间的成本支出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最值得庆幸的工作室,是已经被平台吸纳成为了MCN机构,这也得益于他们在过去对于未来形势的超前判断,提前养了一批内容质量更高的原创账号,使得在风口过去之后,成为为数不多能够安全着陆的团队。

当然也不乏有的工作室老板在赚够了能够花一辈子的钱之后,解散公司从这个行业里彻底退出,在不同的城市买上几套房子,耐心等待着下一个适合自己的风口。

还有一批工作室,就是像我这样,虽然明知高潮和辉煌已不再,但还是苦苦支撑分食着最后一点的红利。

对比过去,我们这批被知名自媒体称为“做号党”的不知名自媒体人士,已经到了快要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雷军说: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

马云说:风停了,摔死的都是猪。

曾经在自媒体风口飞的太久的我们,现在确实要面临怎么摔才不太难看的问题了。

不过即使是猪,我们虽然一直不招人待见,但也曾做过最肥的那一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