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奔跑吧”VS“向往的生活” 巅峰角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奔跑吧”VS“向往的生活” 巅峰角逐

两档综艺,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综艺制作理念,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文|传媒情报局

随着若干大IP综艺陆续播出,综艺市场的热度也逐级升高。不论竞技综艺的火爆,抑或选秀综艺的刺激,还是生活体验类综艺的惬意,迎合潜在受众的同时,也为广告主触及目标客户构建桥梁。历来,周5黄金档是综艺竞争高地,当下这个时间段,引人注目的节目当属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和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二者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角逐。

传播力分析

传播力层面,本文将通过一揽子指标多维度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看下表1

注:收视率是两期节目的平均值,4+,CSM50城;爱奇艺热度是每期热度最高值的均值;播量,“奔跑吧”是腾讯视频播量数据两期均值,“向往的生活”芒果TV两期播量均值,截止日期均为5月9日;百度搜索指数和360关注度指数均为趋势平均值;微博话题是截止到5月9日的各自的总话题阅读量;豆瓣评分是各自在豆瓣上的评分。

从表1中可以了解到,“奔跑吧”与“向往的生活”,二者在电视的传播方面,前者要稍稍高于后者,但是后者比前者的收视份额要大一些。网络传播方面,爱奇艺的热度指标,“奔跑吧”要稍稍高于“向往的生活”;视频网站播量上,前者也显著高于后者。不过在网络搜索方面,不论百度搜索还是360搜索,呈现的平均指数“向往的生活”均显著高于“奔跑吧”。此外,“奔跑吧”与“向往的生活”二者在话题互动方面,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一倍;豆瓣评分,前者则显著低于后者。看图1、2、3

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看出以下4点:首先,就传播力而言,二者同属头部综艺,“奔跑吧”在电视以及网络端,各项指标稍稍好于“向往的生活”。其次,相比“奔跑吧”,“向往的生活”正获得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第三,话题性方面,“向往的生活”要显著低于“奔跑吧”,尽管二者均达百亿级,这更多反映节目内在的风格,更放大一点,是节目体现的文化。第四,在节目的评价上,观众更偏向“向往的生活”,这体现观众对节目观后的感想。

人群分析

电视端,“向往的生活”和“奔跑吧”,二者在受众人群年龄结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青少人群,主要是18岁以下,二者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前者比后者多1个百分点;中青年人群,18-40岁,后者的占比要比前者多近3个百分点;中老年人群,即40岁以上人群,则正好相反,前者比后者多两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两档综艺的人群结构比例相差并不太大,而人群年龄段段差异的部分,更多体现观众对节目的风格或是背后反映文化的一种偏好。看下图4

注:人群构成数据是两期节目的平均值, CSM50城。

网络端,“向往的生活”和“奔跑吧”,两档综艺,在视频端和网络搜索端的人群结构不尽相同。分别而言,网络视频端,少年人群,18岁以下,前者比后者多4个百分点;中青年人群,即18-40岁,正好反过来,前者比后者低4%;中老年人群则比例一样。网络搜索端,在人群结构上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少年人群,前者比后者低10%;中年人群,则是前者比后者高出15%;中老年人群,后者比前者高5个百分点。看下图5、6

注:数据来源,爱奇艺指数。

注:数据来源,360趋势。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向往的生活”少年人群和中老年人群更为偏好,“奔跑吧”则是中青年人群更为热衷。但在搜索人群结构上,则正好与之相反,搜索和关注“奔跑吧”的人群占比,少年人群和中老年人群要远高于“向往的生活”;中青年则关注“向往的生活”更多一些。

综艺节目的两种文化:左or右

当前炙手可热的两档综艺,“奔跑吧”,作为户外竞技真人秀,由明星领衔,分组PK,通过一系列游戏环节设置,以决出获胜的Family。节目节奏感强,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融明星、趣味、竞技及游戏于一体,给观众带来视觉上享受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休闲娱乐空间。该节目和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氛围,积进的社会风潮交相辉映。

与此相反,“向往的生活”,正如其名,节目更多是体现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该节目同样由明星领衔,作为明星生活纪实类真人秀,给观众展现出一副“复归田园,辛勤耕作,自力更生,诚挚待客,悠然自适”的桃园灯火炊烟图。节目轻松惬意,幽默打趣,人景相映,自然演绎,将农家乐趣,田园美景,人生奇遇以及明星的本色出演,打造成一幅完美的天人生态景观图。

两档栏目,本质上,代表了两种不同文化,“奔跑吧”实则顺应当下社会风潮和快节奏的生活氛围,社会偏右,节目紧跟着偏右。而“向往的生活”则通过节目来表达出人们内心渴求的生活情景,返璞归真,怡然自得,正如陶彭泽有诗所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向往的生活”更像是对当下社会风象的一种鞭挞,社会向右,我偏向左。正如前文人群分析,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前者还未涉世,后者遍历生活,对“向往的生活”更加向往;而中青年,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正与社会展开充分的实践,一边奔跑,一边看“奔跑吧”。而搜索数据,则更像是他们内心深处,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反思和审视。

广告主的取舍:快or慢

面对两档不同风格的综艺,广告主应该作何取舍呢?“奔跑吧”节奏明快,剧情紧张刺激,是快综艺的典范,其给广告主构建了可以高频露出的场景。“向往的生活”节奏悠然,演绎自然,是慢综艺的范例,它给广告主带来的是能够充分有效暴露品牌的环境。看表2

注:数据来源,引力植入大数据,第2期。

从表3中可以看到,“奔跑吧”共计6个品牌植入其中,“向往的生活”有9个品牌入驻,两档综艺的冠名均为乳业巨头。此外3C、美妆、食品、汽车等行业,两档节目均有品牌入驻。

聚焦两个乳企巨头,这两档综艺,一快一慢,冠名分别被二者摘得。当然这不能说“蒙牛”就偏好慢节奏的综艺,“伊利”则喜爱快节奏综艺。就“蒙牛”而言,同期它既冠名了“向往的生活”,又冠名了“创造营2019”,前者慢,可后者快,很巧妙地将两档不同风格的,均属头部的综艺进行组合。再看“伊利”,同期冠名很多综艺,也对不同风格的综艺进行有效组合。看图7

注:数据来源,引力植入大数据系统。

总结

“奔跑吧”和“向往的生活”的巅峰对决刚刚拉开序幕,二者孰优孰劣,孰好孰坏,文章看来并不应该成为关注的主题。两档综艺,实则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综艺制作理念,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都有各自的受众和拥趸,也有孕育各自人群的肥沃土壤。

对于广告主,并不能单纯以节目的风格以及背后反映的文化,作为取舍的标准。不同风格的节目,背后是偏好不同风格的人群,这些人群可能都是品牌的目标人群,只是节目价值取向的不同,故此必失彼。能在预算有效的范围内,进行多样性节目组合,是明智之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奔跑吧”VS“向往的生活” 巅峰角逐

两档综艺,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综艺制作理念,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文|传媒情报局

随着若干大IP综艺陆续播出,综艺市场的热度也逐级升高。不论竞技综艺的火爆,抑或选秀综艺的刺激,还是生活体验类综艺的惬意,迎合潜在受众的同时,也为广告主触及目标客户构建桥梁。历来,周5黄金档是综艺竞争高地,当下这个时间段,引人注目的节目当属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和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二者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角逐。

传播力分析

传播力层面,本文将通过一揽子指标多维度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看下表1

注:收视率是两期节目的平均值,4+,CSM50城;爱奇艺热度是每期热度最高值的均值;播量,“奔跑吧”是腾讯视频播量数据两期均值,“向往的生活”芒果TV两期播量均值,截止日期均为5月9日;百度搜索指数和360关注度指数均为趋势平均值;微博话题是截止到5月9日的各自的总话题阅读量;豆瓣评分是各自在豆瓣上的评分。

从表1中可以了解到,“奔跑吧”与“向往的生活”,二者在电视的传播方面,前者要稍稍高于后者,但是后者比前者的收视份额要大一些。网络传播方面,爱奇艺的热度指标,“奔跑吧”要稍稍高于“向往的生活”;视频网站播量上,前者也显著高于后者。不过在网络搜索方面,不论百度搜索还是360搜索,呈现的平均指数“向往的生活”均显著高于“奔跑吧”。此外,“奔跑吧”与“向往的生活”二者在话题互动方面,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一倍;豆瓣评分,前者则显著低于后者。看图1、2、3

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看出以下4点:首先,就传播力而言,二者同属头部综艺,“奔跑吧”在电视以及网络端,各项指标稍稍好于“向往的生活”。其次,相比“奔跑吧”,“向往的生活”正获得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第三,话题性方面,“向往的生活”要显著低于“奔跑吧”,尽管二者均达百亿级,这更多反映节目内在的风格,更放大一点,是节目体现的文化。第四,在节目的评价上,观众更偏向“向往的生活”,这体现观众对节目观后的感想。

人群分析

电视端,“向往的生活”和“奔跑吧”,二者在受众人群年龄结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青少人群,主要是18岁以下,二者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前者比后者多1个百分点;中青年人群,18-40岁,后者的占比要比前者多近3个百分点;中老年人群,即40岁以上人群,则正好相反,前者比后者多两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两档综艺的人群结构比例相差并不太大,而人群年龄段段差异的部分,更多体现观众对节目的风格或是背后反映文化的一种偏好。看下图4

注:人群构成数据是两期节目的平均值, CSM50城。

网络端,“向往的生活”和“奔跑吧”,两档综艺,在视频端和网络搜索端的人群结构不尽相同。分别而言,网络视频端,少年人群,18岁以下,前者比后者多4个百分点;中青年人群,即18-40岁,正好反过来,前者比后者低4%;中老年人群则比例一样。网络搜索端,在人群结构上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少年人群,前者比后者低10%;中年人群,则是前者比后者高出15%;中老年人群,后者比前者高5个百分点。看下图5、6

注:数据来源,爱奇艺指数。

注:数据来源,360趋势。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向往的生活”少年人群和中老年人群更为偏好,“奔跑吧”则是中青年人群更为热衷。但在搜索人群结构上,则正好与之相反,搜索和关注“奔跑吧”的人群占比,少年人群和中老年人群要远高于“向往的生活”;中青年则关注“向往的生活”更多一些。

综艺节目的两种文化:左or右

当前炙手可热的两档综艺,“奔跑吧”,作为户外竞技真人秀,由明星领衔,分组PK,通过一系列游戏环节设置,以决出获胜的Family。节目节奏感强,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融明星、趣味、竞技及游戏于一体,给观众带来视觉上享受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休闲娱乐空间。该节目和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氛围,积进的社会风潮交相辉映。

与此相反,“向往的生活”,正如其名,节目更多是体现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该节目同样由明星领衔,作为明星生活纪实类真人秀,给观众展现出一副“复归田园,辛勤耕作,自力更生,诚挚待客,悠然自适”的桃园灯火炊烟图。节目轻松惬意,幽默打趣,人景相映,自然演绎,将农家乐趣,田园美景,人生奇遇以及明星的本色出演,打造成一幅完美的天人生态景观图。

两档栏目,本质上,代表了两种不同文化,“奔跑吧”实则顺应当下社会风潮和快节奏的生活氛围,社会偏右,节目紧跟着偏右。而“向往的生活”则通过节目来表达出人们内心渴求的生活情景,返璞归真,怡然自得,正如陶彭泽有诗所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向往的生活”更像是对当下社会风象的一种鞭挞,社会向右,我偏向左。正如前文人群分析,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前者还未涉世,后者遍历生活,对“向往的生活”更加向往;而中青年,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正与社会展开充分的实践,一边奔跑,一边看“奔跑吧”。而搜索数据,则更像是他们内心深处,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反思和审视。

广告主的取舍:快or慢

面对两档不同风格的综艺,广告主应该作何取舍呢?“奔跑吧”节奏明快,剧情紧张刺激,是快综艺的典范,其给广告主构建了可以高频露出的场景。“向往的生活”节奏悠然,演绎自然,是慢综艺的范例,它给广告主带来的是能够充分有效暴露品牌的环境。看表2

注:数据来源,引力植入大数据,第2期。

从表3中可以看到,“奔跑吧”共计6个品牌植入其中,“向往的生活”有9个品牌入驻,两档综艺的冠名均为乳业巨头。此外3C、美妆、食品、汽车等行业,两档节目均有品牌入驻。

聚焦两个乳企巨头,这两档综艺,一快一慢,冠名分别被二者摘得。当然这不能说“蒙牛”就偏好慢节奏的综艺,“伊利”则喜爱快节奏综艺。就“蒙牛”而言,同期它既冠名了“向往的生活”,又冠名了“创造营2019”,前者慢,可后者快,很巧妙地将两档不同风格的,均属头部的综艺进行组合。再看“伊利”,同期冠名很多综艺,也对不同风格的综艺进行有效组合。看图7

注:数据来源,引力植入大数据系统。

总结

“奔跑吧”和“向往的生活”的巅峰对决刚刚拉开序幕,二者孰优孰劣,孰好孰坏,文章看来并不应该成为关注的主题。两档综艺,实则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综艺制作理念,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都有各自的受众和拥趸,也有孕育各自人群的肥沃土壤。

对于广告主,并不能单纯以节目的风格以及背后反映的文化,作为取舍的标准。不同风格的节目,背后是偏好不同风格的人群,这些人群可能都是品牌的目标人群,只是节目价值取向的不同,故此必失彼。能在预算有效的范围内,进行多样性节目组合,是明智之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