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北岳恒山,岩峦叠万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北岳恒山,岩峦叠万重

恒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唐代诗人贾岛曾用“岩峦叠万重”来描绘北岳的雄浑气象,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其群峰奔突的地貌特征。

文 | 环球YOLO精英 于伊人

主播 | 于伊人

编辑 | 美龄

闻名遐迩的悬空寺上载危岩,下临深潭,就神奇般地悬挂在翠屏峰峭崖悬壁之中。雕梁画栋的层层楼阁,檐角如翼,似要凌空而飞。

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 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为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而习惯被称为悬空寺。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悬空寺是因为当初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的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建成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堪称世界一绝。

悬空寺的整体格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而是巧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

远隔人烟,“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将一个平面延展的寺立体叠层化,从远处抬头望上去,看见的是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大诗人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挥笔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恒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唐代诗人贾岛曾用“岩峦叠万重”来描绘北岳的雄浑气象,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其群峰奔突的地貌特征。

仰眺恒山主峰天峰岭,悬崖峭壁上有一块石刻“恒宗”最为醒目,这气势磅礴两个朱红大字是明成化年间作品,笔力苍劲雄健,镌刻在绝壁,益见其隽秀。

从岭下沿着古人精心开凿的石阶北上,峰回路转,步步如云,这条路也因此被称为步云路,又称云路春晓。五月的时节,在山里依然是春光尚好,长长的步云路被红花绿草苍松翠柏装点得分外美丽,一丛丛山桃花鲜艳欲滴,灿若云霞,让人不觉想到白居易的那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爬山虽累,但还好有清凉的山风迎面扑来,清风送爽,松涛迎人,原来不觉已经来到虎风口。这里一侧是直泻的深谷,一侧是高耸的削壁,其势回环曲折。风从东南来,以口为纳;风从西北来,以口为出。年夜风不息,声如虎啸,即使是盛夏酷暑,也是凉风嗖嗖。

虎风口上临风屹立着一株号称“悬根松”的参天老松,根茎盘露在外,紧抓岩石,虬枝迸发,遮日留荫,宛如北岳大帝使者,在此迎客送客。“虎口悬松”是恒山的一大奇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多如媒海絮云,“岩腰曲处束长风,客至如投虎口中”,“自是风生因虎啸,虚丹何事触心惊”用此二句形容绝不为过。

恒山是道教文化名山,属三十六洞天中“第五洞天”。自西汉起,到唐代,道教名师云集,倒骑毛驴上恒山的张果老,便是久居恒山的仙道之一。相传张果老恒山修道时,经常系驴于此处小憩。一天,狂风大作,一只白额猛虎怒吼而出,白驴与其斗法,将古树根拔起,悬于地面,于是便有了 “虎口悬松”的典故。

恒山有个地方颇为神奇,就是靠近主峰的白云洞,刻有“白云灵穴”几个大字。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风雨来临,甘林遍野。俗话说:恒山戴帽,年夜雨必到。

徐霞客笔下的恒山是“瞰东西峰连壁聩,摧蜚丹流,其盘空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树,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又成河锦。石得树而碜峨倾嵌者,缘以突兀而尤古……”

恒山原本是道家的发祥地,而道教文化的玄妙,佛教文化的圣洁,儒家文化的风雅却都能在这里交相辉映,各显千秋。层峦叠嶂,磅礴苍润的北岳恒山或许没有华山之险,泰山之奇,但却有着雄浑博大的山岳风光,奇特多彩的人文景观,丰厚精深的历史文化,独特谜人的边塞风情和相映成趣的宗教氛围。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北岳恒山,岩峦叠万重

恒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唐代诗人贾岛曾用“岩峦叠万重”来描绘北岳的雄浑气象,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其群峰奔突的地貌特征。

文 | 环球YOLO精英 于伊人

主播 | 于伊人

编辑 | 美龄

闻名遐迩的悬空寺上载危岩,下临深潭,就神奇般地悬挂在翠屏峰峭崖悬壁之中。雕梁画栋的层层楼阁,檐角如翼,似要凌空而飞。

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 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为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而习惯被称为悬空寺。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悬空寺是因为当初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的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建成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堪称世界一绝。

悬空寺的整体格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而是巧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

远隔人烟,“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将一个平面延展的寺立体叠层化,从远处抬头望上去,看见的是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大诗人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挥笔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恒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唐代诗人贾岛曾用“岩峦叠万重”来描绘北岳的雄浑气象,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其群峰奔突的地貌特征。

仰眺恒山主峰天峰岭,悬崖峭壁上有一块石刻“恒宗”最为醒目,这气势磅礴两个朱红大字是明成化年间作品,笔力苍劲雄健,镌刻在绝壁,益见其隽秀。

从岭下沿着古人精心开凿的石阶北上,峰回路转,步步如云,这条路也因此被称为步云路,又称云路春晓。五月的时节,在山里依然是春光尚好,长长的步云路被红花绿草苍松翠柏装点得分外美丽,一丛丛山桃花鲜艳欲滴,灿若云霞,让人不觉想到白居易的那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爬山虽累,但还好有清凉的山风迎面扑来,清风送爽,松涛迎人,原来不觉已经来到虎风口。这里一侧是直泻的深谷,一侧是高耸的削壁,其势回环曲折。风从东南来,以口为纳;风从西北来,以口为出。年夜风不息,声如虎啸,即使是盛夏酷暑,也是凉风嗖嗖。

虎风口上临风屹立着一株号称“悬根松”的参天老松,根茎盘露在外,紧抓岩石,虬枝迸发,遮日留荫,宛如北岳大帝使者,在此迎客送客。“虎口悬松”是恒山的一大奇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多如媒海絮云,“岩腰曲处束长风,客至如投虎口中”,“自是风生因虎啸,虚丹何事触心惊”用此二句形容绝不为过。

恒山是道教文化名山,属三十六洞天中“第五洞天”。自西汉起,到唐代,道教名师云集,倒骑毛驴上恒山的张果老,便是久居恒山的仙道之一。相传张果老恒山修道时,经常系驴于此处小憩。一天,狂风大作,一只白额猛虎怒吼而出,白驴与其斗法,将古树根拔起,悬于地面,于是便有了 “虎口悬松”的典故。

恒山有个地方颇为神奇,就是靠近主峰的白云洞,刻有“白云灵穴”几个大字。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风雨来临,甘林遍野。俗话说:恒山戴帽,年夜雨必到。

徐霞客笔下的恒山是“瞰东西峰连壁聩,摧蜚丹流,其盘空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树,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又成河锦。石得树而碜峨倾嵌者,缘以突兀而尤古……”

恒山原本是道家的发祥地,而道教文化的玄妙,佛教文化的圣洁,儒家文化的风雅却都能在这里交相辉映,各显千秋。层峦叠嶂,磅礴苍润的北岳恒山或许没有华山之险,泰山之奇,但却有着雄浑博大的山岳风光,奇特多彩的人文景观,丰厚精深的历史文化,独特谜人的边塞风情和相映成趣的宗教氛围。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