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神州专车“营销”背后 赢家竟会是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神州专车“营销”背后 赢家竟会是他?

在昨天这场几度借力、几度反转的专车品牌之争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实是“柳氏传奇”。

神州专车火了。略显没节操地挖苦Uber,把“怪蜀黍”打成“怪蜀黎”,然后又在昨天晚上道歉并发送代金券显示诚意……如果只是为了上头条的话,神州专车的目的当然是达到了。虽然不免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是回头想想,这些噱头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新用户?

真的闹笑话了……

这里并不打算评判神州专车的商业道德和营销手段。在昨天这场几度借力、几度反转的专车品牌之争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柳氏传奇”。

怎讲?因为神州专车是联想控股投资的品牌,这人尽皆知,而柳传志老爷子即将在下周完 成或许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大手笔——见证联想控股在港股上市。神州专车这阵子的热闹或许与联想的喜事不无关系。但还有两位姓柳的姑娘在专车领域举足轻 重——大家都知道的柳青,柳传志的宝贝女儿,今年年初刚刚升任滴滴总裁;知道的人并不多的柳甄,据说是柳传志的侄女,现在担任Uber中国区的战略负责 人。

所以任凭他神州、Uber,还有并未杀到台前的滴滴快的如何杀得兴起,最终的赢家还是柳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柳字,要写三个,那就更复杂了……

神州和滴滴快的会有“血肉联系”吗?

关于父亲,柳青一直没有多说,即便说了也永远是那个论调。虽然一直都为自己父亲的成就感到骄傲,而且离开高盛、加盟滴滴之前也听取了柳传志的意见,但柳青从来也不希望她的一帆风顺,与她的父亲挂起钩来。

更何况,柳青入局专车要比她的父亲来得早。虽说联想控股早在2008年就第一次为 神州租车注资,但专车业务一直到2015年1月才正式上线。彼时,柳青已经加盟滴滴超过半年,并且从COO做到了总裁之位。比起作为神州幕后出资人的柳传 志,柳青作为滴滴的实际操盘手,可以说在国内专车领域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起神州专车和滴滴快的,虽说都顶着专车之名,但其实并不是非得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完全可能实现划界而治的和谐场景。与打着“分享经济”牌的滴滴快的不同,神州专车从今年年初问世就标榜自己为“为高端商务出行人群提供优质服务的产品”。 所用车辆,也全部使用神州租车自有的租赁车辆。不仅便于实现服务的统一标准,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安全隐患和用户体验不佳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像滴滴快的这样 的平台为运营资质所扰,希望牵手有执照的车辆租赁公司之时,神州并没有这样的苦恼,因为它本来就有这一业务。

另外也不难看到,滴滴快的发展的趋势就是拓宽产品线,使自身的服务和业务尽量能满足 更多阶层、更多价位和更多需求的用户。专车之外,推出价格相对低廉的“滴滴快车”就是一例,而近期很火的顺风车,更是将“分享经济”的本质更好地诠释。可 以看出,滴滴快的最终瞄准的用户群体还是中低端的,让更多人用得起专车服务,毕竟他们号称平台本身并不盈利。这就与神州专车发生了分化,说得更明白些,就 是他们二者并没有必要与对方为了抢夺市场,杀出血雨腥风来。

所以就更不难理解昨日的戏码。神州专车不惜降低自己的逼格,甚至用值得商榷的手段 如此攻击Uber,其实是暗中帮了滴滴快的的忙。毕竟滴滴快的和Uber在模式和市场上是有明显的竞争关系的,而Uber作为目前国内市场中最为活跃的 “洋品牌”,也的确因为水土不服而屡陷困境。所以有一种阴谋论觉得,神州专车其实是抱着“棒打落水狗”的心态再恶心Uber一把,是有意帮衬还是无心援助 尚不可知,但最终让没有站在风口浪尖的滴滴快的得益倒是真的。

或许父女各操一盘的理想前景就是,神州专车成为高端市场的主宰,而滴滴快的在中低端市场游刃有余。虽略有重合,但总体不构成太大的竞争——两个品牌的联系,或许比你想象的要紧密得多呢。

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柳小姐

关于柳甄,被盛传为柳传志侄女的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目前能找到的资料很少。就在本月初,柳甄还代表Uber接受了央视的专访,当时与她一起的还有滴滴快的市场负责人叶耕。(这两个姓氏也是蛮搭的……)

是时滴滴快的和Uber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Uber在多个城市的老巢被端,而滴滴快的虽然情况相对好些,但也数次被“有关部门”约谈。在那次采访中,柳甄讨论了关于Uber司机和车辆资质、安全等问题,现在看来话都留了不小的余地,此次也的确成为了神州专车抨击的点。

譬如对于运营资质的审核,柳甄是这样说的:

对于人民优步的审核,我们要求司机满足一定驾龄的要求。如果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我们要求把他们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来看他们的犯罪记录和安全驾驶记录。这些,我们是要在司机同意的情况下。

关于用户的安全隐患,柳甄虽然说得不无道理,但多少有些不讨巧的味道:

出租车和别的车也有很多不安全 ,你有什么问题去投诉,能否得到解决?一旦发生不安全,你有什么系统或记录能够保障?一旦发生问题,能否快速协助警方调查?还是看哪个路段有问题?我们还是不断地在改进,因为它还是个新生的事物。

柳甄并没有代表Uber打什么包票,甚至在字里行间承认Uber是一个可能犯错的 新生事物,但这些略显示弱的表达到后来一一被老道的国内竞争对手揪着利用。譬如“不强迫人民优步的司机进行背景审查”,就成了吴秀波举着牌子说的“怪蜀黎 (黍)”;而关于“什么车都不安全”的表述,被神州专车抓住并发挥就变成了“1%的风险、100%的伤害”、“司机没有健康证,我们的健康谁保障”……

这里并不希望讨论Uber的运营模式与上述几家的优劣,但作为外来的和尚,在异地 生存首先得保证自己会给这里的人民讲故事。就好像柳甄在那次采访中谈得比较详尽的“智慧城市”实践,以及Uber在波士顿的试点,听者会觉得这些并没有什 么卵用。Uber在国外有多牛逼的举措,若是不能带给中国用户切身的利益他们也不会买账,转而会去关注诸如Uber的专车在法国被的士司机焚烧之类的国际 新闻。

另一个我们并不太熟悉的柳小姐,也许并不想也不必和她的叔叔、堂姐在专车战场上殊死搏斗,但至少得明白,Uber面对的问题绝对要比神州专车、滴滴快的复杂地多。虽然都出自一家门,但真的各为其主了,叔侄关系真的没有那么管用,更何况人家还是父女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神州专车“营销”背后 赢家竟会是他?

在昨天这场几度借力、几度反转的专车品牌之争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实是“柳氏传奇”。

神州专车火了。略显没节操地挖苦Uber,把“怪蜀黍”打成“怪蜀黎”,然后又在昨天晚上道歉并发送代金券显示诚意……如果只是为了上头条的话,神州专车的目的当然是达到了。虽然不免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是回头想想,这些噱头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新用户?

真的闹笑话了……

这里并不打算评判神州专车的商业道德和营销手段。在昨天这场几度借力、几度反转的专车品牌之争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柳氏传奇”。

怎讲?因为神州专车是联想控股投资的品牌,这人尽皆知,而柳传志老爷子即将在下周完 成或许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大手笔——见证联想控股在港股上市。神州专车这阵子的热闹或许与联想的喜事不无关系。但还有两位姓柳的姑娘在专车领域举足轻 重——大家都知道的柳青,柳传志的宝贝女儿,今年年初刚刚升任滴滴总裁;知道的人并不多的柳甄,据说是柳传志的侄女,现在担任Uber中国区的战略负责 人。

所以任凭他神州、Uber,还有并未杀到台前的滴滴快的如何杀得兴起,最终的赢家还是柳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柳字,要写三个,那就更复杂了……

神州和滴滴快的会有“血肉联系”吗?

关于父亲,柳青一直没有多说,即便说了也永远是那个论调。虽然一直都为自己父亲的成就感到骄傲,而且离开高盛、加盟滴滴之前也听取了柳传志的意见,但柳青从来也不希望她的一帆风顺,与她的父亲挂起钩来。

更何况,柳青入局专车要比她的父亲来得早。虽说联想控股早在2008年就第一次为 神州租车注资,但专车业务一直到2015年1月才正式上线。彼时,柳青已经加盟滴滴超过半年,并且从COO做到了总裁之位。比起作为神州幕后出资人的柳传 志,柳青作为滴滴的实际操盘手,可以说在国内专车领域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起神州专车和滴滴快的,虽说都顶着专车之名,但其实并不是非得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完全可能实现划界而治的和谐场景。与打着“分享经济”牌的滴滴快的不同,神州专车从今年年初问世就标榜自己为“为高端商务出行人群提供优质服务的产品”。 所用车辆,也全部使用神州租车自有的租赁车辆。不仅便于实现服务的统一标准,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安全隐患和用户体验不佳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像滴滴快的这样 的平台为运营资质所扰,希望牵手有执照的车辆租赁公司之时,神州并没有这样的苦恼,因为它本来就有这一业务。

另外也不难看到,滴滴快的发展的趋势就是拓宽产品线,使自身的服务和业务尽量能满足 更多阶层、更多价位和更多需求的用户。专车之外,推出价格相对低廉的“滴滴快车”就是一例,而近期很火的顺风车,更是将“分享经济”的本质更好地诠释。可 以看出,滴滴快的最终瞄准的用户群体还是中低端的,让更多人用得起专车服务,毕竟他们号称平台本身并不盈利。这就与神州专车发生了分化,说得更明白些,就 是他们二者并没有必要与对方为了抢夺市场,杀出血雨腥风来。

所以就更不难理解昨日的戏码。神州专车不惜降低自己的逼格,甚至用值得商榷的手段 如此攻击Uber,其实是暗中帮了滴滴快的的忙。毕竟滴滴快的和Uber在模式和市场上是有明显的竞争关系的,而Uber作为目前国内市场中最为活跃的 “洋品牌”,也的确因为水土不服而屡陷困境。所以有一种阴谋论觉得,神州专车其实是抱着“棒打落水狗”的心态再恶心Uber一把,是有意帮衬还是无心援助 尚不可知,但最终让没有站在风口浪尖的滴滴快的得益倒是真的。

或许父女各操一盘的理想前景就是,神州专车成为高端市场的主宰,而滴滴快的在中低端市场游刃有余。虽略有重合,但总体不构成太大的竞争——两个品牌的联系,或许比你想象的要紧密得多呢。

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柳小姐

关于柳甄,被盛传为柳传志侄女的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目前能找到的资料很少。就在本月初,柳甄还代表Uber接受了央视的专访,当时与她一起的还有滴滴快的市场负责人叶耕。(这两个姓氏也是蛮搭的……)

是时滴滴快的和Uber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Uber在多个城市的老巢被端,而滴滴快的虽然情况相对好些,但也数次被“有关部门”约谈。在那次采访中,柳甄讨论了关于Uber司机和车辆资质、安全等问题,现在看来话都留了不小的余地,此次也的确成为了神州专车抨击的点。

譬如对于运营资质的审核,柳甄是这样说的:

对于人民优步的审核,我们要求司机满足一定驾龄的要求。如果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我们要求把他们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来看他们的犯罪记录和安全驾驶记录。这些,我们是要在司机同意的情况下。

关于用户的安全隐患,柳甄虽然说得不无道理,但多少有些不讨巧的味道:

出租车和别的车也有很多不安全 ,你有什么问题去投诉,能否得到解决?一旦发生不安全,你有什么系统或记录能够保障?一旦发生问题,能否快速协助警方调查?还是看哪个路段有问题?我们还是不断地在改进,因为它还是个新生的事物。

柳甄并没有代表Uber打什么包票,甚至在字里行间承认Uber是一个可能犯错的 新生事物,但这些略显示弱的表达到后来一一被老道的国内竞争对手揪着利用。譬如“不强迫人民优步的司机进行背景审查”,就成了吴秀波举着牌子说的“怪蜀黎 (黍)”;而关于“什么车都不安全”的表述,被神州专车抓住并发挥就变成了“1%的风险、100%的伤害”、“司机没有健康证,我们的健康谁保障”……

这里并不希望讨论Uber的运营模式与上述几家的优劣,但作为外来的和尚,在异地 生存首先得保证自己会给这里的人民讲故事。就好像柳甄在那次采访中谈得比较详尽的“智慧城市”实践,以及Uber在波士顿的试点,听者会觉得这些并没有什 么卵用。Uber在国外有多牛逼的举措,若是不能带给中国用户切身的利益他们也不会买账,转而会去关注诸如Uber的专车在法国被的士司机焚烧之类的国际 新闻。

另一个我们并不太熟悉的柳小姐,也许并不想也不必和她的叔叔、堂姐在专车战场上殊死搏斗,但至少得明白,Uber面对的问题绝对要比神州专车、滴滴快的复杂地多。虽然都出自一家门,但真的各为其主了,叔侄关系真的没有那么管用,更何况人家还是父女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