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声 邵毛毛
编辑 | 张一童
先后推出《以团之名》、《青春有你》和《创造营2019》三档偶像选拔综艺后,优爱腾在综艺上的同题竞争正继续发生在演员选拔节目上。
仅从节目类型而言,选拔类综艺给予用户最大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因而成为平台拉新和用户活跃的重要内容手段,并有机会借助更具忠诚度的粉丝群体筛出一批对平台具有更高粘性的用户。与此同时,在有效降低内容成本和生态构建多个维度,平台正借助选拔类节目更深入地介入到经纪市场,完成属于自己的艺人储备。
这对节目选角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服务于节目,提供足够的戏剧性和话题度,同时还要服务于更长远的艺人运营,筛选出真正有潜力的新人。
围绕着平台对内容生产环节和要素的再组织,选角这个过去往往由节目组内部自行完成的流程被进行了更专业的细分,并由此衍生出专业化的公司,星渠传媒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郑旭洋离开了湖南卫视。在此之前,刚毕业的他便进入了《天天向上》栏目,并负责了两年多时间的导演等相关工作。和郑旭洋一同离开的还有另外几位背景相同的同事,当时,感受到网络综艺快速发展的趋势后,他们联合成立了节目制作公司星渠传媒,“希望能抓住这波机会”。
星渠传媒创始人郑旭洋
但在推出自己的原创节目前,公司有机会从选角切入,参与到大型综艺的筹备过程中。2017年,《创造101》节目组找到了刚刚成立的星渠,希望能由其负责节目前期的选手筛选工作。
“对方认为选人对选秀节目非常重要,并且需要一个新团队,能很好地了解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偏好,所以在经过几轮交流、提案后,最终定下了我们。”星渠传媒创始人郑旭洋说。在全程负责《创造101》前期选人以及承担部分导演组工作后,星渠还承接了《创造营2019》、《明日之子》水晶时代以及腾讯即将推出的演员选拔节目的选角工作。
郑旭洋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通过参与平台的多个S级偶像、演员类选秀综艺或真人秀,星渠的前端资源库以及所能够覆盖的领域将进一步完善,而这会成为团队的核心优势之一。接下来,在持续深化选角能力之外,星渠希望能在今年推出1~2两部自制综艺,“可能体量不会很大,但希望是精品”。
杨超越是怎么被选出的
在《创造101》正式开始录制的四、五个月前,星渠的选角工作便已经开始了。作为最早一批进组的团队,他们需要寻找到与节目需求匹配的选手。
此前《天天向上》时期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一定程度上为星渠团队提供了一些便利。郑旭洋表示,“这个栏目的属性会不太一样,我们不仅需要明星,也会挑选素人,甚至后者的比重还会更大一些。所以从那时起我们就和高校等渠道保持联系。”
但具体到《创造101》的工作中,团队依旧面临诸多困难。这个在国内环境下全新的选秀模式,如何聚集其所需要的大体量选手规模,以及怎样在不同以往的选人方向下明确具体思路,对节目研发制作方以及星渠来说都是考验。
“当时大家都没有做过类似的偶像选拔,最后的女团应该是怎样的,其实在一开始没有具体概念。”这需要作为先行部队的星渠实际接触行业、获得潜在选手资料后,与节目制作方、平台方面在筛选中反复沟通确认。
杨超越
从包括偶像经纪公司、传统艺人公司、艺术院校、各类型培训机构以及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在内的线上线下渠道,星渠聚集了约5千人的前期选手资源池。
凭借最基本的导演思维和审美标准,团队首先根据选手提交的纸质或视频资料进行初步筛选,进一步的信息获取与选择则在面试环节中进行。在每场面试中,郑旭洋和团队需要在5~30分钟内,完成对选手的评估和颜值、才艺、性格等多个维度采集信息,并在定期的交流中,将其反馈给导演、编剧团队。
过程中,一个关于节目和选人底层逻辑被参与其中的各方共同确定下来,那就是“众生相”。
“我们希望每个观众都能从这些选手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这样节目才有破圈层的可能。在女生版中,我们也想尽可能地反应当前行业生态。因此,每种类型的选手都需要有。”
在这样的大逻辑下,星渠团队的筛选标准也被细化为多个维度,除了颜值、唱跳基本功之外,更多细节被纳入。这也使得部分进入录制阶段的选手可能并不符合传统偶像选拔、或综艺节目的要求,这就包括了在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讨论度的杨超越、王菊等。
王菊
在郑旭洋看来,这就是《创造101》节目具有较高观看趣味的原因所在。“选择的标准有很多,不可能一位选手全部满足这些标准,不同维度拥有闪光点的选手进入节目,就能带来不同的效果和观感。”
他补充道,“比如说王菊在面试时说出了很多同龄人或这个行业里的人难以表达的观点。这样的性格、价值表达和输出让我们认为她是有可能作为一类人群代表的。”
这个基本逻辑也同样被运用在今年《创造营2019》的筹备工作中。
不止是选角
不同于《创造101》期间需要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创造营2019》的背景是,多个视频平台在几乎相同时间推出男团偶像选拔综艺。
同题竞争下,在节目逻辑和选人方向上,相比更面向粉丝的同类型节目,《创造营2019》依旧坚持了呈现“众生相”的思路,试图覆盖更多类型的男生,这包括颜值出众的典型偶像和唱跳俱佳的实力派,甚至是性格出众的综艺咖。
这一次,行业层面对平台节目这一重要露出渠道的重视,让星渠的选手储备池直接扩充至了10000余人。对这个当前共10多个人的团队来说,郑旭洋等人需要在每次面试或团队会议中,将选人的经验和判断角度快速在组织内分享、更新,以保证效率的提升。
“之后,选角会是一个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我们能够通过复制方法论,拓展出两三支团队。”郑旭洋说。
这种方法论的拓展同样将在不同类型节目筹备中完成。连续在两档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让星渠与平台方建立了更密切的合作,目前公司正负责《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选角工作,之后也将参与到腾讯即将推出的演员类选拔综艺的筹备中。
星渠传媒还将参与《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选角
当然,“因地制宜”是必须的。“节目逻辑基本是一样的,但当呈现的内容从歌舞变成了表演,我们的选拔标准也要随着调整。”郑旭洋表示,为保证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团队专门吸纳了曾有多年影视制片人经验的成员,辅助演员项目。
通过参与不同节目,星渠兄弟的资源库也能得到进一步拓充,“目前我们库中从事偶像、演艺行业的人员共两三万人,随着不断接手新项目以及合作方更新材料,这个数字将在今年扩充至5万左右。”
丰富的人员资源以及对综艺选角领域的持续渗透,构成了星渠当前的核心竞争力,郑旭洋表示,围绕“选角”这一核心能力,星渠还将继续拓展,业务范畴也将不再局限于综艺节目,目前,星渠已经与数家影视公司达成合作,将帮助影视项目的选角。
此外,在选角之外,星渠还将在原创综艺内容上做更多尝试。
对本身便具有综艺制作能力的星渠而言,参与大型综艺也使自身积累了相关类型节目的制作经验。实际上,从《创造101》到《创造营2019》,团队的角色并不局限于选角,同时作为导演团队参与到了编剧组、赛制组、舞美组、艺统组等多个岗位工作中。
例如,在筛选准备《创造营2019》前期素材的过程中,星渠团队也输出了有关节目创意和赛制设置的提案,其中探讨“勇气与实力”的节目立意便落实到了后续节目制作中。
郑旭洋透露,目前公司成员已经被分为选角和综艺制作两组。在综艺方面,除了推进比较擅长的强赛制的选秀节目外,团队还在同步研发包括团综、微综艺等面向垂直人群的创新节目。
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星渠将与目前的头部综艺公司形成竞争关系。“更多是希望通过我们自身对新锐、潮流事物的敏感度,形成在某个领域的特色,与前辈互相补充甚至是合作。”
今年,星渠传媒预计推出1~2档具有较高品质的综艺,以及1~2部精品互动剧、微综艺等。按照郑旭洋的规划,在更远的未来,团队希望能够与更新的科技、互联网方向结合,打造面向C端的娱乐内容产品。“核心还是选角,但最终我们希望做一个新型的传媒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