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一季《使女的故事》已经变成了女性创伤肥皂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一季《使女的故事》已经变成了女性创伤肥皂剧?

《使女的故事》走向了对观众的迎合,除了呈现女性蒙难的场景,它也许再也没有什么其他内容可以提供给观众了。

图片来源:Elly Dassas / Hulu

“这不是电视剧《使女的故事》中的场景,”美国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最近的筹款邮件里写道,“而是真正发生在我们国家的事情。”斯蒂芬·科拜尔(Stephen Colbert)在他最近的脱口秀开场独白中开玩笑说,新的堕胎法案就像是“《使女的故事》新一季做的病毒营销”。抗议者们穿着《使女的故事》中被当做奴隶的使女所穿戴的红斗篷和大檐帽,在阿拉巴马法院外抗议该州极为严格的堕胎法案。“使女联盟”(Handmaid Coalition)是一家新成立的非盈利组织,专门缝制使女服装,抗议“把小说变成现实”。

过去几年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Hulu改编剧集的第三季于6月5日首播)迅速成为了代表我们极端时刻的流行文化梗。人们转发文章时会配上“愿主明察”或者“不要被恶人打垮”(基列国地下反抗组织“五月天”的拉丁语口号)的字样。阿特伍德在书中发明的习语,成为了当人们知道情况变糟时的沟通方式,而现实中的时间线和流媒体电视剧的内容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这些流行文化梗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人们一直从电影和文学中找寻理解世界的方式,去为复杂、可怕的时代提供背景和注脚。但《使女的故事》第三季第一集最让我震惊的一点是,这部剧集的象征意义远远高于剧集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使女的故事》孕育出的比喻都来自于原著和电视剧第一季讲述的那个可怕的父权法西斯国家的故事。Hulu改编的电视剧演变成了讲述女性痛苦的肥皂剧,和所有好看的肥皂剧一样,其中的戏剧效果需要不断延续,风险也需要不断提高。

2017年首播的《使女的故事》第一季给我的观感是微妙而又惊奇的。剧情通过闪回逐渐揭露出故事的细节及其恐怖之处,如同剥开一颗腐烂的水果。一场环境灾难让大部分女性失去了生育能力,一个基督教原教旨组织通过政变夺权,囚禁了一批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作为代孕“机器”。伊丽莎白·莫斯(Elizabeth Moss)扮演的琼(June)在基列国被称为奥弗雷德(Offred),为大主教沃特福特工作(约瑟芬·费恩斯饰),也就是说,她经常被他强奸。但是第一季中,因为主教允许琼在他的图书馆里阅读(这是其他使女没有的特权),两人的关系开始亲密起来。但主教的冷血妻子赛琳娜·乔伊(Serena Joy,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饰)是基列国原教旨女性运动的领头人,她认为妻子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丈夫的所有需要。

第一季初,赛琳娜渴望奥弗雷德为他们夫妻生育一个小孩,这也是基列国白人女性主义的例子之一,那些有钱自负的保守主义者提倡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方式。另一个例子是片中的嬷嬷,在一个把世界变成像我们这样的反乌托邦地狱的政变中,她们许多人试图逃离基列国,但又被绑了回来。她们是叛国贼,她们渴望对其他女性挥动手中的鞭子。莉迪亚嬷嬷负责监督琼的举动,成为所有残酷和虚伪的代表(“莉迪亚嬷嬷”这个词也经常在网络上出现,用来指代那些签署了堕胎禁令的女性议员)。难怪叛逆的使女艾米丽(Emily,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饰)在第二季季终集的时候,捅了莉迪亚一刀并把她推下楼梯。

使女艾米丽。图片来源:Hulu

《使女的故事》剧集在2016年秋天投入制作,虽然它详细地描绘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下被禁止发声、互相攻击的内容,但它不会让你马上联想到现实。《使女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关于当下的故事,阿特伍德在40年前写作这本小说的时候,她的脑海里不只是当时的伊朗革命,而是全世界对女性的暴力和压迫。剧集第一季拍摄于总统竞选期间,剧集总监布鲁斯·米勒(Bruce Miller)并没有时间让这部剧集去贴合当时的时事。虽然剧集中也有一些显得过于刻意的设定,比如对80年代流行情歌的过度使用,但是第一季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把重点放在了讲述社会的黑暗面和法西斯主义占据优势的情境上,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故事。

但紧接着,女性开始穿着使女服装游行,这部剧和伊丽莎白·莫斯在艾美奖和金球奖上大放异彩,于是它开始迎合喜爱它的观众们。它似乎需要针对我们的世界做出有意义的评价,但其表现却不够微妙,呈现出的只是更多的攻击、更多残忍的肉体惩罚、更多无穷无尽的悲剧。如果你想看一部讲述女性所经受的暴力的电视剧,那你应该看看《使女的故事》。剧中有许多强奸、阉割、谋杀、上吊、砍掉四肢、挖出眼球的戏码。基列国不只是一个反乌托邦国度,也是一个有虐待倾向、靠嗜血和不屈治国的国家。

“看看一切变得有多糟吧”是第二季的主题,其中几个角色在营地里清理有毒的烂泥,直到他们走向死亡。这部剧似乎在挑战现实世界:如果你觉得现实已经够糟了,那来看看这部剧吧。

第三季开播的时候,琼做出了一个“苏菲的选择”。她有了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出生,另一个是她在革命前和丈夫生的女儿汉娜,但被基列国的一个家庭在混乱中抢走。她把自己的新生儿交给了艾米丽(赛琳娜·乔伊出于同情帮她把孩子带出了房子),让艾米丽坐车北上,寻找自由(去了加拿大的某个地方)。琼的大女儿仍然在基列国,而琼必须要救出她来才能离开。更关键的是,在逃离基列国之后,她又回到了这个折磨人的炼狱。

这段情节像是为了转折而转折。琼有机会离开,但她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她选择回到凄惨的生活,因为这是这部剧最擅长的地方。故事的情节在转折中不断展开,却从来不会向前发展。琼不断地倒退到被奴役的状态,因为这是剧集最容易出彩的地方。莫斯最精彩的表演就是在艰难的局面下对着镜头做出痛苦的表情,但观众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这不代表剧集必须要提出幸福或者清晰的解决方案,但看过几集之后,你会发现除了呈现陷入困难的女性的场景,它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内容可以提供给观众。

此外,赛琳娜·乔伊背叛了她的丈夫,帮助琼送走她的孩子。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几段关于忠诚的煽情对话,生硬而无趣(当赛琳娜·乔伊与奥弗雷德商量让艾米丽带走孩子的时候,琼一直在说同一句台词,“我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她好”)。每一个角色似乎都被困在各自的炼狱中无限循环,连暴力场景似乎都变得无趣起来。在第三季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艾米丽带着琼的女儿逃跑,差点死在河里。看这段的时候,我满脑子只想着这部剧已经为这个被殴打、攻击、阉割的女性准备好一个我们都可以预料得到的结局了。

新一季值得期待的一点在于对莉迪亚嬷嬷背景故事的挖掘,试图解释为什么有些女性决定与其他女性为敌,选择成为狱管而不是解放者。这似乎比第二季的情节更深入地探索了体制上的压迫,承认个人的决定会带来更严重的政治后果。如果我们能看到更多像这样的故事线,如果导演叙事的节奏更紧凑就好了。《使女的故事》也许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只要现实生活中还存在抗议,剧中所描绘的场景就会传达出一个有力的信号。但当现实生活中针对性别的压迫已经足够多种多样,这部剧似乎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意义了。

(翻译:李思璟)

来源:新共和

原标题:Relevance Ruined The Handmaid’s Tal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一季《使女的故事》已经变成了女性创伤肥皂剧?

《使女的故事》走向了对观众的迎合,除了呈现女性蒙难的场景,它也许再也没有什么其他内容可以提供给观众了。

图片来源:Elly Dassas / Hulu

“这不是电视剧《使女的故事》中的场景,”美国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最近的筹款邮件里写道,“而是真正发生在我们国家的事情。”斯蒂芬·科拜尔(Stephen Colbert)在他最近的脱口秀开场独白中开玩笑说,新的堕胎法案就像是“《使女的故事》新一季做的病毒营销”。抗议者们穿着《使女的故事》中被当做奴隶的使女所穿戴的红斗篷和大檐帽,在阿拉巴马法院外抗议该州极为严格的堕胎法案。“使女联盟”(Handmaid Coalition)是一家新成立的非盈利组织,专门缝制使女服装,抗议“把小说变成现实”。

过去几年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Hulu改编剧集的第三季于6月5日首播)迅速成为了代表我们极端时刻的流行文化梗。人们转发文章时会配上“愿主明察”或者“不要被恶人打垮”(基列国地下反抗组织“五月天”的拉丁语口号)的字样。阿特伍德在书中发明的习语,成为了当人们知道情况变糟时的沟通方式,而现实中的时间线和流媒体电视剧的内容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这些流行文化梗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人们一直从电影和文学中找寻理解世界的方式,去为复杂、可怕的时代提供背景和注脚。但《使女的故事》第三季第一集最让我震惊的一点是,这部剧集的象征意义远远高于剧集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使女的故事》孕育出的比喻都来自于原著和电视剧第一季讲述的那个可怕的父权法西斯国家的故事。Hulu改编的电视剧演变成了讲述女性痛苦的肥皂剧,和所有好看的肥皂剧一样,其中的戏剧效果需要不断延续,风险也需要不断提高。

2017年首播的《使女的故事》第一季给我的观感是微妙而又惊奇的。剧情通过闪回逐渐揭露出故事的细节及其恐怖之处,如同剥开一颗腐烂的水果。一场环境灾难让大部分女性失去了生育能力,一个基督教原教旨组织通过政变夺权,囚禁了一批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作为代孕“机器”。伊丽莎白·莫斯(Elizabeth Moss)扮演的琼(June)在基列国被称为奥弗雷德(Offred),为大主教沃特福特工作(约瑟芬·费恩斯饰),也就是说,她经常被他强奸。但是第一季中,因为主教允许琼在他的图书馆里阅读(这是其他使女没有的特权),两人的关系开始亲密起来。但主教的冷血妻子赛琳娜·乔伊(Serena Joy,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饰)是基列国原教旨女性运动的领头人,她认为妻子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丈夫的所有需要。

第一季初,赛琳娜渴望奥弗雷德为他们夫妻生育一个小孩,这也是基列国白人女性主义的例子之一,那些有钱自负的保守主义者提倡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方式。另一个例子是片中的嬷嬷,在一个把世界变成像我们这样的反乌托邦地狱的政变中,她们许多人试图逃离基列国,但又被绑了回来。她们是叛国贼,她们渴望对其他女性挥动手中的鞭子。莉迪亚嬷嬷负责监督琼的举动,成为所有残酷和虚伪的代表(“莉迪亚嬷嬷”这个词也经常在网络上出现,用来指代那些签署了堕胎禁令的女性议员)。难怪叛逆的使女艾米丽(Emily,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饰)在第二季季终集的时候,捅了莉迪亚一刀并把她推下楼梯。

使女艾米丽。图片来源:Hulu

《使女的故事》剧集在2016年秋天投入制作,虽然它详细地描绘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下被禁止发声、互相攻击的内容,但它不会让你马上联想到现实。《使女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关于当下的故事,阿特伍德在40年前写作这本小说的时候,她的脑海里不只是当时的伊朗革命,而是全世界对女性的暴力和压迫。剧集第一季拍摄于总统竞选期间,剧集总监布鲁斯·米勒(Bruce Miller)并没有时间让这部剧集去贴合当时的时事。虽然剧集中也有一些显得过于刻意的设定,比如对80年代流行情歌的过度使用,但是第一季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把重点放在了讲述社会的黑暗面和法西斯主义占据优势的情境上,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故事。

但紧接着,女性开始穿着使女服装游行,这部剧和伊丽莎白·莫斯在艾美奖和金球奖上大放异彩,于是它开始迎合喜爱它的观众们。它似乎需要针对我们的世界做出有意义的评价,但其表现却不够微妙,呈现出的只是更多的攻击、更多残忍的肉体惩罚、更多无穷无尽的悲剧。如果你想看一部讲述女性所经受的暴力的电视剧,那你应该看看《使女的故事》。剧中有许多强奸、阉割、谋杀、上吊、砍掉四肢、挖出眼球的戏码。基列国不只是一个反乌托邦国度,也是一个有虐待倾向、靠嗜血和不屈治国的国家。

“看看一切变得有多糟吧”是第二季的主题,其中几个角色在营地里清理有毒的烂泥,直到他们走向死亡。这部剧似乎在挑战现实世界:如果你觉得现实已经够糟了,那来看看这部剧吧。

第三季开播的时候,琼做出了一个“苏菲的选择”。她有了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出生,另一个是她在革命前和丈夫生的女儿汉娜,但被基列国的一个家庭在混乱中抢走。她把自己的新生儿交给了艾米丽(赛琳娜·乔伊出于同情帮她把孩子带出了房子),让艾米丽坐车北上,寻找自由(去了加拿大的某个地方)。琼的大女儿仍然在基列国,而琼必须要救出她来才能离开。更关键的是,在逃离基列国之后,她又回到了这个折磨人的炼狱。

这段情节像是为了转折而转折。琼有机会离开,但她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她选择回到凄惨的生活,因为这是这部剧最擅长的地方。故事的情节在转折中不断展开,却从来不会向前发展。琼不断地倒退到被奴役的状态,因为这是剧集最容易出彩的地方。莫斯最精彩的表演就是在艰难的局面下对着镜头做出痛苦的表情,但观众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这不代表剧集必须要提出幸福或者清晰的解决方案,但看过几集之后,你会发现除了呈现陷入困难的女性的场景,它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内容可以提供给观众。

此外,赛琳娜·乔伊背叛了她的丈夫,帮助琼送走她的孩子。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几段关于忠诚的煽情对话,生硬而无趣(当赛琳娜·乔伊与奥弗雷德商量让艾米丽带走孩子的时候,琼一直在说同一句台词,“我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她好”)。每一个角色似乎都被困在各自的炼狱中无限循环,连暴力场景似乎都变得无趣起来。在第三季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艾米丽带着琼的女儿逃跑,差点死在河里。看这段的时候,我满脑子只想着这部剧已经为这个被殴打、攻击、阉割的女性准备好一个我们都可以预料得到的结局了。

新一季值得期待的一点在于对莉迪亚嬷嬷背景故事的挖掘,试图解释为什么有些女性决定与其他女性为敌,选择成为狱管而不是解放者。这似乎比第二季的情节更深入地探索了体制上的压迫,承认个人的决定会带来更严重的政治后果。如果我们能看到更多像这样的故事线,如果导演叙事的节奏更紧凑就好了。《使女的故事》也许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只要现实生活中还存在抗议,剧中所描绘的场景就会传达出一个有力的信号。但当现实生活中针对性别的压迫已经足够多种多样,这部剧似乎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意义了。

(翻译:李思璟)

来源:新共和

原标题:Relevance Ruined The Handmaid’s Tal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