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信更新「附近的餐厅」,优化餐饮行业to B工具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信更新「附近的餐厅」,优化餐饮行业to B工具包

目前“附近的餐厅”尚未完成用户的交易闭环,那么在接下来某个较为适宜的时间节点,微信极有可能打通支付环节,实现从“种草—到店—买单”的交易闭环。

文|新商业情报NBT 李萌嫡

编辑|李威

如果说“好物圈”是购物版的朋友圈,那么“附近的餐厅”就是朋友圈版的大众点评。

近日,微信对内测的“附近的餐厅”功能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美食圈”、“找餐厅”、“个人主页”三大版块打乱重组,升级成为“朋友的美食圈”和“附近的美食圈”两大版块。同时新增了搜索框、热门主题和想去排行榜三项功能。

与好物圈、看一看的激进和反复回调相比,微信在“附近的餐厅”上的动作显得更为谨慎和保守。其实早在今年1月初,微信就悄悄在广州地区开始内测这项功能。但截止目前,“附近的餐厅”功能仍只在广州范围内进行灰度测试,非广州地区用户暂时无法体验。

美食朋友圈

显而易见的是,“朋友的美食圈”是本次更新的重头戏。引入更深层的社交关系后,其可以被看作“美食版朋友圈”,在这里用户能及时刷到好友推荐的美食以及点评。

“朋友的美食圈”还进一步强化了相关信息展示,除了显示名称、位置、菜系、均价等等常规店铺信息外,还会显示朋友印象、朋友想去。也就是说,用户如果被这个显示种草,可以点击“想去”按钮对餐厅进行收藏,点开餐厅主页拉至主页末尾还会看到与之相关的公众号文章。

在关于每日三问“今天吃什么”的难题上,用户还可以通过页面顶部的“朋友提到”,根据餐厅类别、菜系等快速做出就餐决策。

这些细节作为评价餐厅的指标,其作用类似于看一看的“好看”。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来自熟人圈的推荐远比陌生人推荐的可信度更高,对商家选择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商家刷虚假好评的现象。

如果说“朋友的美食圈”是私密场景下的推荐,“附近的美食圈”则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展示的公开场景推荐。在这里,用户可以同时看到好友和附近陌生人推荐的美食和餐厅,所有点评完全公开。整体感觉更贴近小程序版“大众点评”。

此次更新还加入了“热门主题”,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某一类型圈定的餐厅,比如“精致的素菜”、“老字号粤菜餐厅”、“值得去的景观餐厅”等等。其作用在于按照用户就餐偏好提供快速选择。

“离我最近”是基于地理位置显示距离、菜系、价格等不同检索选项,给用户查看和选择餐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这与搜索功能一样,都是美食类产品的基本功能。“想去排行榜”则是基于平台数据计算得出的美食餐厅排行榜,每周四更新。

个人主页仍是由“印象”和“想去的餐厅”为主要展示内容。用户既可以基于对“吃货”好友的了解进行长期种草,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好友就餐喜好,为用户提供更多线下美食社交选择,从而达到刺激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黏性的目的。

探索线下的工具

微信对本地生活服务的觊觎早已显现。据《晓程序速报》报道,早在2015年1月,微信就内测过“附近的餐厅”。不过受限于当时微信生态的不成熟,以及餐饮点评App势大等内外部因素,只能暂时搁浅。

到2017年小程序正式推出,给微信带来了连接线上线下的高效服务能力,微信也顺势在“附近的小程序”中设置了“购物”、“美食”、“出行”、“酒店”等入口。在“美食”一项中,罗列附近餐厅的距离、联系电话、地址、营业时间、门店图片,更像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餐厅黄页。

随后,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的演讲中,张小龙提出要将目光放到各式各样的生活设施里面去,探索线下的精彩生活。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举办前后于广州开始进行灰度测试的“附近的餐厅”,很明显应该归属到这种线下探索的尝试中。

与2017年粗陋的“美食”入口相比,“附近的餐厅”有了脱胎换骨似的升级,最为重要的是将基于社交关系的点评推荐机制引入其中,在推荐效率和可信度上有了更大的优势。正如张小龙在“2019年微信公开课PRO”上所言,社交推荐以一种更加贴近平时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熟人之间分享获得信息,让微信好友间更容易达成一种信息的传递。

另一方面,依托公众号内容和流量,微信有机会建立一个生活攻略体系,构建一个兼具小红书和大众点评优势的美食种草推荐平台。目前,微信已经打通公众号和“附近的餐厅”,商家可以自建公众号,实现店铺和公众号之间的互相导流,促进交易转化率。

更重要的是,微信拥有更便捷的支付通道。目前“附近的餐厅”尚未完成用户的交易闭环,那么在接下来某个较为适宜的时间节点,微信极有可能打通支付环节,实现从“种草—到店—买单”的交易闭环。

这也是大众点评曾经梦寐以求的从在线查找到交易的闭环。在去年的频繁改版之后,大众点评放弃交易环节,向内容方向靠拢的趋势变得很明显,也对社交关系抱有了更大的渴望。去年7月,大众点评试图嵌入微信好友关系链以带来社交曝光,但随后因侵犯用户个人隐私,被彻底关闭。

如今,这个闭环正在以“附近的餐厅”为核心平台于微信生态内部展开,与朋友圈社交广告、微信支付立减金、企业微信等微信能力相结合,编织出一张渗透到餐饮行业各个环节的to B业务大网。在这张大网上,微信用户更便捷地获得服务,商家则能借此获得更精细、更直接的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途径。

这种设置从根本上取决于张小龙对微信梦想的定义: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附近的餐厅”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工具;用户是工具使用者,也是创造者。

在此基础上,张小龙和微信团队试图将惯常被视为榨取流量价值的用户,转变成价值的创造者,参与到对未来新需求的满足进程中,在用户增长逐渐饱和的现实背景下,让微信拥有更多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微信

4.4k
  • 微信发布针对租售微信账号行为的打击公告
  • 微信:个人账号不得发布、展示、传播各类违禁品售卖信息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信更新「附近的餐厅」,优化餐饮行业to B工具包

目前“附近的餐厅”尚未完成用户的交易闭环,那么在接下来某个较为适宜的时间节点,微信极有可能打通支付环节,实现从“种草—到店—买单”的交易闭环。

文|新商业情报NBT 李萌嫡

编辑|李威

如果说“好物圈”是购物版的朋友圈,那么“附近的餐厅”就是朋友圈版的大众点评。

近日,微信对内测的“附近的餐厅”功能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美食圈”、“找餐厅”、“个人主页”三大版块打乱重组,升级成为“朋友的美食圈”和“附近的美食圈”两大版块。同时新增了搜索框、热门主题和想去排行榜三项功能。

与好物圈、看一看的激进和反复回调相比,微信在“附近的餐厅”上的动作显得更为谨慎和保守。其实早在今年1月初,微信就悄悄在广州地区开始内测这项功能。但截止目前,“附近的餐厅”功能仍只在广州范围内进行灰度测试,非广州地区用户暂时无法体验。

美食朋友圈

显而易见的是,“朋友的美食圈”是本次更新的重头戏。引入更深层的社交关系后,其可以被看作“美食版朋友圈”,在这里用户能及时刷到好友推荐的美食以及点评。

“朋友的美食圈”还进一步强化了相关信息展示,除了显示名称、位置、菜系、均价等等常规店铺信息外,还会显示朋友印象、朋友想去。也就是说,用户如果被这个显示种草,可以点击“想去”按钮对餐厅进行收藏,点开餐厅主页拉至主页末尾还会看到与之相关的公众号文章。

在关于每日三问“今天吃什么”的难题上,用户还可以通过页面顶部的“朋友提到”,根据餐厅类别、菜系等快速做出就餐决策。

这些细节作为评价餐厅的指标,其作用类似于看一看的“好看”。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来自熟人圈的推荐远比陌生人推荐的可信度更高,对商家选择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商家刷虚假好评的现象。

如果说“朋友的美食圈”是私密场景下的推荐,“附近的美食圈”则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展示的公开场景推荐。在这里,用户可以同时看到好友和附近陌生人推荐的美食和餐厅,所有点评完全公开。整体感觉更贴近小程序版“大众点评”。

此次更新还加入了“热门主题”,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某一类型圈定的餐厅,比如“精致的素菜”、“老字号粤菜餐厅”、“值得去的景观餐厅”等等。其作用在于按照用户就餐偏好提供快速选择。

“离我最近”是基于地理位置显示距离、菜系、价格等不同检索选项,给用户查看和选择餐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这与搜索功能一样,都是美食类产品的基本功能。“想去排行榜”则是基于平台数据计算得出的美食餐厅排行榜,每周四更新。

个人主页仍是由“印象”和“想去的餐厅”为主要展示内容。用户既可以基于对“吃货”好友的了解进行长期种草,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好友就餐喜好,为用户提供更多线下美食社交选择,从而达到刺激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黏性的目的。

探索线下的工具

微信对本地生活服务的觊觎早已显现。据《晓程序速报》报道,早在2015年1月,微信就内测过“附近的餐厅”。不过受限于当时微信生态的不成熟,以及餐饮点评App势大等内外部因素,只能暂时搁浅。

到2017年小程序正式推出,给微信带来了连接线上线下的高效服务能力,微信也顺势在“附近的小程序”中设置了“购物”、“美食”、“出行”、“酒店”等入口。在“美食”一项中,罗列附近餐厅的距离、联系电话、地址、营业时间、门店图片,更像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餐厅黄页。

随后,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的演讲中,张小龙提出要将目光放到各式各样的生活设施里面去,探索线下的精彩生活。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举办前后于广州开始进行灰度测试的“附近的餐厅”,很明显应该归属到这种线下探索的尝试中。

与2017年粗陋的“美食”入口相比,“附近的餐厅”有了脱胎换骨似的升级,最为重要的是将基于社交关系的点评推荐机制引入其中,在推荐效率和可信度上有了更大的优势。正如张小龙在“2019年微信公开课PRO”上所言,社交推荐以一种更加贴近平时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熟人之间分享获得信息,让微信好友间更容易达成一种信息的传递。

另一方面,依托公众号内容和流量,微信有机会建立一个生活攻略体系,构建一个兼具小红书和大众点评优势的美食种草推荐平台。目前,微信已经打通公众号和“附近的餐厅”,商家可以自建公众号,实现店铺和公众号之间的互相导流,促进交易转化率。

更重要的是,微信拥有更便捷的支付通道。目前“附近的餐厅”尚未完成用户的交易闭环,那么在接下来某个较为适宜的时间节点,微信极有可能打通支付环节,实现从“种草—到店—买单”的交易闭环。

这也是大众点评曾经梦寐以求的从在线查找到交易的闭环。在去年的频繁改版之后,大众点评放弃交易环节,向内容方向靠拢的趋势变得很明显,也对社交关系抱有了更大的渴望。去年7月,大众点评试图嵌入微信好友关系链以带来社交曝光,但随后因侵犯用户个人隐私,被彻底关闭。

如今,这个闭环正在以“附近的餐厅”为核心平台于微信生态内部展开,与朋友圈社交广告、微信支付立减金、企业微信等微信能力相结合,编织出一张渗透到餐饮行业各个环节的to B业务大网。在这张大网上,微信用户更便捷地获得服务,商家则能借此获得更精细、更直接的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途径。

这种设置从根本上取决于张小龙对微信梦想的定义: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附近的餐厅”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工具;用户是工具使用者,也是创造者。

在此基础上,张小龙和微信团队试图将惯常被视为榨取流量价值的用户,转变成价值的创造者,参与到对未来新需求的满足进程中,在用户增长逐渐饱和的现实背景下,让微信拥有更多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