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上汽大通MAXUS FCV80燃料电池车驶入加氢站准备加氢,工作人员把加氢抢对准注氢口,短短几分钟氢燃料电池车就“满血复活”了,这种过程和平时加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的燃料电池车充满氢一般要3-5分钟,4公斤多的氢燃料可以跑上近500公里。”相关人员介绍说。从加氢站附近化工区里产出的副产品“氢”是氢气的主要来源。
6月5日,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在上海化工区落成。这座加氢站占地约8000平方米,氢气日供应能力约2吨,具备35MPa和70MPa氢气的商业化加注能力。
打造加氢“母站”服务“子站”
此前“水氢燃料车”事件不断发酵,带动起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热度。不过,与“水氢燃料车”的“一场闹剧”相比,氢燃料电池车确是正经八百的事。
记者看到,这座全球最大的加氢站分为氢气加注、鱼雷车充装、燃料电池汽车维护保养和充电四个功能区。从加氢站附近化工区里产出的副产品“氢”成为它的主要货源,通过渠道对接“一出一进”,实现了氢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在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过程中,加氢站是产业链建设上的重要环节。据介绍,新建成的加氢站也将用于服务周边其他加氢站,由此被称为“母站”。“加氢母站每天大约可以充装6辆罐输车,来为周边的子站提供氢燃料配送。
目前,加氢母站可以支持100辆大巴或400辆上汽FCV80的充氢需求,到今年年底前充氢能力还会提升20%。”据驿蓝能源副总经理阮伟民介绍,这座加氢站落成后,临港、宝山等地也将陆续建设加氢站以形成合力。
从事氢燃料电池研究多年的上汽技术专家表示,与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车型相比,氢燃料电池车在行驶里程、充电时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效率高,能真正实现零排放,被业界看作是“终极能源”。
在今年浦江创新论坛上,《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发布,长三角计划于2021年前规划5000辆氢燃料电池车、40座加氢站。
长三角“氢走廊”辐射周边
“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有6座加氢站正在运营,17座加氢站在建或规划,636辆燃料电池物流车和24辆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在上海、如皋、张家港等地运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菊表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氢燃料电池若要实现大发展,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完善起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也是氢能源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三角是中国发展氢燃料电池最早的地方,工业区的大量副产氢能为氢燃料电池商业化降低成本。”
据悉,“氢走廊”从今年建设开始到2021年,将以上海为重点城市,率先对G15(沈海高速)、G42(沪蓉高速)、G50(沪渝高速)、G60(沪昆高速)启动氢高速示范线路建设,同时,辐射周边苏州、南通、如皋、宁波、嘉兴、湖州、张家港等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方面有较好基础或者较强政策导向的城市。
到2030年,氢走廊要覆盖长三角全部城市和20条以上主要高速公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区域,充分带动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未来社会清洁能源和动力转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