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尚叔
何同学又又又火了。
他关于5G的视频,在微博上播放两千万,B站上播放六百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官媒纷纷转发推荐,何同学3天涨粉近100万,他的母校北邮也拿他的视频做招生宣传。
这位20岁的大二小男生,看上去文弱腼腆,其貌不扬,为何视频能脱颖而出,红遍全网?
阿尚叔一口气看完了他的全部视频,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答案。
一
先说最红的5G评测那条,让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5G的毫秒级下载速度,而是他对未来的思考。5G到底有什么用,可能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万物互联、自动驾驶,听上去还很遥远。
何同学换了个方式,看看7年前人们对4G的预测。遗憾的是,同样缺乏想象力。
“当时,人们都知道网速会大大提升,但没有人能预测到短视频、直播行业的爆发,没有人能预测到二维码移动支付完全取代了现金,更没有人能预测到外卖、打车行业的兴起……
而这些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在4G的基础上催生出来的。那,5G呢?”
何同学的视频,胜就胜在想象力上。不局限于产品和技术本身,而是能将其和生活场景联系到一起,通俗与深邃兼具,既能开拓技术宅男的思维,也能让二次元少女、环卫大妈看懂。
关于IPOD无线耳机的评测也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那恰好说明它在完美工作着”。看完我都想买一对了。这期视频,也被苹果官方推荐到了淘宝达人亲测首页。
和多数人不同,何同学不是为视频而视频,为评测而评测,而是为学习、为思考而拍摄。
正如他在B站、微博上的ID,“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二
内容为王,并不代表何同学不注重技术。虽然拍摄只有一年半,但他的技法已经很是老道。
比如,他的多期视频都在家中拍摄,背景墙用三百张卡片贴成黑色,衣服也是黑T恤,只有背后的H灯带发着微光,这样,观众的视觉焦点自然落到何同学这张稚嫩而又诚恳的脸上。
再如,开头结尾都是强化“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这个ID,也更容易被人记住。
“蓝鲸混水”也认为,何同学的镜头运动丰富、虚实结合,转场行云流水,配乐舒适自然。
技法背后,是何同学默默地努力。
以AirPods测评为例,开头20秒,一排Iphone列队出现在AirPods之前,伴随着音乐和按键声,屏幕上依次闪出耳机连接界面。就为这20秒,何同学想了几天,设想了N多种方案。
何同学接受蓝鲸采访时表示,每期视频都要用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最长的一期用了半年,所有的选题、写稿、拍摄、剪辑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有次剪片子,剪刀凌晨四点。
所有视频录制之前,何同学都要把稿子过五遍以上。就连看似随意的标题,也是一口气起上十几个,丢到群里,让朋友帮忙投票。
他还特意网购了一些设备,朋友赠送的小鲨鱼滑轨,也在拍摄运动镜头时发挥了作用。
三
值得一说的,还有何同学的创意。他的视频不只是产品评测,还有生活方式思考,比如“一天只用半小时手机,坚持一周后我有哪些变化”,有点类似行为艺术。
拍摄这个视频,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也不需要什么探险勇气,只需要忠实呈现日常生活即可。很多人都感概时间被手机占用,碎片化的阅读很影响工作效率,渐渐变为手机的奴隶。
可惜的是,吐槽虽多,但有几个人能反思并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呢?
何同学做到了。这也是在5G之前,他最火的一期视频。B站上的播放量达到了一百多万。
创意,源于思考。立足科技,思考“人生和社会的大未来”,是何同学视频的一贯风格。
而这一风格,也是有师承的。何同学十三四岁时就开始看评测视频,深受爱否科技(国内独立科技测评机构)创始人彭林、魏布斯等人的影响。
何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我记得彭总有一期教怎样听耳机音质的视频。那个视频最后彭总说他觉得音乐是一个情感最好的载体。当你听到一首歌,就能回到歌曲传达的情境里去。
……这是彭总对我影响很大的点,他的评测不是冰冷的,是有人文关怀、浪漫主义的。“
这样的人不红,简直没有天理。
早在5G视频之前,何同学就因为AirPods视频粉丝第一次暴增,还被虎嗅、蓝鲸等媒体请去专访。这次更是3天涨粉近百万。
但我想,他最在意的一位,还是他红之前,就把他的视频看了545次的粉丝,那是他的母亲。
何同学现象的出现,可能会让很多博主嘀咕,这样的成功能否复制?
在阿尚叔看来,很难。并不是因为何同学的视频有多么高的难度,而是愿意扎扎实实做好内容的博主太少了。
是啊,如果两百块钱就能买到十万粉,又有几个人愿意用一月时间做好一条视频呢?
还有些博主见异思迁,想着微博、微信、B站等平台已老,红利期已过,但事实证明,精品的内容,永远是稀缺。不是平台没有红利期了,而是浮躁的人很难拿到真正的红利。
即便没有那条5G视频,何同学也一样能火起来,或早或晚。其他人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