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视觉 | 曾经天堂的公社化大楼

作为曾经的公社化大楼的代表之一,作家史铁生在随笔《九层大楼》中曾经提到过安化楼。 “我从来没进过那座大楼,那样的大楼只建了一座即告结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楼里是什么样儿,到底有没有俱乐部和放映厅,不知道那种天堂一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存在。”

2019年06月12日李伟 北京来源:界面新闻

正午

北京曾经有三座著名的大楼,是大跃进时期建造的公社化大楼的代表。一座是北官厅大楼,现已拆除,另外两座是安化楼和福绥境大楼。2019年3月,我想去看看带着60多年历史印迹的大楼现在是什么样。

1958年,全国各地掀起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北京城也兴建了带有示范性质的新型居民楼。“公社大楼”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公社化大楼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公社化”的原则,比如安化楼的房间都没有厨房等生活设施,最早所有的服务设施都在大楼的一层,包括公共大食堂和开水间。后来,厨房功能才分散到每一层。另外,每一层还设有居民活动室和服务部……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公社化集体生活的模式,当年能入住的都不是普通市民家庭。

安化楼位于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南侧,从地铁7号线广渠门内站出来,一抬头就能看到这座大楼,中间主楼9层,左右各有一个8层的侧楼,北面正门正好在街边。南面小广场放了一些健身器材,住在附近的人们在这里活动和休息。安化楼的外墙粉刷得很漂亮,但楼里却显得很是破落,毕竟已是60多年的老建筑。这个楼里目前还住着一些居民,两部电梯依旧在运行。

“这房子不好住,三江水不合,三家使用一个厕所。这要是人和人闹别扭,这房子怎么住啊?”

“公共厨房二十几家使用,有分开的水表和煤气表。”

“原来这楼房还挺高级,你看这地上的花砖。” 

“这房子归房管局了。只能住也不让卖。”

在安化楼里遇到的老人一直和我抱怨。

西城区福绥境大楼坐落在一条胡同里,靠近阜成门内大街的白塔寺。因为周边都是平房,8层的福绥境大楼特别显眼。福绥境大楼建于1958年,布局呈N字型,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住在里面,楼道漆黑,不住人的屋子甚至用砖封了门。楼外阳台的封装也很随意,陈年的用铁窗,近些年的用断桥铝,还有一些干脆用砖头把阳台彻底封死。

韩奶奶今年82岁,她住在福绥境大楼7楼,经常在大楼下遛弯。她给我讲,这个楼里现在只余下40多户居民。当年,这个楼的设计还是很现代的,有电梯,有卫生间。但是当时没有考虑到每户需要的厨房,所以现在要么不在家做饭,要么在家里的阳台上用煤气罐做饭,很不方便。

作家史铁生在随笔《九层大楼》中曾经提到过安化楼。“我从来没进过那座大楼,那样的大楼只建了一座即告结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楼里是什么样儿,到底有没有俱乐部和放映厅,不知道那种天堂一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存在。”

安化楼正门,大柱子显得很气派

 

安化楼大厅停了很多自行车,两台电梯至今仍在使用

 

安化楼9楼,红印刻字社的指示牌

 

安化楼下,围着小桌子的几位老人,他们经常打扑克牌或者下棋来打发时间。墙上写着安化大楼建于1958年

 

安化楼6楼电梯间

 

安化楼7楼,楼道里晾着衣服,窗边种着绿植

 

安化楼的楼梯

 

安化楼楼道里横七竖八堆着的床垫

 

安化楼5楼,公共厨房放着一张圆桌

 

安化楼1楼大厅的报箱,有些报纸已停刊

 

安化楼7楼的楼道墙上贴满了小广告

 

安化楼7楼西侧楼过道里堆满了各种杂物

 

安化楼楼道里的破旧衣柜

 

安化楼楼道一角的桌子上摆着两盆盛开的鲜花

 

安化楼公共厨房里满是油烟的灶台

 

安化楼6楼,过道里挂着一面镜子

 

安化楼西侧楼的外墙经翻修后焕然一新

 

安化楼7楼,楼道里晾晒着一床碎花被罩

 

从胡同里远望福绥境大楼

 

福绥境大楼下,两位老人互相按摩

 

福绥境大楼,西侧楼一层很多窗玻璃已破碎 

 

福绥境大楼楼道里停放的自行车

 

福绥境大楼,很多屋子多年无人居住,有的已用砖封了门

 

福绥境大楼电梯在2楼不停,电梯口停了一排自行车 

 

福绥境大楼的楼道,包裹管道的外皮已脱落 

 

福绥境大楼侧楼拐角处堆放着各种杂物 

 

福绥境大楼楼道幽暗灯光下的餐桌和冰箱 

 

福绥境大楼东侧楼

 

福绥境大楼内年久失修没有灯,到处黑漆漆一片 

 

福绥境大楼侧楼的电梯用栅栏封闭停用

 

—— 完——

 

李伟,内蒙古人,摄影师,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