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强迫劳动”还是“强制劳工”?日本申遗的文字游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强迫劳动”还是“强制劳工”?日本申遗的文字游戏

日本政府主张,日本过去根据合法条约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因此所谓“强制征用半岛劳工”实为“动员本国国民”。

2015年2月24日,韩国首尔,“亚洲太平洋战争遇难者韩国遗属会”举行记者会宣布,将招集1000名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被强征劳动的受害人和遗属,集体向法院起诉日本相关企业,要求赔偿。图片来源:CFP

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产”之所以在7月5日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日本方面“承认”了相关遗址在二战期间于朝鲜半岛强征劳工的历史——至少,韩国官员一开始是这么想的。

这次入选的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产”共23个设施中,有包括煤矿、造船厂、钢厂在内的七个设施,涉及日本在1910-1945年殖民统治时期强征约5.8万名朝鲜劳工的历史,这些人中有94人死亡。

申遗工作曾因日本试图为其近代殖民与侵略史“正名”而遭到非议。在做出将这些旧址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定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专业委员会给了仍存争议的日韩更多时间协商,就申遗细节进行沟通。最终,日本代表似乎“承认”了强征劳工的事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代表部大使佐藤地在一份原文为英文的声明中说,1940年代,曾有大批朝鲜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被日本政府征用,在部分遗址所在地被强迫劳动。日本政府已做好准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让世人了解这些(原文如下)。

“Japan is prepared to take measures that allow an understanding that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Koreans and others who were brought against their will and forced to work under harsh conditions in the 1940s at some of the sites, and that,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also implemented its policy of requisition.”

对此,韩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朝鲜人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被日本强制劳役的历史事实。“考虑到这件事是通过对话顺利解决的,韩国政府期待这将有助于韩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遗址所在地的支持者对当地设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举觞相庆。他们预计这将帮助提振当地旅游业,并为遗址保护工作找到融资来源。

不过,就在韩国政府对双方长达数月谈判后达成的共识表示欢迎时,日本的保守派官员和政客则试图对日方做出的让步轻描淡写。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坚称,在日语中,“被强迫劳动”(forced to work)与“强制劳工”(forced labor)的含义并不一样。

日本政府发给日本媒体刊登的翻译文件日文初稿中,并未有“强制劳动”字眼,而是用可被理解为“以致劳动”、“从事劳动”的词语代替。这并不能充分表现“强制”一词带有的语境。

在日本试图对其申遗声明中的说法进行弱化后,韩国外交部向日本回击。一位韩国外交部官员称:“声明的英文版本已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采纳。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解释,其内容的含义就是强制劳动。”

《日本时报》称,在国内使用“被强迫劳动”这一在日本更口语化的表述,日本官员显然是想淡化此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即东京在韩国政府的压力面前屈服了。

《韩国时报》则在一篇社论中提醒日本,只要看一看二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发布的声明,就会了解“被强迫劳动”与“强制劳工”是用来表达同样的意思的。

《韩民族日报》称,日本媒体在7月6日的早报上大都使用了中性的报道,称两国达成了妥协。不过,《读卖新闻》在头版使用的副标题上写道:日本似乎已基本上向韩国屈服;《东京新闻》也援引一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遗址被列入了名录,但我们在外交上输给了韩国。

韩国国内很多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被强征的劳工,多年来曾呼吁日本政府进行赔偿。而后者则坚持称,所有赔偿问题都已通过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和一项附加协议得到了解决。

东京方面还称,这些原建于1850-1910年间的工业旧址的历史价值,与在1940年代战时招募的朝鲜劳工并没有多大关系。

日本政府主张,日本过去根据合法条约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因此将强制征用半岛劳工视为“动员本国国民”。若日本政府正式使用“强制劳动”一词,很难再坚持过去的立场。

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在日本申遗成功后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佐藤地的声明内容并不意味着日本承认强征劳工的历史。这也是出于同样的日本逻辑。

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在记者会上表示:“完全没有强制劳动的含义。”菅义伟重申:“政府的一贯立场完全没有改变。征用政策记述了从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为止,基于《国民征用令》征用了朝鲜半岛人员。”

岸田文雄对日本媒体称:“包括征用朝鲜半岛劳工问题在内,日韩间财产索赔权问题已彻底且最终解决完毕的立场不变”。在有关劳工的个人索赔权问题上,菅义伟强调称,已通过1965年的《日韩请求权协定》完全彻底地解决。

新华社刊文称,通过文字游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既能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蒙混过关,又能向国内右翼势力交代。但这种不诚实的态度,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玷污甚至侮辱。

对日本的做法,《韩国时报》社论称,首尔需要做更多的外交工作。首尔与东京冰冻的关系在两国关系正常化50周年之际刚刚有所升温,但有些问题看上去似乎还远没有得到解决。

评论称,首尔需要保持警觉,确保日本政府会遵循其做出的国际承诺,为纪念遇难者建立一个信息中心,让参观者了解那段历史。

*****************************************************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

1910年5月,日本陆军大臣寺内正毅被任命为朝鲜统监,负责完成合并朝鲜的任务。继1904年《日朝条约》和1907年《日朝条约》后,日本使朝鲜成为其“受保护国”,并在朝鲜国内政治之上形成日本霸权。

1910年8月22日,朝鲜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与寺内正毅签订《日朝并合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国王将朝鲜全境的全部主权全面、明确地让渡于日本天皇;日本天皇接受此前文件中声明的此一让渡,并批准日本帝国对朝鲜的吞并。此后,寺内正毅成为日本第一任朝鲜总督。

1910年,日本只控制朝鲜7%-8%的耕地;1916年,这一数字达到36.8%;1932年进一步增至52.7%。193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民涌向城市,地主对耕地的控制减弱。战时经济的发展,让政府将地主所有制视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障碍,并加强了对农耕地区的控制。

一战后,移民日本的朝鲜人逐渐增加,1930年后移民速度进一步加快。1939年,日本境内的朝鲜移民有98.1万人。

*****************************************************

1939年:日本征用劳工应对劳动力短缺

1939年开始,由于日本大肆征兵投入二战,男性劳动力短缺成了国内的一大问题。于是日本开始通过民事机构招募劳工,但很快演变为政府直接、甚至是强制征工。

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加剧,到1942年,日本政府将《国家总动员法》中的规定扩展至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强征朝鲜劳工到工厂和矿山工作,并强迫他们背井离乡前往日本。

在被强征的540万朝鲜人中,约有67万被带到日本本岛。那些被带到日本土地上的劳工,经常被迫在骇人听闻的危险环境下工作。尽管比起来自其他国家的劳工,朝鲜人获得了较好的对待,但工作时间长、食品药品缺乏仍导致大量死亡案例。

1939-1945年间,这67万人中有6万人死亡。而死在朝鲜本土和中国东北的朝鲜劳工,其数量估计在27万到81万之间。

《外交官》杂志称,在这次被提名的“明治工业革命遗产”中,涉及不少曾使用包括盟军战俘在内劳工的日本企业,比如三井、三菱、住友、麻生、宇部兴产、东海碳素、日本焦炭工业、新日铁住金、古河、电气化学工业等。

*****************************************************

1945年:日本战败,部分朝鲜人选择留下

根据盟军最高指挥部的估计,二战结束时,在日本的朝鲜移民和强征劳工数已超过200万。1946年,有134万朝鲜人被遣送回国,但仍有65万选择留在日本,成为如今的在日朝鲜人(Zainichi Korean)群体。1982年,大韩民国青年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第一代在日朝鲜人中,被强征为劳工的有1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对同盟国投降,结束了对朝鲜35年的统治。苏联和美国进驻朝鲜,并以北纬38度线为界,对朝鲜半岛分别占领。

1965年,日本与韩国签署《日韩基本条约》,宣布朝鲜此前签署的受保护国条约和吞并条约无效,理由是朝鲜此前签约是在日本武力威胁下,且朝鲜国王当时拒绝签署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强迫劳动”还是“强制劳工”?日本申遗的文字游戏

日本政府主张,日本过去根据合法条约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因此所谓“强制征用半岛劳工”实为“动员本国国民”。

2015年2月24日,韩国首尔,“亚洲太平洋战争遇难者韩国遗属会”举行记者会宣布,将招集1000名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被强征劳动的受害人和遗属,集体向法院起诉日本相关企业,要求赔偿。图片来源:CFP

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产”之所以在7月5日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日本方面“承认”了相关遗址在二战期间于朝鲜半岛强征劳工的历史——至少,韩国官员一开始是这么想的。

这次入选的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产”共23个设施中,有包括煤矿、造船厂、钢厂在内的七个设施,涉及日本在1910-1945年殖民统治时期强征约5.8万名朝鲜劳工的历史,这些人中有94人死亡。

申遗工作曾因日本试图为其近代殖民与侵略史“正名”而遭到非议。在做出将这些旧址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定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专业委员会给了仍存争议的日韩更多时间协商,就申遗细节进行沟通。最终,日本代表似乎“承认”了强征劳工的事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代表部大使佐藤地在一份原文为英文的声明中说,1940年代,曾有大批朝鲜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被日本政府征用,在部分遗址所在地被强迫劳动。日本政府已做好准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让世人了解这些(原文如下)。

“Japan is prepared to take measures that allow an understanding that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Koreans and others who were brought against their will and forced to work under harsh conditions in the 1940s at some of the sites, and that,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also implemented its policy of requisition.”

对此,韩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朝鲜人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被日本强制劳役的历史事实。“考虑到这件事是通过对话顺利解决的,韩国政府期待这将有助于韩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遗址所在地的支持者对当地设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举觞相庆。他们预计这将帮助提振当地旅游业,并为遗址保护工作找到融资来源。

不过,就在韩国政府对双方长达数月谈判后达成的共识表示欢迎时,日本的保守派官员和政客则试图对日方做出的让步轻描淡写。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坚称,在日语中,“被强迫劳动”(forced to work)与“强制劳工”(forced labor)的含义并不一样。

日本政府发给日本媒体刊登的翻译文件日文初稿中,并未有“强制劳动”字眼,而是用可被理解为“以致劳动”、“从事劳动”的词语代替。这并不能充分表现“强制”一词带有的语境。

在日本试图对其申遗声明中的说法进行弱化后,韩国外交部向日本回击。一位韩国外交部官员称:“声明的英文版本已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采纳。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解释,其内容的含义就是强制劳动。”

《日本时报》称,在国内使用“被强迫劳动”这一在日本更口语化的表述,日本官员显然是想淡化此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即东京在韩国政府的压力面前屈服了。

《韩国时报》则在一篇社论中提醒日本,只要看一看二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发布的声明,就会了解“被强迫劳动”与“强制劳工”是用来表达同样的意思的。

《韩民族日报》称,日本媒体在7月6日的早报上大都使用了中性的报道,称两国达成了妥协。不过,《读卖新闻》在头版使用的副标题上写道:日本似乎已基本上向韩国屈服;《东京新闻》也援引一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遗址被列入了名录,但我们在外交上输给了韩国。

韩国国内很多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被强征的劳工,多年来曾呼吁日本政府进行赔偿。而后者则坚持称,所有赔偿问题都已通过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和一项附加协议得到了解决。

东京方面还称,这些原建于1850-1910年间的工业旧址的历史价值,与在1940年代战时招募的朝鲜劳工并没有多大关系。

日本政府主张,日本过去根据合法条约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因此将强制征用半岛劳工视为“动员本国国民”。若日本政府正式使用“强制劳动”一词,很难再坚持过去的立场。

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在日本申遗成功后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佐藤地的声明内容并不意味着日本承认强征劳工的历史。这也是出于同样的日本逻辑。

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在记者会上表示:“完全没有强制劳动的含义。”菅义伟重申:“政府的一贯立场完全没有改变。征用政策记述了从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为止,基于《国民征用令》征用了朝鲜半岛人员。”

岸田文雄对日本媒体称:“包括征用朝鲜半岛劳工问题在内,日韩间财产索赔权问题已彻底且最终解决完毕的立场不变”。在有关劳工的个人索赔权问题上,菅义伟强调称,已通过1965年的《日韩请求权协定》完全彻底地解决。

新华社刊文称,通过文字游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既能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蒙混过关,又能向国内右翼势力交代。但这种不诚实的态度,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玷污甚至侮辱。

对日本的做法,《韩国时报》社论称,首尔需要做更多的外交工作。首尔与东京冰冻的关系在两国关系正常化50周年之际刚刚有所升温,但有些问题看上去似乎还远没有得到解决。

评论称,首尔需要保持警觉,确保日本政府会遵循其做出的国际承诺,为纪念遇难者建立一个信息中心,让参观者了解那段历史。

*****************************************************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

1910年5月,日本陆军大臣寺内正毅被任命为朝鲜统监,负责完成合并朝鲜的任务。继1904年《日朝条约》和1907年《日朝条约》后,日本使朝鲜成为其“受保护国”,并在朝鲜国内政治之上形成日本霸权。

1910年8月22日,朝鲜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与寺内正毅签订《日朝并合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国王将朝鲜全境的全部主权全面、明确地让渡于日本天皇;日本天皇接受此前文件中声明的此一让渡,并批准日本帝国对朝鲜的吞并。此后,寺内正毅成为日本第一任朝鲜总督。

1910年,日本只控制朝鲜7%-8%的耕地;1916年,这一数字达到36.8%;1932年进一步增至52.7%。193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民涌向城市,地主对耕地的控制减弱。战时经济的发展,让政府将地主所有制视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障碍,并加强了对农耕地区的控制。

一战后,移民日本的朝鲜人逐渐增加,1930年后移民速度进一步加快。1939年,日本境内的朝鲜移民有98.1万人。

*****************************************************

1939年:日本征用劳工应对劳动力短缺

1939年开始,由于日本大肆征兵投入二战,男性劳动力短缺成了国内的一大问题。于是日本开始通过民事机构招募劳工,但很快演变为政府直接、甚至是强制征工。

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加剧,到1942年,日本政府将《国家总动员法》中的规定扩展至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强征朝鲜劳工到工厂和矿山工作,并强迫他们背井离乡前往日本。

在被强征的540万朝鲜人中,约有67万被带到日本本岛。那些被带到日本土地上的劳工,经常被迫在骇人听闻的危险环境下工作。尽管比起来自其他国家的劳工,朝鲜人获得了较好的对待,但工作时间长、食品药品缺乏仍导致大量死亡案例。

1939-1945年间,这67万人中有6万人死亡。而死在朝鲜本土和中国东北的朝鲜劳工,其数量估计在27万到81万之间。

《外交官》杂志称,在这次被提名的“明治工业革命遗产”中,涉及不少曾使用包括盟军战俘在内劳工的日本企业,比如三井、三菱、住友、麻生、宇部兴产、东海碳素、日本焦炭工业、新日铁住金、古河、电气化学工业等。

*****************************************************

1945年:日本战败,部分朝鲜人选择留下

根据盟军最高指挥部的估计,二战结束时,在日本的朝鲜移民和强征劳工数已超过200万。1946年,有134万朝鲜人被遣送回国,但仍有65万选择留在日本,成为如今的在日朝鲜人(Zainichi Korean)群体。1982年,大韩民国青年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第一代在日朝鲜人中,被强征为劳工的有1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对同盟国投降,结束了对朝鲜35年的统治。苏联和美国进驻朝鲜,并以北纬38度线为界,对朝鲜半岛分别占领。

1965年,日本与韩国签署《日韩基本条约》,宣布朝鲜此前签署的受保护国条约和吞并条约无效,理由是朝鲜此前签约是在日本武力威胁下,且朝鲜国王当时拒绝签署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