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漂泊异乡”的纳粹劫掠名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漂泊异乡”的纳粹劫掠名画

在纳粹当权时期,希特勒与纳粹党人四处搜刮私人藏品,致使诸多艺术品散轶各方或者惨遭毁坏。这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艺术品的原所有权人或者后裔难以追回被掠夺了的艺术品。

文|罗浏虎

责编|马蓉蓉

西班牙政府曾签署《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原则》等国际宣言,并承诺在处理涉及大屠杀时期艺术品追索案件时致力于寻找公平的解决方式,而基金会拒绝将画作归还给卡希雷尔家族的做法无疑是违背该原则的

在纳粹当权时期,希特勒与纳粹党人四处搜刮私人藏品,致使诸多艺术品散轶各方或者惨遭毁坏。这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艺术品的原所有权人或者后裔难以追回被掠夺了的艺术品。

卡希雷尔家族诉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一案便是一个例子。卡希雷尔家族数辈人耗时15年,经历6次庭审,3次上诉,3次败诉,却依然无法要回被掠夺的名画。

这先得从画的来由说起。作为犹太人家族,卡希雷尔家族富裕而受人尊敬。这使他们得以收藏大量的艺术品,其中包括法国印象派之父卡米耶·毕沙罗的名画《雨后圣奥诺雷街的下午》。

1898年,毕沙罗将画卖给了巴黎著名的杜朗·卢艾尔画廊。1900年,保罗·卡希雷尔从杜朗·卢艾尔画廊购买了此作品。1926年,莉莉·卡希雷尔·诺伊鲍尔继承了该画。

1939年,随着纳粹上台,犹太人遭受迫害。为了获取签证,逃难到国外去,诺伊鲍尔被迫将画作低价转让给为纳粹服务的艺术鉴赏家雅各布·赛德温默。可恶的是,赛德温默将钱转入一个被冻结了的账户,让诺伊鲍尔无法获得价款。画作最后被盖世太保没收。

1957年,德国政府告诉诺伊鲍尔,画作已经在战争中损毁了。失望之际,诺伊鲍尔只好以纳粹非法攫取画作为由要求政府给予经济赔偿。1958年,诺伊鲍尔与政府达成和解协议,德国政府向诺伊鲍尔支付12万马克,而诺伊鲍尔表示如果他日得知画作的下落,依然保留让第三人返还画作的权利。

实际上,从1951年到1976年,该画一直被保存在美国收藏家手里。不过直到诺伊鲍尔去世,她都没有知晓画的下落。她将所有遗产留给了孙子克劳德·卡希雷尔。

1976年,蒂桑·波涅米萨画廊购买了这幅画。蹊跷的是,作为当时世界顶尖的画廊,它在决定购买这幅画的时候却显得非常不专业。

一方面,它没有对这幅画在过往40年间的流转记录进行调查。要知道,对于艺术品买卖而言,查阅艺术品的流转记录是很关键的环节。另一方面,蒂桑·波涅米萨画廊对这幅画背面所留下的半截标签视而不见。据说,那一标签是独特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卡希雷尔家族收藏的画。再有就是,画廊的工作人员一再的将画的作者信息、收藏者信息登记错了。

1988年,蒂桑·波涅米萨画廊与西班牙政府达成协议,将包括《雨后圣奥诺雷街的下午》在内的藏品以约3.27亿美元的租借费出租给西班牙进行展览。西班牙政府成立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把租借的藏品都买了下来。

在交易过程中,西班牙政府让驻外使馆对这些艺术品的历史出处做了合理调查,并没有发现蒂桑·波涅米萨画廊存在权利瑕疵。

2000年,克劳德·卡希雷尔在得知画的下落后,便向西班牙教育、文化与体育部部长请求归还画作。5位美国议员也联名写信声援,但都徒劳无功。2005年,克劳德愤而诉至美国加州中部地区法院。

他起诉称,纳粹从祖母手中掠夺了画作,西班牙理应物归原主。可惜的是,在经历了长达11年的诉讼之后,克劳德骤然而逝,追索画作的使命便落到了后辈肩上。

就案件的实体问题而言,法院认为,蒂桑·波涅米萨画廊并非善意,因此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并不能通过与画廊进行交易而成为合法的权利人。鉴于西班牙存在时效取得制度,这就有必要探讨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是否构成时效取得这一问题。

克劳德的儿女认为,依据《西班牙民法典》第1956条,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不能通过时效取得制度成为该画的所有权人。根据该条,对于反人类罪或武装抢夺财产罪的从犯,不适用时效取得制度。不过,法院并不认为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是从犯。基金会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尽到了调查义务,对画作涉及纳粹罪行并不知情,也没有进行隐瞒。

2015年,加州中部地区法院认为基金会满足了时效取得制度等构成要件,因此它是画作的合法所有权人。其一,基金会自1993年开始就以画的所有权人自居,不仅在本地陈展,而且出借给其他博物馆用来展览。其二,基金会不受打扰地占有该画的时间至少长达8年。

同时,法院也认为,西班牙政府曾签署《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原则》等国际宣言,并承诺在处理涉及大屠杀时期艺术品追索案件时致力于寻找公平的解决方式,而上述基金会拒绝将画作归还给卡希雷尔家族的做法无疑是违背《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原则》的。但是根据西班牙国内法,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无疑是画作的合法权利人。这是因为,此类国际宣言并无强制力,端赖承诺者自愿履行。

面对这一矛盾结局,法官在判决书结语中流露出了同情与无奈。法官写到:“法院别无他选,也无法强迫西班牙王国或者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遵循国际宣言所蕴含的道德承诺。”

不过在实践中,也曾有拍卖行自愿遵循国际宣言,并归还纳粹掠夺的艺术品。美国纽约一家名为克里斯蒂的拍卖行在核查一件从智利运过来的拍品时发现,那居然是纳粹分子从收藏家阿道夫·史洛斯家中偷走的一幅名画——荷兰画家所罗门·科尼克创作的《削鹅毛笔的学者》。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后,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宣布将把画作归还给史洛斯的后代。法院的代表说:“在画作失窃80年后,我们归还的不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为了恢复一个传统。”

对于卡希雷尔的后代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克劳德或许会说:“小时候,我就在祖母的卧室看见过这副画,那是一份美好的记忆。而现在,那幅画却在异国他乡‘漂泊’。” 

作者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博士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漂泊异乡”的纳粹劫掠名画

在纳粹当权时期,希特勒与纳粹党人四处搜刮私人藏品,致使诸多艺术品散轶各方或者惨遭毁坏。这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艺术品的原所有权人或者后裔难以追回被掠夺了的艺术品。

文|罗浏虎

责编|马蓉蓉

西班牙政府曾签署《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原则》等国际宣言,并承诺在处理涉及大屠杀时期艺术品追索案件时致力于寻找公平的解决方式,而基金会拒绝将画作归还给卡希雷尔家族的做法无疑是违背该原则的

在纳粹当权时期,希特勒与纳粹党人四处搜刮私人藏品,致使诸多艺术品散轶各方或者惨遭毁坏。这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艺术品的原所有权人或者后裔难以追回被掠夺了的艺术品。

卡希雷尔家族诉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一案便是一个例子。卡希雷尔家族数辈人耗时15年,经历6次庭审,3次上诉,3次败诉,却依然无法要回被掠夺的名画。

这先得从画的来由说起。作为犹太人家族,卡希雷尔家族富裕而受人尊敬。这使他们得以收藏大量的艺术品,其中包括法国印象派之父卡米耶·毕沙罗的名画《雨后圣奥诺雷街的下午》。

1898年,毕沙罗将画卖给了巴黎著名的杜朗·卢艾尔画廊。1900年,保罗·卡希雷尔从杜朗·卢艾尔画廊购买了此作品。1926年,莉莉·卡希雷尔·诺伊鲍尔继承了该画。

1939年,随着纳粹上台,犹太人遭受迫害。为了获取签证,逃难到国外去,诺伊鲍尔被迫将画作低价转让给为纳粹服务的艺术鉴赏家雅各布·赛德温默。可恶的是,赛德温默将钱转入一个被冻结了的账户,让诺伊鲍尔无法获得价款。画作最后被盖世太保没收。

1957年,德国政府告诉诺伊鲍尔,画作已经在战争中损毁了。失望之际,诺伊鲍尔只好以纳粹非法攫取画作为由要求政府给予经济赔偿。1958年,诺伊鲍尔与政府达成和解协议,德国政府向诺伊鲍尔支付12万马克,而诺伊鲍尔表示如果他日得知画作的下落,依然保留让第三人返还画作的权利。

实际上,从1951年到1976年,该画一直被保存在美国收藏家手里。不过直到诺伊鲍尔去世,她都没有知晓画的下落。她将所有遗产留给了孙子克劳德·卡希雷尔。

1976年,蒂桑·波涅米萨画廊购买了这幅画。蹊跷的是,作为当时世界顶尖的画廊,它在决定购买这幅画的时候却显得非常不专业。

一方面,它没有对这幅画在过往40年间的流转记录进行调查。要知道,对于艺术品买卖而言,查阅艺术品的流转记录是很关键的环节。另一方面,蒂桑·波涅米萨画廊对这幅画背面所留下的半截标签视而不见。据说,那一标签是独特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卡希雷尔家族收藏的画。再有就是,画廊的工作人员一再的将画的作者信息、收藏者信息登记错了。

1988年,蒂桑·波涅米萨画廊与西班牙政府达成协议,将包括《雨后圣奥诺雷街的下午》在内的藏品以约3.27亿美元的租借费出租给西班牙进行展览。西班牙政府成立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把租借的藏品都买了下来。

在交易过程中,西班牙政府让驻外使馆对这些艺术品的历史出处做了合理调查,并没有发现蒂桑·波涅米萨画廊存在权利瑕疵。

2000年,克劳德·卡希雷尔在得知画的下落后,便向西班牙教育、文化与体育部部长请求归还画作。5位美国议员也联名写信声援,但都徒劳无功。2005年,克劳德愤而诉至美国加州中部地区法院。

他起诉称,纳粹从祖母手中掠夺了画作,西班牙理应物归原主。可惜的是,在经历了长达11年的诉讼之后,克劳德骤然而逝,追索画作的使命便落到了后辈肩上。

就案件的实体问题而言,法院认为,蒂桑·波涅米萨画廊并非善意,因此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并不能通过与画廊进行交易而成为合法的权利人。鉴于西班牙存在时效取得制度,这就有必要探讨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是否构成时效取得这一问题。

克劳德的儿女认为,依据《西班牙民法典》第1956条,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不能通过时效取得制度成为该画的所有权人。根据该条,对于反人类罪或武装抢夺财产罪的从犯,不适用时效取得制度。不过,法院并不认为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是从犯。基金会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尽到了调查义务,对画作涉及纳粹罪行并不知情,也没有进行隐瞒。

2015年,加州中部地区法院认为基金会满足了时效取得制度等构成要件,因此它是画作的合法所有权人。其一,基金会自1993年开始就以画的所有权人自居,不仅在本地陈展,而且出借给其他博物馆用来展览。其二,基金会不受打扰地占有该画的时间至少长达8年。

同时,法院也认为,西班牙政府曾签署《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原则》等国际宣言,并承诺在处理涉及大屠杀时期艺术品追索案件时致力于寻找公平的解决方式,而上述基金会拒绝将画作归还给卡希雷尔家族的做法无疑是违背《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原则》的。但是根据西班牙国内法,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无疑是画作的合法权利人。这是因为,此类国际宣言并无强制力,端赖承诺者自愿履行。

面对这一矛盾结局,法官在判决书结语中流露出了同情与无奈。法官写到:“法院别无他选,也无法强迫西班牙王国或者蒂桑·波涅米萨收藏基金会遵循国际宣言所蕴含的道德承诺。”

不过在实践中,也曾有拍卖行自愿遵循国际宣言,并归还纳粹掠夺的艺术品。美国纽约一家名为克里斯蒂的拍卖行在核查一件从智利运过来的拍品时发现,那居然是纳粹分子从收藏家阿道夫·史洛斯家中偷走的一幅名画——荷兰画家所罗门·科尼克创作的《削鹅毛笔的学者》。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后,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宣布将把画作归还给史洛斯的后代。法院的代表说:“在画作失窃80年后,我们归还的不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为了恢复一个传统。”

对于卡希雷尔的后代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克劳德或许会说:“小时候,我就在祖母的卧室看见过这副画,那是一份美好的记忆。而现在,那幅画却在异国他乡‘漂泊’。” 

作者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博士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