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制片面临巨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制片面临巨变

作为制片人有一个方向,讲什么故事,但是要放开创作,不能教编剧怎么写,编剧写的东西是他们的创作,对他们的要求:一是故事逻辑,二是接不接地气。

编辑|深壹 米洛

6月16日,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国际制片人高峰论坛如期举行。本场论坛分为上、下半场,分别是大制片厂电影制作、独立与艺术电影制作。

美国威秀娱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秋兴,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摔跤吧!爸爸》制片人、殷都制片人协会主席、Roy Kapur影业创始人、前迪士尼公司殷都总经理、UTV影业CEO悉达多·罗伊·卡普尔,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等四位国际制片人出席了上半场的主题论坛活动。

本篇重点对于上半场的主题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在论坛上,他们通过分享实战经验、解读一个制片人的养成——从与导演的合作,电影融资,到国际销售与宣传,制片人用多部电影的历练,写铸了自己的秘辛。

“制片就像建立一个家庭一样,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对于制片人这一职位,在场的制片人们一致认为是“难”。在他们看来,制片人需要综合性能力很强,且涉及到财务方面、市场经验等多方面的知识,全程就像千手观音一样,从一个概念,到最后完成以后,到过审,到取得市场的成功,这期间要拿到各种武器过五关斩六将为这部电影保驾护航。的确,制片人是电影生产的核心,是能对电影全产业融会贯通的杂家,也主宰着电影的命运。精艺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所有优秀制片人的共同素养。

票房市场不断刷新,前瞻电影市场变动

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首次超过600亿大关,国产电影占票房总额的62.15%,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随着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逐渐趋于理性,口碑驱动票房成为现实。可以说,这两年中国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对于电影市场的未来,根据在场嘉宾的发言,笔者整理出六大方向。

一是市场端的变化。随着国内电商飞速发展,点上购买率渠道基本上占到90%,也就是说,线下在影院看电影的核心观众和网上主流人群是一致的,故而线上平台到达观众具有了更强的优势,同时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这一挑战所带来最直接影响作用于宣发方式。叶宁表示,如果传统的宣发公司不去学习,不去做得更专业、更精准的话,有可能50%—60%的公司不用再存在了。

二是本土内容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一次又一次试探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每个档期中国优秀的作品才会形成市场的高点,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是中国本土文化自信的回归和成长,需要跟随、了解市场,去接近观众。最后拿来这些能力回到中心点,就是回到电影的初心。对此,艾秋兴直言,中国电影当下真正进入到了黄金时代。

三是市场容量度在不断地增加。市场容量的提升与中国人集体体验的文化不无关系,对于中国人而言,约三五好友看电影是一集体的社交活动。艾秋兴认为,中国观众观影行为天然存在集体体验的偏好,电影消费品味和品质的判断力都在不断提升,观影类型越来愈多样化,这也让中国电影后续的发展,具备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是文化背景的相同点,将有利于促成更多的国际合作。悉达多·罗伊·卡普尔则提出在中印某些层面相似的文化背景下,都有共同的情感诉求,都喜欢丰富情感的情结,是两国之间可以合作的文化基础。但他也指出,如果开发一个电影的初衷仅仅是适合中国市场,那么初始点就错了。在他看来,《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原因在于,当时讲述了一个特殊故事,有很多的人性化,反而是成为全球性的作品。

五是数字化平台的运用。这提醒着制片人们并不能一味地只是讲述一个故事,还要去看看这个故事是不是人们愿意去支付,去电影院欣赏。而这也取决于融资方面的利好环境,国外华纳、迪士尼这些平台对做融资和制片计划有很大的帮助,开发华语的时候可以保留中国的市场,也可以卖给国外平台产生增值价值,这就解决了很大的融资问题,实现双赢。

六是技术更迭的背景下,内容本位不变。在电影市场有一些新兴技术,比如说区块链技术做电影项目的融资、互动电影的出现、电影公司用AI来看电影剧本。这些新技术的到来,对于传统胶片时代的电影人带来了新的挑战,无疑是给电影行业来了一次技术革命。

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始终只是手段,可以带给观众很多不同的观影体验,5G的发展或者网络的发展会倒逼技术的进步,用更好的技术,用大银幕来展示电影的魅力。特别是现在国际化的市场,怎么讲好一个国际的故事、全球的故事或者讲好中国的故事是永恒的话题,这也是制片人要做的事情。

电影本身是靠创作驱动的,本质是讲故事,而非讲技术,但需要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故事,比如要去创造一个生活中不能存在的一个世界,靠特效去搭建。这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工业化的能力。“《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做出来的,给行业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带出一帮人,才会带出一个产业,才会带出一群人,而且给很多年轻的创作者坚定的目标。”叶宁说道。

制片人怎么跟导演、编剧沟通一个好故事?

论坛上,制片人们对于中国当下的电影市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片人们在论坛上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除此之外,对于制片人如何与编剧、导演沟通出好故事这一行业命题也进行深入探讨。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创作力量严重不足,大量的精力花在寻找、创造好的剧本上,这是一个原点。对此,叶宁以华谊兄弟的创作模式进行分享:“我的团队在剧本阶段,在前期阶段越来越重要,要求所有的制片人660%的精力都扑在剧本上。”

在当下,中国的编剧体系更多的是为导演为中心来服务,而且国内编剧有时候会在制片人所给的要点上增添更多个人的想法,最终所呈现的内容与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但在好莱坞的制片体系里并非如此,姜伟以制作《巨齿鲨》相关经历举例,“故事的主线、方向,制片人要的东西是不会动的。我觉得人物方面有欠缺,或者第三部戏写得还不够好,他会跟你商量,不会破坏你这条主要的东西。”

对于姜伟所提及的这一行业问题,论坛上也展开了具体地讨论。艾秋兴认为,作为制片人有一个方向,讲什么故事,但是要放开创作,不能教编剧怎么写,编剧写的东西是他们的创作,对他们的要求:一是故事逻辑,二是接不接地气。

悉达多·罗伊·卡普尔也赞同艾秋兴这一观点,并补充道,“作为一个制片人而言,我们是背后的主旨,哪怕制片人完全同意这个主题、也找到了一个点子,但也要有侧重点,有些问题就不要争议,有些问题要放弃。在第一线真正的指引这个电影的是导演,所以当制片人和编剧一起去开发剧本之时,也需尽早地将导演纳入,尽早地有导演的视角。两者之间的结合,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

论坛上,还提及当下电影所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是缺乏讲好故事的人。毕竟创作没有捷径,打动人心的作品永远是由心出发的,所依靠的是人性的力量、故事的力量、人物的力量。创作来自于两个能力:一是洞察人物背后的能力,要有能量的内心和素养;二是要形成剧本的架构,故事要有逻辑。国际化合作一般是有了故事的概念会和国外优秀的编剧合作,给出逻辑架构,但由于对方缺少中国的生活经验,血肉要靠国内的编剧来丰满,这对于未来本土的创作者来说,还有大量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整体而言,就当下的国内环境来看,所有电影人所承担的使命是,一是在中国快速变化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创作题材,需要将其反哺到文化当中,做到文化自信,二是要学会学习和接纳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来讲述属于我们的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制片面临巨变

作为制片人有一个方向,讲什么故事,但是要放开创作,不能教编剧怎么写,编剧写的东西是他们的创作,对他们的要求:一是故事逻辑,二是接不接地气。

编辑|深壹 米洛

6月16日,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国际制片人高峰论坛如期举行。本场论坛分为上、下半场,分别是大制片厂电影制作、独立与艺术电影制作。

美国威秀娱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秋兴,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摔跤吧!爸爸》制片人、殷都制片人协会主席、Roy Kapur影业创始人、前迪士尼公司殷都总经理、UTV影业CEO悉达多·罗伊·卡普尔,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等四位国际制片人出席了上半场的主题论坛活动。

本篇重点对于上半场的主题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在论坛上,他们通过分享实战经验、解读一个制片人的养成——从与导演的合作,电影融资,到国际销售与宣传,制片人用多部电影的历练,写铸了自己的秘辛。

“制片就像建立一个家庭一样,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对于制片人这一职位,在场的制片人们一致认为是“难”。在他们看来,制片人需要综合性能力很强,且涉及到财务方面、市场经验等多方面的知识,全程就像千手观音一样,从一个概念,到最后完成以后,到过审,到取得市场的成功,这期间要拿到各种武器过五关斩六将为这部电影保驾护航。的确,制片人是电影生产的核心,是能对电影全产业融会贯通的杂家,也主宰着电影的命运。精艺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所有优秀制片人的共同素养。

票房市场不断刷新,前瞻电影市场变动

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首次超过600亿大关,国产电影占票房总额的62.15%,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随着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逐渐趋于理性,口碑驱动票房成为现实。可以说,这两年中国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对于电影市场的未来,根据在场嘉宾的发言,笔者整理出六大方向。

一是市场端的变化。随着国内电商飞速发展,点上购买率渠道基本上占到90%,也就是说,线下在影院看电影的核心观众和网上主流人群是一致的,故而线上平台到达观众具有了更强的优势,同时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这一挑战所带来最直接影响作用于宣发方式。叶宁表示,如果传统的宣发公司不去学习,不去做得更专业、更精准的话,有可能50%—60%的公司不用再存在了。

二是本土内容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一次又一次试探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每个档期中国优秀的作品才会形成市场的高点,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是中国本土文化自信的回归和成长,需要跟随、了解市场,去接近观众。最后拿来这些能力回到中心点,就是回到电影的初心。对此,艾秋兴直言,中国电影当下真正进入到了黄金时代。

三是市场容量度在不断地增加。市场容量的提升与中国人集体体验的文化不无关系,对于中国人而言,约三五好友看电影是一集体的社交活动。艾秋兴认为,中国观众观影行为天然存在集体体验的偏好,电影消费品味和品质的判断力都在不断提升,观影类型越来愈多样化,这也让中国电影后续的发展,具备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是文化背景的相同点,将有利于促成更多的国际合作。悉达多·罗伊·卡普尔则提出在中印某些层面相似的文化背景下,都有共同的情感诉求,都喜欢丰富情感的情结,是两国之间可以合作的文化基础。但他也指出,如果开发一个电影的初衷仅仅是适合中国市场,那么初始点就错了。在他看来,《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原因在于,当时讲述了一个特殊故事,有很多的人性化,反而是成为全球性的作品。

五是数字化平台的运用。这提醒着制片人们并不能一味地只是讲述一个故事,还要去看看这个故事是不是人们愿意去支付,去电影院欣赏。而这也取决于融资方面的利好环境,国外华纳、迪士尼这些平台对做融资和制片计划有很大的帮助,开发华语的时候可以保留中国的市场,也可以卖给国外平台产生增值价值,这就解决了很大的融资问题,实现双赢。

六是技术更迭的背景下,内容本位不变。在电影市场有一些新兴技术,比如说区块链技术做电影项目的融资、互动电影的出现、电影公司用AI来看电影剧本。这些新技术的到来,对于传统胶片时代的电影人带来了新的挑战,无疑是给电影行业来了一次技术革命。

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始终只是手段,可以带给观众很多不同的观影体验,5G的发展或者网络的发展会倒逼技术的进步,用更好的技术,用大银幕来展示电影的魅力。特别是现在国际化的市场,怎么讲好一个国际的故事、全球的故事或者讲好中国的故事是永恒的话题,这也是制片人要做的事情。

电影本身是靠创作驱动的,本质是讲故事,而非讲技术,但需要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故事,比如要去创造一个生活中不能存在的一个世界,靠特效去搭建。这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工业化的能力。“《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做出来的,给行业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带出一帮人,才会带出一个产业,才会带出一群人,而且给很多年轻的创作者坚定的目标。”叶宁说道。

制片人怎么跟导演、编剧沟通一个好故事?

论坛上,制片人们对于中国当下的电影市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片人们在论坛上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除此之外,对于制片人如何与编剧、导演沟通出好故事这一行业命题也进行深入探讨。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创作力量严重不足,大量的精力花在寻找、创造好的剧本上,这是一个原点。对此,叶宁以华谊兄弟的创作模式进行分享:“我的团队在剧本阶段,在前期阶段越来越重要,要求所有的制片人660%的精力都扑在剧本上。”

在当下,中国的编剧体系更多的是为导演为中心来服务,而且国内编剧有时候会在制片人所给的要点上增添更多个人的想法,最终所呈现的内容与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但在好莱坞的制片体系里并非如此,姜伟以制作《巨齿鲨》相关经历举例,“故事的主线、方向,制片人要的东西是不会动的。我觉得人物方面有欠缺,或者第三部戏写得还不够好,他会跟你商量,不会破坏你这条主要的东西。”

对于姜伟所提及的这一行业问题,论坛上也展开了具体地讨论。艾秋兴认为,作为制片人有一个方向,讲什么故事,但是要放开创作,不能教编剧怎么写,编剧写的东西是他们的创作,对他们的要求:一是故事逻辑,二是接不接地气。

悉达多·罗伊·卡普尔也赞同艾秋兴这一观点,并补充道,“作为一个制片人而言,我们是背后的主旨,哪怕制片人完全同意这个主题、也找到了一个点子,但也要有侧重点,有些问题就不要争议,有些问题要放弃。在第一线真正的指引这个电影的是导演,所以当制片人和编剧一起去开发剧本之时,也需尽早地将导演纳入,尽早地有导演的视角。两者之间的结合,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

论坛上,还提及当下电影所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是缺乏讲好故事的人。毕竟创作没有捷径,打动人心的作品永远是由心出发的,所依靠的是人性的力量、故事的力量、人物的力量。创作来自于两个能力:一是洞察人物背后的能力,要有能量的内心和素养;二是要形成剧本的架构,故事要有逻辑。国际化合作一般是有了故事的概念会和国外优秀的编剧合作,给出逻辑架构,但由于对方缺少中国的生活经验,血肉要靠国内的编剧来丰满,这对于未来本土的创作者来说,还有大量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整体而言,就当下的国内环境来看,所有电影人所承担的使命是,一是在中国快速变化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创作题材,需要将其反哺到文化当中,做到文化自信,二是要学会学习和接纳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来讲述属于我们的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