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读药】道理都懂,但就是停不下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读药】道理都懂,但就是停不下来

强迫症,宜服药

『读药』是界面文化每周推送的固定栏目,专为读者定制解决人生疑难杂症的文化药方。每周,我们会选取读者提供的“病情”,针对一种“病症”推荐适用的书籍、影视、音乐、文艺活动等,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想寻医问药吗?欢迎进入“读药信箱”给我们写信,聊聊你的疑难杂症。

本期读药,我们想与大家聊聊“强迫症”。

当有人说“我有强迫症”时,人们通常的理解是,这个人有某种特殊的怪癖。这种怪癖往往以对整洁的执念为表现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洁癖”——无论这种洁癖是针对身体、外部环境,还是精神层面。

很多典型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涉及每个人,例如:经常洗手或洗澡、必须保持房间一尘不染、喜欢看到对齐的事物或对称的画面、无法容忍某个模式被打破或有不完美的细节出现等。拥有以上特点的人常常被外界贴上“洁癖”、“细节控”或“完美主义”的标签,这使得“强迫症”似乎与令人痛苦和恐惧的疾病无关,而是被当作一种特殊的人格对待。更有不少“逼死强迫症系列”的图文在网络上流传,供人娱乐。

这些现状说明,人们对强迫症的认识的确有限,而且远远低估了它的危害性。在医学上,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被正式确立的精神性疾病,由强迫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和与之关联的执念(obsession)构成。患有强迫症的人会受到某种不合适宜的、令人不快的“侵入性想法”的影响,并且无法自主停止由此产生的思维和行为。换句话说,尽管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冒出一些不合理的念头,但大多数人并不会被这些想法困住,而强迫症患者却会深陷其中,如同被洗脑一样。这些“侵入性想法”不仅包括对污染的恐惧和对整洁的需求,还包括许多非理性的担心,以及有关宗教或亵渎神灵的想法、性幻想和实施暴力行为的臆想。多数患者会通过反复检查、求证、清洗、回避等方式来缓解焦虑,但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彻底摆脱这些念头,它们就会像病毒一样不断重现、自我复制,使人无法正常生活。

至今,对于强迫症的病因,科学界仍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已经确定的是,强迫症患者之所以作出种种不合理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出现了机能障碍,使得信念和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联系。当发病时,他们的行为不再由主观意志决定,事实上,他们通常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不合逻辑,只是根本无法停下来。

如今,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再轻易对抑郁症病人说“没关系,开心一点”了,但仍有很多人还在对强迫症患者说“停下来,别想了”。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强迫症的误解,也加重了患者对自身的错误认知。本期读药,我们将通过几部作品普及一些关于强迫症的基本知识,修正现有的偏见,其中不乏患者的真实案例以及相应的诊治建议,可为大众提供参考。

《飞行员》

电影《飞行员》官方海报

“等我长大了,我要开世界上最快的飞机,拍世界上最宏大的电影,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许下这个宏伟愿望的时候,霍华德·休斯还只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而二十五岁那年,他已经成功实现了全部的梦想。在霍华德·休斯的一生中,他的每个惊世之举都堪称“完美”:他是创下票房奇迹的好莱坞制片大亨,是屡次打破世界飞行记录的王牌飞行员,是环球航空公司(TWA)的掌舵人和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云杉鹅”号的发明者,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万富翁。而多数人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休斯的种种成就,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强迫症有着直接的关联。

《飞行员》这部传记片讲述的就是休斯的传奇人生,他随时间逐渐加重的强迫障碍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休斯对细菌的恐惧和对事物的数量与对称结构的执着。到了工作中,这种强迫症则发展为一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譬如,在拍摄战争片《地狱天使》时,休斯苛刻地要求影片中的飞机必须展现出世界上最快的飞行速度,为此,他不惜花重金研制了一架“没有风阻”的飞机,并亲自检查机身上的铆钉是否完全水平、是否有螺钉和接头露出表面。到了晚年,他更是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进行身体接触,而且喜欢全身赤裸地坐在客厅中心看电影,因为那样会让他身处“无菌地带”。

这些隐藏在荣耀背后的强迫障碍不仅对休斯本人造成了伤害,也给他身边的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折磨。因此,强迫症究竟意味着无人企及的完美,还是永无止息的噩梦,是本片值得人们深思的地方。

《纯粹》

电视剧《纯粹》官方海报

《纯粹》是今年年初上映的一部英剧,改编自作家Rose Cartwright的回忆性自传。全剧共计6集,讲述了24岁的强迫症患者Marine与疾病抗争的故事。多数人会以为,强迫症最基础的表现是洁癖,但Marine的情况却极为特殊。在日常生活中,她完全没有过度清洁的表现,也没有检查某样事物的习惯,她最大的困扰是无法控制脑中不断涌现的那些带有侵入性质的、而且往往令人十分痛苦的性幻想。在Marine眼中,人们很可能上一秒还是真实的样子,下一秒就变得赤身裸体,而一旦有人做出稍微暴露身体的动作或提及可能联想到性的关键词,她的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开始播放小黄片,根本停不下来。

为了不让自己沦为家人口中的“变态”,Marine离开了家乡苏格兰小镇前往伦敦。在这里,她先是被误诊为同性恋,后来又怀疑自己是一名性瘾者,在朋友Charlie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病因——一种叫做「Pure O」的纯粹强迫性障碍。这种特殊的强迫症不会显现出外在迹象,而是体现在对精神的强迫上,例如被某种情绪或侵入性思想激起性欲。

在剧中,Marine最终采取了“暴露疗法”。这是一种将患者直接置于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以迅速矫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消除强迫行为的方法。它的优势是疗效迅速,但同时也需要患者承受超强的内心冲击。除了向观众普及病理外,这部剧也真实再现了纯粹强迫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给予有效的帮助。

《停不下来的人》

[英] 大卫·亚当 著  朱晓宇 路本福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12

本书的作者大卫·亚当是《自然》杂志的一名科普作者和编辑,也是一名强迫症患者。1991年,他发现自己患病,起因是被带刺的铁丝网划破了手指。伤口虽不深,但流出的血让他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恐惧。他开始害怕自己会因此感染HIV病毒,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铁丝网附近查看是否有血迹遗留在那里,但这并不能使他彻底安心。“你深陷这样可怕的死循环,你能找到的证据都已经证明那儿没有血迹,当别人问你时你也能理智地回答‘没有’,但是你心里却总觉得可能还有一点儿。”

亚当的症状正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种,即对疾病和污染有着强烈的恐惧。患者通常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合逻辑,但他们只能通过反复的清洗、检查、求证来缓解内心的焦虑。通过认知行为的团体治疗,亚当的症状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本书中,他从个人经历出发,结合大量经典案例,为读者梳理了强迫症从19世纪发展至今的历史。同时,他也在书中探讨了强迫思维和行为的本质特征、强迫症的不同类型、背后的成因、相关的治疗成果等诸多话题,为患者提供了一份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自救指南。亚当强调,强迫症并不搞笑,不是行为怪癖,这本书旨在唤起社会对强迫症的重视,停止现有的曲解。

《走出强迫症》

[法] 弗兰克·拉马涅尔 著  解婷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0

在英文中,有一个缩写词可以用来准确地概括强迫症患者对自身的认知:MBD,即“疯坏险”(mad,  bad and dangerous)。这三个字也是强迫症患者在形容自己的病症时最常用的字眼,他们无法理解他们所经历的不自主的精神现象,亦无法为很多不理智、不正常的行为找到根源,只得承认“我疯了” “我是坏人” “我是个危险的人”。

很长时间以来,精神病科医生和心理医生都错误地将他们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对这些侵入念头的“解读”上,但最近的研究却表明,强迫症患者出现的这些念想和冲动和他们的“真实本性”并无必然联系,而仅仅是一种机能障碍。引导病人去解读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不仅是不可取的做法,反而可能加重他们的错误认知,使他们深陷羞耻和负罪感中不可自拔。

为了揭示强迫症不为人知的一面,帮助患者走出孤立无援的境地,法国精神科专家弗兰克·拉马涅尔写下了针对大众的科普读物《走出强迫症》。这本小型百科全书以最新的科学和医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强迫症的方方面面。在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上,拉马涅尔已有近30年的经验,尤其对目前最受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着重要的贡献。书中的指导和建议既适用于患者及其亲属,也可为专业领域的学者和医师提供参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读药】道理都懂,但就是停不下来

强迫症,宜服药

『读药』是界面文化每周推送的固定栏目,专为读者定制解决人生疑难杂症的文化药方。每周,我们会选取读者提供的“病情”,针对一种“病症”推荐适用的书籍、影视、音乐、文艺活动等,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想寻医问药吗?欢迎进入“读药信箱”给我们写信,聊聊你的疑难杂症。

本期读药,我们想与大家聊聊“强迫症”。

当有人说“我有强迫症”时,人们通常的理解是,这个人有某种特殊的怪癖。这种怪癖往往以对整洁的执念为表现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洁癖”——无论这种洁癖是针对身体、外部环境,还是精神层面。

很多典型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涉及每个人,例如:经常洗手或洗澡、必须保持房间一尘不染、喜欢看到对齐的事物或对称的画面、无法容忍某个模式被打破或有不完美的细节出现等。拥有以上特点的人常常被外界贴上“洁癖”、“细节控”或“完美主义”的标签,这使得“强迫症”似乎与令人痛苦和恐惧的疾病无关,而是被当作一种特殊的人格对待。更有不少“逼死强迫症系列”的图文在网络上流传,供人娱乐。

这些现状说明,人们对强迫症的认识的确有限,而且远远低估了它的危害性。在医学上,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被正式确立的精神性疾病,由强迫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和与之关联的执念(obsession)构成。患有强迫症的人会受到某种不合适宜的、令人不快的“侵入性想法”的影响,并且无法自主停止由此产生的思维和行为。换句话说,尽管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冒出一些不合理的念头,但大多数人并不会被这些想法困住,而强迫症患者却会深陷其中,如同被洗脑一样。这些“侵入性想法”不仅包括对污染的恐惧和对整洁的需求,还包括许多非理性的担心,以及有关宗教或亵渎神灵的想法、性幻想和实施暴力行为的臆想。多数患者会通过反复检查、求证、清洗、回避等方式来缓解焦虑,但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彻底摆脱这些念头,它们就会像病毒一样不断重现、自我复制,使人无法正常生活。

至今,对于强迫症的病因,科学界仍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已经确定的是,强迫症患者之所以作出种种不合理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出现了机能障碍,使得信念和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联系。当发病时,他们的行为不再由主观意志决定,事实上,他们通常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不合逻辑,只是根本无法停下来。

如今,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再轻易对抑郁症病人说“没关系,开心一点”了,但仍有很多人还在对强迫症患者说“停下来,别想了”。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强迫症的误解,也加重了患者对自身的错误认知。本期读药,我们将通过几部作品普及一些关于强迫症的基本知识,修正现有的偏见,其中不乏患者的真实案例以及相应的诊治建议,可为大众提供参考。

《飞行员》

电影《飞行员》官方海报

“等我长大了,我要开世界上最快的飞机,拍世界上最宏大的电影,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许下这个宏伟愿望的时候,霍华德·休斯还只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而二十五岁那年,他已经成功实现了全部的梦想。在霍华德·休斯的一生中,他的每个惊世之举都堪称“完美”:他是创下票房奇迹的好莱坞制片大亨,是屡次打破世界飞行记录的王牌飞行员,是环球航空公司(TWA)的掌舵人和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云杉鹅”号的发明者,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万富翁。而多数人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休斯的种种成就,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强迫症有着直接的关联。

《飞行员》这部传记片讲述的就是休斯的传奇人生,他随时间逐渐加重的强迫障碍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休斯对细菌的恐惧和对事物的数量与对称结构的执着。到了工作中,这种强迫症则发展为一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譬如,在拍摄战争片《地狱天使》时,休斯苛刻地要求影片中的飞机必须展现出世界上最快的飞行速度,为此,他不惜花重金研制了一架“没有风阻”的飞机,并亲自检查机身上的铆钉是否完全水平、是否有螺钉和接头露出表面。到了晚年,他更是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进行身体接触,而且喜欢全身赤裸地坐在客厅中心看电影,因为那样会让他身处“无菌地带”。

这些隐藏在荣耀背后的强迫障碍不仅对休斯本人造成了伤害,也给他身边的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折磨。因此,强迫症究竟意味着无人企及的完美,还是永无止息的噩梦,是本片值得人们深思的地方。

《纯粹》

电视剧《纯粹》官方海报

《纯粹》是今年年初上映的一部英剧,改编自作家Rose Cartwright的回忆性自传。全剧共计6集,讲述了24岁的强迫症患者Marine与疾病抗争的故事。多数人会以为,强迫症最基础的表现是洁癖,但Marine的情况却极为特殊。在日常生活中,她完全没有过度清洁的表现,也没有检查某样事物的习惯,她最大的困扰是无法控制脑中不断涌现的那些带有侵入性质的、而且往往令人十分痛苦的性幻想。在Marine眼中,人们很可能上一秒还是真实的样子,下一秒就变得赤身裸体,而一旦有人做出稍微暴露身体的动作或提及可能联想到性的关键词,她的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开始播放小黄片,根本停不下来。

为了不让自己沦为家人口中的“变态”,Marine离开了家乡苏格兰小镇前往伦敦。在这里,她先是被误诊为同性恋,后来又怀疑自己是一名性瘾者,在朋友Charlie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病因——一种叫做「Pure O」的纯粹强迫性障碍。这种特殊的强迫症不会显现出外在迹象,而是体现在对精神的强迫上,例如被某种情绪或侵入性思想激起性欲。

在剧中,Marine最终采取了“暴露疗法”。这是一种将患者直接置于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以迅速矫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消除强迫行为的方法。它的优势是疗效迅速,但同时也需要患者承受超强的内心冲击。除了向观众普及病理外,这部剧也真实再现了纯粹强迫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给予有效的帮助。

《停不下来的人》

[英] 大卫·亚当 著  朱晓宇 路本福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12

本书的作者大卫·亚当是《自然》杂志的一名科普作者和编辑,也是一名强迫症患者。1991年,他发现自己患病,起因是被带刺的铁丝网划破了手指。伤口虽不深,但流出的血让他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恐惧。他开始害怕自己会因此感染HIV病毒,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铁丝网附近查看是否有血迹遗留在那里,但这并不能使他彻底安心。“你深陷这样可怕的死循环,你能找到的证据都已经证明那儿没有血迹,当别人问你时你也能理智地回答‘没有’,但是你心里却总觉得可能还有一点儿。”

亚当的症状正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种,即对疾病和污染有着强烈的恐惧。患者通常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合逻辑,但他们只能通过反复的清洗、检查、求证来缓解内心的焦虑。通过认知行为的团体治疗,亚当的症状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本书中,他从个人经历出发,结合大量经典案例,为读者梳理了强迫症从19世纪发展至今的历史。同时,他也在书中探讨了强迫思维和行为的本质特征、强迫症的不同类型、背后的成因、相关的治疗成果等诸多话题,为患者提供了一份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自救指南。亚当强调,强迫症并不搞笑,不是行为怪癖,这本书旨在唤起社会对强迫症的重视,停止现有的曲解。

《走出强迫症》

[法] 弗兰克·拉马涅尔 著  解婷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0

在英文中,有一个缩写词可以用来准确地概括强迫症患者对自身的认知:MBD,即“疯坏险”(mad,  bad and dangerous)。这三个字也是强迫症患者在形容自己的病症时最常用的字眼,他们无法理解他们所经历的不自主的精神现象,亦无法为很多不理智、不正常的行为找到根源,只得承认“我疯了” “我是坏人” “我是个危险的人”。

很长时间以来,精神病科医生和心理医生都错误地将他们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对这些侵入念头的“解读”上,但最近的研究却表明,强迫症患者出现的这些念想和冲动和他们的“真实本性”并无必然联系,而仅仅是一种机能障碍。引导病人去解读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不仅是不可取的做法,反而可能加重他们的错误认知,使他们深陷羞耻和负罪感中不可自拔。

为了揭示强迫症不为人知的一面,帮助患者走出孤立无援的境地,法国精神科专家弗兰克·拉马涅尔写下了针对大众的科普读物《走出强迫症》。这本小型百科全书以最新的科学和医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强迫症的方方面面。在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上,拉马涅尔已有近30年的经验,尤其对目前最受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着重要的贡献。书中的指导和建议既适用于患者及其亲属,也可为专业领域的学者和医师提供参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