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僵尸肉”有木有?权威部门回应称四五年之久的是有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僵尸肉”有木有?权威部门回应称四五年之久的是有的

舆论聚焦的 “僵尸肉”,目前因真假之争再起波澜。7月9日,某科技报记者洪广玉发文质疑“僵尸肉”是假新闻,7月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实名发文回应。争论的本质还是在“过期冻肉”,1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回应称,“僵尸肉”查获时已生产四五年。

有关“僵尸肉”的报道是假新闻吗?权威部门最新的表态说明“僵尸肉”是果真存在的,虽然“僵尸肉”的年龄没有此前报道中说的那么长,相关部门也没有使用这个引起高度关注的名词。

7月13日上午,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记者提问时称,海关对冻肉走私一直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对冻肉走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近日,“70后”猪蹄、“80后”鸡翅……这些比不少人年长的“古董级”冻肉,以“僵尸肉”之名的报道占领了各大新闻终端。舆论聚焦的 “僵尸肉”,目前因真假之争再起波澜。

事件缘起新华社6月23日发表的《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报道,报道中对高龄冻肉使用“僵尸肉”一称,指出“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此后,“僵尸肉”一词成为网络热词,网友热议之时,也不免担忧自己是否曾食用过“僵尸肉”。

然而,7月9日,剧情发生了逆转。当天,某科技报记者洪广玉发文质疑“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指出曾电话采访“僵尸肉”报道中涉及到的部门,长沙海关、广西南宁海关以、南宁警方均否认曾经查处过“僵尸肉”。在洪广玉看来,“僵尸肉”报道由旧闻嫁接、演绎而来,但因时间较长、缺乏具体案件地点、无确切信息源,难以核实旧闻真伪。

7月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实名发文回应称,质疑者断章取义、选择性忽略重要信息。直指洪广玉纠缠时间期限无意义:“除了‘封存几十年’外,过期几年的冷冻肉品难道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放心肉’吗?”。李丹称“僵尸肉”是老百姓对过期变质冻肉的形象说法,毫无疑义食用过期变质冻肉的确对身体健康有害。

食品饮料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向界面新闻也解释说,陈年冻肉反复解冻冷冻的过程极易滋生细菌,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难言乐观。

无论剧情如何反转,置于风口浪尖的过期冻肉确实存在。

7月12日,食药监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2015年第29号)》,称自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对所有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海关均依法予以销毁。

“过期冻肉在市场广为流通,是利益所趋。目前市场上的僵尸肉大多是过期2-5年的走私冻肉,冻肉价格远远低于新鲜肉,利润空间极大,仓储成本也低廉许多。” 食品饮料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向界面新闻说。

此前有媒体报道,走私牛肉一般售价为20元一斤,新鲜牛肉市场上平均40元一斤。而《新京报》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也称,一位出入境检疫局人员透露,不同于盈利性冷库需要考虑仓储、电费,战略储备肉的储藏成本相当低廉,折算后的冷冻成本约为每吨一年17元左右。

此外,边境口岸监管存在漏洞,批发市场监管流于形式,为过期冻肉流向餐桌埋下隐雷。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走私冻品已形成了相当成熟的链条和路径:走私冻品运到境内后,在广东、湖南等地集散,通过冻品批发市场分销到全国。在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红星冷库,每年约80万吨的冻品吞吐量约1/3是来源不明的冻品。这意味着每年约有30万吨的质量无保证的境外冻品通过红星冷库的门面分销至湖南省内及全国各地。

目前,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所有冷库进行排查,重点检查2014年以来承储冷冻肉品的来源、数量和销售去向。排查情况将于8月10日前报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12日的文件中也要求,2014年以来凡承储、购买、销售过来源不明冷冻肉品的生产经营者,要于7月底前向所在省级或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动报告。企业报告的情况,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僵尸肉”有木有?权威部门回应称四五年之久的是有的

舆论聚焦的 “僵尸肉”,目前因真假之争再起波澜。7月9日,某科技报记者洪广玉发文质疑“僵尸肉”是假新闻,7月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实名发文回应。争论的本质还是在“过期冻肉”,1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回应称,“僵尸肉”查获时已生产四五年。

有关“僵尸肉”的报道是假新闻吗?权威部门最新的表态说明“僵尸肉”是果真存在的,虽然“僵尸肉”的年龄没有此前报道中说的那么长,相关部门也没有使用这个引起高度关注的名词。

7月13日上午,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记者提问时称,海关对冻肉走私一直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对冻肉走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近日,“70后”猪蹄、“80后”鸡翅……这些比不少人年长的“古董级”冻肉,以“僵尸肉”之名的报道占领了各大新闻终端。舆论聚焦的 “僵尸肉”,目前因真假之争再起波澜。

事件缘起新华社6月23日发表的《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报道,报道中对高龄冻肉使用“僵尸肉”一称,指出“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此后,“僵尸肉”一词成为网络热词,网友热议之时,也不免担忧自己是否曾食用过“僵尸肉”。

然而,7月9日,剧情发生了逆转。当天,某科技报记者洪广玉发文质疑“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指出曾电话采访“僵尸肉”报道中涉及到的部门,长沙海关、广西南宁海关以、南宁警方均否认曾经查处过“僵尸肉”。在洪广玉看来,“僵尸肉”报道由旧闻嫁接、演绎而来,但因时间较长、缺乏具体案件地点、无确切信息源,难以核实旧闻真伪。

7月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实名发文回应称,质疑者断章取义、选择性忽略重要信息。直指洪广玉纠缠时间期限无意义:“除了‘封存几十年’外,过期几年的冷冻肉品难道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放心肉’吗?”。李丹称“僵尸肉”是老百姓对过期变质冻肉的形象说法,毫无疑义食用过期变质冻肉的确对身体健康有害。

食品饮料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向界面新闻也解释说,陈年冻肉反复解冻冷冻的过程极易滋生细菌,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难言乐观。

无论剧情如何反转,置于风口浪尖的过期冻肉确实存在。

7月12日,食药监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2015年第29号)》,称自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对所有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海关均依法予以销毁。

“过期冻肉在市场广为流通,是利益所趋。目前市场上的僵尸肉大多是过期2-5年的走私冻肉,冻肉价格远远低于新鲜肉,利润空间极大,仓储成本也低廉许多。” 食品饮料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向界面新闻说。

此前有媒体报道,走私牛肉一般售价为20元一斤,新鲜牛肉市场上平均40元一斤。而《新京报》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也称,一位出入境检疫局人员透露,不同于盈利性冷库需要考虑仓储、电费,战略储备肉的储藏成本相当低廉,折算后的冷冻成本约为每吨一年17元左右。

此外,边境口岸监管存在漏洞,批发市场监管流于形式,为过期冻肉流向餐桌埋下隐雷。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走私冻品已形成了相当成熟的链条和路径:走私冻品运到境内后,在广东、湖南等地集散,通过冻品批发市场分销到全国。在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红星冷库,每年约80万吨的冻品吞吐量约1/3是来源不明的冻品。这意味着每年约有30万吨的质量无保证的境外冻品通过红星冷库的门面分销至湖南省内及全国各地。

目前,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所有冷库进行排查,重点检查2014年以来承储冷冻肉品的来源、数量和销售去向。排查情况将于8月10日前报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12日的文件中也要求,2014年以来凡承储、购买、销售过来源不明冷冻肉品的生产经营者,要于7月底前向所在省级或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动报告。企业报告的情况,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