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消费升级浪潮下华映资本的新变化:消费和技术领域投资不断加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消费升级浪潮下华映资本的新变化:消费和技术领域投资不断加大

在过去一年间,华映资本投资了20余个项目,节奏依然保持稳定,但结构却发生了变化。

记者 | 陆柯言

创投圈的热闹从未停止过。在被视为理性回归、拐点之年的2019年,投资人正在摩拳擦掌寻找新机会。

“不确定性依然是创投圈的大主题,价值投资是长久生存之道;清醒和坚定的价值观,是走下去的原点和支点。”在近日举办的华映资本十周年年会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公开演讲中说道。

华映资本的投资逻辑一直是技术升级和人群迭代。成立十年以来,这家投资机构长期关注TMT领域,累计管理规模超过60亿人民币,投资企业超过160家,包括Boss直聘、微盟等,覆盖文化、消费、金融、科技四大领域。

季薇在演讲中透露,在过去一年间,华映资本投资了20余个项目,节奏依然保持稳定,但结构却发生了变化:在消费和技术领域的投资比重变大了。

这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线上线下渠道和人才的升级,随着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和80/90后消费新贵入场,消费多元化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大趋势,也是季薇眼中未来必须抓住的机会之一。

华映对消费多元化趋势的研究是从人群为起点的。季薇认为,在存量人群上,仍应持续关注主流消费人群,针对垂直场景提供深度服务,同时关注垂直品类的新消费品牌、生活方式,包括健身、旅游、租赁、二手交易、教育、亲子等。

而增量人群方面,华映关注的是三个增长重点:

1、Z世代(1990-2010年出生):重点关注新人群在内容、潮流文化和国货新兴品牌的引领和垂直的兴趣社交品牌;

2、银发人群:重点关注旅游出行服务、娱乐、养生、科普类内容/服务平台和社交类电商平台;

3、下沉人群:重点关注社交电商、渠道品牌、十元店和知识付费。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华映资本高级投资总监姜志峰同样分享了他对消费人群的看法。他认为,随着主流趋势的流量红利枯竭,一些此前未被关注的细分赛道开始被创业者挖掘。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消费升级下投资人将会更关注更垂直的人群,或者说大众更垂直的需求。

在华映资本年会上,几位分享嘉宾正好是可参考的例子: Chic原醉是一家专注女性成长的平台,为二三线城市、16-32岁的女性提供婚恋教学付费课程。平台创始人施旸认为,婚恋教学对这部分女性来说是一大刚需。另一家公司是专注于银发人群的东犁文化,这家公司打造了70万人规模的退休俱乐部,业务包括商品销售、旅游和中老年培训,未来还将开展婚介业务,致力于打造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姜志峰认为,以前中国的中老年人有非常固执的存钱习惯,但现在的新银发人群已经培养起了越来越强的消费动力。随着银发人群互联网渗透率和活跃度的快速提升,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姜志峰同样建议投资人从供给端的角度寻找机会,比如,有哪些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和生产方式是比较原始的,但创业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它的技术手段来优化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

他举的例子是熊猫精酿,一家华映资本在2018年投资的啤酒品牌。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曾经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就是传统的工业啤酒,但如今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开始追求更重更丰富的口味,另一方面也开始关注啤酒背后的品牌与文化,所传达的价值观。而熊猫精酿正是这样一家企业。

“流量和人群的迁徙,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的核心投资逻辑”,姜曾供职于聚美优品,负责对外投资和并购。2015年,他发现年轻女性购买护肤品和化妆品的注意力已经从传统的欧美大牌往日韩的品牌迁移,最终把目光落在韩国美妆品牌it’s skin上。

来到华映后,姜志峰主导了深兰科技、关茶以及熊猫精酿三个项目的投资,这是在消费升级后,他观察到的消费人群需求的变化。在他看来,无论是从PC到移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时期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变化是一直在发生的,只要有变化,也就有投资的机会。

变化也意味着新品牌有了更多突围的可能。

华映资本在去年发布的《“新兴消费品牌”升级趋势报告》中提到,多数现有的国产品牌都属于工业型企业,并不是真正的消费服务产业。除了白酒外,没有真正意义的自主国际品牌。随着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驱动消费升级,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品牌的黄金十年。

华映资本顾问合伙人孙玮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饮料、生活方式、运动时尚和美妆这四个赛道极有可能在未来3-5年内诞生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新品牌。以美妆为例,过去几年间像完美日记、玛丽黛佳这样的国产美妆护肤品牌迅速崛起,在过去,培养一个这样的品牌几乎要花上十年的时间。

回顾华映的投资轨迹会发现,华映主要围绕初创企业的A轮前后进行投资,孙玮认为这是投消费品的最合适时机。他认为消费品企业与互联网公司不同,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饥渴,当它成长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对资本的依赖也会变小,所以在中晚期介入已经没有太多机会,即便有机会介入,那时候估值已经很高了,所以投消费品宜早不宜迟。

但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资本进入的时间也不宜太早。孙玮的标准是至少有两三千万的销售额,能够看到消费者愿意为产品买单,只是规模尚小,这时资本适时进入可以起到放大的效应,帮助公司将产品迅速地推向消费者。

在判断项目是否可投时,孙玮最关注的是毛利和现金流。他认为,消费品企业毛利在50%以上为佳,只有足够高的毛利才能支撑品牌和内容方面的投入。在毛利高的同时,孙玮还同样看重健康的现金流,关注产品的复购率。一些复购率低的企业为了获客需要不停地投入,即便毛利达到六七十,但净利润仍然是零或负。

“中国消费品的每一条赛道都存在很高的天花板,即便是再小众的品牌都能做到至少五倍以上的销售,许多项目的瓶颈不在于赛道,而在于团队。”在孙玮看来,消费品投资从未有过风口,相比起关注哪条赛道更为火热,他始终会把创始人及其团队能力当作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消费升级浪潮下华映资本的新变化:消费和技术领域投资不断加大

在过去一年间,华映资本投资了20余个项目,节奏依然保持稳定,但结构却发生了变化。

记者 | 陆柯言

创投圈的热闹从未停止过。在被视为理性回归、拐点之年的2019年,投资人正在摩拳擦掌寻找新机会。

“不确定性依然是创投圈的大主题,价值投资是长久生存之道;清醒和坚定的价值观,是走下去的原点和支点。”在近日举办的华映资本十周年年会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公开演讲中说道。

华映资本的投资逻辑一直是技术升级和人群迭代。成立十年以来,这家投资机构长期关注TMT领域,累计管理规模超过60亿人民币,投资企业超过160家,包括Boss直聘、微盟等,覆盖文化、消费、金融、科技四大领域。

季薇在演讲中透露,在过去一年间,华映资本投资了20余个项目,节奏依然保持稳定,但结构却发生了变化:在消费和技术领域的投资比重变大了。

这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线上线下渠道和人才的升级,随着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和80/90后消费新贵入场,消费多元化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大趋势,也是季薇眼中未来必须抓住的机会之一。

华映对消费多元化趋势的研究是从人群为起点的。季薇认为,在存量人群上,仍应持续关注主流消费人群,针对垂直场景提供深度服务,同时关注垂直品类的新消费品牌、生活方式,包括健身、旅游、租赁、二手交易、教育、亲子等。

而增量人群方面,华映关注的是三个增长重点:

1、Z世代(1990-2010年出生):重点关注新人群在内容、潮流文化和国货新兴品牌的引领和垂直的兴趣社交品牌;

2、银发人群:重点关注旅游出行服务、娱乐、养生、科普类内容/服务平台和社交类电商平台;

3、下沉人群:重点关注社交电商、渠道品牌、十元店和知识付费。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华映资本高级投资总监姜志峰同样分享了他对消费人群的看法。他认为,随着主流趋势的流量红利枯竭,一些此前未被关注的细分赛道开始被创业者挖掘。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消费升级下投资人将会更关注更垂直的人群,或者说大众更垂直的需求。

在华映资本年会上,几位分享嘉宾正好是可参考的例子: Chic原醉是一家专注女性成长的平台,为二三线城市、16-32岁的女性提供婚恋教学付费课程。平台创始人施旸认为,婚恋教学对这部分女性来说是一大刚需。另一家公司是专注于银发人群的东犁文化,这家公司打造了70万人规模的退休俱乐部,业务包括商品销售、旅游和中老年培训,未来还将开展婚介业务,致力于打造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姜志峰认为,以前中国的中老年人有非常固执的存钱习惯,但现在的新银发人群已经培养起了越来越强的消费动力。随着银发人群互联网渗透率和活跃度的快速提升,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姜志峰同样建议投资人从供给端的角度寻找机会,比如,有哪些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和生产方式是比较原始的,但创业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它的技术手段来优化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

他举的例子是熊猫精酿,一家华映资本在2018年投资的啤酒品牌。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曾经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就是传统的工业啤酒,但如今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开始追求更重更丰富的口味,另一方面也开始关注啤酒背后的品牌与文化,所传达的价值观。而熊猫精酿正是这样一家企业。

“流量和人群的迁徙,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的核心投资逻辑”,姜曾供职于聚美优品,负责对外投资和并购。2015年,他发现年轻女性购买护肤品和化妆品的注意力已经从传统的欧美大牌往日韩的品牌迁移,最终把目光落在韩国美妆品牌it’s skin上。

来到华映后,姜志峰主导了深兰科技、关茶以及熊猫精酿三个项目的投资,这是在消费升级后,他观察到的消费人群需求的变化。在他看来,无论是从PC到移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时期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变化是一直在发生的,只要有变化,也就有投资的机会。

变化也意味着新品牌有了更多突围的可能。

华映资本在去年发布的《“新兴消费品牌”升级趋势报告》中提到,多数现有的国产品牌都属于工业型企业,并不是真正的消费服务产业。除了白酒外,没有真正意义的自主国际品牌。随着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驱动消费升级,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品牌的黄金十年。

华映资本顾问合伙人孙玮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饮料、生活方式、运动时尚和美妆这四个赛道极有可能在未来3-5年内诞生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新品牌。以美妆为例,过去几年间像完美日记、玛丽黛佳这样的国产美妆护肤品牌迅速崛起,在过去,培养一个这样的品牌几乎要花上十年的时间。

回顾华映的投资轨迹会发现,华映主要围绕初创企业的A轮前后进行投资,孙玮认为这是投消费品的最合适时机。他认为消费品企业与互联网公司不同,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饥渴,当它成长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对资本的依赖也会变小,所以在中晚期介入已经没有太多机会,即便有机会介入,那时候估值已经很高了,所以投消费品宜早不宜迟。

但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资本进入的时间也不宜太早。孙玮的标准是至少有两三千万的销售额,能够看到消费者愿意为产品买单,只是规模尚小,这时资本适时进入可以起到放大的效应,帮助公司将产品迅速地推向消费者。

在判断项目是否可投时,孙玮最关注的是毛利和现金流。他认为,消费品企业毛利在50%以上为佳,只有足够高的毛利才能支撑品牌和内容方面的投入。在毛利高的同时,孙玮还同样看重健康的现金流,关注产品的复购率。一些复购率低的企业为了获客需要不停地投入,即便毛利达到六七十,但净利润仍然是零或负。

“中国消费品的每一条赛道都存在很高的天花板,即便是再小众的品牌都能做到至少五倍以上的销售,许多项目的瓶颈不在于赛道,而在于团队。”在孙玮看来,消费品投资从未有过风口,相比起关注哪条赛道更为火热,他始终会把创始人及其团队能力当作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