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达沃斯】普华永道梁伟坚:科创板和美港股注册制差异何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达沃斯】普华永道梁伟坚:科创板和美港股注册制差异何在

关于科创板,很重要的一点是,违法的成本一定要提高,这也是中国监管正在转变的一个方向。

记者 | 王淇悦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直接融资,成为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关注的热点议题。

从去年11月初的宣告建立科创板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开板,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截至6月底,共有140余家企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科创板申报企业大都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行业。从区域看,目前申请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截至目前,科创板前三支股票的发行上市安排均已出炉。

7月2日,在达沃斯论坛上,界面新闻记者专访了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在逾30年职业生涯中,梁伟坚历经中国经济变革,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运作有着深入了解。以下是专访实录:

界面新闻:目前对企业来讲,上市选择很多,可以赴美上市,赴港上市,也有A股,科创板,另外还有CDR、GDR等等,您认为中国公司未来会如何选择这些不同的市场?

梁伟坚:这几个市场具有不同的特征。港交所近年来做了一些“同股不同权”等改革。以前去香港上市的科技型企业,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创新,更多是模式的创新。这些企业估值规模也比较大。

而美国注册制比较成熟,但上市成本、诉讼成本很高。跨境监管也有些不确定性。香港基本上就是申请,按照流程走,就上了。中国的科创板是新事物,还是有待观察。

究竟去哪个板上市,还是基于企业对市场特征的判断。 企业需要考虑:1. 上市的可实现性; 2. 哪个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价值更认可; 3. 企业要考虑上市后业务的运行情况是否平稳顺利。

无论企业选择哪个上市地作为目标,都应当提前在企业架构、税务、财务、法务、内控等方面练好内功,充分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界面新闻:目前对科创板第一批企业有不少质疑,有提出他们财务造假,或者夸张信息披露等问题,您认为,有哪些好的经验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用来甄别披露信息的真实?财务造假会是一个很难发现的问题吗?

梁伟坚:科创板对拟上市公司行业、盈利模式、财务指标的不同要求使得科创板对审核者、会计师和保荐人的执业素质要求都大大提高。科创板必然会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压严压实中介结构的责任。根据注册管理办法传递的信息,内部控制好、执业质量高的会计师将更被市场和监管机构认可。科创板对会计师等专业中介机构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投资者也逐渐会关注申报会计师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中注协排名、在TMT等科创行业的审计经验、以及在IT审计方面的能力与资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违法的成本一定要提高,这也是中国监管正在转变的一个方向。美国有集体诉讼,违法成本很高。但就算这样,它还是有造假的现象。都是成本和利益的平衡。

不仅是制度的设计和制定,还要实施执法的力度,中介机构的文化,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推进,整个生态才会成熟。

界面新闻:目前科创板施行的注册制,和港交所,以及美股的注册制,在制度设计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梁伟坚:注册制本身没有范本,是一个相对状态。美国市场的注册制比较明显,有成熟的投资者结构,对某些行业的估值会比较高。比如,上市前询问的问题不是太多,跟内地和香港等市场关注的方向是不同的。我们服务的一些项目,去美股会可预见性很快做完。美国更重视风险的充分披露。

香港交易所的注册制还是有些审核的元素在里面。它有一条“是否适合上市?”最后把关会是上市委员会,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观的判断。

而A股历史上有审核的背景,投资者结构是散户居多,监管机构作为把关者,要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现在是在往注册制的方向走,但中介结构的责任,法律体系,文化等建设需要一些时间。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在。

界面新闻:科创板第一批企业挂牌在即,投行既卖又买的双重角色中,对其对项目的价值判断能力提出怎样的挑战?注册制新生态下,市场多方力量的博弈将如何实现?

梁伟坚:这是一个价格寻找的过程,目前还没有成熟。市场化是一个过程,投资者、中介机构都要适应。过去投行更多聚焦企业的合规性,衡量企业能否上市。现在是价值判断。还需要一个过程。

界面新闻:像你们这样的国际审计机构,是否有因为科创板的成立而有一些新的架构上的变化?

梁伟坚:我们一直有行业小组的形式,而且是全球的。我们更多不是因为科创板而设立行业团队,而是一直的制度。我们服务了很多独角兽公司,会服务企业的不同阶段,上市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达沃斯】普华永道梁伟坚:科创板和美港股注册制差异何在

关于科创板,很重要的一点是,违法的成本一定要提高,这也是中国监管正在转变的一个方向。

记者 | 王淇悦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直接融资,成为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关注的热点议题。

从去年11月初的宣告建立科创板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开板,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截至6月底,共有140余家企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科创板申报企业大都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行业。从区域看,目前申请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截至目前,科创板前三支股票的发行上市安排均已出炉。

7月2日,在达沃斯论坛上,界面新闻记者专访了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在逾30年职业生涯中,梁伟坚历经中国经济变革,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运作有着深入了解。以下是专访实录:

界面新闻:目前对企业来讲,上市选择很多,可以赴美上市,赴港上市,也有A股,科创板,另外还有CDR、GDR等等,您认为中国公司未来会如何选择这些不同的市场?

梁伟坚:这几个市场具有不同的特征。港交所近年来做了一些“同股不同权”等改革。以前去香港上市的科技型企业,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创新,更多是模式的创新。这些企业估值规模也比较大。

而美国注册制比较成熟,但上市成本、诉讼成本很高。跨境监管也有些不确定性。香港基本上就是申请,按照流程走,就上了。中国的科创板是新事物,还是有待观察。

究竟去哪个板上市,还是基于企业对市场特征的判断。 企业需要考虑:1. 上市的可实现性; 2. 哪个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价值更认可; 3. 企业要考虑上市后业务的运行情况是否平稳顺利。

无论企业选择哪个上市地作为目标,都应当提前在企业架构、税务、财务、法务、内控等方面练好内功,充分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界面新闻:目前对科创板第一批企业有不少质疑,有提出他们财务造假,或者夸张信息披露等问题,您认为,有哪些好的经验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用来甄别披露信息的真实?财务造假会是一个很难发现的问题吗?

梁伟坚:科创板对拟上市公司行业、盈利模式、财务指标的不同要求使得科创板对审核者、会计师和保荐人的执业素质要求都大大提高。科创板必然会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压严压实中介结构的责任。根据注册管理办法传递的信息,内部控制好、执业质量高的会计师将更被市场和监管机构认可。科创板对会计师等专业中介机构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投资者也逐渐会关注申报会计师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中注协排名、在TMT等科创行业的审计经验、以及在IT审计方面的能力与资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违法的成本一定要提高,这也是中国监管正在转变的一个方向。美国有集体诉讼,违法成本很高。但就算这样,它还是有造假的现象。都是成本和利益的平衡。

不仅是制度的设计和制定,还要实施执法的力度,中介机构的文化,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推进,整个生态才会成熟。

界面新闻:目前科创板施行的注册制,和港交所,以及美股的注册制,在制度设计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梁伟坚:注册制本身没有范本,是一个相对状态。美国市场的注册制比较明显,有成熟的投资者结构,对某些行业的估值会比较高。比如,上市前询问的问题不是太多,跟内地和香港等市场关注的方向是不同的。我们服务的一些项目,去美股会可预见性很快做完。美国更重视风险的充分披露。

香港交易所的注册制还是有些审核的元素在里面。它有一条“是否适合上市?”最后把关会是上市委员会,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观的判断。

而A股历史上有审核的背景,投资者结构是散户居多,监管机构作为把关者,要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现在是在往注册制的方向走,但中介结构的责任,法律体系,文化等建设需要一些时间。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在。

界面新闻:科创板第一批企业挂牌在即,投行既卖又买的双重角色中,对其对项目的价值判断能力提出怎样的挑战?注册制新生态下,市场多方力量的博弈将如何实现?

梁伟坚:这是一个价格寻找的过程,目前还没有成熟。市场化是一个过程,投资者、中介机构都要适应。过去投行更多聚焦企业的合规性,衡量企业能否上市。现在是价值判断。还需要一个过程。

界面新闻:像你们这样的国际审计机构,是否有因为科创板的成立而有一些新的架构上的变化?

梁伟坚:我们一直有行业小组的形式,而且是全球的。我们更多不是因为科创板而设立行业团队,而是一直的制度。我们服务了很多独角兽公司,会服务企业的不同阶段,上市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